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推荐5篇】

时间:2013-03-03 04:42: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篇一

高考作文是每个考生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也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下面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写作指导,希望能帮助大家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首先,我们要明确作文的基本要素。作文包括了题目、材料、要求三个基本要素。在写作时,我们要准确理解题目,把握好材料的关键信息,并按照要求进行合理的表达。同时,我们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要简洁明了,引入主题,中间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结尾要有总结和回归主题的功能。

其次,我们要注重语言的表达。作为高考作文,语言要求必然较高。我们要注意词汇的准确性和丰富性,避免使用模糊或不准确的词语。另外,句子的结构要多样化,不要过于简单和单调。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

再次,我们要注重思想的深度。高考作文旨在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我们要尽量做到观点独立、思路清晰,避免泛泛而谈或只是重复材料中的观点。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并能用理性的论证和有力的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最后,我们要注重练习和积累。作文是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练习的。平时要多读多写,积累各种各样的素材和写作技巧。还可以参加一些作文培训班或参加一些写作比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经验。

总之,高考作文是一项重要的考试题目,我们要认真对待。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练习,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篇二

高考作文是考生们最为关注的一项考试内容,写好作文对于考生的分数和综合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将为大家分享一些高考作文写作的指导。

第一,认真审题。在写作之前,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只有准确把握了题目的要求,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同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来确定自己的立意和文章的主题。

第二,提炼观点。写作时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题目进行分析和思考,找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合理的论据和事例进行支持。同时,要注意观点的深度和广度,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有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第三,合理组织。作文的结构要合理,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要引入主题,激发读者的兴趣;中间要有逻辑性,要有条理,可以采用分论点的方式进行展开;结尾要有总结和回归主题的功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

第四,语言表达。语言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用词准确、生动,避免使用模糊或不准确的词语。句子要结构多样化,不要过于简单和单调,要有一定的变化和亮点。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以免影响整体质量。

第五,反复修改。写完作文后,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可以从内容、结构、语言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查和修改,使文章更加完美。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给予意见和建议,以获取更全面的反馈。

总之,高考作文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我们要认真对待。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练习,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希望以上的指导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高考作文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据报道,某省中考体育分数即将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都是100分,消息传出,引来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重视国民身体素质,身体才是硬道理”,有人认为“进一步提高体育分值,会让学校、家庭更重视体育”,有人认为“此举可以解决体育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有人认为“如果各校围绕体育考试科目进行训练,会形成新的应试科目”,有人认为“此举很可能使孩子们成为教育试错的牺牲品”,有人认为"体育成绩不好不能上高中影响教育公平”……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则材料是富含思辨意味的材料,从有利的角度,首先,体现了“五育并举”中“体” 这一极的意识,具有明显的回应时代的精神,其次,引起了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的全方位的重视,最后落实到学生学校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体育课被边缘化”这一习常话题;从不利的角度讲,首先,旧应试没有完全去除,又形成了对新应试的担忧,其次,不成熟的举措很可能导致学生成为牺牲品,最后,对产生的新的教育不公平的担忧。该材料提供的是学生身边的话题,容易拉近考生和材料的距离,使得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并且具有强烈的思辨意识,在考查辩证思维方面具有优势。

  【立意】

  1.身体好是一切的基础。

  2.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4.在政策层面重视体育。

  5.体育科目新应试不可取。

  6.体育带来的教育不公平。

  7.探讨学生是否会成为教育试错的牺牲品……

  【素材】

  1.事实上,中考体育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全国实行,当时的阻力比现在大得多。但为什么还要硬着手腕做这件事?因为一个共识是,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扭转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每况愈下的形势,中华民族体质健康就会出现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当然要多管齐下,考试在其中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不采取考试的方法制约、克服问题,根本做不到,所以必须找到一个抓手,而中考体育就是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摸索出来的抓手。如果中国真能通过体育考试把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解决了,让中华民族的素质得以提升,我们为什么不考呢?但是要注意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一旦全社会素质教育的大氛围形成了,大家都不再过分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了, 中考体育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它可以不再考了。

