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一月形成的村庄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驻村一月形成的村庄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引言
驻村一月时间里,我们对某村庄进行了深入调研,以了解该村庄的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研过程、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我们对村庄发展的分析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
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村民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状况;通过访谈,我们与村支部书记、村民代表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村庄的历史背景、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
三、调研结果
1.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该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道路狭窄、缺乏照明设施,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供水供电设施不完善,影响了生活质量。此外,村庄的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方面也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改善。
2.产业发展
该村庄的主要产业是农业,但由于技术和市场的限制,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我们建议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和养殖水平;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
3.教育和医疗
教育和医疗是村庄发展的重要支撑。调研结果显示,该村庄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我们建议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此外,还可以探索与周边地区合作,共享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四、建议与展望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益能力;
3.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
4.加大教育和医疗投入,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
5.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享教育和医疗资源。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村庄能够按照我们的建议,积极推进发展,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驻村一月形成的村庄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驻村一月形成的村庄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引言
在驻村一月的时间里,我们深入调研了某村庄的发展情况,并撰写了本报告,旨在总结驻村期间的调研成果,为村庄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村庄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首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村民对村庄发展的期望和需求;其次,我们进行了实地观察,考察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状况等;最后,我们还进行了访谈,与村支部书记、村民代表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村庄的历史背景、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
三、调研结果
1.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实地观察和村民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该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狭窄、缺乏照明设施,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供水供电设施不完善,影响了生活质量。此外,村庄的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方面也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改善。
2.产业发展
该村庄的主要产业是农业,但由于技术和市场的限制,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我们建议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和养殖水平;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
3.教育和医疗
教育和医疗是村庄发展的重要支撑。调研结果显示,该村庄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我们建议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此外,还可以探索与周边地区合作,共享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四、建议与展望
综合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益能力;
3.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
4.加大教育和医疗投入,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
