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扇舟蛾的治理方案(精简3篇)

时间:2013-02-02 06:38: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杨扇舟蛾的治理方案 篇一

杨扇舟蛾(学名: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许多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保护农作物和森林植被的健康,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治理方案。本篇将介绍一种综合性的治理方案,旨在控制和减少杨扇舟蛾的数量。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立一个有效的监测网络,定期检查植被中杨扇舟蛾的存在情况。通过使用性信息采集技术,如诱捕器和黏虫板,收集蛾子数量的数据。同时,设置预警机制,一旦发现蛾子数量超过安全阈值,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采取物理控制措施。在发现杨扇舟蛾的蛹卵时,及时进行人工清除。可以使用刀片或刷子等工具轻轻刮除蛹卵,然后将其集中烧毁。此外,对于已经孵化的幼虫,可以使用高压水枪来冲洗叶片,将其冲落到地面上。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蛾子的数量,从而控制害虫的扩散。

第三,应用生物控制方法。引入天敌是一种有效的生物控制方法。可以选择对杨扇舟蛾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或鸟类,如瓢虫、寄生蜂和斑纹背蜂鸟等。这些天敌可以帮助减少蛾子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此外,还可以利用杨扇舟蛾的性信息素,研发诱杀剂,吸引并杀死成虫,阻断其繁殖过程。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杨扇舟蛾的认识和了解。向农民和园林管理者提供相关培训,教授杨扇舟蛾的识别和治理方法。同时,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综上所述,要控制和减少杨扇舟蛾的数量,我们需要综合应用监测预警、物理控制、生物控制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杨扇舟蛾的危害,保护植被的健康生长。

杨扇舟蛾的治理方案 篇二

杨扇舟蛾(学名: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农作物和森林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杨扇舟蛾的数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本篇将介绍一种基于化学控制的治理方案,以期在短时间内降低蛾子的数量。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洒。选择对杨扇舟蛾有高效杀虫作用的农药,如苯咪虫、杀虫脲等,按照标准剂量和喷洒间隔进行施药。喷洒时要注意避免风向逆转,以免农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此外,为了提高喷洒效果,可以采用药剂添加剂,如黏附剂和增效剂,增强农药的附着力和杀虫效果。

其次,可以利用杨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研发诱杀剂。通过分析杨扇舟蛾的性信息素,合成具有诱杀作用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模拟杨扇舟蛾的性信息素,吸引成虫进入陷阱并被杀死。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控制蛾子的数量。

第三,可以使用杀虫灯进行控制。杨扇舟蛾是夜行性蛾类,被光线吸引。利用这一特点,设置专门的杀虫灯,吸引并杀死蛾子。杀虫灯可以采用紫外线灯管或LED灯,具有较高的诱杀效果。在选择灯具和设置位置时,要考虑到光线的强度和方向,以提高诱杀效果。

最后,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通过开展培训课程,提高农民对杨扇舟蛾的认识和了解。教授农民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以及杀虫灯的安装和维护技巧。同时,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综上所述,基于化学控制的治理方案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杨扇舟蛾的数量。通过化学农药喷洒、诱杀剂、杀虫灯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杨扇舟蛾的危害,保护农作物和森林植被的健康生长。

杨扇舟蛾的治理方案 篇三

杨扇舟蛾的治理方案

  为及时有效地防治杨扇舟蛾,保护我市森林资源,加强杨扇舟蛾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杨扇舟蛾的分布、形态及生活习性

  (一)分布与危害。

  杨扇舟蛾分布在我省各地,据报道,华北、华东、西北、西南、辽宁等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杨树及柳树等。大面积发生时,能吃光整株叶片。市卧虎林场1971年有2000亩八年生杨树发生杨扇舟蛾,第二代幼虫危害严重,虫口密度达50头∕株,几天时间,整株树叶被吃掉一半。

  (二)形态特征。

  成虫:淡褐色,雌虫体长16毫米,翅展35毫米;雄虫体长15毫米,翅展31毫米。触角双齿节状,雄虫较雌虫发达,体灰褐色,头顶有一椭圆形黑斑,前翅灰褐色,有4条灰白色横带,翅的顶角处有一暗褐色三角形大斑,约占前翅面积的.三分之一,后翅灰白色,中间具一横线,雌虫腹部较粗大,末端具毛束。