  2.近几年中考体育也在加分,但力度仍不够,总有“隔靴搔痒”之感。常言道,顽疾须下猛药医,此次让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一下子平起平坐,大有“翻身农奴把家当”的感觉,更是一剂良方。且不说近些年常有“中国少年的体质远不及日韩”,中小学多肥胖学生,小学何以如此之多的近视之类的报道见诸报端,单看我们的周围:很多同学跑个两百米,气喘吁吁,直呼难过;做十个引体向上,也是“要他的命”;更不要说打篮球、踢足球和三步跨栏之类稍有技巧的运动,除非是在电脑或手机上。因此,校园里胖子“寻常见”,“眼镜遍地是”“忧郁王子”每班有,“弱柳妹妹”级级多,也是见怪不怪;社会上“宅男宅女”“佛系少年”,甚至“伪娘”等,也是奇葩辈出。难怪有人感叹“如今少年太阴柔”了。

  3.“重智育、重体育”的教学观念是罪魁祸首。虽然如今中高考已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但分数仍是悬在家长、学生、甚至老师头上的一把剑。于是“分分就是命根”,为了分数拼命。“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过千人”这些过激的话。且不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不要用以后有机会锻炼为借口,忽视体育,长此以往,“东亚病夫”的担忧决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有识之士看到这个问题,管理者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既然大家都要分,那么就用分数的杠杆,撬动那些不当的教学观念,拦住那些急功近利的做法, 打碎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我为此次加分叫好。当然,作为校长,您也有你的担心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必然要增加体育活动与训练强度,安全事故的概率出会提升。常言道,不能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不行船。只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就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其实,即使在锻炼中受点伤,这也是成长的必然代价,哪个孩子的成长没有一些伤疤?

  例文

  以分为形,行体育强身之效

  某省中考体育分将提高至100分的消息传出,引发人们热议。有人认为提高分值会提升人们重视程度,有人认为体育提高分会陷入“应试化”。而我认为,中考体育提分无可厚非,我们应以分为形,行体育强身之效。

  诚然,体育科目提高分数会使体育可能成为新应试科目,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体育增分折射出社会学校体育教育的不重视与缺乏。因此,教育者才不得不出此“下策”。面对校园内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我们不妨借分数之名,真正开展体育教育工作,以行体育强身之效。

  追本溯源,体育提分不是强化应试,而是将体育种子深植人心。

  毛泽东曾用“野蛮其体魄,文明其思想”唤醒国人对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而现今的中考体育加分也是同样敲响警钟。有人说,增加分数的体育科目会为体育套上应试的桎梏。但是我想,不必如此担忧,体育提分是为了将体育种子深植人心。广东省南雄市某中学开展“阳光跑操”活动,让学生不只是为考而跑,而是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因此,我们应认识到体育提分是将体育种子深入人心。

  审视当下,中学生体质下降的难题需由体育锻炼来破解。

  ……曾在教育大会上用“加强体育,五育并举”为打破中学生体质差的困局指明方向。审视当下的体育锻炼,我们总能发现有学校家长的忽视,学生的不积极主动两座大山阻碍前进。为了能促进体育,体育提分试势在必行。试想一下,体育提分必然会提升学校、家长的重视,从而真正开展体育工作,形成促学生体魄发展的良性循环。这难道不是体育提分的一个巨大优势影响吗?

