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说课稿(精彩6篇)

时间:2013-05-03 02:11: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鸟的天堂》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鸟的天堂》的一篇阅读课文。该教材以阅读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味能力。本篇课文主要围绕着鸟的生活习性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展开,通过描绘鸟类的生活方式,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品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品味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见过哪些鸟?你们对鸟的感觉是什么?

2. 预习:让学生预览课文标题和插图,猜测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

3. 阅读: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教师带读,重点讲解生词和词语搭配。

4. 理解: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中的一个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6. 展示与评价:请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

五、教学延伸

1. 请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鸟类的知识,并进行分享。

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鸟类,记录下它们的习性和特点,并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鸟的天堂》,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品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展示与评价互相学习。然而,有些学生在文字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水平。

《鸟的天堂》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鸟的天堂》的一篇阅读课文。该教材以阅读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味能力。本篇课文主要围绕着鸟的生活习性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展开,通过描绘鸟类的生活方式,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品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品味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见过哪些鸟?你们对鸟的感觉是什么?

2. 预习:让学生预览课文标题和插图,猜测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

3. 阅读: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教师带读,重点讲解生词和词语搭配。

4. 理解: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中的一个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6. 展示与评价:请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

五、教学延伸

1. 请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鸟类的知识,并进行分享。

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鸟类,记录下它们的习性和特点,并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鸟的天堂》,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品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展示与评价互相学习。然而,有些学生在文字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水平。

《鸟的天堂》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学背景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12课,是一篇散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作者在傍晚的时候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而第二天早晨却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个巨大的转变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之情。本文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课堂上我将设计几个比较有趣的问题,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四年级的学生对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也有一定掌握,本节课旨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散文的理解,灵活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三)说三维目标

  基于对学情的把握和本课的内容,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认识“缆”、“簇”、“纠”等11个生字,会写“拨”、“桨”、“桩”等8个生字,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含义并会用它们造句,灵活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朗读提高学生对汉语的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说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三维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会“缆”、“桩”、“纠”等生字;灵活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情感变化。

  二、说课程设计

  (一)说教法

  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朗诵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重难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汉语的语感。

  (二)说学法

  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结合本课的内容,我将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法与合作交流法。本课我采取的教具室榕树的图片、鸟的图片、教学课件等。下面我将具体说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评价,评价将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此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说新课导入

  我将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导入新课,在新授课开始之前,我会向学生展示榕树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问“同学们你们看到榕树会联想到什么呀?”接着展示鸟的图片,问学生看到鸟又会想到什么。图片导入方式生动形象,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新授课的进行。

  (四)说新课讲授

  首先我会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初读课文,让他们找出课文出现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并划出来,紧接着我会明确“纠”“拨”、“桨”、“桩”等生词的读音并解释“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划分出课文的段落,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会提出几个问题,比如我会问:“课文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大’?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若学生回答正确,我会及时给予鼓励,即使回答不正确,我也会从他的答案中找到亮点,给他信心。接着我会提问:“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这个问题相对来说难一点,我会请平时发言积极的同学来回答,他回答问题之后,我先不急着对他的答案进行点评,而是先请其他同学对他的答案进行点评,最后我才明确:作者的感情是发生了变化的,傍晚的时候,作者认为大榕树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副实的;而第二天早晨,作者看到大榕树里住着许多鸟,发出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叹。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引起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注意,还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有助于形成较为热烈的课堂气氛。

  最后我会带着学生精读课文,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讲解课文中出现的写作技巧。我会让学生分成两个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能在更短的时间里找出更多的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明确:“三支桨有规律地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然后让每个学生自己造一个比喻句一个排比句,因为他们自己不能确定自己造的句子正确与否,我会让他们同桌之间交换着改,再请几个学生来朗读他们造的句子,让全班同学评价一下这个句子造得好不好。保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会造比喻句和排比句。

  (五)说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这一过程中,我会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请几位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说课堂

  小结在课堂小结阶段,我会带着学生回忆本课中出现的生字及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排比。

  (七)说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布置两个作业:

  1、让学生找出5个新学的字,每个字组一个词语,并用这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2、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以景色为主题的作文。

  (八)说板书

  设计本课以提纲式板书为主,直观明了地把整节课的内容展示出来,方便学生掌握所学要点,因此,板书设计如下:

