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一
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的重要性及挑战
农村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将探讨最新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以及其在解决农村发展中的挑战和问题方面的作用。
首先,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信息化可以帮助解决农村地区的一系列问题,如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管理、农民培训和教育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农民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信息化还可以提供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和养殖的效率和产量。此外,信息化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教育和培训资源,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因此,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农村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这给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此外,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市场环境相对复杂,信息化建设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情况。因此,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挑战和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最新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和政策。首先,方案提出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加快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和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其次,方案提出了加强农民信息化培训和教育的措施。通过组织培训班、提供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此外,方案还提出了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促进信息化与农村经济的有机结合。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氛围,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可以解决农村地区的一系列问题,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然而,农村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最新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政策,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和支持。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信息化建设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二
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及效果评估
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并对其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
第一步,制定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在制定方案之前,需要对农村地区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通过调研和分析,可以确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同时,还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任务分工,为后续的实施工作做好准备。
第二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方案的首要任务。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加快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和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和网络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步,加强农民信息化培训和教育。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通过组织培训班、提供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引导,增强其对信息化的认知和理解。
第四步,推动信息化与农村经济的有机结合。信息化与农村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和意义,也是实施方案的关键内容。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氛围,推动信息化与农村经济的有机结合。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信息化与农村经济的有机结合提供条件和保障。
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后,可以对其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如农民收益、农产品质量、农村经济增长等方面。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和问题,为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评估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最新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实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具体步骤和措施。通过制定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加强农民信息化培训和教育以及推动信息化与农村经济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实施后,可以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信息化建设将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更加显著的效果和成果。
最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三
信息化建设是衡量新农村建设重要指标,中国电信是国家确定的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唯一承建运营商。为此中国电信根据我国农村现状制订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现简要介绍如下: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标准:
1、行政村内建有专用信息交互平台,村委会与村民之间能够通过该平台实现实时信息互动,也即村委会可以通过平台向村民发布国家方针政策和重要通知,村民也可以实时向平台上报各类重要信息,反映个人建议等;
2、行政村可以授权专家通过平台向村民传授科学知识,指导村民开展农业生产,同时村民也可以实时通过平台向专家请教各类专业知识;
3、在村委会建有远程党员教育室,能够提供村民通过互联网查询和类信息;