  回归校园,用“真教实练”念好体育之“经”。

  “体育之教在于人。”要真正落实体育促体魄,必须让体育深植在实践的土壤中。可以说,体育提分只是引子,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每位教育者的努力。从大学生的“阳光体育”到清华大学将游泳列入必修课,我们不妨“取取经”,从实际教学出发,增设课程,完善器械设施,如此,体育之“经”才能念好。

  中考体育提分不是应试的体现,相反,我们应以分为形,行体育强身之效。

  育体育之魄 歌进步之章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早已摆脱“东亚病夫”的屈辱,一朝一夕间成为手捧无数鲜花、奖章的体育强国。然而,在国际赛事上恣意驰骋、展现大国面貌,并不意味着国民身体素质的同步跟进。中考体育提高至100分,不仅育学生之体魄,更是国家进步的里程标,是值得赋予积极评价并推广开来的做法。

  中考体育总分提高至语数外同分,是一条倒逼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的反向逻辑,正向激励了体育向教学中心聚拢。

  进一步提高体育分值,从分数层面对学校、家庭进行引导,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分数虽然无法用来评划学生的真正素养,但是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围绕分数对学生进行体育素养评价,实际上迎合了家长的心理。从普遍层面讲,家长们在或多或少的分数焦虑的刺激下,往往会重视孩子的体育成绩,从而增强体育培养。在教学一体的模式下,学校亦会重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体育课不再成为“水课”,亦不会沦为语数外老师占用课程的无尽借口,而是向教学中心聚拢,解决体育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

  中考体育总分提高至语数外同分,通过激发学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中考体育分数引导学生们积极学习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培育新一代全面型人才,为中国的未来注入更有力的强心剂。同时,体育运动的学习,有利于育学生之体魄,提高用民身体素质。“身体才是硬道理”助推“发展才是硬道理” 。从身体素质层面提升国民素质,走进步之路。

  诚然,中考体育分数的提升有诸多裨益,但我们仍应辩证看待。以分数为导向也许会助长重视成果而否认过程的不良风气,改变素质教育的初衷……我们在支持政策推行的同时,更应往重相关配套举措的科学引导。

  一是应从日常入手进行平均化检测,而并非“一次大考定终身”。将平时体育成绩计入成绩,更能反映学生体育素质。

  二是应从素质教育层面入手,培育学生的运动兴趣,构造丰富多样化的体测形式。

  体育中考提至100分,让国民素质提至100分,以育体育之魄,歌进步之章。

  体育“加分热”,需“冷思考”

  近日,“某省中考体育分数即将与语数外同为100分”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如同平地惊雷,轰动一时。对此,社会大众莫衷一,各种声音层出不穷。对此,笔者认为:对于“体育加分”这一热点现象,我们还需要冷静思考,究其本源,审视利弊。

  “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峰,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诚如此言,“体育加分”引发的热烈讨论只是“冰山一角”,而其真正为大众密切关注的热点,是“应试教育”“唯分数论”下的教育改革,是人才选拔的新标准。

  回顾往昔,体育始终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从建国之初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身健体当为先”到新时代要求的“四有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的重要性不可置否。因此,近年来各大高校亦颇为重视体育教育的改革。清、北等双一流大学在入学考试和期中评优考中增设诸多体育课程,甚至“强基计划”中将体考设置为必通的“入试考”……诸如此类,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不仅是大学,中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连年递增的中考体育分数中可窥见一二。因此,该省的中考体育改革并非个例,从某种程度上,这体现了该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而变的决心和魄力。

  不可否认,该省改革体育考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为何会引发公众的诸多争议甚至抵制呢?

  笔者认为,这与改革的力度过大、太过激进密不可分。以史为鉴,被后世广泛借鉴的“王安石变法”最终在权贵和民众的讨伐声中走向失败,戈尔巴乔夫的冒进改革更是将苏联拽入深渊……他们的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太过急进,没有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公众的接受度。在考试制度逐渐“内卷化”的时代背景下,笔试科目和体育之间的平衡成了普罗大众的焦虑源头。“此举很可能使孩子们成为教育试错的牺牲品”“会形成新的.应试科目”“影响教育公平”……诸如此类的担心便不足为奇了。

  “所有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槃。”“应试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顽疾,也是体育改革的一大难关。笔者认为,对于“体育加分”这一教育改革,我们不必“讳疾忌医”,一味抵制,然采取极端的方法,不考虑社会代价的做法亦不可取。唯有渐进温和的方式,将体育的重要性逐渐渗入民众思想中,体育改革便有希望可图。