5.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享教育和医疗资源。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村庄能够按照我们的建议,积极推进发展,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相信,在村庄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庄的发展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驻村一月形成的村庄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三
驻村一月形成的关于村庄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第一书记”集中调研月活动的统一部署,自5月2日始,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我对胶州市铺集镇逄家沟村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进行交流,拜访周边邻村考察对比,向乡镇领导干部咨询,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集中沟通,对村情民需、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入了解,并对如何加快推动逄家沟村脱贫致富,实现农村发展的转型升级进行了重点调研和思考。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庄概况
逄家沟村起源悠久,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由逄、陈、康、赵四姓立村,逄姓居多,地处沟坡而取名。2011年底,全村共有304户,总人口1102人,其中党员人数34人。该村地处胶州市西南,位于胶州、胶南、诸诚、高密四市交界处,南靠东张路,东依胶河,北靠朱诸公路,全村辖区总面积2260 亩,其中耕地面积1764亩,连片平整,土质肥沃。
近年来,受综合因素影响,整体经济发展落到了全镇后面,村集体几年来连续零收入,群众生计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基础设施建设也较落后,目前尚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吃水难问题,该村是全镇唯一一个吃不上自来水的村庄;二是行路难问题,村庄7条主干道,只在上级扶持下硬化了三条,其余土路下雨天泥泞难行;三是幼儿园问题,基础设施简陋,教室漏雨严重,缺少玩具设施。
二、资源优势
——地理优势:“水色如胶、澄澈如练”的胶河千古流淌,源远流长,润泽了两岸肥田沃土。逄家沟村就紧邻胶河,尤其是村旁的胶河调水工程,是胶州水源保护重地。近年来,这里的广大群众为保护环境、确保水源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沿河附近没有任何污染企业,农民们大都保留着原生态的生产习惯——用土家肥种地,靠天吃饭。河内野生鱼资源丰富,河边风景优美,有白天鹅、白鹭等多种珍惜候鸟栖息于此。
该村隔河紧靠里岔镇良乡三个行政村,良乡村在全国非常出名,生态农业非常发达,为农业部示范工程,里岔黑猪繁育和销售全省闻名,在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方面已趟出成功路子。
——土地优势:该村现有可耕地1764亩,连片平整,土质肥沃,大都是沙土地,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都极为丰富,据有关部门检测,这里水质中富含锶、钙、钠、偏硅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这里种植的果菜,甜度高、口感好,另外地处暖温带,也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人文优势:该村民风淳朴,安居乐业,有历史悠久的“逄家沟锄地”民间故事在胶州乃至诸城等周边地区广为传播。该村历史上有经商办企业的基础,早在八十年代,就有自己的村办企业。
——交通优势:逄家沟村地理交通比较发达。从区位上看,该村紧临328和217两条省道,直通胶州、黄岛、诸城三市(区),其中距离铺集镇政府7公里,距离胶州市42公里,距离前湾港码头50公里,距离诸城市33公里。同时紧邻青兰高速,距离里岔出口12公里,距新兴收费口10公里。距离流亭机场80公里,车程约1小时左右。更重要的是,胶州湾大桥开通后,可直通青岛主城区,距离黑龙江路仅77公里。
三、制约瓶颈
逄家沟曾有光荣历史:在计划经济大包干时代,是致富带头的典范;在八十年代奔小康的开始,更是身先士卒,在全乡第一个通了自来水。在整个九十年代,经济发展都处于全镇前列,曾开办沙石厂、家俱厂等村办企业,拥有自己的运输车辆……
但是,逄家沟从辉煌到衰落,只用了十年时间:自2002年土地承包费收不上来开始,村情就开始恶化,班子开始软弱无力,工作渐渐失衡,百姓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降低,致使村庄发展逐渐落后,最终沉到全镇倒数几名。时至今天,不无痛心看到,带头大包干的村,竟是全镇最穷的村,好几条干道没有硬化,下雨满是泥泞!第一个接通自来水的村,反而成了全镇唯一喝不上自来水的村,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老百姓竟然靠买大桶水解渴!村集体近年来已无任何收入,曾经的集体资产或流失或变现,只剩下一笔糊涂账,留在新任班子面前。
综合调研判断,当前制约村庄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有四个:基础设施、班子建设、发展思路和增收渠道。
1.基础设施问题。主要是教(幼儿园)、水(包括自来水和灌溉水)、路、地的问题:
—— 幼儿园问题:调研发现,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最为牵挂和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是该村幼儿园基础设施条件差问题(详细情况请见附件1)。逄家沟幼儿园是面向本村学前儿童提供教育的唯一公立教育机构,属于镇中心幼儿园管理。目前共有老师2人、学生20人,学费是每生每年800元。由于村级集体连年无收入,无力投资改善,导致该园基础设施严重匮乏,尤其是教室漏雨问题严重。由于条件过于简陋,该村不少家长舍近求远让孩子去外村上园。据测算,解决这一问题,约需资金5万余元。
—— 自来水问题:水是关乎农民生存的根本问题,也是当前该村最需解决的问题。调研发现,该村吃水难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各级部门也几曾帮扶,但每每都陷入“先通上水,吃上水,又断了水”的怪圈。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保养问题,通水后缺乏必要的保养,提水输水设施维修不及时,导致断水发生;二是管理问题,村里总有偷水漏水现象发生,逐步引发收费困难,最后断水为之;三是经费问题,因村集体收入微薄,导致上级几次政策扶助,集体无力配套跟进,最终放弃。四是自然原因,村庄地下天然水质差,不宜饮用,村民无法通过自己打井解决饮用水问题。
