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精选6篇)

时间:2012-01-05 01:20: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篇一

移民搬迁是指将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行为。在一些情况下,移民搬迁可能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或逃避战争和灾难。然而,移民搬迁也可能受到一些限制和挑战。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一个有效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规划。这包括对目标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搬迁是否有利于目标地区的发展。同时,需要了解潜在移民的背景和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服务。

其次,一个良好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应该确保搬迁过程的顺利进行。这包括提供适当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以便移民能够安全地到达目标地区。同时,需要为移民提供住房、教育、医疗和就业等基本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在新的环境中融入并建立起新的生活。

此外,一个成功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应该注重社会融合和文化交流。这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提供语言培训和促进社区互动来实现。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移民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并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和友谊。

最后,一个可行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需要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这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了解搬迁的影响和成效,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同时,也可以增加透明度和公正性,以确保移民搬迁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移民搬迁实施方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需要充分的调研和规划,确保搬迁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注重社会融合和文化交流。通过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只有这样,移民搬迁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和成功的过程,为移民和目标地区带来共同的福祉。

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篇二

移民搬迁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它涉及到数百万人口的迁移。然而,移民搬迁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因此,制定一个明确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一个有效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包括确定搬迁的目的和目标地区的需求。例如,搬迁可能是为了解决人口过剩或缓解贫困问题,或者是为了推动目标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明确目标,可以确保搬迁是有意义和可持续的。

其次,一个良好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规划。这包括对目标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搬迁的可行性和影响。同时,需要了解潜在移民的背景和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服务。

然后,一个成功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合作和协调机制。这包括政府、民间组织、国际机构和当地社区等各方的合作。通过有效的合作和协调,可以确保搬迁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为移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此外,一个可行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需要注重社会融合和文化交流。这可以通过提供语言培训、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措施来实现。通过这些措施,移民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并建立起新的生活和事业。

最后,一个可行的移民搬迁实施方案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这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了解搬迁的影响和成效,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同时,也可以增加透明度和公正性,以确保搬迁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移民搬迁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调研和规划,以确保搬迁的顺利进行。通过建立合作和协调机制,注重社会融合和文化交流,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只有这样,移民搬迁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和成功的过程,为移民和目标地区带来共同的福祉。

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篇三

  德保县扶贫移民搬迁住房补助实施方案

  为指导德保县20xx-20xx年扶贫移民搬迁农户建(购)房补助工作开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设等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xx〕9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

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补助对象

  补助对象为具有农村户口,到各乡(镇)政府填写搬迁申请表格并经过审核的、列入年度扶贫移民搬迁计划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及同步搬迁对象。

  二、补助标准制定原则

  (一)全县基准补助标准。

  根据自治区的有关文件要求,德保县属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基准补助金额每人不低于2.4万元。

  实际基准补助标准由县政府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评分结果、安置区域和安置方式、当地平均建设成本等因素测算确定。

  (二)安置点住房建设标准和建设成本。

  按照“保障基本”原则,纳入中央和自治区搬迁补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需要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其中:单人户每户不超过40平方米、5人户以上的不超过120平方米),户均宅基地占地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

  人均和户均建(购)房成本分别控制在4万元和14.4万元以内。

  (三)根据建档立卡搬迁对象贫困程度确定到人到户补助标准。

  以县政府精准识别划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数线为基准,将搬迁对象按一般贫困、中等贫困、特别贫困、极端贫困四种情形进行分档补助,上下档之间补助标准相差不超过8%。

  实际补助金额不得高于控制面积内的实际建(购)房成本。

  对差异化补助后仍无法筹措缺口建(购)房资金、又不具备申请移民搬迁建房贷款条件的搬迁对象,经县扶贫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同意后,可在控制建设标准内按照方案标准给予全额补助。

  (四)人口较少民族到人到户补助标准。

  属于自治区认定的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京族、仫佬族)的搬迁对象,在相应档次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增加0.1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属于德保县认定的人口较少民族(苗族、瑶族)的搬迁对象,在相应档次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增加0.1万元,资金来源为县财政配套。

