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的心得(实用6篇)

时间:2013-01-08 08:10: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学习中医的心得 篇一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作为一名中医学习者,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因此,中医注重辨证论治,即通过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心理和环境等多个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不再只关注疾病的表面症状,而是注重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找出病因,探寻治疗的根本。

其次,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在中医理论中,强调了“因人而异”的观念。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环境等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不同的人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患者的主诉,细致观察他们的舌苔、脉象等体征,以及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通过全面了解和分析,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再次,中医注重预防和调理。中医学强调“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观念,即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这一观念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将中医的理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我会根据中医的饮食调理理论,合理选择食物,保持饮食的平衡;我也会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我还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生活作息和服用中药调养身体。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还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最后,中医注重终身学习。中医学无穷无尽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来不断完善和提高。作为一名中医学习者,我深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因此,我会定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聆听各路大师的讲座和经验分享,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总之,学习中医是一条漫长而充实的道路。通过学习中医,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细致观察、整体思考和个体化治疗的能力。我相信,随着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深入,我将能够更好地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技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健康服务。

学习中医的心得 篇二

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作为一名中医学习者,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学的独特魅力和理论深度。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

首先,学习中医需要重视基本功。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需要学习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基本功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穴位、四诊合参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深感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才能够准确地进行中医辨证和治疗。

其次,学习中医需要注重实践。中医学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实践的验证和应用。通过实践,我们可以验证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了解其实际效果,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临床实践,跟随老师进行诊疗,观摩大师的医术,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我不仅深化了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

再次,学习中医需要保持谦虚态度。中医学博大精深,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只能是其中的一粒尘埃。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无知。因此,我始终保持谦虚的心态,虚心向老师请教,倾听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中医学习者交流和分享经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学习,我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最后,学习中医需要坚持。中医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学习和实践。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深感中医学的学问之广、深度之深。因此,我决心坚持学习下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我相信,随着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深入,我将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中医知识,为更多的人提供健康服务。

学习中医是一条漫长而充实的道路。通过学习中医,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谦虚的态度。我相信,随着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深入,我将能够更好地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技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健康服务。

学习中医的心得 篇三

  今年一月的时候,我记得天气很冷,无意中在某著名购书网站中看到一本超级畅销书《求医不如求己》,先到网上看这本书的一些章节,觉得非常棒,立即买了一套。

  书送到后,迫不及待地翻阅,当时简直把作者中里巴人奉为神仙,惊为天人。书中说了一些经络和常见穴位知识,还讲了一些头疼脑热高血压等常见病运用经络疗法的治疗,另外还有一些日常保健的按摩及推拿手法。为了更详细确切的知道这些手法,比如推腹法,金鸡独立法,打通小周天法,我还到优酷网和土豆网等视频网站下载了相关的视频

  这本书里面很多是讲到了刮痧和拔罐疗法,以及按摩穴位等方面。为了亲身体验这些效果,我又在淘宝网上买了整套的一拔通真空罐和刮痧板刮痧油等等。天寒地冻的,我躲在被窝里给自己刮痧拔罐。(提醒下,后来通过学习才知道,因为冬天在中医理论中是属于收藏的季节,所以如果不是身体非常不舒服,不要轻易的去拔罐刮痧,不要对身体穴位进行强刺激,如果真的一定要进行这些治疗,那么也必须做好保暖工作,而且在治疗后半个小时内不要接触冷水。)

  因为我的身体一直都不属于那种非常强壮的那种,所以才对健康问题有非常强烈的关注,看到这套书的一些疗法,用个稍微不太贴切的比喻,简直就象饿了三天的人突然面前出现一碗白米饭。那种如痴如醉的学习和陶醉,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O(∩_∩)O哈哈~

学习中医的心得 篇四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黎老中医学习,继续钻研刻苦学习中医药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

学习中医的心得 篇五

  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如果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荐几本书你看: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须认真的掌握。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则《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学习中医的心得 篇六

  数千年来,造福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中医、中药和针灸在大部分国家占有一席之地,利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研究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渐成趋势。

  通过这次与沈绍功先生的交谈以及对他的访问,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医之路的曲折艰难,中医发展的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发扬传承中医精神的意志和决心。

  沈绍功,男,汉族,1939年5月出生,系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冠心病急症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医急诊杂志副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所特聘顾问。承担并参与国家中医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多项攻关课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老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中医熏陶,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切为了临床,疗效才是硬道理”。他主张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反对死啃书本也反对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有理论、有实践并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才能称得上是医学家。

  老注重医学传承,平等待人,他认为中医药的生命力在基层。

  多年来,他注重基层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的医学教育培养,不辞辛苦,毫无保留的传授沈氏家族积累的诊疗经验,在业界得到肯定,受到广大基层医生的尊崇和爱戴。

  二十多年来,我所走过的学医道路,是艰苦的,曲折的。总起来有以下体会:

  (一)要学好中医,必须打好两个基础。首先是古文基础,最低要求繁体字能认识,文言文能断句。再就是中医基础,如《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白文要选读,药性、方歌、脉诀、经络歌诀要熟读,有了这两个基础,才能继续深入下去。

  (二)要多看几种好的参考书。我在读高中的时候,老师教我读古典医着是不错的,但是指导我看的参考书,只限于汪切庵、陈修园两家,这就太局限了。后来我在中医大时所看的参考书,就使我的眼界开阔多了,因而获益不少。

  (三)要多跟几个好的老师,因每个老师各有他的长处。比如,有的老师长于伤寒;有的老师长于温病,有的长于杂病,有的长于妇科,有的长于儿科。根据各老师辨证用药的特点,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就大有好处。但这个条件如不具备,也可自学成材。

  (四)学医要有坚强的意志,朝斯夕斯,持之以恒。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前途,要看到光明,要提高自己的勇气。在顺利的时候,又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刻苦学习,继续前进。我在学医过程中,学习情绪曾有几次大的起落,教训是很深刻的。

  (五)在医疗作风方面,对同道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对病人无论工人、农民、领导干部,都要一视同仁,详细诊察,不得草率。有时病人情绪急躁,要求过高,也只能耐心说服,体谅病人。但也不能迁就病人,投其所好。更不能乘人之危,向病家需索财物,这是起码的医德。

  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三的杏林学子,我以自己身在湖南中医药大学这个中医情结深厚的学府而感到骄傲自豪,我更为遇到这么多医学精湛的中医老师而欣喜,我将在这片热土中继续挥洒激情,为中医大的明天,为中医学的未来继续前行。

学习中医的心得(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