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最新4篇)

时间:2014-09-06 08:17: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

《教育学》这本书是我在大学教育学课程中的必修教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书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研究,对于我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是一种终身的学习过程。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里,它贯穿了我们的整个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的智力、道德、情感和身体素质。通过学习本书,我认识到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其次,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差异,激发他们的潜能。

再次,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教育是一种全球化的过程。在全球化的时代,教育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它需要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问题和挑战。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多元化和多文化的社会环境。

通过阅读《教育学》,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将以《教育学》为指导,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二

《教育学》这本书是我在大学教育学课程中的必修教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书以系统的方式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于我在教育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是一种人类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文化和经济密切相关。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种培养人的品格和能力的过程。通过学习本书,我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个体的智力、道德、情感和身体素质。

其次,教育是一种系统的过程。教育涉及到多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等。教育的效果取决于这些要素的协调与配合。教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再次,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最后,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个体的能力和素质,更重要的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教育应该关注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教育学》,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将以《教育学》为指导,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三

  前些天和往常一样在书桌前改作业,不觉头颈似乎有些酸痛,就抬了下头,不经意间看到书架上那本“尘封已久”的《教育学》。我清晰记得那是我从大二开始就开始翻阅的,那时没有其他想法,就准备想从事教育行业,当一名老师。看着那本陪伴我半个大学生活的《教育学》,心里自然少不了一些感慨。

  当怀着另一种心情打开那本书的时候,看着当年做着的笔记,尤其是当翻到第四章“学生与教师”这一章时,感触油然而生。转眼从学生身份变成了老师,这大转变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虽然我早已在当年做好准备,但当年归当年,如今已成为一名老师,设身处地想还是不大一样的。从高中就知道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乃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在当初我以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现在想来稍有些幼稚,有些轻下结论。

  其实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在《教育学》一书中有明确的阐述:

  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示范者角色;

  ④管理者角色;

  ⑤朋友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这六大角色特点无疑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大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这些阐述在直到我做了一名教师之后才真正会心。

  就拿管理者角色来说,教师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学生。如何很好的管理好全班学生,细至每位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能使他们自觉接受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并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来讲,我首先在班里制定了一系列班规,以此来约束、端正各自的行为,以此为戒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赏罚分明,然后召集班干部,做好一系列班干部会议,强调职责、义务等方面的工作,做老师的小助手,也好让他们自己去干,有的放矢,给予他们更多的责任和自主,让他们去管理下面的学生,当然其余学生也有一定的的权利,就是做好监督工作,即若班干部有做的不当的,有违干部身份的,都可勇于主动指正并批评,严重的可以告知老师再做相应处理。所以我主要给班级创造一个自主和民主的管理氛围,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我想我班还是较乐观的,当然这并不是每个班级都适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又如再拿朋友角色一讲,我班上大多数学生以好动活泼为主,无论是上、下课都比较积极活跃,但我从小就知道师道尊严,老师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是一副庄重严肃的模

样,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其实不然,正如《教育学》中所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向于把老师看作是父母的化身,希望能把他们当做好朋友看待,能和他们一起分享痛苦和忧伤,分享快乐和幸福。因此根据这一特点,课后,我时常以轻松,欢乐的氛围来跟学生交谈,融入他们当中,以便更深入了解学生,经常能和学生融洽相处,当然课上我也会掌握相应的尺度。

  其实在多年后,当上老师,再次翻阅那本《教育学》时,情绪总会有些波动,倒不是感慨自己长时间地勤学苦读没有白费,而是看着这书中各个章节的内容,总觉自己很无知,这次只是选其中一章的一个方面来写我的读书心得,也只是随便说说,我想更多的还是要我去实践中摸索吧!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四

  学习了《教育学》后,知道我国有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这学期,我认认真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

  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

  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最新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