  体育加分热,还需“冷思考”,究其本源,审视利弊,加深理解,方得客观、正确的认识。“路漫漫其修远兮”,“体育改革”道阻且长,需耐心试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篇四

  一、认识高考作文

  不客气地说,高考作文与科举时代的的八股文在模式上大同而小异。都有一个大致固定的基本模式,字数有限制,体裁上也有一定限制,内容上也有一定限制,时间上也有限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不允许考生自由驰骋,任意发挥。三大快,五段模式,不外启、承、转、合,成绩优劣的区分不外乎:语言、立意、思路而已。基本要求不外乎:切题、书写、不违规。先把这些基本要素把握住,在常规训练中努力向其靠拢。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有数十次训练机会,达其目标不是难事。

  二、把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归类

  甲类:审题准、语言准确流畅、见多识广、谋篇自然灵活,思维活跃、起笔快。比例大致5—15%。

  乙类:审题准、语言平淡、见识较短浅、谋篇呆板,思路不畅、起笔较慢。比例大致40—70%。

  丙类:不会审题,语言表达障碍大、语病较多,反映慢,迟迟不能起笔。比例大致10—20%。

  高三作文训练,如果从全局考虑,重点肯定是乙类,难点是丙类。

  三、作文教学中的通常弊端

  “和锅煮”,“大杂烩”,忽略了因材施教!

  其后果:优生难显其优势,差生难得长进,中等生难有突破。费力不讨好,老师、学生互相埋怨,校长、家长面前都不好交差!

  四、在“老生常谈”中玩出新意

  因材施教,凡当老师的都烂熟于胸,因此被视为“老生常谈”,但真能够把它玩好的绝对不多。

  怎么玩?

  (1)注重“堂外功夫”

  第一、绝对熟悉你的学生。暗中将其按上面的大致标准分类排队。最好按三大类自己编制三张《写作能力分析表格》,还可以添加若干项目,再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进行填写,填写之前必须有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把情况弄准确。学情分类要保密,切不能够让学生得知,避免产生副作用。

  第二、高三作文教学,“三类同堂”是最糟糕的常规教学模式!除非很有必要,尽量采用“分类授课”方式。可能你会因场地、时间问题而产生困惑?!这里把我的做法简单介绍一下:

  同一堂作文教学课。甲类在教师里按我的要求写作文;丙类在教师里抄写“优秀作文”,把乙类调出教室,找个空地方,重点是听我讲作文,听完后在课外完成布置的作文。但不完全是一成不变,根据需要,有时调甲类学生出堂,有时调丙类学生出堂。高三作文教学,“重在堂外功夫”,此乃我的绝招之一。

  (2)作文评改“因人而异”

  我最反感“作文全批全改”,也从不全批全改!因此同行中不少人都说我是个“懒人”,校长和某些家长也有过不少非议。我不管他!因为学生还满意。最后的考分可以让非议者闭口!

  我每次作文不过就批改十来篇,其余的打个分就完事!看起来很轻松。其实不然!

  我决定要批改的,不但是“全批全改”,而且是精批细改!往往我的批语比学生的作文要长好几倍,4-5篇批语只是一般的,多的批语有十多页。有时甚至还要附上一篇我根据学生原文改写的作文。不这样,优生就很难在今后更具优势。中等生和差生,一般不写评语,只是偶尔加一句两句表扬和鼓励,批语中从不指出毛病和缺点。但这只是表面。暗中的工夫是我要教会他们自己给自己的作文写评语。学生会写评语,自然知道写作失误在什么地方,他能够找准失误点,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中所得到的感受比看老师的评语不知要好多少倍!我有个真切的体会:“中差生作文教学的重点不是教他怎样写好文章,而是教他如何避免写作中的错误!”除自己评改外,有时也让他们互相评改。有时还把优等生的作文拿给差生评改。古人说文章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在评改中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这是我的又一绝招!