  (五)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住房补助标准。

  在规定的住房建设标准内,纳入“十三五”全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需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由县政府按不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基准补助标准执行,其中属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搬迁对象,在相应档次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增加0.1万元。

  所需的补助资金由县政府通过统筹自治区、市、县财政安排的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等专项助资金解决。

  三、安置方式及住房价格

  (一)在县城集中安置。

  一种为县政府投资建设的以“老乡家园-德保县某某移民安置小区”冠名的安置住房,另一种为经过县政府认可的市场现有房源。

  具体户型、面积、套数根据各年度实施方案确定。

  购房价格以各年度公布的购房指导价为准。

  (二)在乡镇就近安置。

  乡镇安置点的选址必须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尽量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尤其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在乡镇就近安置的安置点建设用地由搬迁村屯农户自行协商解决,建设用地无法解决的,不列入年度计划。

  由住建部门向安置农户提供统一的规划图和设计图,农户自行建设,住房建设价格由住建部门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对施工图纸及实际建设情况进行预算,报财政评审中心审定,并作为住房建设补助的依据。

  (三)投亲靠友安置。

  列入年度计划的搬迁对象可以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

  选择投亲靠友方式安置的搬迁农户需获得亲友住房的部分或全部产权,通过审核后方可获得补助,实际补助金额不得高于控制面积内的实际建(购)房成本。

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篇四

  中共古县县委办公室

  古县政府办公室

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篇五

  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20xx年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古县县委办公室 古县政府办公室

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篇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工作部署,根据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指导意见》(晋政发〔20xx〕29号)、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xx〕82号)和《关于印发山西省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xx〕83号)和古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就全县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确瞄准、创新机制,县级落实、乡村实施”的要求,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确需同步搬迁农户实施易地搬迁。

  加大政策措施支持力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明确各级责任分工,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发展问题。

  (二)基本原则

  易地扶贫搬迁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灵活安置方式,合理布局安置点和人口规模。

  1.坚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以县城和全省规划建设的重点镇为主要安置地。

  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整合各类资源,同步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五通五有”(通水、通电、通路、通车、通网等,有医疗机构、有学校、有便民超市、有金融服务点、有敬老院或福利院等),增强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让搬迁群众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2.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县城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新社区,要与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相结合,与发展二、三产业相结合,化农为工。

  积极发展非农产业,统筹考虑安排搬迁户数与就业岗位,力争消除“零就业”家庭;重点乡镇安置的移民,建房工程与产业开发项目同步安排实施,确实满足搬迁贫困户就业创业需求。

  3.坚持与旧村开发、村庄撤并相结合。

  科学规划开发利用旧村宅基地和土地,按照不同的开发形式,分步拆除旧村山庄窝铺,建设规模种植园区、养殖园区;实施宜林宜草开发和恢复性生态保护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发展乡村旅游。

  切实解决行政村过小过散问题,聚集整合资源,调整配置生产要素。

  4.坚持与社会保障相结合。

  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类认定情况,做好迁出村养老、救助对象、残疾人的安置和供养工作,做到“四落实”(即按不同的人员分类,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标准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保障标准调整机制。

  二、目标任务和搬迁对象

  (一)主要任务

  20xx年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工程涉及7个乡镇、96个村、778户、2601人。

  计划建(购)住房778套,建房总面积6.5万平方米。

  按照安置方式:集中安置496户1618人,分散安置282户983人;

  按照贫困类型:建档立卡贫困户742户2500人,同步户36户101人;

  按照安置地点:行政村就近安置138户373人,新建移民新村安置87户257人,依托已有配套设施安置135户521人,货币化安置418户1450人。

  (二)搬迁对象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回头看”的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要优先瞄准无劳动能力、无自筹能力、无安全住房的“三无”特殊困难户,尤其重点解决“土窑洞”问题,对搬迁规划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五保户和丧失劳动力的特别困难家庭要免费提供住房。

