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学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清华、 北大 ,浙大 ,上海交大 , 复旦 , 南京, 华中科大 ,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中山大学
但我奉劝你不能完全相信这排名,它不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真实水平。
下面我给你介绍一下我认为比较好的中国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 学校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先后担任校长。现任校长为纪宝成教授,党委书记为程天权教授。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发扬“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优良传统,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务实,使学校成为我国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辅以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体系,尤其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领域具有突出的整体优势。现设有研究生院、23个学院、21个科研机构和14个博士后流动站,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及深圳研究院;拥有6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居全国高校第一;拥有1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全国重点学科25个,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五,其中社会科学居全国高校第一。在连续六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16篇,在人文社科领域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现设有学士学位专业60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28个(包括自主设置的27个硕士点),博士学位学科点87个(包括自主设置的21个博士点),一级授权学科11个,成人教育专科专业9个,本科专业11个。在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科评估中,学校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5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政治学、农林经济管理、历史学、工商管理也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充分展示了学校雄厚的学科发展实力。
中国人民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已故老一辈学者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安岗、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等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目前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科研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80人,其中,教授476人、副教授581人。博士生导师474人。此外,还有193位学术造诣精深的国外学者和930位国内各界知名人士担任(或曾担任)学校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拥有14名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22人,有24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11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50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各项所占总数比例均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学校有19位教授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成为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有13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教授担任委员会顾问),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最多、门类、综合水平的优势,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应用型、管理型人才。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一共培养了18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包括许多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政治学家、法学家、企业家、哲学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各级党和政府高级领导干部以及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工作者和其他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目前共有普通本科生、研究生在校生18998人,其中本科生9571人,研究生9427人(含研究生单证教育的学生(mba、mpa、法律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接近1:1,是全国高校中这一比例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有成人教育本专科在册生8千多人,其中75%以上是本科生,网络教育在册生近4万人;目前在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1165人。
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积极面向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九五”期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18项,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7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75项,均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承担北京市科研项目数位居北京市高校第一位;2000-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800余项,获得经费1.5亿元,立项数和经费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79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学校共承担12项,居全国高校第一位。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先后同32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尔•斯宾思,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转轨经济理论奠基人、经济学家帕德玛•德赛,就业与增长理论奠基人、经济学家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法国经济学家让-雅克•拉丰,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日本一桥大学校长石弘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等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授予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罗伯特•蒙代尔,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新西兰前总理、前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迈克·穆尔等一批国际人士名誉博士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图书出版中心。学校图书馆设施先进,馆内藏书250万册,并设有“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我国收集、整理、存储、发布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和管理科学信息资源的权威机构,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个大学出版机构,是我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
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前对中国人民大学十分关心并寄予厚望。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也极为关心。江泽民同志曾先后两次为中国人民大学题词,殷切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2002年4月28日,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大学“在新世纪创造新的成就,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全校师生员工正高举“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历史进程。
北京师范大学 | 学校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科学为主要特色的学府。2002年9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庆祝大会。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充分肯定了百年北师大的办学成就,并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面向新世纪,北京师范大学确立了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
100年以前,清末戊戌变法因“需材孔亟”,开启民智,改变中国屡受列强欺凌的状况,在当时中国学府和教育行政机关的京师大学堂设立了师范馆,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和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端。
百余年的文化积淀,百余年的开拓进取。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北京师范大学形成了以对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为核心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校训。今天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名家荟萃、研究实力雄厚、对外交流广泛、教学质量,是国家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学术研究前沿、文化交流窗口和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摇篮。北京师范大学以辈出的人才和不斐的实力,稳居全国高校前列。
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学校正在以本-研贯通教育体系培养社会和科学发展需要的各类高层次人才。2003年招收本科生2107名,研究生3300名,是我国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03届毕业生中有50%以上继续攻读本校和国内外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其余的毕业生主要进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重点中学等部门工作。
学科门类齐全、总体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
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中心,而学科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学科实力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保证。接受高等教育,选好大学重要,选好学科专业更为重要。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形成了学科综合、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新布局。
● 2002年8月,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签署了重点共建北师大的协议,北师大成为继北大、清华、复旦、南大等之后第10个列入国家重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知名高水平大学行列的高校。
● 拥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语言科学、技术科学、新型工程科学等的综合大学。
● 有54个本科专业,1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学科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 教育部首批授予的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权限的6所大学之一。
● 在2001年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教育学、环境科学名列榜首;系统理论是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的重点学科。2003年本科专业排名,中文、教育、心理列全国第一,历史、舞蹈、地理、数学、物理等列全国前位。
●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6个,其中人文科学3个,社会科学6个,理科 6个,工科1个,重点学科总数、重点学科在学校学科中的比例数均居全国高校前列。重点学科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物理、自然地理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系统理论、环境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民俗学、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文艺学、中国古代史。
荟萃、师资力量雄厚
● 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名:黄祖洽、王梓坤、孙儒泳、刘伯里、刘若庄、刘昌明、张新时、林学钰、李小文、王永炎、陈木法、郑光美、王乃彦、刘鸿亮。
● 资深教授启功、何兹全、赵光贤、陶大镛等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造诣深厚,蜚声学林。
