《自由中的规则》学习心得 篇一
自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状态,它代表着没有束缚和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在自由中,我们依然需要遵守一些规则。这就是《自由中的规则》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自由和规则之间的关系。作者强调了自由并不等同于无规则,自由只是一种相对的状态。而在自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守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可以让我们在自由中更好地生活。
其中,我最为深刻的是作者提到了一种“内在规则”的概念。内在规则是指我们在自由中自觉遵守的规则,它们不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自我约束。这种内在规则能够帮助我们保持秩序和纪律,让我们在自由的同时不至于过度放纵自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内在规则的重要性。在自由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选择和诱惑,如果没有内在规则的约束,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做出错误的决策。而有了内在规则的存在,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种“外部规则”。外部规则是指社会和法律对我们的规范,它们是外界对我们行为的要求和限制。虽然有时候外部规则可能会限制我们的自由,但是它们是必要的,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公平和有序的社会环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思考自由和规则之间的平衡问题。自由和规则是一对矛盾的存在,我们需要在自由和规则之间寻找平衡点。过于追求自由可能导致无序和混乱,而过于规范可能导致束缚和压抑。只有在自由和规则相互制约的条件下,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到自由的快乐。
总的来说,这本《自由中的规则》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它告诉我,自由不是无规则,而是在规则的约束下的一种状态。无论是内在规则还是外部规则,它们都是我们在自由中必须要遵守的。只有在自由和规则的平衡中,我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到自由的乐趣。
《自由中的规则》学习心得 篇二
自由和规则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探索的问题。这本《自由中的规则》给了我很多关于自由和规则的新的思考和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自由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自由并不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而是在规则的约束下的一种状态。正如作者所言,自由需要有一定的规则作为基础,才能够实现和维持。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由的含义,意识到自由并不是一种放纵和放松的状态,而是需要我们自觉遵守规则的一种责任。
同时,这本书还提到了规则的两种形式:内在规则和外部规则。内在规则是指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自我约束,它们能够帮助我们保持秩序和纪律。而外部规则则是社会和法律对我们的规范,它们是外界对我们行为的要求和限制。通过对这两种规则的分析,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我看来,自由和规则并不是对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自由需要规则作为约束,规则则是为了保护和维护自由的。只有在规则的约束下,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到自由的快乐。因此,自由和规则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在自由和规则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意识到自由并不是一种放纵和放松的状态,而是需要我们自觉遵守规则的一种责任。同时,我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规则是为了保护和维护自由的。只有在自由和规则相互制约的条件下,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到自由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本《自由中的规则》给了我很多关于自由和规则的新的思考和认识。自由和规则并不是对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在自由和规则相互制约的条件下,我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到自由的乐趣。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由和规则的含义,也让我对自己在自由中的行为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自由中的规则》学习心得 篇三
《自由中的规则》学习心得
很感恩刚来小豆豆不久,就有幸来参加了这次孙瑞雪教育机构的课程——《自由中的规则》。
通过这两天紧凑的学习,让我更加理解自由在儿童的成长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也更清晰了建立规则意识,而不是规则本身的深意。
在工作坊,吉野宁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特别有感触。视频内容为一个领导来到他孩子所在幼儿园的班级发生的事情:
老师在不知道他是领导之前的态度是很不耐烦的。当知道当前这个人是领导的时候,老师的态度瞬间转变成很亲切,夸领导的孩子很乖。当领导问到小红花表彰板上两个孩子为啥没有小红花时,老师主动给两个小红花很少的孩子加了小红花。在视频里我们看到的关系为成人和成人的。很明显的看到不平等的关系,老师害怕权威。领导来了,规则就没有了。
视频的后半段是孩子们用餐时间,有个孩子提出要去厕所尿尿,被老师告知以后用餐时间不能去厕所。——很明显的“强制状态”。成人按自己的需求去管理孩子,训练孩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强制状态。
视频里老师要求孩子们要举左手和右手分别表示要加菜还是加饭,当孩子还不懂左手和右手的时候,老师发出这些指令时,孩子根本听不懂,就会紧张,害怕自己做错。所以在我们成人之中,很多人还没做什么事时,就开始很紧张了。比如在成人当中,都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可是当领导来到身边的时候,就紧张起来,脑袋一片空白了。
吉野宁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她工作中观察到的一个孩子,跟着她三个月,什么都不做,也不说。就是一直静静跟在老师旁边。有一天,工作区有个孩子在工作粉红塔,最后一颗最小的粉红塔位置放错了,这个小男孩过去说:“不是这样放的,应该放在这里。”他把最小的那块放在最顶端。
又有一次,这个小男孩帮助了另外一个小朋友工作圆柱体插座,四组都能配对正确,并且能把四组圆柱体插座准确的归位到原来的位置。在感官教具里,圆柱体插座是有一定难度的工作。
吉野宁老师惊叹并且好奇这个孩子是如何做到的。她一点也不知道这个孩子在这三个月里是如何自己建立起来的。所以在儿童拥有自由的五种表现里,有一项是儿童拥有他需要安静时不受干扰的自由(独处的自由)。当孩子需要安静的时间,那是孩子在自我创造的里程,是一个高级在状态。如果被打扰了,就破坏了这个状态,谁也不知道孩子在独处的时候,内心都发生了什么,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去保护儿童的这个状态。
有时候我们会给孩子买一个价格有点昂贵看起来很好玩的玩具,孩子可能玩几下就不玩了,只专注于玩原来的小皮球,这时候大人经常会再去打断孩子,强加自己的意愿,让孩子玩新的昂贵的玩具。大人会觉得一个普普通通的皮球天天翻来复去的玩有什么意思呢?但是,这毕竟是大人的想法,孩子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思想,他的任何举动都是在遵照他内在的发展规律进行着。这些是大人经常忽略和领悟不到的。这个时候我们只要:站在一旁默默的注视着孩子
,不要干涉他,让儿童按照他自己的精神胚胎的指引自然发展。这也是我们在爱和自由教育中,常常提到的,要“看见”孩子。看见孩子的内在规律,内在需求。自由是在关系里体现的,自由的关系是“我和你”的一种关系,我是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你也是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孩子不是我们成人的附属品,不延续我们的意识,孩子和成人之间是平等的。
就像纪伯伦《你的`孩子不属于你》这首诗写的: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他们是生命的渴望,
是生命自己的儿女,
经由你生,与你相伴,
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
孩子有自己的见地,
给他一个栖身的家,
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
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
你无从闯入,
梦中寻访也将被拒……
通过这次《自由中的规则》的培训,我学会了更多爱的语言模式:
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
“宝贝,你是想让我关注你吗?老师看见你了,你不需要爬桌子,我也能看见你,老师抱你下来还是你要自己下来呢?”
“宝贝,第一天来幼儿园有点紧张也有点害怕是吗?是的,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老师到新的地方也会紧张害怕。但是在这里你是自由的,你是安全的,老师会保护你,老师会像妈妈爱你那样的爱着你。”
“宝贝,你不喜欢道歉是因为你觉得说对不起是一件不好是事情吗?说对不起也是需要勇气的,道歉也是一个优秀的品质。”等等。
这样的语言是有能量的,是有爱的,是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存在感和尊严感的,希望家长们也可以用更多这样的语言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建构规则,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肯定中成长,在爱和自由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