  因合户(以公安部门出具的户口簿为准)造成易地搬迁的人口数变动的,按照建档户和非建档户区分,非建档户与建档户合户的,以建档立卡数据库中的贫困人口人数为准;建档户与建档户合户的,以合户后的人口总数为准。

  尽量实现自然村整体迁出,确需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可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易地扶贫搬迁与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对象重复的,只享受易地扶贫搬迁补助。

  在上述范围内,各乡镇根据工作规划和实际情况,在农户自愿前提下,自下而上核定搬迁对象范围。

  搬迁农户自愿购房的,由个人提出申请,提供购房合同等证明材料,报村委会审核公示,村委会统一申报乡镇政府审查,乡(镇)政府报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领导组审核确认。

  三、安置方式

  统筹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城镇化进程及搬迁对象意愿,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

  对采煤沉陷区贫困村、地质灾害贫困村、重要水源地贫困村、农林交错区贫困村要实施整村搬迁。

  根据实际确定抗震区域贫困村安置方式。

  其余类型贫困村人口根据情况,选择整自然村搬迁或者部分搬迁。

  (一)集中安置主要方式和要求

  根据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符合以下条件即为集中安置(迁入原移民新村、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自然庄并入中心村、迁入县城同一座小区3户以上的)。

  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

  依托靠近交通便利的中心村,引导本行政村内的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

  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

  依托新开垦或调整使用的耕地,规划建设移民新村,引导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县城、工业园区附近建设集中安置区,安置周边有一定劳务技能、商贸经营基础的搬迁对象,沉陷区、涧河工业园区限制区等范围内不能迁入。

  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

  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或旅游景区,引导周边搬迁对象适度集中居住并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已有配套设施安置。

  依托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空地、空置房屋等资源,可由政府统一组织回购空置房屋,配套相应耕地、商铺等资源,安置部分搬迁对象,严格控制价格,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五保”集中供养安置。

  属于农村“五保”对象的搬迁对象,实行集中安置和供养。

  集中安置的工程项目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建设,由县政府或者乡镇政府按照国家住房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中心村安置要整体规划建设,可拆除危旧住房,分期建设新房。

  集中安置小型规模可统规自建。

  统规自建的集中安置点由村、乡(镇)出具证明即可认定;农户自行购买首套商品住房可凭县房管部门或有资质的开发商出具的购房手续认定。

  (二)分散安置主要方式和要求

  货币安置。

  支持搬迁对象通过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给予易地扶贫搬迁货币化补助,迁出地和迁入地政府在户籍转移、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购买现房的原则应为手续齐全的商品房或正在相关职能部门完善手续的水电暖气设施齐全的现房(各乡镇政府与住建部门沟通后落实),享受分散安置补助;购买二手住房、中心村镇农村宅院需提供有效购房手续或接收地政府出具的证明,享受分散安置补助;易地搬迁贫困户享受城镇居民购买保障性住房同等待遇,给予安置补助;符合条件的危房改造户,由村、乡镇签署意见,报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领导组核实同意后实施。

  四、建设内容

  (一)主要任务。

  围绕改善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建设住房和必要的附属设施,以及水、电、路、气、网、暖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注重后续产业发展。

  搞好迁出区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

  (二)建设标准。

  严格控制建房面积,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新建住房人均不得超过25㎡;宅基地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购置现有住房杜绝贫困户因移民搬迁产生额外债务而返贫。

  确需同步搬迁的其他人口安置住房建设,县政府可根据居民生产生活习惯和农户自筹能力,自行确定面积控制标准。

  各乡镇要认真研读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指导意见》晋政发〔20xx〕29号)、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xx〕82号)和《关于印发山西省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的通知》晋政办发〔20xx〕83号。

