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优质6篇)

时间:2017-03-09 07:42: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 篇一

杜威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阅读《杜威教育名篇》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从中学到了许多关于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学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杜威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杜威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主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动力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尽量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杜威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了解他们的兴趣和优势,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指导和辅导。我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杜威教育强调合作学习和社会化教育。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学习,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培养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我的教学中,我会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互相学习和帮助。我也会积极参与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关注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价值观。

最后,杜威教育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他认为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他们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我也会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等,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和探索。

总之,通过学习《杜威教育名篇》,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杜威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会在教学中尽量贯彻这些原则,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 篇二

《杜威教育名篇》这本书是我在教育研究方面的一次重要启蒙。杜威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和启示。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杜威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中,我会尽量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我也会尽量避免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杜威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根据其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在我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优势,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指导和辅导。我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乐趣。我也会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另外,杜威教育强调合作学习和社会化教育。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来学习,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培养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我的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互相学习和帮助。我也会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杜威教育强调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他认为学习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在我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他们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我也会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等,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和探索。

总之,学习《杜威教育名篇》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杜威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和启示,我会在教学中尽量贯彻这些原则,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 篇三

  欣赏《杜威教育名篇》,感觉自己一边读着,一边对其中的遣词造句都要一一品味、琢磨才能似懂非懂地和自己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颇费时间,也颇费精力。但读到其教育上的兴趣和努力,马上从脑海中跳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因此,读书笔记也就这方面来简单谈谈吧。

  细心的教师会观察到,有些学生刚入学时,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充满了积极性。他们在教师的教育下满足了求知欲,提高了自尊心,取得了教师和家长的赞扬与欢心,他们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兴趣,积极性很高。有些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能满足求知欲,磋伤了自尊心,他们没能以行动获得教师与家长的欢心,他们越学越难,越学越苦,越学越灰心,最后完全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从生理上讲,兴趣能使大脑皮层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从心理学上讲,兴趣是一个人有选择地、愉快地探求知识并有情绪体验的一种意识倾向。

  兴趣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和知识、技能的传授

  兴趣是建筑在需要的基础上的,一个人有了求知的需要,才可能有学习的积极、健康的兴趣指向。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间接的学习兴趣。

  事实说明,人对不了解或不甚了解的事物,对力不胜任的活动很难产生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同时从加强有关知识的储备和技能的训练入手。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

  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只有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广泛接触事物和现象,进而产生某种认识倾向,萌发兴趣。因此,教师除了以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外,还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既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又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中心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常常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容易变化。他们最感兴趣的是鲜明的、富有情绪的故事情节,他们时刻关心的是和他们本身有联系的富有情感的东西。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兴趣的特点,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既要培养他们对各科的学习有兴趣,又要根据他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培养他们的中心兴趣。当然要特别注意防止他们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过分迷恋于某种课外活动而影响功课的学习。

  四、重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转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的直观教具,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过程感兴趣,并获得知识,这就是直接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懂得了学习语文有利于学好其他学科,将来还可以顺利地读书写作,使学生从而产生对语文的兴趣,这就是间接兴趣。

  两种兴趣都有利弊,直接兴趣由于事物在眼前容易产生,然而也容易消失和淡薄。间接兴趣的目标比较抽象,兴趣一时也不易形成。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该将两种兴趣不断转化。

  比如,学生拿到看图学文的图片,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从而喜欢它,仔细地观察它。当教师借助图片的直观形象唤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后,就应当自然地转化到间接兴趣上去,让学生懂得识字的作用。当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的兴趣转化到直接兴趣上。

  其实,间接兴趣是兴趣的终极目的,只有具备了为一定目的而学的间接兴趣,兴趣才能得以维持、稳固和发展,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得到发挥。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达到我要学的目的。

《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 篇四

  夕阳已落下,窗外只剩一抹浅红的云霞,匆匆忙忙又是一天,今天上了四节课,没有闲暇读书,只是早晨读了几页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写几句,算是对这一天读书的交代吧。

  杜威首先阐释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他说:我相信——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他不断的发展个人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

  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的社会情景及各种要求所引起的。

  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他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个也不能偏废;否则,不良的后果便随之而来。这两者,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

  因此,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地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如果他碰巧能与儿童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遇到阻力,不协调,或者拘束了儿童的天性。

  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他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这些能力、兴趣和习惯必须不断地加以阐明——我们必须明白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必须用和他们相当的社会事物的用语来加以解释——用他们在社会事务中能做些什么的用语来加以解释。

  我认为,杜威对教育的理解是辩证的,他提出教育过程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社会学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两方面是有机的联系着的,我们不能厚此薄彼。

