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作文600字 篇一
杜甫:不朽的诗人
杜甫,中国唐代的伟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以真实、深沉的感情和悲天悯人的思想见长,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喜爱。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追问。杜甫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诗歌以写实主义的风格为主,他以自己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为素材,刻画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了农民的贫困、官吏的腐败、战争的残酷等现实问题,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黑暗与冷酷。例如《月夜忆舍弟》一诗中,他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诗描绘了军人离乡背井、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军属的无助,反映了唐代战乱频繁的现实。
除了反映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还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困境下人们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的歌颂。例如《登高》一诗中,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和苦难,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他的诗歌鼓舞了后世的文人,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在唐代广为流传,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学习的课本,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宋代,杜甫的诗歌被尊为经典,被奉为楷模,不少文人都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杜甫的诗歌被称为“杜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后人称颂和传诵至今。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作品以真实、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不仅描绘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他的作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杜甫的诗歌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后人追求真理和美好的人生。
杜甫作文600字 篇二
杜甫与自然
杜甫,唐代的伟大诗人,以真实、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中不仅有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还有对自然的描绘和对自然的热爱。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然的赞美,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杜甫的诗歌中常常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壮丽。他的作品中有许多描写山水的诗,如《登高》、《春望》等。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和气势,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神奇。例如《登高》一诗中,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和苦难,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壮丽。杜甫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杜甫的诗歌中还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考。例如《春望》一诗中,他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怀。杜甫通过对自然的感悟,让读者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意义。
杜甫的诗歌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自然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他的作品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壮丽,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杜甫的诗歌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激励着人们热爱自然,关注环境保护,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杜甫的作品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诗歌。
杜甫作文600字 篇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我每周都会给父亲背诗词,恰恰这一首,是本周背的最后一首。虽然背完了,但思绪还停留在这悲怆的诗中,咀嚼着杜甫当时的生活状况。
如果我是南村群童的一员,我就一定会对他说:“您放心,我不会和他们一起抢茅草,我来帮您把茅草追回来。”紧接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叹了一口气,无奈又悲凉地对我说“谢谢”。当然,这一直是我想象中的情景,别人也许认为我很荒谬,但我还是努力地完善着这幅思想中的画面。
如果我是当时的富家学子,就一定会谦虚的向“诗圣”求教。我还会向他学习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胸抱负。我们一起吃饭,当我向他请教时,他一定会认真地充满愁绪地回答我的问题。“这里生活安定,不愁吃穿,您还在担心什么?还有什么烦恼?”我猜他一定会站在窗前,双眉紧皱,深邃地眼光已飞过千山万水。“当前皇帝贪恋女色,已多日不上朝,我有好的治国方法却无奈不得志,我倒没关系,恐怕整个国家、人民会遭殃啊!”面对杜甫深刻的一番话,让我不禁肃然起敬。
看着他的背影,那件随风摇曳的长衫,让我动容,心中一缕怜惜,但的是敬重。如果上天给我一个机会,我希望可以穿越到他的身边,哪怕只是平静地站着,瞻仰我梦中的伟大……
“又玩穿越了?”听到父亲的声音,我猛然回过神来,他手里拿着语文书,静静地看着我。我冲父亲做了个鬼脸,拿出作文本,写下了梦中的思绪《我与杜甫对话》。
杜甫作文600字 篇四
当我走进杜甫草堂,看见那一条条对联,一句句诗句,“故乡有弟妹,流落随丘墟。”
这时,一个中年人,满脸沧桑,甩着长袖走着,沉重而悲切。“杜甫?这是杜甫?是能和李白相提并论的诗圣?”我想到这,问到“你是杜甫?”他回答“正是”,现在他正经历安史之乱,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旁草屋中安居,在他的眼神中透出忧国忧民,悲愤,即使有草屋,美景的他,也只有时不时的欣喜。我不懂,从一个安史之乱逃出,游离几年,有居所有美景相伴,为何还忧国忧民?