  鸟的天堂傍晚

  没有一只鸟

  榕树早晨

《鸟的天堂》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鸟的天堂》是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象,让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目标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单元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对大榕树和群鸟欢闹情景的描写。

  (2)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3)使学生领悟作用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的重点是写作用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难点是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出大榕树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他们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且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并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体现精读课文的特点,我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善于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激发演算珠学习兴趣。

  四、教学流程

  (一)质疑导入、提示课题。

  (二)了解大榕树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

  1、初读课文后填空:我们知道作者两次来到,第一次到了。

  2、自由读描写大榕树的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大榕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出大榕树的特点。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说明这些特点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三)了解鸟的特点,朗读课文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鸟,这儿的鸟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这部分,同时看多媒体,边看边总结板书。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字深层次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五)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茂盛、大、绿、生命力强(静态)色鸟声(动态)动五、教学反思从整体上看,这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尤其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非常透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但也有不足,学生对重点句子理解不透,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努力。

《鸟的天堂》说课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国》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是闻名作家巴金老师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国时所见到的差别情形,详细形容了薄暮大榕树独特的静态美,以及第二天清晨群鸟飞鸣的动态美,体现了大榕树茂盛的生命力与“鸟的天国”的名不虚传。在作者的笔下,清静的河面,满盈生机盼望的大榕树,生动可爱的鸟儿,迷恋其间的人,调和相融。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征象的热爱和称赞。

  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奇特的静态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本课计划三课时完成,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第二课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第一次看到的茂盛大榕树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作者在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并利用朗读、交流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爱扩大自然,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4.教学重、难点:

  教材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说教法和学法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朗读的过程中思考、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情况,可以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

  ①课堂上学生的质疑: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

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朗读、勾画、体会,理解语句的含义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进行理解,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体会,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理解了榕树有哪些特点?学生在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2、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

  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

  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这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总结

  在这堂课结束的时间,让学生谈本身的劳绩,谈自己课上运用的学习要领,让学生领会到每一节课,都应是自己生命里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在每个点上、都应该有劳绩,并能带着疑问和要领走出讲堂,走向生活。这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本质。

《鸟的天堂》说课稿 篇六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佳作,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情为之动容。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训练点: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榕树的大和“鸟的天堂”的热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渗透点:从课内外延伸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线、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构想:

  以读为本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本节课我想用最简单的朗读、感悟的方法来教学本课,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品味、赏析升华,让学生在课堂有滋有味地读,无拘无束的表达感受。

  四、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谈话引入、渗透文本----感知文本,理清线索----美读文本、探究重点----自主交流、畅谈感受----实践活动,拓展文本”的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

  (一)、谈话引入、渗透文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讲故事为切入点,(传说500年前,在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村……真是南国的奇观呀!)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话锋一转,“在你们的心目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通过汇报,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感知文本,理清线索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查字典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检查读生词,先自己试读一遍,然后和同学一起交流需要注意的字、词,从而帮助学生排除读书障碍。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梳理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三)、美读文本、探究重点

  叶老说: “美文尤要美读”。特别是对《鸟的天堂》这样经典、优质的言语材料,“读”本身就应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日标、一项任务。在指导阅读“榕树”的特点这一段时,我将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一株怎样的大榕树?”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然后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齐读、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操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悟,领会榕树的“大”和榕树叶子的茂盛。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例如:“真是一株大树”,突出一株,体会榕树的大;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中体会树多而密,“翠绿…‘颤动”等词语中体会榕树的美丽和富有生命力。特别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要注重加强语气,强调“赞叹”之情。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对榕树的赞叹和喜爱之情,体会到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实实在在地练读后,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侍作以新的内涵。我在此增设了设疑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学合作,优势互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自主交流、畅谈感受

  在学习鸟多一段时,我先播放“群鸟纷飞、百鸟争鸣”的录象,当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在读中感悟,然后交流。学生从鸟的数量多、形态多、姿态多,感受美的画面,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讲述有的鸟还会怎样。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在学完榕树的大而茂盛和鸟多段落后,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遗言个,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五)、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五、板书设计:

  树 大 茂盛 喜爱

  鸟的天堂

  鸟 多 活跃 赞美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鸟的天堂》说课稿(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