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实施方案 篇一
易地扶贫实施方案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实施方案。其中,易地扶贫是一项重要且有效的措施。易地扶贫是指将贫困地区的群众搬迁至经济发达地区,通过改善生活条件、提供教育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一方案有助于打破地理限制,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易地扶贫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进行科学严谨的选址工作。选择合适的扶贫搬迁地点,既要考虑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搬迁地区的发展潜力。其次,要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电、供水、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搬迁群众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在搬迁地区建设医院、学校、工厂等公共设施,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和教育机会。此外,要加强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开展培训班、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提升搬迁群众的就业能力,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最后,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搬迁群众提供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等福利待遇,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易地扶贫实施方案的推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易地扶贫可以有效地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通过搬迁,贫困群众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易地扶贫有助于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贫困地区可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易地扶贫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此外,易地扶贫还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贫困地区的搬迁可以减少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易地扶贫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政府要加强对易地扶贫的组织和领导,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要注重宣传和教育,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他们的脱贫致富意识。只有做好易地扶贫工作,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易地扶贫实施方案 篇二
易地扶贫实施方案的关键措施
易地扶贫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为了确保易地扶贫的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
首先,要加强组织和领导。易地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考核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其次,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易地扶贫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参与,必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媒体、网络和社区等渠道,向社会大众宣传易地扶贫的意义和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同时,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他们的脱贫致富意识。
第三,要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易地扶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确保项目的资金到位。同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易地扶贫提供政策保障。包括土地使用权、教育和医疗保障、就业和创业支持等方面的政策。
第四,要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易地扶贫项目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项目的实施质量。政府要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评估。同时,要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后续的培训和支持,帮助贫困群众实现长期脱贫。
第五,要加强合作和交流。易地扶贫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合作,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同时,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易地扶贫的发展。
总之,易地扶贫实施方案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组织和领导、宣传和教育、资金和政策支持、项目管理和监督、合作和交流等关键措施,才能确保易地扶贫的顺利实施,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只有实现精准扶贫,才能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易地扶贫实施方案 篇三
一、项目背景
宁县新庄镇颉家村地处董志塬南端,距县城45公里,镇内自然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全镇还有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生活在缺水、少电、无路、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极端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极差的沟、湾、梁、峁、掌等地方。
这些区域是干旱山区,也是贫困区,这些地区的群众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下,难以摆脱贫困,为了彻底改变他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必须下决心实施以工代赈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这对改变生存条件,稳保扶贫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建设,改变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提高人口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召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扶贫治本之举措。
二、项目概况
新庄镇位于宁县西南部董志塬南端,东涉马莲河,与中村分界,西南至泾河之滨,与陕西省长武县、宁县长庆桥镇毗邻,北靠太昌乡。
海拔高度896—1213米,相对高差3170米。
北纬35°20′,东经107°48′。
年降雨量500—600MM,平均气温8.7℃,光照时数2365.7小时,气候温和,光照充足。
全镇共辖24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8616户,总人口36094人,其中农业人口35146人,非农业人口948人,人口窑度每平方公里282人,钱镇总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67亩。
㈡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资料提供,20XX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64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元。
粮食总产量14200吨,人均粮食产量XX公斤。
全镇通电户数户,街区及13个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农户2975户,受益人口13388人。
镇村道路总长52公里,柏油公路8.6公里,砂石路面67.5公里,全镇村村通车、通邮。
7个行政村通上了有线电话,全镇固定电话装机量达到758门,建有3个移动通讯基站。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1、搬迁原因
迁出区自然村均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山区,居民基本上都生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沟、湾、梁、峁、掌等不利于人群生存的地形地貌上。
农户居住极其分散偏僻,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经济收入低,极端贫穷,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素质普遍低,且呈下降趋势,居住条件落后等。
总之,干旱缺水,无电无路,停息闭塞,上学困难,就医看病难,这些因素是我镇贫困移民搬迁的主要原因。
2、迁出方式
新庄镇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
迁出区不留一人一户,使迁出区域能够封山禁牧,植树造林,迅速恢复生态植被。
3、搬迁人员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其中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搬迁人员中老年人XX人,儿童XX人,劳动力XX人。
搬迁人员花名册见附表。
㈠安置区基本情况
两个安置区共有土地面积XX亩,其中耕地面积XX亩,有撂荒地XXXX亩,复垦土地XX亩。
安置区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作条件好,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区域,学校、医院均有,电视、电话畅通,附爱吃有公路主干线通过,地下水资源能够保证人畜饮水,电力设施齐全,附近有砖瓦厂,水泥预制厂和养殖场,能够使一部分群众就近做工和进行家庭养殖。
也可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接收区大量的可复垦利用土地,人均产粮XX公斤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元以上。
西南门村安置区。
是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青公路经过之地,全村有XX户,XX口人,当地人均耕地XX亩,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可为搬迁农户提供土地XX亩。
周围水电路公用设施齐全,群众基础好,可为移民提供土地XX亩。
四、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为:一年搬迁建家园,两年定居抓收入,三年脱贫又致富。
1、基础设施面。
项目实施后,搬迁移民户均拥有占地亩,居住面积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XX平方米的住宅一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
2、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
增加校舍面积XX平方米,改造校舍XX平方米,新建卫生所两年,配备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证迁入农户的子女当年就可以入学教育,群众能够得到医疗保健服务。
