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语文说课稿范文 篇一
标题:《通过古诗词学习语文知识》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背诵《静夜思》这首古诗词。
2. 能够通过《静夜思》了解诗人的情感和想法。
3. 能够通过《静夜思》学习并掌握一些语文知识,如汉字的读音、字义和句子的结构。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静夜思》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2. 掌握《静夜思》中的汉字读音、字义和句子结构。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静夜思》的诗词内容和相关注释。
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3. 古代生活图片:用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生活背景。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生活图片,了解唐代的生活背景,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学习诗词:教师朗读《静夜思》,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
3. 学习语文知识:结合《静夜思》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汉字的读音、字义和句子结构,并进行相关练习。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静夜思》中的诗意和情感,并展示他们的理解。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静夜思》这首古诗词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背诵《静夜思》。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并背诵《静夜思》,还能够通过古诗词学习一些语文知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学习诗词、学习语文知识、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小学阶段语文说课稿范文 篇二
标题:《通过阅读绘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朗读绘本《小王子》中的部分内容。
2. 能够通过阅读绘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能够通过阅读绘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绘本《小王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绘本《小王子》的部分内容和相关插图。
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3. 绘本阅读指导:用于引导学生阅读绘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绘本《小王子》的封面和插图,让学生猜测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阅读绘本:教师朗读绘本《小王子》的部分内容,并指导学生跟读。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展示他们的理解。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绘本中的故事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和感悟,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阅读指导: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绘本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绘本。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并朗读绘本《小王子》的部分内容,还能够通过阅读绘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阅读绘本、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等,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观点,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于阅读绘本的兴趣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小学阶段语文说课稿范文 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一册的拼音,12课 ɑn en in un ün,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语言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的新的联系过程,汉语拼音字母标识的语音,其实是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学中只要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难为易,这样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第12课有四局部内容,第一局部是五个前鼻韵母ɑn en in un ün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配有图画。第二局部是拼音学习。包括两项内容。
(1)声母与ɑn en in un ün的拼音,巩固新学的韵母,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的规则。
(2)看图读音节词语。培养同学认识事物,准确拼音的能力。第三局部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第四局部儿歌,配有图画,我们根据新课程规范。根据本组拼音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同学实际,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前鼻韵母ɑn en in un ü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2、技能目标:培养同学拼读音节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同学学好汉语拼音,激发同学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前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
三、教学难点:
三 拼音节的拼读。
四、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先扶后放的方法和优秀教案。让同学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为了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复习引入。
《语文课程规范》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所以一上课老师放一首歌曲引入。同学自由地做动作,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接着让他们做摘苹果游戏,将同学带入拼音乐园中去,从而激发同学对拼音的兴趣。
(二)联系语境,教学发音,指导书写。
出示情境图,在看图时注意培养同学的说话能力。首先学习两个前韵母时,老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的方法,让同学模仿、交流。小组学习,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然后放手让同学学习后面的三个后鼻韵母。让同学自身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的过程,探究发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使同学发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在指导书写时,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让同学看清五个前鼻韵母的位置,再让同学在本子上练习写几个,这样同学记住字母的形,讲练结合。
(三)合作探究,拼读音节。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需根据同学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同学的不同学习需求,保护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声母与ɑn en in un ün相拼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带着同学学习第一组拼读音节,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其它的三组音节,然后交流反馈。
(四)复习旧知,突破难点。
三拼音节拼读是难点,老师用填空形式g―( )―ɑn→ɡuɑn、q―( )―ɑn→quɑn让同学说出介母是谁,然后指导拼准三拼音,在j、q、x与ü的相拼省写两点同学已学过,但同学易忘记。教师先复习j、q、x与ü的拼读规律 。让同学拼读,使同学化难为易。最后用游戏的形式汇报拼读音节。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同学始终在兴趣盎然中学拼音,在游戏中学,同学就会学得轻松又愉快。
小学阶段语文说课稿范文 篇四
说教材
《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5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5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3.学会通过读好诗句中的反义词读出诗句的美感、韵味。
教师策略
1.创设“赛诗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点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拼音识字、实践情感美读诗,在学诗的过程中去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让学生通过“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字。用五星勾出翘舌音帮助正音。通过师渗透“远近”这组反义词,尝试找出其他几组反义词。然后尝试透过图文对照理解诗意、感悟诗画美,自悟读诗韵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开场、创设情境
创设“赛诗会”情境,从学生表演、诵读已学过的诗带动一股爱诗热情,教师借机参与其中吟诵《画》引出本诗的教学。
二、自主识字、尝试读诗
学生自渎《画》,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办法认识它。学生尝试读诗,师正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激发学生赛读兴趣,让他们都愿意读好、多读。师点拨画五星标注翘舌音的办法强化普通话对字音的讲究。生从读通一句逐渐训练读通全诗。
三、点拨字词、自悟韵律
组织“赛诗会”在学生评,老师评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自渎诗、互比较、自悟读本诗节奏与韵律
四、图文对照、读出美感
图文对照,感受画中的诗,诗中的画,领会几对反义词的意义,体会山水花鸟相衬的美,从而自发的美读古诗。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通过翻滚列车、邮差寄信、画中藏宝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巩固随文识字效果
