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超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力逐渐增强。然而,超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口过剩、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等。为了解中国超大城市居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认同感,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首先,我们对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中国超大城市的居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认同感较高,其中北京和上海的居民认同感更为突出。这可能与这两个城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有关。他们对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发展有着更强的认同感。
其次,我们发现超大城市的认同感与居民的居住时间有关。调查显示,居住时间较长的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更高。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对城市的了解和适应度增加,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也随之增强。
另外,我们还发现超大城市的认同感与城市的公共设施和生活质量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城市的公共交通、医疗设施和教育资源的满意度与对城市的认同感密切相关。这表明,城市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可以提高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
然而,调查也揭示出一些问题。虽然大部分居民对超大城市的认同感较高,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较低。其中一些原因包括居民感受到的社会压力和不公平待遇,以及城市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区域差异。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以提高居民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中国超大城市的认同感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认同感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政府应加大对公共设施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力度,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平和区域发展的平衡,以提高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
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 篇二
中国超大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为了了解居民对超大城市的认同感以及他们对城市发展的期待,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首先,我们调查了居民对超大城市的认同感。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认同感较高,并且对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城市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地位。这些居民更愿意与城市发展保持一致,并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我们调查了居民对城市发展的期待。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普遍希望城市能够改善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品质。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教育、医疗和交通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设施的质量和覆盖率。同时,他们也希望城市能够加强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然而,调查也揭示出一些问题。有一部分居民对超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感到担忧,认为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超大城市的认同感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并且对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希望城市能够改善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形象。政府应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和环境保护力度,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矛盾的解决,以满足居民的期待,提高城市的认同感。
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 篇三
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发布了国内首份《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七个超大城市中,广州市民城市认同感位列第三,次于重庆(第一)和上海(第二)。但在城市接纳度指标中,广州得分最高。
广州的文化认同感 较其他因子排位低
调查者认为,无论新移民,还是老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是个人对外在环境和自身状况的综合反映。“市民的城市认同感是评价一座城市软实力的最重要标准,”谈及《报告》的初衷,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表示,希望能为社会研究者、城市管理者提供一个“新视野”。
而此次,最终确定城市认同感的四个因子: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地位认同和地域认同,通过问卷宝这种互联网移动端滚雪球式向全国网民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50971份,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其中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深圳、重庆七个城区常住人口超一千万的“超大城市”市民有效问卷占22991份。
据《报告》最终结果显示,重庆市民的城市认同感总分为76.24(标准分),位列七大城市之首,上海和广州则分别位列第二、三名。发布者何凌南博士表示,这七大城市的城市认同感,也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市民城市认同感最高的重庆,市民在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感上,都位于七大城市之首。地域认同感(即地区吸引力)方面,上海市民居于首位。广州市民则在地位认同感上,位于各城市之首;而在身份认同和地域认同感上,分别位于第三和第二位;四个因子中,广州的文化认同感位于七大城市第五位,较其他因子排位都低。
七大城市认同感高低
与经济水平不完全一致
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宜音表示,调查显示,七个超大城市的认同感高低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北上广的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毋庸置疑,但他们的城市认同感却并不是排在最前。在具体的四个维度上,也只有上海和广州分别在地域认同和地位认同上排第一。
因此,经济发展不应以市民幸福感为代价,须重视城市居住者的心理常态及匹配度。课题组建议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证民众生活质量;且在大数据时代,应用更先进的方法倾听民众意见,从而更精确地进行相关弥补工作,也能有效降低政府决策成本。
现象
本地人比外来群体城市认同度高
城市化的进程,促使众多外来人口进入超大城市。据统计,广州市共有常住人口1270万,其中,外来人口有466万,本地人口有804万。此次发出的问卷,广州共有6972份,其中外地人有4141份。
课题组通过对比城市本地和外地人口的城市认同感差距,发现七大城市中,本地人口的城市认同感明显高于外来人口,平均差距达8.47分。如在同等学历和同等收入的群体中,城市本地居民的城市认同感显著高于外来群体。
不过,在城市接纳度(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认同分数的差距,差距越小说明城市接纳度越高)方面,课题组发现,广州是七大城市中接纳度最高的城市,其次为深圳、重庆、上海、北京、天津、武汉。
分析:户籍身份是影响城市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建议:加快户籍改革,进一步明确对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的.户籍上的相关优惠政策。
现象2
高学历者、60后城市认同感偏低
调查数据显示,七大城市中,00后的城市认同感最高,远超其他年龄群体,这跟其目前未成年、大多为学生身份、未进入社会有关。
除去00后这个未成年群体,70后是城市认同度最高的群体,而且00后基本为70后的子女一代,因此,70后不折不扣是城市最坚实的拥趸,他们的生存状态及对城市的认同感构成影响城市认同的主因。
80后、90后的认同感基本和70后接近,对城市认同感最低的是60后。具体到七大城市之间对比,上海70后认同感显著高于其他城市,重庆80、90后的城市认同感最高。
课题组通过分析发现,城市认同感最高的重庆,学历越高的群体,对城市的认同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被调查者在城市认同总分上显著低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群体,且具有显著性。
现象3
中产阶层认同感相对较低
不同收入群体的城市认同感之间差异显著,整体来看,从月收入1000-3000元到7000-1万元的收入人群看,收入越高,对城市认同感的分值也相应趋高。
不过记者发现,月收入1万-2万元人群的城市认同感比5000-1万元月收入人群的认同感要低。
但就职业方面来看,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人士的城市认同感最高,政府部门和劳动服务行业人员的城市认同感较低。对比分析不同城市同一职业人群的城市认同感发现,上海的商业人士和劳动服务行业人员城市认同感都高于其他城市;武汉的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城市认同感都高于其他六个城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城市认同感比较上,天津和重庆最高,广州最低。
分析:调查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属于中高收入人群,虽然就职业方面来看,他们对城市认同感最高。但在与不同收入段人群的比较中,他们的城市认同感相对较低,其对地位、身份、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均面临下行压力。
建议:重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