  (3)“评分标准”随心所欲

  在平时训练中,作文评分不必运用一成不变的评分标准。自己认为该宽就宽,该严就严。对优生,我一般只有评语,不打分,或者干脆让他自己按照作文评分标准给自己打分,也免得浪费老师的墨水!中差生,尽量给高分,必要时也不吝啬满分。因为中差生偶然得个高分,往往会欣喜若狂,写作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老是低分,他就完全失去了写作的积极性。我遇到一个非常反感写作文的学生,他瞎凑合了几句“诗句”交来,我只是随便看了一下,就大胆给他99分(平时满分为100分)。他看到后很迷惑,我没有管他。上课时,我扎扎实实给了他一次“狠捧”,挖空心思吹捧了他一番(孙子云:兵不厌诈,但要运用得当。)。后来听他家长讲:他回到家后,用毛笔把那几句瞎凑合的“诗句”写下来贴在他卧室的墙上。从此以后,他到处搜罗唐诗、外国诗歌,常读常写,半个学期就写了一两大本。他喜欢写“诗”,我就让他写,平时我布置的作文,他大多没有写,就把他的“诗集”交来充数,我暂时也就随着他。我收到他的“诗集”,不下评语,也不打分,只写个天日。你可千万别认为我是放弃他了,我是在等待有利时机。没过多久,时机到了:他拿着本来问我:“老师,你看我的诗到底怎样?”我说:“很好啊!”

  “你怎么不下评语呢?”

  “你很在乎老师的评语吗?”

  “那当然!”

  “很好!那么,我们以后找个星期天,你到我家来,让老师当你面好好给你评一评。”

  一个星期天,他真来了。这是他自己来的,这就是天大的机会和转机。实际上我并没有怎么评点他的“诗集”,主要是聊天。这一聊,得到出乎意料的收效:他作文兴趣陡增,劲头一来,写作水平也简直是与日俱增!我动员他参加了一次“全国中小学生诗文大赛”,他得了一等奖,并应邀免费参加了有著名作家与会的“承德避暑山庄中小学生夏令笔会”。他的这种状态应对高考作文哪还用老师担心?(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因限于篇幅,不容赘述。)就此,我有点感概:搞教育,重点是“育”,真正“教”还在其次!所谓“教”,只是将现成的东西进行传授,而“育”则要动用心机!

  五、学会自己解放自己

  高三作文教学,要求“短、平、快”。要在短期内迅速见效果,必须运用超常规的思路与方法。

  1、尽量减少无用功

  其中第一步是准确把握学情,否则,教学就是无的放失。此点前面已述。

  第二、找准不同层次学生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切忌“大包抄”。

  对于优生,重点是思路的拓展和语言运用技巧,同时要避免作文中的低级错误,这是得高分或满分的关键。(对优生我一般不太注重让他去拼满分,但高分则必争。)

  优生作文我常给他们分两大类:一是“完全作文”,二是“非完全作文”。其中“完全作文”不到10%,“非完全作文”超过90%。“非完全作文”包括:写开头、写主体段、写结尾、写结构提纲、罗列该用的名言妙语、罗列该用的典型事例、用诗歌结尾或开头,用警句结尾或开头、写中心思想、写审题说明、写写作思路等等。除“完全作文外”一般要求每个学生一节课要写10个左右的题目。在高三一年中,优生训练过的作文题目绝对不下1000个。题目虽然多,因为大多是“非完全作文”,因此,但对他们,作文从来没有课外作业,也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这就是我借用体育训练中的所谓“大运动量”的写作训练方式。如此训练,何愁学生写作思路不开,何愁他们会考场卡壳与临场失误!他们平时的训练比考场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高考场上他们早已经觉得见惯不惊了。

  对中等生,千万别要求他们向优生看齐,不然,既不现实,同时也往往会闹到“二家不愿”的境地,不但学生得不到解放,老师更是深受其苦。高考作文,70分为满分,中等生以50分为目标则可,相当于100分作文得70分,把握得当,应该能够实现。若把握不当,要他拿40分也难,因为高考考场心理因素的影响,一般比平时要减少15-20%的得分率,50分怎么拿?老师要将这50分化解并分点落实到每个人头。同样是50分,张三的拿法与李四就不一样。这就要根据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针对每个中等生平时作文失分的概率,制订每个学生挣分的具体细节,这才是作到了既有目标,又有具体措施和方法。否则,目标绝对落空!