● 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名,还有近百名优秀中青年学者入选总理基金、百千万工程、跨世纪人才等国家、教育部优秀人才计划。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13名,居全国高校第6位。
● 全校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教授373人、副教授5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2%。
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质量全国
北京师范大学所拥有的一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已经受到学术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肯定。
● 2001年教学成果评奖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居全国高校第4位;北京市教学成果评奖43项,获奖总数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 有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
● 有126个科研及基础教学实验室、11个语言实验室,25个可供学生学习用的计算机房。
● 数字化大学初见成效,校园网已通入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作为全国教育中心馆之一的学校图书馆馆内藏书290余万册,数字图书馆已将全校师生与互联网资源紧紧地连为一体。
研究实力雄厚、学术地位显著提高
● 在教育部建设的全国101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有6个建在北师大,列全国高校第4位。
● 有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和国家专业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
● 拥有教育部的高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还有教育部工程中心、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等。
● 在研“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近160项,其中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973”项目4项,居全国高校前位。
● 1999年获奖励62项,总数居当年全国高校排名第2位。200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2002年sci收录论文344篇,列全
● 文科年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理科年科研经费逾亿元。
对外交流广泛、在国际上享有重要影响
● 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海外大学及一批国际组织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 一些院系已与欧美高校建立联合人才培养合作,学生可获两校毕业证书。
● 每年派出教师和学生近千人。
● 每年在校长短期外国留学生2000余人,留学生数稳居全国高校前4名。
● 每年有200多名外国专家在校内任教、讲学。
● 学生参加国际竞赛、互换学习的机会日益增多。
上海交通大学 | 学校概况
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 985 工程”建设“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首批高校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地处东海之滨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创办于 1896 年的南洋公学。 2005 年 7 月 18 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上海交通大学,同时成立了新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同德医学院合并而成。一个多世纪以来,以“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为校训,形成了“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和“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 10 多万优秀人才,包括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人才和医务工作者,为国家振兴、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友有江泽民、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王安、茅以升、张光斗、陈敏章、强伯勤、闻玉梅、谢丽娟等。在国家“两弹一星” 23 位功臣中,交大校友有 6 位,在我国两院院士中,交大校友有 200 多位。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重点投资建设下,经过“七五”、“八五”重中之重建设和“ 211 工程”“ 985 工程”的重点建设,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使百年学府焕发出青春和活力。原上海交通大学的理工、管理学科是传统优势学科,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在医学教学上有着强大的实力和鲜明特色,以医学师资力量强,临床教学条件优越而。两校合并,真正做到强强联合,学科互补,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交通大学现已成为一所以坚实的理科为基础,强大的工科、生命医学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干,人文、农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各具特色,国内一流、世界,为全国莘莘学子所向往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现设有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机械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医学、生命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化学化工、管理、外国语、农业与生物、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信息安全工程、软件、法学、媒体与设计、国际与公共事务、微电子等 20 个学院和塑性成型工程、体育等 2 个直属系。现有本科专业 60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2 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143 个,硕士授权点 179 个,专业硕士授权点 6 个,博士后流动站 23 个。学校拥有工科物理、工科数学、工科电工电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生物技术等 7 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重点学科 2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6 个,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 10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4 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1 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 2 个。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现代化的闵行新校区布局合理、格调新颖、风景秀丽。还有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徐汇老校区、重庆南路校区、法华镇路校区、上中路校区、七宝校区。学校在徐汇、闵行、七宝等校区的图书馆建成了电子文献检索中心,并建成、开通了高速宽带信息网。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设备先进的实验楼、四人一间的宿舍楼、现代化的体育场馆、电子化的图书馆、学生活动、学生科技、网络信息、教育技术、工程训练中心等都为当代大学生提供茁壮成长的润土和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学校致力于现代教学手段的革新,全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 160 余个,在学生公寓铺设了电话线,网络线,闭路电视线,开通万兆校园网,并为学生提供免费进入 internet 国际网的服务。学校加快闵行校区二期建设,并与闵行区政府和紫江集团三方合作共建上海紫竹科学园区。闵行校区将建成方圆 5000 亩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成为 21 世纪黄浦江上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学校荟萃,英才辈出,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的科学家、教授和很有造诣的中青年学者。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2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20 名,“ 973 ”首席科学家 7 名,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31 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4 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33 名。正副教授 1700 多名。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优秀学校”的高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 4 万人,其中本科生 1.8 万人,各类研究生 1.8 万人,留学生 4000 人。学校按照 21 世纪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全面实行学分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于学生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已初步形成了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005 年我校获得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2 项。 2004 年我校获得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近几年,我校学生在一系列国际大学生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显示交大学生在世界竞技舞台上冲击金牌的实力。继 2002 年学生夺得第 26 届 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球决赛总冠军后,今年又一次获得了第 29 届 acm 的冠军。此外,我校学生分别在第四届、第七届全球商务挑战赛中获亚军。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大学生共夺得 25 枚金牌,团体总分名列全国高校第一,第四次捧得校长杯。我校学生管乐团也相继在 2001 和 2003 年分别获得荷兰、瑞士音乐节管乐比赛金奖第一名。
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近年来,在一些重点学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科研成果。 2004 年,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5 项,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第 3 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国际化步伐,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学校聘请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曼德尔等 40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学者为名誉教授和顾问教授。学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出国讲学、学习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校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实现了学分和学位的相互认可。我校与法国合作办学的临床医学七年制法文班是中法两国政府的重点合作项目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决心在国家和上海市的领导和重点支持下,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早日实现江泽民同志对母校的期望,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苏沪,东接甬港,南联闽粤,是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学校设玉泉、西溪、华家池、湖滨、之江、紫金港等6个校区,占地面积5.33平方公里,分布于杭州市区不同方位。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西湖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著的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蜚声海内外,曾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槃、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路甬祥等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浙江大学校友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40余人,其中在浙大就学者就有80余人。
浙江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门类。学校现有110个本科专业,39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8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4个,另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工商管理(mba)、建筑学、法律(jm)、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医学、公共管理(mpa)、农业推广、教育学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校舍总建筑面积200万余平方米。拥有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先进的教学科研机构。科学馆(楼)、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池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各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9万余平方米,总藏书量618万余册,是全国规模、分布面最广、学科覆盖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