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合同【经典6篇】

时间:2013-09-02 01:50: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口头合同 篇一

口头合同的有效性及注意事项

口头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以口头形式达成的协议,而非以书面形式明确记录的合同。尽管口头合同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其有效性和执行力常常引起争议。本文将探讨口头合同的有效性以及与其相关的注意事项。

首先,口头合同的有效性是存在争议的。根据法律规定,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口头合同是可以被认定为有效的。例如,一些国家的法律允许在特定金额范围内的口头合同成立,但超过一定金额的合同则需要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可能无法及时签署书面合同,此时口头合同也可以被视为有效。

然而,尽管口头合同在某些情况下被认可为有效,但其执行力却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口头合同没有明确的书面证据,一旦发生争议,很难证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和约定内容。此外,双方当事人可能存在对合同内容的记忆差异,这也增加了执行的复杂性。因此,为了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双方当事人应尽量选择书面合同,以明确约定和减少争议。

在进行口头合同时,双方当事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双方应尽量在有第三方见证的情况下达成口头合同,以增加合同的可信度和可执行性。其次,双方应在合同成立后尽快将其书面化,以确保合同的准确性和证明能力。此外,双方当事人在达成口头合同之前,应详细讨论并确认合同的各项细节,以减少误解和争议的可能。

总之,口头合同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其有效性和执行力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双方当事人应尽量选择书面合同,并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此外,在达成口头合同时,双方当事人需要注意合同的具体内容和细节,以减少争议和误解的可能性。

口头合同 篇二

口头合同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口头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以口头形式达成的协议,而非以书面形式明确记录的合同。尽管口头合同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被认可为有效的,但其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将讨论口头合同的风险,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口头合同的风险在于其证明力的不足。由于口头合同没有明确的书面证据,一旦发生争议,很难证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和约定内容。因此,一方当事人可能会否认合同的存在或提出不同的约定内容,从而导致争议的产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双方当事人应尽量选择书面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各项细节。

其次,口头合同的风险在于其执行力的不确定性。口头合同在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没有明确的书面记录,一方当事人可能会忘记或改变约定内容。此外,由于缺乏书面证据,执法部门也难以强制执行口头合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双方当事人应尽量选择书面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和补偿方式,以增加合同的执行力。

最后,口头合同的风险在于其容易被误解。由于口头合同没有明确的书面记录,双方当事人可能对合同的具体内容存在不同的理解。这可能导致合同的误解和争议的产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双方当事人在达成口头合同之前应详细讨论并确认合同的各项细节,以减少误解和争议的可能。

总之,口头合同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证明力不足、执行力不确定和容易被误解等。为了减少风险,双方当事人应尽量选择书面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各项细节和违约责任。此外,在达成口头合同之前,双方当事人应详细讨论并确认合同的具体内容,以减少误解和争议的可能性。

口头合同 篇三

  传统中国出于对信义的尊崇,以君子协议进行口头交易,是最普遍的事情。它体面地表达了义士商贾和乡邻朋党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式的君子思想、豪放意识和纯朴情怀。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事实合同与口头合同。

  这种具有道德魅力的传统和文化,步行千年穿越农耕社会而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却依然活跃于我们的经济生活。法治的力量似乎并非它行进中的羁绊,始终无法对它植入理性的约束。口头协议的大量存在,就是例证。没有纸质载体,合同当事人意思合致的内容缺乏证据,口头合同通常会陷入双方各自表述的真实意思表示,甚至沦为事实合同。本文所谓之事实合同,是指缺乏意思合致而成立之合同,亦涵盖了仅仅具有口头协商而嗣后不能查明意思合致的合同。事实合同,被德国学者豪普特于1941年在其专题演说论事实上契约关系所揭示和发展。以豪普特的思想学说为主论,着书立说者颇多,本文只是以这一学说为核心,意在归化其学说的边缘和分枝,重点阐述具有口头协商而嗣后不能查明意思合致的合同之规制方法和处理实务。笔者认为,口头合同的意思合致若被履行行为所修改,或被争执双方各自解释而致其内容不能确定,亦可依事实合同论之。

  判例

  1、某楼房的全体业主均系某公司职员或家属,该公司与天然气公司签订合同,由天然气公司供应天然气给该楼房全体业主使用。其他业主均按时支付天然气费用,唯有一位业主以其与天然气公司没有合同为由而拒绝给付。天然气公司遂诉诸法庭,法院判决该业主与天然气公司合同成立,应当支付天然气使用费。

  2、张有土地,委托李销售,李出售给朱某等十余人。由于张、李纠纷,张对李出售土地不予认可而不能交付土地。朱某等人遂持付款凭据起诉张、李二人,要求法院判决确认其与张、李二人的合同成立,并要求二人承担违约责任。法院判决支持了朱某的诉讼请求。