  卵:扁圆形,直径1毫米,初产橙红色,后变紫红色,孵化前为紫黑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35毫米,头部黑褐色,身体上有褐色细毛,胴部背面灰白色,亚背线黑绿色,每节有横列的红色肉瘤9个。胴部第4节和第11节背面,各有大型红褐色肉瘤一个。

  蛹:红褐色,长约15-18毫米,茧椭圆形,灰白色,淡丝状。

  (三)生活史及习性。

  杨扇舟蛾在本地区一年三代,以蛹在枯叶内越冬,5月上中旬出现成虫,为第一代。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期。7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9月上旬见第三代成虫,10月上旬第三代幼虫作茧化蛹越冬。杨扇舟蛾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交替现象,同一时间,卵、幼虫、蛹、成虫同时可见。

  成虫傍晚活动,有趋光性,白天潜伏叶背,卵多产在叶面上,也有产在枝条上,呈块状,排列整齐。每雌平均产卵450粒左右。幼虫5龄喜群集,2龄后吐丝綴叶成饺子形叶苞,取食叶肉,阴天或夜间外出取食。3龄后取食叶片,仅剩粗叶脉和叶柄。老龄幼虫分散取食,常一个或二、三个吐丝卷叶在一起,白天潜伏,夜间取食。老熟幼虫吐丝綴叶做薄茧化蛹。

  二、灾害面积及发生区域范围

  根据调查,全市现发生面积200公顷。轻度发生150公顷,中度发生50公顷。

  目前杨扇舟蛾主要分布发生区域在:柳条乡、东明镇、向阳乡、双山林场、实验林场等少数林分内。

  三、治理措施

  (一)治理方式。

  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协调,严格管理,完善措施,全面启动实施林业有害生物治理工程,采取生物、人工、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遏制杨扇舟蛾的危害势头,保护环境,达到控灾减灾的目标。

  (二)治理原则。

  1.坚持系统管理、计划抗灾、大面积种群控制的原则;

  2.坚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维护和促进森林生态平衡的原则;

  3.坚持突出重点、分别施策、因林施治的原则;

  4.坚持运用先进防治技术和实用技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解决技术难题的原则;

  5.坚持可持续控灾,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三)采取措施。

  1.人工采摘:因为幼虫吐丝结成叶苞并化蛹在叶苞内,因此,人工采摘叶苞或用手捏挤叶苞,可以消灭大量幼虫和蛹,同时可采摘卵块(初产卵颜色鲜艳,易发现)。

  2.秋末冬初,清除落叶可以消灭一部分越冬蛹。

  3.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期前,喷25%灭幼脲800至1000倍液,或1.2%苦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或喷80%敌敌畏800至12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8000倍液。

  4.生物防治:应用赤眼蜂防治杨扇舟蛾卵,寄生率达80%左右,复寄生为5-7头∕粒。

  保护和利用天敌,据调查,杨扇舟蛾卵期还有黑卵蜂寄生。蛹期有寄生蝇和一种寄生蜂,一个蛹中寄生40-50头寄生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杨扇舟蛾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市政府决定成立杨扇舟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林业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林业局局长担任,成员由相关乡(镇)、街主要领导和国有林场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林业局主管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的副局长兼任,办公地点设在市林业局。领导

小组负责制定全市防治工作总体规划,组织力量开展防治工作。各乡(镇)、街和各国有林场也要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真正把防治工作的各环节落实到位,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资金、物质和人员方面的支持。各乡(镇)、街要给予治理工作必要的资金支持,调配专用车辆、药品,抽调精干力量,在市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抓住有利时机,全面开展治理工作。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等形式,面向群众积极开展治理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尤其是要采取通告的形式,让广大群众知晓治理后的地块坚决不允许放牧,以免对人畜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四)严格落实防治工作绩效考核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在灾情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玩忽职守或渎职造成灾情除治不利,引起灾情扩散蔓延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坚决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杨扇舟蛾的治理方案(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