《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 篇五

  在寒假里,我抽空读了《杜威教育名篇》, 在《杜威教育名篇》这本书里,下面三句言简意赅,又回味无穷的话概括了杜威对教育的本质和涵义的诠释。 第一句,教育即生活。第二句,教育即生长。第三句,教育即改造。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或者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的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形成呆板而死气沉沉。”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提出,给当时的美国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在今天我们的国家里,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在朋友聚会时。谈起现在有些学生,对生活感到很茫然,学习没有目标。究其原因,大家一致认为第一可能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安逸了。衣食无忧,没有了学习的动力,第二呢可能就是在考试这个指挥棒的指挥下,一些教师似乎是只为考而教,一些学生似乎是只为考而学。

  “现在教育上的许多方面的失败,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一基本原则。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将来;儿童所以必须做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来要某些别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它们并不能成为儿童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

  如果教师不是唤醒学生内心的追求,如果学习不是凭借学生自身的内在的动力,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即生活。我认为杜威是在强调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地衔接、巧妙地接轨,而不要互相脱节。高分低能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素质教育不仅在口号中喊,如何落到实处才是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个教师的职责所在。不过,我发现,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非全部的生活。作为教师,有时会感觉到在强大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面前,学校教育力量的微小和不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更准确一些。用好生活出现的教育的场景和契机,对于家长和教师而言,教育不仅需要娓娓道来的言传,更需要潜移默化的身教。

《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 篇六

  杜威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继皮尔斯、詹姆斯之后,把实用主义哲学加以深化,并结合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长期实验,具体加以应用,形成一个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研读 《杜威教育名篇》引发了我对教育教学中一些问题的思考,分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回想以前经常跟学生说,“这个单词以后用得到”,其实,更加重要的是告诉学生这个单词你们现在用得到,并且正在用。比如进行水果词汇拓展的时候,有一位学生问椰子怎么讲,”Coconut”一词已在嘴边,但终究还是收了回去。我反问这名学生,你喝过椰子汁吗?哪里有卖?椰汁的瓶子上是否写着它的英文?这个学生先是满脸疑惑地看着我,然后豁然开朗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有的!放学后去超市找,明天告诉你。教育与生活必不可分,教育就在生活中。

  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我一直都认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从生活中摄取知识,从实践中掌握知识才是硬道理。从大的方面讲:教育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从我个人出发:辅导工作是因材施教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引导。

  二、“五步”教学方法

  杜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赢得众人赞誉的“五步”教学方法。其大致为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问题的,学生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情境,接下来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然后利用推断,推理等进一步解决问题,最后是检验设想,直到问题解决。

  教学活动中,探索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学生首先在学校

  设置的熟悉情境中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养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那么,学生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学校教的不是知识,而是怎么学、怎么解决。

  三、“生本思想”与“儿童中心论”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和现代教育倡导的“生本思想”是相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儿童(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 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 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教师不可以采取对儿童放任的态度,放弃指导他们的责任。

  强加于人和放任自流是两个极端。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四、作业的主动科学性

  杜威在“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中提到“近代心理学已经把复杂的本能的和冲动的倾向代替了旧理论关于普通的和现成的心能的主张。”经验表明,当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的身体活动时,上学便是件乐事,儿童管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学习也比较容易了。

  在我观察的学生作业中发现学生不喜欢做一些死板的、学术性很强的作业,作业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应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长期难以解决的'一个大难题。出现此原因是多种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作业缺乏“科学性”。这就忽略了教育教学中的根本目的。

  为了增强作业的科学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把“我的作业,我做主”提上了班级一周目标。首先,我为同学们设定一个范围,请同学们来出英语翻译题。其次,准备一本专门的出题本,在第一页写好出题的要求:

  (1)书写端正、认真。

  (2)内容为学过的句型,要求句子有一定的难度,有创意更佳,中英文对照。

  (3)写好出题者的姓名。这一下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同学们一个个把收举得很高,都很乐于出题。

  才两天,出题本上就有二十几道题目了。接下来,全班同学每天做5题,首先自己思考,实在不会,可以求助出题人。作为老师,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们聚在一起讨论怎么出好题,看到学生把出好的题目用最漂流的字体写在出题本上,还看到出题者辅导后进生完成作业。学生们好思、乐学的氛围就这么营造出来了。此时,上学便是件乐事,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学习也比较容易了。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19世纪末美国社会大变革需要而产生的,当前我国社会同样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积极借鉴杜威实用

主义教育思想中的肯定成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新思路,对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