  差生是拖全般后退的重要因素,也是老师最感头疼的事。差生的突破口是写作的信心和兴趣。若能够将此突破,平均40分是能够办到的。这相当于平时的及格分数。但我在阅卷场上,却经常遇到成本试卷40分以下的达70-80%,这说明高考作文得低分(及格分数以下)简直是太容易了!如何提起差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我常用以下方法,给提供点参考:

  1、分数刺激加巧妙的鼓励(前面已述,此从略)

  2、降低写作难度,最好从起点入手。我是把起点完全降到最低限度:从写话起步。写什么话?放开,再放开!什么话都可以写!用2-3个月“写话”。现代中学生最拿手的是牢骚话,这也无妨!古人云:欲教之,必先诱之。只要他肯写,你就成功了一半!前一个月,只有表扬,绝无批评。第二月,间或做点点拨足矣!第三个月,用心诱导。三个月之后,不但信心和兴趣慢慢培养起来,而议论文的写作基本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这个成效可不小啊!这以后的事就比较好办了。我和我的同事曾经犯过的共同错误是: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望现在的高三语文老师,千万别蹈我们过去的覆辙!

  3、不求篇数多,但求路子熟

  高考“八股文”就体裁而论,不外记叙、议论、说明,外加一个“综合运用”。而每一种体裁,结构、方法都很有限。从谋篇布局而言,不外就是“启、承、转、合”。就语言运用而言,就是一种:简单的大白话。三大块,五小段,文从字顺,符合题目要求,有个明白的中心意思,40分就到手。说难也不难。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采用“步步为营”,“各个击破”的战术,一个一个环节地突破,每一篇作文,要确定1-2个突破点,如果没有达到目的,不必换题目,将就原题重写,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切忌蜻蜓点水,题目做得很多,一篇都过不了关!此法对三类学生同样适用,对差生尤其管用。

  4、以学生优秀作文当教材和范文

  说实在的,语文教材上的不少文章,我和学生都不大欣赏!因此,许多课文我是放弃了的(但因此也没有少遭训斥,不过我不放心上。)我常把学生优秀作文当课文来讲。这有很多好处:其一、学生感觉亲切;其二、“作者”心里喜悦,写作的劲头会更足;其三、读写结合更紧密;其四、对差生更有帮助;其五、老师可以“偷懒”,我教“作者”自己备课,自己登台解析他自己的立意、构思、写作感受、经验与教训等等。学生作文当教材,我从不复印,让学生自己抄写,写好后才开讲。让差生抄写优秀作文,甚至背诵、复述优秀作文,这对应对高考确实有用!但老师要精选,并且要能够覆盖高考写作大方向。(但这不能够代替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有成功的范文做样板,加上扎实的基本功和变通技巧的训练,无论它高考作文怎么命题,你都大可不必犯愁!

  上面三类学生得分目标实现,高考70分作文,全班平均最少50分不成问题,优生,中等生再冒一点,全班平均55-58分的皆大欢喜的局面就可能出现在你面前!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篇五

  近年来考场作文多采用“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每年各省的中、高考作文中诞生了不少的优秀作文甚至满分作文,为各界人士交口赞誉。但在那些高考满分作文以外的大部分考生作文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考生把“文体自选”兑现成了“文体自创”。当然,真能够创造一种新颖的文体那倒是一件可喜之事,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不少数量的考卷属于“四不象”文体,写出的多是一些“散体文”、“杂交文”。记叙文是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步学写作文时就开始练习的文体,应该是一般考生最能得心应手的文体。然而,很多高考记叙类作文,记事不知事件经过,难懂来龙去脉;写人让人难见其人,更别说凸现人物形象。其实,生活中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细细观察,艺术再现,作文就可以写得极具个性神韵。下边我们来谈谈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技巧,以期对你写作记叙文有实际的帮助。

