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 篇一
标题:童年的发现——通过亲情探索人生
一、教材分析
本篇文章出自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是一篇记叙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她在童年时期通过与爷爷、奶奶的亲情交流中,逐渐认识和发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本文适合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感恩之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2)掌握文中的词汇和句式;
(3)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寻找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
(2)通过情感体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感恩之心;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信息;
2.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童年时期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并与同桌分享。
2.呈现(10分钟)
通过展示文章的题目和插图,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亲情和童年的思考。
3.阅读理解(15分钟)
(1)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女孩通过和爷爷、奶奶的亲情交流,发现了什么?
③你觉得亲情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2)同桌合作,互相讨论答案,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答案。
4.情感体验(10分钟)
(1)学生回想自己与爷爷、奶奶之间的亲情经历,用两到三句话写下来。
(2)学生分组交流,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并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
5.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通过亲情来探索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6.拓展延伸(10分钟)
(1)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亲情的记叙文,分享给同桌。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班级进行点评和交流。
7.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爷爷、奶奶进行亲情交流,并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 篇二
标题:童年的发现——探索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一、教材分析
本篇文章出自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是一篇记叙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她在童年时期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逐渐认识和发现生命的美好和神奇。
本文适合通过观察和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2)掌握文中的词汇和句式;
(3)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自然,发现生命的美好;
(2)通过情感体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珍视和敬畏之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信息;
2.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2.呈现(10分钟)
通过展示文章的题目和插图,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界和生命的思考。
3.阅读理解(15分钟)
(1)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女孩通过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发现了什么?
③你觉得自然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2)同桌合作,互相讨论答案,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答案。
4.情感体验(10分钟)
(1)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自然观察活动,例如观察树木、花草和昆虫等,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学生分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
5.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强调自然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通过观察和体验自然来发现生命的美好和神奇。
6.拓展延伸(10分钟)
(1)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的记叙文,分享给同桌。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班级进行点评和交流。
7.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自然界进行亲密接触,观察和体验自然的美好,并写一篇关于自然的作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 篇三
★这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 教法学法:
教法: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法: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法,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等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设计流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五、教学反思
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灵感便会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教师便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当时头脑发热,将学生训斥一番,只会形成师生情绪的对立,课堂氛围的紧张,不会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更不会听到学生后面精彩的发言,不会看到他们那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不会发现其实他们也是爱动脑、爱观察的。
思维障碍,出现冷场。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用我自己童年时的一个小发现来抛砖引玉:“老师先来讲讲我童年时的发现吧。”这样的随机应变,打破了僵局,唤醒了学生生活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多么重要。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