  (三)建设方式。

  移民建房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

  1.修建多层住房:规划3层以上住房的,由乡(镇)政府要统规统建,市场运作,严格招投标程序,严把住房标准关、安全监督关和工程质量关,要吸收移民户代表全程参与工程监督。

  2.修建低层住房:乡(镇)政府摸清底数,分类规划,分类修建,在统一规划设计基础上,可由移民户自主建房。

  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由乡镇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施工建设。

  (四)建设期限。

  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期为二年。

  具体指标要求是:当年做到集中搬迁安置工程开工率100%,分散自主搬迁对象全部审核、确认,工程投资完成率达到60%以上;第二年要实现集中搬迁安置建房工程完工、逐步入住,分散自主搬迁对象补助到位、落实安置,工程投资完成率达到100%。

  (五)补助标准。

  根据中央、省、市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的相关规定,对于集中安置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建房补助2.5万元,配套基础设施户均补助2.1万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户均补助1.77万元,配套设施资金统筹集中使用。

  对于分散安置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建房补助2万元。

  对于确需同步搬迁的人口,人均建房补助1.2万元,配套设施可以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享。

  县政府可根据财政状况,适度提高同步搬迁人口的补助标准,但不能高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补助标准。

  除上述补助外,剩余建房资金由搬迁户自筹解决,对于确实没有能力自筹资金的困难户,可免于自筹,具体由县政府或乡镇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把握。

  县政府根据搬迁成本、贫困程度实施差异化补助,统筹安排到户,重点向特困户、贫困残疾户倾斜。

  同时,县政府可根据工作实际,调剂使用建房补助、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助。

  其中:建房补助与基础设施补助调剂比例控制在10%以内,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补助调剂比例控制在20%以内,公共服务设施补助不足部分,通过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解决。

  土地整治、迁出区生态恢复和产业发展资金,县政府可根据规划要求和实施项目资金需求,在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每人不超过1.62万元的额度内提出贷款需求。

  五、资金及项目管理

  (一)资金规模

  20xx年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总投资8437.9万元,其中:建房补助5879.7万元,基础设施补助966万元,公共服务设施补助814.2万元,农户自筹778万元。

  集中移民建房补助:1517人×2.5万+101人×1.2万=3913.7万元

  集中移民基础设施:460户×2.1万=966万元

  集中移民公用设施:460户×1.77万=814.2万元

  分散移民建房补助:983人×2万=1966万元

  移民户自筹:778户×1万=778万元

  总投资:3913.7+966+814.2+1966+778=8437.9万元

  (二)资金管理

  县政府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共管账户,根据《山西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省、市级下达到县级的建房资金、统筹资金、贷款和群众自筹等建设资金,以及土地出让、商业开发收益资金全部集中到共管账户,由县财政部门、扶贫部门共同管理,共同签字核报、拨付资金。

  1.建房补助资金:应全部用于购建住房,直补到户,不得直接以现金的方式予以发放;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助资金:全县统一统筹集中调配使用。

  新建移民集中点乡(镇)制定实施方案,工程开工后,按进度按一定比例分批次申请补助资金,项目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拨付完毕。

  3.财政资金负担相关费用:县财政负担移民户住房第三方机构验收,移民集中点物探、规划、设计、工程监理等相关费用。

  (三)验收办法

  可由县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工程进行验收。

  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领导组按20%抽查无误后,拨付建房补助资金。

  原则上移民户自建房主体完工补助资金拨付一半,移民户入住后全部拨付。

  购置住房入住后全部拨付。

  (四)后续措施

  根据农村宅基地“一户一证”的规定,搬迁户享受扶贫补助政策后,原宅基地使用证由国土部门按相关政策办理。

  组织对搬迁后的偏僻自然村或整村搬迁的自然村的旧宅基地、房屋进行调查摸底,实行住新拆旧,在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后进行复垦,对搬迁户宅基地和房屋合理作价补偿;复垦面积转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城市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用易地搬迁复垦土地置换,土地级差收益按一定比例分配给搬迁对象,以激励移民拆除旧房。