没有解释,他走进屋内,铺开纸。提起笔,写起诗,时而提笔构思,时而含情挥洒,是我读不懂他的心,他眉宇间的凝重,眼闪过泪花,我思索许久,突然看到一张宣纸满是含情深意的毛笔字,坚定的笔锋,柔和的字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知秋风瑟瑟吹破茅屋,忘记身处寒室,还为天下人所处之势所担忧,秋风残落花瓣,飞扬在空旷溪边,眼前一切忽远忽近,回望他一眼,眼神里还是忧国忧民、坚定。
我在他的雕像前,思绪万千,顿然所悟。年轻时考科举被小人所害,后在因爷爷官位做一个工部,一心图功名的他,就职与官位,才看到官场的黑暗,人民的悲苦,又因安史之乱,官职卑微被逐出,更使他具有远大的抱负,及忧国忧民的忧患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后开始了流离生活,更让他感同身受,他用诗来抒发他的情感。
还是懂他了,他拥有才华情谊错生在乱世,这是杜甫的不幸还是唐朝的悲,历史的车轮碾压下轨迹,他一个才子能够这般为天下人着想,想去改变,谁懂?别是一番滋味!
月如钩,锁清秋,留人醉,几时重。问君能有几多愁?我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懂。
杜甫作文600字 篇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深情地表达了杜甫这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地爱国,为国担忧之情。
杜甫生活的时代,已是唐朝乱世,他的心系在国家上,看着国家战火频仍百姓凄凉,心中满是苍凉。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他用他那雄浑悲壮沉郁顿挫的诗句,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唐朝乱世烽火连天的画卷。
早年的杜甫亦是有一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的。他也是想在战场上为国而战,那是无上荣耀啊。可朝代最终还是替换,他的国,也不复存在。
安史之乱时,他亲眼目睹战时官兵强迫老百姓充兵时的凶残模样,从而写成感伤国情的《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妇人的哭啼,官吏的厉叫,为后人展现了唐朝中后期战争的惨乱百姓的凄苦。杜甫想为国效忠,可惜事违人愿。
和杜甫并称“李杜”的李白,乃生在唐朝盛世华年间,他不用为国忧国忧民,多的就只是饮酒作诗游历天下。杜甫不能,他的性子里就是要为国而忧为国而愁的。而怀才不遇的他,在唐朝就像是一匹千里马却遇不上他的伯乐,因此他也只能在他的诗里抒发对国家对唐王朝的一腔精忠报国之心。
他的心,全心为着国家,他的诗全为着百姓。看着这世间的兵荒马乱,自己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可想在杜甫心中的这番无奈的煎熬。
唯有在诗中,他才能倾述自己的苦衷,他把自己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写了进去,他把自己对百姓饱经战乱写了进去,他把僵卧孤村仍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报国之志也写进那一首首雄浑厚重而又苍凉热血的诗句中。
为杜甫而歌,为他的雄心壮志而歌。
为杜甫而歌,为他的精忠报国而歌。
杜甫作文600字 篇六
位于成都市西门外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西入蜀,营建茅屋而居,故称为“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占传世杜诗数量的五分之三,很多诗都以草堂为主题,触景生情而作。如《万里桥西—草堂》,“万里桥西侧,百花潭北庄”等,写杜甫草堂位置;“浣花溪水水西头,春江一曲抱春流”是描写杜甫草堂环境的。草堂周围的地形是“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王庙,洗药浣花溪。”步入草堂庭园,满目清庭,庄严、肃穆而古朴典雅的祠宇建筑掩映在苍楠翠竹之中,显得格外出深静谧。加上流水萦回,小桥勾连,更添几分情趣。漫步其间吟哦杜甫那些描绘草堂秀色的优美诗句,烦恼还会有吗?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赏。
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雨深。
来到了成都人备至关护的浣花草堂,这一诗圣故居地,历经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变迁,屡经天灾人祸而能巍然挺立。
来到了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这里不但有草堂祠宇,供人凭吊;各种书画碑帖,珍贵文物更是琳琅满目。在大廨堂中我们看见那尊由著名美术家钱绍武创作的杜甫铜像:诗人瘦的只剩一身风骨。诗人那饱经沧桑的脸和那双充满忧虑的眼神是如此震撼人心!肃立在铜像前,杜甫的诗意竟似潮水般袭来使人不免神思凝重久久不愿离开。
满园的兰花散发着清香,和着从遥远唐朝飘过来的诗香一起弥漫在这块文学圣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