4、村委会能够接入本地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网络协同办公;
5、村卫室实现联网刷卡就诊;
6、行政村有自己的简易网页向外界介绍行政村的相关信息和动态,并通过网页与外界开展交流;
7、行政村住户互联网接入率不低于5%。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软、硬件配置要求:
1、村委会建有远程党教室;
2、村委会建有电脑室;
3、村民各户至少有一部手机;
4、村民住户配有电脑的不少于5%;
5、行政村有对外宣传网页。
标准建设方案:
1、使用中国电信“商务领航”短信互动平台作为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信息互动平台,该平台提供村委会向村民手机发送相关信息的功能,同时村民也能够通过手机向村委会发送、回复各类信息。
2、由中国电信统一向村民配送电信手机作为平台的信息终端,手机具体配送方案见入网方案;
3、为村委建成党员远程教育室,并将电脑通过VPN方案接入县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与乡镇同步协同办公;
4、将村卫生室电脑通过农合专网接入全县农合医保专网,实现村民刷卡就诊;
5、由电信与新闻中心开发村级网站,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
6、由电信和村委会共同聘请农业专家为农户提供专业信息和生产指导。
最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四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赣办字[20XX]45号)和《江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20XX-2015)》等农村信息化相关文件精神,制定20XX年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以来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的,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多方受益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江西省“1236”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规模,大力提升我省农村信息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围绕五年方案中“1236”总体工作目标,20XX年着力完成“1333”工作目标任务 :“1”即建立和完善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333”即建设300个“信息化乡镇”,其中重点建设300个乡级信息服务中心站;建设完善300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信息技术乡村行”培训活动,培训3万名农村信息化人才。通过完成“1333”工作目标初步建立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体系基本框架。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启动建设省级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工程
1.建设省级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以省级统一管理的网络、软硬件设施、应用系统为基础,集成省级及省级以下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统筹规划建设一个江西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6月份前组建“江西省三农信息资源和服务中心”, 以江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江西“三农”信息网为依托,做大做强江西“三农”信息综合平台。逐步实现与各部门涉农信息系统的应用接入和资源共享,从而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2.推广使用乡村电子政务。依托江西省“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广乡村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实现电子政务与村务管理、社会管理、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紧密结合。争取年底完成300个乡镇、3000个行政村村务管理应用的推广工作。
3.建立咨询专家队伍。依托农业厅12316、科技厅12396、组织部12371、信息田园11868等农业呼叫热线,整合资源,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和“三农”政策咨询专家队伍的建立,为“三农”信息服务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二)启动实施江西省“信息化乡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300个“信息化乡镇”
1.结合“百镇示范”工程和“乡乡通”工程建设,开展以“八项达标”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乡镇”建设。即乡(镇)中心服务站建设达“六个一”标准、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标准达到100%、行政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正常运行达100%、“信息技术乡村行”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行政村培训率达100%、村务管理应用达80%以上、有线电视普及率和自然村广播达80%以上、农村手机报普及率达40%、宽带入户普及率20%以上。
2.加快共青城市“全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建设。2012年上半年,共青城市农村信息化示范区工程要全面启动,当地政府要加强项目组织和资金筹措工作,把共青城市打造成全省农村信息化和智慧工程示范区,做到项目有资金、进度有调度。
3.通过开展“宽带入户”、3G到村等通信基础建设活动,为农民提供低价格高品质的有线、无线上网产品,同时有效降低农民使用互联网络门槛,全方位为农民提供“三农”政策、产品市场信息、务工信息等各种惠农助农信息。继续开展“宽带入户”活动。采取与企业联动,对宽带入户农户实行“政府贴补一点、企业优惠一点、农户支出一点”的办法,各县(市、区)要出台对入户宽带的奖补政策,2012年试点乡镇达到宽带入户率20%以上。
(三)启动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工程,建设300个乡镇信息服务中心站和300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
1.加大乡镇信息服务中心站建设力度。依托乡镇农技推广站和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将乡镇信息服务中心站初步建成农村综合信息发布、收集、咨询、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产供销、行政事务代办、农民培训等的中心。中心站要达到“六个一”标准,具体标准为:(1)一处固定场所:要求交通方便,在乡镇集镇临街地段的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原则上信息服务站专用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并具备一定培训条件。(2)一套信息服务设备:有宽带上网的电脑、电视机、电话、打印机、门牌、桌椅板凳等办公设施,并且要接入乡村电子政务平台。(3)一面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或投影仪:有向涉农企业、种养销售大户和农户等显示各种政策、社会、市场等方面实用信息的信息宣传电子显示屏(LED电子显示屏幕或者投影设备)。(4)一名专职信息服务员:信息服务员应能够操作各项信息服务设备,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及上网,能够帮助和指导农村客户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及信息查询服务和相关服务,代办电信相关业务。(5)一套长效管理机制:有一套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及对村级信息服务站业务指导的管理制度。(6)一套绩效考核办法:有一套考核村级信息服务站的考核办法,同时并接受县信息化办考核管理。乡镇中心信息服务站建设由政府负责投入,整合部门资源,公益使用。