  (一)以形传神写肖象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刻画一般来说,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更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提起笔来作文时,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写真,谨小慎微须写出他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先看下边的例子: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豆腐西施杨二嫂”。鲁迅先生从头到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现在读者的面前。使春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可见,要写好人物肖像,就“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下边举例介绍几种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以待启发。

  1、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短短数语,把一个绝色少女的温柔、深情、差涩以至于手足无措的神情举止描绘得形象生动。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

  2、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孙权、刘备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主”,二人见了庞统都心中不悦,以此突出庞统相貌之奇丑。同时也暗寓下文“人不可貌相”之意。

  3、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

  “(吴荪甫和赵伯韬决战前做了一个恶梦,醒来后)无意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候一回头,吴荪甫又看见自己的脸上摆明了是一副败相。”(茅盾《子夜》)从来不肯认输的吴荪甫,此时已是个内心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和以前判若两人的人了。

  4、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

  契诃夫笔下的奥楚篾洛夫即是一个“变脸”的行家,惯于见风使舵。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黛一方面前、贾母面前,在尤氏面前,在丫环下人面前,可以说更得脸谱变化的精神,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5、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一部小说说下来,孔明的指挥若一,飘然仙仙的神情仪态,早已深深印在读者心目中了。

  6、工笔细描

  “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团花的官衫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长的领扣松散着,露着劲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佝偻,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分梳到后面,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灰色———————”(曹禺《雷雨》)。对周朴园的肖像描写详细周全,由表及里,给人留下了他顽固、保守、自信、自负的深刻印象。

  7、简笔勾勒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鲁迅《药》)。几笔勾勒出一个混混样的刽子手形象,尤其以玄色醒目,满身杀气。

  8、侧面渲染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罗敷之美,尽在读者的想象中,你想他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

  此外,还有对比描写,比喻、拟人、夸张手法的描写,与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相结合的一些方法,留与我们在文学作品去感受、学习。

  (二)只言片言尽显人物精神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本身即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我这里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那么,常用的语言描写技法有哪些呢?下边示例说法。

  1、只言片语勾轮廓

  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如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笔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这里,通过他和佣者的对话,寥寥几笔,就把他的“鸿鹄之志”表达出来了。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体,生小怨的复杂

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先是一个陈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生出一疑问,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人物质朴鲜活,栩栩如生。这类例子,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阅读时你去细细体会。

  2、间接描写人景物

  有时写人物,不从正而或直接描写,而通过他人的言语,现出人物形象。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为应付太守的企求,尽情夸耀勾勒出一位风度翩翩,地位显赫的夫婿形象。罗贯中《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四擒孟获后,放回了孟获。孟获求救朵思大王。朵思献计的一大段话,间接而全面地介绍了山阴洞的地理环境:山险岭恶,道路狭窄;毒蛇恶蝎,烟瘴毒泉遍布。因而鸟兽俱无,人迹罕至,这是借人物的语言在描写诸葛亮五擒孟获的险恶环境。

  “变色”嘴脸现原形同一个人物在前后说出了不同的话来,表现出判若两人的形象。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对同样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径庭的言语描写,这就这样方法。还有《范进中举》中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语及态度,《制台见洋人》中媚外欺下的制台变脸谱式的语言和表演等等。

  3、一样言语多样说

  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人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如《水浒传》中写众人拥护宋江做寨主时各自的语言就极富个性。卢俊义:“兄长枉自多语,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右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的心。”李逵:“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会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样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庭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鲁智深:“若还兄长推让别人,酒家们各自撒开!”这些人,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显露火暴,即使鲁莽也各不相同。

  4、用叙述的方法写语言

  这种间接手法笔墨经济,省却烦琐对话,用精炼语言突出人物特征。如鲁迅《祝福》中:“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也变对话为直接叙述。

  此外,还有与其他描写配合运用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推荐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