  从法律行为或法律事件的初始状态看,事实合同和口头合同的区别不完全在于当事人是否经历了意思合致,因为前者不是必须。而在嗣后的处理上,事实合同与口头合同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已经被我们植入了意思合致的事实合同,已经和口头合同一样具有了相同的物理构成,尽管意思合致的植入具有明显的痕迹且充满争议。如果我们接受豪普特教授的理论,我们动用合同法的理由就变得非常简单。或许,我们只是想更加自由的出入于合同法巡航的领域,才如此热衷于丰富和完善事实合同理论。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给口头合同再作一次划分:其一为当事人具有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经要约和承诺而产生意思合致,但没有签订书面合同的口头合同。其二为当事人根本未经要约和承诺,但依据其事实行为仍可以判断其成立了以债为内容的合同,虽然欠缺意思合致,但仍称呼其为口头合同。通常,如果需要,我们会拟制一种关系来修补或代替当事人的意思合致,并把它植入当事人之间,使当事人的合同关系呈现出来,得以便捷和正当的动用合同法来处理它。否则,我们会面临新的问题:我们揭示了事实合同的积极性和重要性,却不得不创设一个新的法律加以规制。

  由于没有书面合同,在诉讼中当事人和法官往往将事实合同表述为合同关系。例如,原告要求确认与被告的合同关系成立,而不是要求确认合同成立。合同法第36条的规定很明确,当事人完全可以因循该法条进行请求和表达。因此,口头合同和书面合同均可以直接要求确认其效力,没有必要因缺乏书纸介质而改为要求确认合同关系如何如何。否则,易生法律概念的混乱。

口头合同 篇四

  《合同法》第十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释义」本条是对合同形式的规定。民法通则第五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民法通则的这一规定并没有提出严格的书面形式要求,应当说对于合同形式采取的是不要式原则,一般地不作特殊要求,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属例外情形。但是,我国现行的三部合同法和其他法律有关合同的规定一般要求合同采用书面形式。如经济合同法第三条中规定:“经济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七条中规定:“当事人就合同条款以书面形式达成协议并签字,即为合同成立。”技术合同法第九条规定:“技术合同的订立、变更和解除采用书面形式。”海商法规定,船舶所有权的转让、航次租船、船舶租用(包括定期租船合同和光船租赁)、海上拖航合同都应当以书面订立。其他法律对具体合同要求采用书面形式的规定还有:劳动法第十九条、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七条、合伙企业法第三条以及担保法第十三条等等。我国参加国际公约,也往往对公约中不限定合同形式的规定予以保留。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形式的合同,往往认定其为无效。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涉外经济贸易“订立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确认无效”。由于我国法律在对合同要求法定形式的规定中除了规定这些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以外,没有对未采用书面形式的法律后果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实践中有不少未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

  在制定合同法的过程中,对于合同的形式有不少意见,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意见认为,合同法应当规定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合同容易发生争议。另一种意见认为,合同可以书面、口头或者其他形式订立,凡是不违反法律,民事主体双方自愿订立的合同就是有效的,合同法不应对合同再规定限制条件。

  在起草的过程中,有关合同形式条文的写法也数易其稿。考虑到既要适应现实需要,又要提倡当事人尽量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合同,避免口说无凭,使订立的合同规范化、法制化,本条对合同形式的规定为,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指以文字等可以有形式在再现内容的方式达成的协议。这种形式明确肯定,有据可查,对于防止争议和解决纠纷,有积极意义。书面形式一般是指当事人双方以合同书、书信、电报、电传、传真等形式达成协议。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面对面地谈话或者以通讯设备如电话交谈达成协议。以口头订立合同的特点是直接、简便、快速,数额较小或者现款交易通常采用口头形式。如在自由市场买菜、在商店买衣服等。口头合同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广泛采用的合同形式。口头形式当然也可以适用于企业之间,但口头形式没有凭证,发生争议后,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除了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合同还可以其他形式成立。我们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行为或者特定情形推定合同的成立,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默示合同。此类合同是指当事人未用语言明确表示成立,而是根据当事人的行为推定合同成立,如租赁房屋的合同,在租赁房屋的合同期满后,出租人未提出让承租人退房,承租人也未表示退房而是继续交房租,出租人仍然接受租金。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行为,我们可以推定租赁合同继续有效。再如,当乘客乘上公共汽车并达到目的地时,尽管乘车人与承运人之间没有明示协议,但可以依当事人的行为推定运输合同成立。

口头合同 篇五

口头合同 篇六

  口头合同是指当事人以直接对话的方式或者以通讯设备如电话交谈订立合同。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如在自由市场买菜、在商店买衣服等。现代合同法之所以对合同形式实行不要式为主的原则,其重要原因也正在于此。合同的口头形式,无须当事人约定。凡当事人无约定或法律未规定特定形式的合同,均可以采取口头形式。

  合同采取口头形式的优点是简便快捷,缺点在于发生纠纷时取证困难。所以,对于可以即时清结、关系比较简单的合同,适于采用这种形式。对于不能即时清结的合同以及较为复杂重要的合同则不宜采用这种合同形式。在实践中,合同采取口头形式并不意味着不产生任何文字凭据,如人们在商店购物,有时也会要求店主开具发票或其他购物凭证,但这类文字材料只能视为合同成立的证明,而不能作为合同成立条件。但反而言之,只要有证据表明口头合同的成立,双方均应严格履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口头合同,同样要承担违约责任。

口头合同【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