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消保委金融消费调查分析报告 篇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消费在杭州市日益普及和重要。为了了解金融消费市场的现状,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护和指导,杭州市消保委进行了一项金融消费调查分析。本文将对该调查报告进行综述和分析。
首先,调查显示,在杭州市,金融消费的主要方式包括银行存款、理财产品、贷款、保险和证券投资等。其中,银行存款是最常见和普遍的金融消费方式,几乎所有的居民都会选择存款。而理财产品在近几年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闲置资金投入到理财产品中,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另外,贷款、保险和证券投资等金融消费方式在杭州市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其次,调查发现,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选择主要依据包括信誉度、利率、服务质量和产品种类等因素。消费者普遍倾向于选择信誉度较高的金融机构,同时也会关注利率水平,以获取更好的收益。此外,服务质量和产品种类也被消费者视为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金融机构时会咨询亲友的意见或通过互联网进行比较和评估。
再次,调查报告还涉及到金融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调查发现,一些金融机构存在虚假宣传、不透明的费用和条款、强制性附加产品等问题,这些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损失。因此,杭州市消保委呼吁金融机构要加强自律,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最后,调查报告还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金融消费市场的建议。首先,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其次,加强金融监管,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力度,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外,建立健全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提供更有效的维权渠道。
综上所述,杭州市消保委的金融消费调查分析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市场信息和消费指导。我们应该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同时,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自律,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共同推动杭州市金融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杭州市消保委金融消费调查分析报告 篇二
随着金融消费在杭州市的普及和重要性的提升,杭州市消保委进行了一项金融消费调查分析,以了解金融消费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本文将对该调查报告的重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调查显示,杭州市的金融消费方式主要包括银行存款、理财产品、贷款、保险和证券投资等。其中,银行存款是最常见和普遍的金融消费方式,几乎所有的居民都会选择存款。而理财产品在近几年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闲置资金投入到理财产品中,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另外,贷款、保险和证券投资等金融消费方式在杭州市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其次,调查发现,消费者在选择金融机构时主要考虑信誉度、利率、服务质量和产品种类等因素。消费者普遍倾向于选择信誉度较高的金融机构,同时也会关注利率水平,以获取更好的收益。此外,服务质量和产品种类也被消费者视为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金融机构时会咨询亲友的意见或通过互联网进行比较和评估。
再次,调查报告还揭示了金融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调查发现,一些金融机构存在虚假宣传、不透明的费用和条款、强制性附加产品等问题,这些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损失。因此,杭州市消保委呼吁金融机构要加强自律,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最后,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金融消费市场的建议。首先,要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其次,加强金融监管,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力度,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外,建立健全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提供更有效的维权渠道。
综上所述,杭州市消保委的金融消费调查分析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对金融消费市场的了解和思考。我们应该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同时,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自律,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共同推动杭州市金融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杭州市消保委金融消费调查分析报告 篇三
杭州市消保委金融消费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大众理财意识的增强,金融产品也日益多样化。然而,近年来,存款失踪、理财产品遭遇“飞单”、P2P投资频现跑路、银行卡盗刷等案件时有发生。一些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针对当前金融消费纠纷频繁现状,日前,杭州市消保委通过线下和线上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52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
样本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从此次调查参与者来看,36.7%的人年龄在51-70岁之间,30%的人年龄在31-50岁之间。由此可见,金融消费者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年龄段。
接近两成的受访者遭受过金融消费侵害, 7成消费者关注消费“知情权”。从调查结果看:接近两成的消费者遭受过金融消费侵害,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受到过金融消费侵害。
在金融消费中,消费者享有八大权力,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权、索赔权等。从调查结果看,73.3%的人认为“知情权”这项权益最需要被保护;44%的人关注“索赔权”;29%的人关注“公平交易权”。关于消费者哪项权益最亟待加强保护的具体
调查中,大约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者在金融消费过程中“知情权”很难得到保障,31.2%的人认为是“隐私权”,14.3%的人认为是“索赔权”。 办理银行业务、保险业务时,人们最担心个人隐私被泄露。消费者在银行曾遇到过哪些侵权情况?调查中发现26.7%的`受访者曾遭受隐私泄露,18.7%的受访在办理某项业务时被搭售另一产品或服务,有17.1%的人在购买某项产品或服务时,银行未明确告知风险或损失;3.3%的人表示曾遇到过个人账户资金异常减少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办理保险业务时,绝大多数人遇到过“个人信息被泄密”,占33.1%,遭遇“业务员未能对保险合同充分全面的解释,导致后续理赔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占37%,遇到过“理赔效率低下或保险公司故意拖延赔付”的16.7%,遇到过“强制消费者承担不合理费用等的霸王条款”的占8%。 超一成的受访者曾遭遇过网络上不法金融的侵害,半数受访者认为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 从调查中发现,86.7%的受访者基本没有遭遇过网络金融被骗,但是仍有13.3%的受访者曾经遭遇过被骗。受访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中,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犯罪;21%的人认为是网络计算机操作复杂,消费者容易出错;17%的人认为互联网本身比较虚拟,不太放心;10.7%的人认为是互联网技术还不够发达。
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认知情况相对较好,还会有接近半数的受访者习惯把钱存在银行。
46.7%的受访者认为是支付、转账、借贷、理财等多种业务以互联网形式提供的金融服务;23.3%的受访者认为是用网银支付宝在网上购物;16.6%的认为是银行业务在互联网的延伸;13.4%的受访者认为是一切包含互联网精神从而进行的资金流动活动。说明大多数人都时常接触互联网金融。对于互联网P2P(个人对个人)信用借款平台的了解程度的调查,还有接近3成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知道。数据是:34.3%的消费者了解一些,但没用过;23.5%的消费者比较了解,自己或周围的人使用过;13.9%的基本不了解;28.3%的人表示完全没听过。
多数受访者认为金融机构信息公开不透明,大家最关注的是产品投资风险和收益。
从调查情况看,61%的调查者认为当前金融受访者权益保护最关注的问题金融机构信息公开不透明;44.1%的调查者认为是收费标准不统一;21.2%的调查者认为是金融机构欺骗、夸大宣传;16.1%的受访者认为是金融机构服务态度差;9.3%的受访者认为是金融机构存在乱收费现象。
金融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有所增强,仍有13%的受访者在遇到消费权益侵害后会表示“算了”。
通过调查问卷,消保委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金融消费纠纷维权困难的原因是消费者相对于金融机构处于弱势地位,超出半数被调查者认为有相关法规不健全的原因和缺失处理金融纠纷机构的原因。45.3%的受访者者会向监管部门申诉;36.3%的受访者倾向于向消费者组织投诉;23.3%的受访者会与金融机构协商;22%的受访者会选择向新闻媒体披露的方式;13.9%的受访者会选择向法院起诉;13%的消费者会表示算了。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重点还是要立足监管,建立第三方协调纠纷机制是解决金融消费比较好的方式。
针对目前金融消费者维权最需进一步完善的措施情况的意见调查中,63.3%的受访者建议是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第三方协调纠纷机制;56.7%的消费者认为是监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43.3%的认为是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接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通过媒体曝光,加强舆论监督力度。31.3%的认为是对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23.8%的人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向金融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11%的人认为是就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有关行政部门应广开意见征询渠道,让消费者有地方反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