2.抓好300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初步建成农民信息收集发布及为民服务的中心。
结合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的统筹建设,按照“五个有”的标准(即有固定办公场所,有计算机、打印机、电话等信息服务设备,有上网宽带,有信息服务员,有长效管理制度)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完善3000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行政村服务站以村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为依托,坚持延伸功能、更新设备、规范管理、长效运营。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则属公益性质,由政府投入为主,整合部门资源,综合利用;逐步延伸建设其它形式服务站,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新农村建设社区活动室、万村千乡农家店中等场所中建立信息服务站(点),该类服务站属半公益性质,其建设运营采取政企联动办法,由企业和个人投入为主,建成后,经省验收合格,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奖补。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村,要将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奖补范围。通信运营企业要与他们签定合作协议,提供优惠政策和业务提成。村级信息服务站要为当地农村百姓提供信息收集、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学习娱乐、技能培训、党员教育、社会保险、农业科技、气象信息、农贸通等信息服务和通信话费代收、业务代办、行政事务办理查询等综合服务。不同形式的服务站应根据服务对象侧重不同的服务功能。
3、加强乡村信息服务站运营管理。运营管理以市县为主,各设区市、县(市、区)农村信息化办公室牵头,有关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站指导、运营、管理工作,并筹措运行和维护补贴费用。信息服务站信息员实行“补贴200元/月+业务代理提成”政策,补贴200元/月费由市、县财政承担,信息员企业业务代理提成费用由企业承担。
(四)启动实施江西省“信息技术乡村行”培训工程,在3000个行政村开展培训
1.选聘好村级信息员。按照一个信息服务站一名信息员的要求,实行聘用和考核制度。信息服务站信息员应选择当地有政治素养、有文化、热心信息化事业的人员,如乡村干部(主要含大学生村官)、农技师、专业合作组织人员、经纪人、当地教师、优秀返乡农民工等。县级农工部与运营企业共同制定本地村级信息员考核办法,确保农村信息员达到会操作、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的“四会”要求。
2.扎实做好培训工作。在3000个有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的行政村,以县(市、区)委农工部、组织部和通信部门为主要组织单位,通过在乡村的信息服务站、中小学教室、乡村农民培训中心(室)、农民职(夜)校等固定场所及“信息大篷车”,组织当地村务管理人员及农民参加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开展江西“三农”信息网及信息技术的体验式培训、电信安装维护等现场服务。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农村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把农村信息化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年度任务,列入民生工程考核管理,统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4月底前各市、县要成立农村信息化联席会议办公室或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要配备专门人员和办公经费。上半年,省农村信息化办公室将召开农村信息化现场工作会,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健全农村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度会议,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建立省、市、县、乡、村农村信息化工作人员队伍和联络员制度,定期组织相应的信息化专题培训和会议,帮助信息员知识不断更新和提高,并随着应用项目的不断扩展,开展相应的应用培训。要制定《江西省涉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规范农村信息化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推进服务资源、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包村挂点帮扶机制,各成员单位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要与所挂的具体村(本单位新农村建设挂点村)挂点帮扶,协助抓好行政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工作。
(三)加大投入力度。着手研究制定我省农村信息化优惠政策。把农村信息化项目建设纳入财政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奖补和税费减免范围。针对目标任务,各级财政要设立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乡村信息服务站、网络平台、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等工程建设。要创造条件、积极谋划,争取我省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省份。省发改委、财政厅、工信委、广电局、农业厅、科技厅、商务厅、文化厅等部门和省级通信运营公司,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国家部委和上级集团公司支持,用足用好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促进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整合各部门、各行业支持农村信息化资金,统筹安排,发挥聚合效能。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
农村信息化建设投融资体制,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参与,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撑农村信息化投入机制。
(四)强化督查考核。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督查考核的导向作用,形成激励机制,更好地推动全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省信息化办采取平时督查和年终考评验收的办法对各市县进行年度工作考核,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评估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在年度省农村工作会上进行表彰。2012年,将在全省范围内评选5个推进农村信息化先进县(市、区),20个先进“信息化乡镇”、40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进行表彰奖励,具体考核评估办法及奖励标准另行文下发。
(五)申报要求:各设区市在4月30前上报实施方案并按附表一的分配任务完成申报工作。每个设区市选择2~3个县(市、区)进行集中布点,在这些县(市、区)中选定300个试点乡镇,然后在选定乡镇中选择3000个行政村进行试点。省农村信息化办在5月10日之前进行批复。申报程序:各乡镇按附件三格式申报到县——县农村信息化办(县委农工部)审核汇总上报到市农村信息化办(市委农工部)——市农村信息化办按附件四格式以电子版本向省农村信息化办(省委农工部改革处)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