六、静心观察、乐中书写
在学生在音乐中赏字、陶冶情操、静心学写字
七、拓展训练、模拟作诗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多种形式读诗及趣味游戏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进而达到自己尝试读出韵律感、节奏感,读出自己从诗、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陶冶诗情,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还愿意写好诗中的字。
抓关键点的方法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要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目标引领下让“读”贯穿学习始终。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予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只需借机点拨关键点,让学生能自信、自学、自渎、自赏、自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要给学生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显现出来的个性能得以张扬。
板书及习题设计
板书:
远山有色
近水无声
去花还在
来鸟不惊
习题设计: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这个设计从课本出发,激发学生创作诗句的兴趣并且渗透反义词的用法。
小学阶段语文说课稿范文 篇五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小学阶段语文说课稿范文 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掩耳盗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以及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选自语文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铃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这则寓言以文言文的形式向我们讲述,全篇共42个字,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约、生动。
2、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中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准备铃铛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并且文言文后面配有大意,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再加上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可能仍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我采用范读引路--导学铺路--点拨过桥
2、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我这堂课的设计主要分四部分: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
(三)理解内容,揭示寓意
(四)创造表演,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 ,揭题、解题
1、首先播放动画片《掩耳盗铃》,让同学们欣赏。
2、揭示课题,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中来的。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导入环节时,我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播放动画片,学生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听完后揭示课题,让学生说出故事的名字,然后告诉学生:《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就是从古代文学作品《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自然高涨了。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2)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语言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不同,先听老师范读一遍
2、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注意语气和停顿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字、词或句子旁边做上记号。
(3)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试读课文。
B.质疑(这个问题不宜急着解决,可放到下一环节中)
目标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动力。有了学习目标,学习起来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再盲目了。因此,在教学第二环节时,我通过大屏幕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齐读,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对这种文体还很陌生。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我先范读一遍课文,让学生注意语气和停顿,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去读,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字、词或句子旁边做上记号。再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质疑,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但是这个问题不宜急着解决,可放到下一环节中再去解决。
(三)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寓意
1、自己对照译文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学生相互交流疑难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
(1)重点理解字、词的含义: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怳然--形容声音很大
(2)理解“欲负而走。则铃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铃怳然有音”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讲清楚内容即可)
4、问题贯穿,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这个盗铃人的想法、做法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先讨论,然后交流,分析。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那个人想掩住自己的耳朵就行了,可是他却掩不住别人的耳朵,他的做法只能是自己骗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做法叫(自欺欺人)( 板书)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可笑的。
5、你从这个故事中能汲取什么教训?(或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6、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读出来。
在教学第三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对照译文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再做上记号。这里,学生上一环节中画出的问题有的自己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难点问题再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就为课堂节省了时间。复述课文,训练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讲清楚内容即可。紧接着我紧扣主题,以一个问题贯穿进去理解课文内容“这个盗铃人的想法、做法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里我考虑到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投入,没有直接给盗铃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是给学生留足空间去思考、感悟、然后交流,最后教师小结。很自然地就过渡到寓意,“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学生谈起来就很轻松了,重难点不攻自破了。最后再指导有感情朗读,通过自由练读,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来。
(四)合作表演,扩展延伸。
1、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故事补充个结尾吧!
2、指名回答,我们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演出来好不好?
3、小组内合作表演,分出角色,准备道具
4、全班展示表演。
5、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6、课件出示: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第四环节时,我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补充故事的结尾,然后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演出来,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参与其中分出角色,准备道具,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我们学习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读懂内容,领会寓意,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说是对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说作业布置
选择作业:
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
③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
④阅读下一则寓言故事《画蛇添足》
(这是一项选择性作业,设计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和开放性)
五、说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 -- 自欺欺人
(“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我设计了少而精的板书语言,使古文内容更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