  搬迁户对搬迁旧村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交易获得的收益,全部返还搬迁农户,让搬迁群众分享资源开发、生态建设成果。

  保障搬迁户各项权益。

  尊重搬迁户意愿,在县城安置的可申请将户口迁入城镇;在农村安置的可申请将户口迁入新的农村。

  子女上学、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社会救助等政策随户口迁移,由迁入地政府负责协调落实。

  切实保障搬迁群体中适龄儿童少年教育权益,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为移民安置点合理划分学区。

  所在地政府要根据安置点的人口数和周边学校容量情况,对规模较小、容量有限的学校进行改扩建。

  对成规模的移民安置点,要规划建设相应规模的中小学和幼儿园,保障移民搬迁群体中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探索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领导组的领导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牵头主抓,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最艰巨的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领导组要充分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发改、财政、国土、住建、环保、林业、民政、农发行等单位和各乡镇要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形成合力。

  (二)明确责任分工

  1.县易地扶贫搬迁领导组。

  负责组织动员、方案制定、细化政策、落实规划设计、搬迁用地、推进实施、迁出区生态恢复、统筹资源力量、质量监督管理等全面工作。

  2.县直部门工作任务。

  县扶贫办、发改局会同县财政、国土、人行负责全县规划编制、政策衔接、任务下达、考核评估等工作,统筹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县扶贫办会同各乡镇提出有搬迁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模及其分布,对搬迁后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进行销号。

  县发改局负责申请易地扶贫搬迁中上级资金和专项建设资金,并制定管理办法,组织落实。

  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地方政府债券支持政策,并研究出台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贷款贴息等其他支持政策,加大对上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用于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县发改局、财政局共同做好专项建设基金与地方政府债券的衔接工作。

  县国土局负责研究制定我县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具体落实措施、操作办法,优先保障易地扶贫移民搬迁用地。

  县住建局负责项目建设规划,并就县城回购房源做好摸底、调查协调。

  县林业局负责迁出区经济林、生态林建设。

  县民政局负责积极稳妥实施村庄撤并。

  县人行负责研究出台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信贷资金筹措方案,并协调县农发行做好服务。

  县农发行负责编制出台信贷资金管理办法,落实所需资金,将有关情况及时向县人行报告。

  3.乡(镇)党委、政府主要任务。

  结合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方案,制定本乡(镇)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同步规划旧宅基地拆迁、旧村复垦、生态修复等规划。

  将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人,通过图片、影像、文字资料等形式建立档案造册登记,也要录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做到线上与线下双落实。

  每月20日按时向县领导组上报报表,每年可以对搬迁人口进行一次动态调整。

  稳妥做好建档立卡与非建档立卡人员、新搬迁和旧搬迁政策的衔接工作,及早做好化解矛盾方案。

  各乡(镇)书记、乡(镇)长是本辖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组织实施项目。

  4.村两委班子。

  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汇总申请、审核移民户资格、建(购)房真实情况,督促进度,协调其他事宜等。

  (三)加大政策宣传

  各乡(镇)政府要进一步出台政策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要重视发挥包村领导、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三支队伍”的帮扶作用和村级干部群众的参与作用,过细做好群众工作,做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家喻户晓,贫困户充分了解国家政策。

  (四)严肃纪律

  严格资金管理,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督检查。

  下达的扶贫搬迁资金要直补到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手段,代领、冒领、截留、挤占、贪腐、挪用移民户的建房补助资金,对资金使用管理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违纪、违法现象要严肃问责,并对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予以党、政纪处理,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贫困群众身上。

  (五)监督考核

  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监督、奖惩兑现的原则建立工作监督考核机制。

  明确主体责任,要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作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定期组织督查推进、跟踪问效,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工程项目进行跟踪评估,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监测调查和搬迁户满意度调查,对群众满意、成效明显的乡(镇)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不按规定时序要求开展工作,搬迁效果差、群众满意度低、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和单位,按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追究和问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