3、经济目标:迁入农户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人均产粮量达到XX公斤以上。
五、建设方案
㈠人员搬迁方案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具体是西南门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颉家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
㈡安置区建设内容及方案
1、土地开发方案
为了解决迁入区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有保障条件,两个安置点共提供可开发利用土地XX亩,土方量为XX立方米。
主要是复垦旧庄基和平整撂荒地,其中西南门村XX组提供开发利用土地XX亩。
2、供电
为了解决群众照明问题,需对迁入村安装30KV配变2台,10KV线路XX公里,0.4KV线路XX公里,户表工程XX户。
3、道路
计划修建农一级及住宅区道路XX公里,其中西南门安置点XX公里,颉家安置点XX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
建人畜饮水2处,新打机井1眼,16米30立方米水塔1座及配套设施;建供水房间,检修井XX个,铺设供水管线XX米。
5、卫生所
为了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医疗保健需要,计划新建村级医疗卫生所两年,建筑面积XX平方米,其中每个安置点建设砖混结构瓦房XX平方米,分别设置门诊室、药房、治疗室和观察室。
6、学校
为了使搬迁农户的子女能及时上学,按需要为两个安置点扩建校舍XX平方米,维修改造旧校舍XX平方米,购置桌椅XX台套。
㈦住宅
通过开发废弃庄基和撂荒地为移民提供农宅基地XX亩,修建占地XX亩的农户住宅XX套,建筑面积XX平方米,修建围墙XX米,并修建大门、厕所、猪圈等。
8、新建XX村村部,建筑面积XX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瓦房。
六、投资概算
㈠投资概算依据
1、《甘肃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1996年);
2、《甘肃省建筑工程基价定额》(2000年)居民建筑,水利、交通农电、卫生、教育等有关规定和定额,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具体情况编制。
㈡投资概算
宁县20XX年共建立两个移民点,搬迁移民XX户,概算共需资金XX万元,人均XX元。
其中:基本农田开发XX万元;生产基础设施XX万元;公共基础设施XX万元;建房XX万元;第一生产力补助XX万元;搬迁费XX万元;人员培训费XX万元,;勘察设计费XX万元;项目管理费XX万元(详见概算附表)。
㈢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来源为:需国家投资XXXX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XXXX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农田水利、道路等方面建设;预算内专项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卫生所、学校、农电线路等方面建设补助;市级财政配套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生产生活补助及农民培训等方面建设补助;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XX万元,主要用于移民建房。
易地扶贫实施方案 篇四
一、项目背景
易地扶贫搬迁是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措施和重大惠民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
截至20XX年底,全省已搬迁贫困群众18.86万户94.47万人。
据摸底调查,当前我省以秦巴山片区、六盘山片区、藏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的.贫困地区还有约200万群众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基本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深山区、林缘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先进的农业科技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和推广,增收渠道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成本高,就地脱贫难度很大。
目前确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且群众有强烈搬迁愿望的有23.5万户112万人。
省委省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确定为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六大突破之一,省政府批准印发了《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规划(20XX—2018年)》,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对于推进我省扶贫攻坚进程,实现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任务
20XX年计划对全省3.15万户15.4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三、实施范围
已列入《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规划(20XX—2018年)》,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扶贫成本过高、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贫困线以下的农牧民。
四、指导思想
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改善贫困群众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为核心,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资源优化整合为保障,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大力拓宽安置途径,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培育壮大后续产业,大幅增强劳动力素质,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五、补助标准
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和省级财政配套资金人均财政性补助8000元。
补助资金的75%以上用于搬迁群众住房建设,其余资金可用于安置区必要的其他整合资金无法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六、资金筹措
国家和省级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补助资金共需12.32亿元,通过争取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省级财政配套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安排解决;争取财政部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和中央财政扶贫资金9.76亿元,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整合其他专项资金5.5亿元;其余资金群众自筹解决。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协调任务重,工作难度大,要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市州协调,县市区负责,乡抓落实,移民到村,责任到户,搬迁到人”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易地扶贫搬迁属县市区内搬迁安置的,由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属跨县市区搬迁安置的,由有关市州政府协调,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第一责任人,并兼任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规划的制定、重大事项和有关政策的协调,并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方案的落实、技术方案的执行和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和严格考核。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省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甘政发〔20XX〕78号)确定的职责和分工,高度重视,各负其责,认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市州及县市区政府负责当地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安置区土地落实、场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群众搬迁动员和搬迁后的稳定工作。
要统筹搬迁前后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群众有序搬迁。
(三)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涉及多项建设内容,仅靠国家专项资金补助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省、市、县各级政府要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的原则,积极整合行业资金,共同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形成合力,集中攻坚。
在项目实施方案审批后,承担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县市区政府要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平台,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实施方案中单项工程的对口衔接和上报争取工作,为各有关部门落实整合资金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项目所涉乡镇政府负责搬迁对象审核把关,动员搬迁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自建家园、自我发展的精神,筹集资金,投工投劳,积极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
(四)严格管理,强化监督。
各市州及县市区政府在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要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实行民主决策,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要严格按项目建设程序,建立科学的工程建设机制,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资金安全和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五)分类指导,开拓创新。
在坚持整体搬迁的前提下,省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科学选址、分类安置,积极探索有效安置模式。
在总结推广就近安置、利用国有农(林)场安置、依托园区安置、利用新开发土地集中安置等安置模式的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国家政策,结合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大胆探索创新安置模式,着力破解用地难题,积极开展城镇化、分散插花安置、异地自主购房等安置模式试点工作。
八、工作责任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协作单位:省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实施单位:相关市州及县市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