—— 灌溉水问题。该村虽紧靠胶河,但是却有“地头靠水缺水,村庄有水难喝水”的窘境。由于村级经济原因,既无输水沟渠,有无力开挖平坦,导致村前村后近1500亩土地无灌溉水源,只能靠天靠雨吃饭,进而导致土地增收困难,更使村民面临发展大棚蔬菜、高效农业等机遇时,不敢尝试。
—— 路的问题。出行难是困扰村民最大问题之一,每逢阴雨天,泥泞不堪,寸步难行。该村主干道四纵三横,目前仅硬化两横一纵,剩余干道急需硬化。
—— 地的问题。不解决该村土地问题,该村发展可以说没有前途。自2002年开始,该村集体土地就没收过承包费。村集体和广大群众的公共权益,被部分多占土地的群众享受了。大部分没有承包或少承包集体土地的群众因此愤愤不平——党的富民政策越来越多,只要种地,就有补偿,种的越多,补偿越多,那部分无偿占用集体土地的群众,获取收益是显而易见,轻而易举。但是,这些利益,不是平均的,不足以分摊到每一户头上。当小利益与大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出现一股很大阻力,严重阻碍了村庄的整体发展。当前急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需要解决承包费欠收问题,由于涉及时间长、利益差别大,村民对此意见纷纷,不解决这一问题,村级管理和村庄发展都难以开展。必须结合法律的严肃尺度、村情的客观难度、村民承受程度,综合多方面手段,迅速、稳妥、有力的化解。二是土地分配问题。该村目前已有110多人没有土地,村庄也没有集体用地,急需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使土地得以合情合法的分配流转。
2.班子建设问题。村庄要发展,班子是关键。前几任两委班子工作不力,村级财务混乱,村规民约没有章法,村两委没有起到致富带头作用,导致群众对村组织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念,广大党员群众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趋于涣散。
3.发展思路问题。清晰的发展思路,明晰的发展定位,是一个村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村两委班子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内部纷争和复杂村内关系处理上,没有切合自身实际找出清晰的发展思路,找准自身的优势所在,错过了全镇经济大踏步发展的良好机遇,致使周边的东庵村搞马铃薯合作社富了,东良乡搞蔬菜种植富了,唯有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种植结构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水平。走村调研发现,广大干部群众对自己村庄劣势都如数家珍,但是提起优势,却一脸茫然。
4.增收渠道问题。由于该村人均土地稀少,只有1.1亩,仅靠传统的种粮模式,不足以养家糊口。随着改革开发,胶州市工业的兴起,村庄逐年形成了靠有外出打工挣钱的传统,绝大部分青壮劳力在外打工,在村务农的多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为主。不足村庄人口的1/3。以上原因,导致目前村庄百姓增收渠道单一,致富发展没形成群体效应。
四、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综合前期广泛调研情况,经两委班子深入讨论,确定了逄家沟村未来三年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发展思路是:以解决吃水和通路等民生问题为基础,以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养殖业为方向,加快推动村庄种植结构转型升级。
工作目标是: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村庄实现“五个明显”的目标,即,村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最终实现农民大幅增收和农村发展升级。
五、第一年工作计划
第一年工作重点,主要围绕“完善基础硬件、拓展增收渠道、发展乡村文化”开展工作,为村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一)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村庄发展的基础。主要着力围绕用足政策、单位扶持、社会援助等多种渠道,下大力气解决村庄硬件问题:
1. 全面解决百姓吃自来水问题
——解决途径:利用政策解决。
——工作进展:驻村以来,针对这一迫切问题,全面展开调研,抓住乡镇对农村自来水改造的有利契机,积极向镇党委政府、胶州两级水利部门争取政策。目前入村管道已全面开挖,预计可以解决吃水面达到95%以上。下一步将继续跟紧施工,解决个案问题,力争抓住此次机会,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立刻会同两委班子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案。抓住乡镇对自来水管道进行维护的有利契机,力争用政策便利进行解决。目前施工工作已全面铺开,下步正在会同水利部门协商具体方案,力争使吃水面惠及最大多数群众,确保好事办好。
2.彻底解决幼儿园教室问题。
——解决途径:利用政策解决。
——工作进展:5月11日,为了解政策,寻求上级支持,咨询了青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有关领导,得到了他们热情接待和积极回应。据了解,我市今年正全力推进改善学前教育机构基础设施工作,对于全市范围内公办性质幼儿园,如果基础设施条件不达标,经教育部门审查批准,两级政府会有一块相应帮扶政策。
针对缺乏玩具设施问题,也积极向两级教育部门据实反映了实际困难,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5月22日,胶州市有关部门将价值近6000元的桌椅板凳、文具玩具等物资送到村庄幼儿园,暂缓燃眉之急,受到了百姓和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
为彻底解决村庄幼儿园问题,近期与乡镇教育部门、派出单位等有关领导进行了多次汇报和沟通,基本形成了“先维修,再申请”的工作思路,力争抢在汛期雨季来临之前,先行解决屋顶漏雨和房屋安全问题。目前近5万元维修资金已基本筹措到位,初步具备了开工条件。
3.力争解决百姓行路难问题。
——解决途径:综合利用上级政策和派出单位支持。
经详细咨询青岛市农委、镇委镇政府等有关部门,充分利用 “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的支农政策解决这一难题应是最优路径,也符合村庄实际。急需硬化的4条干道总长约2000米,铺设宽带为5米,预计总投资约60万元。
4. 力争解决村庄土地灌溉问题。
——解决途径:综合利用上级水利政策和派出单位支持。
水是农业发展的最根本保障。解决该村近2000亩土地灌溉水源问题,功在当代,利在长远。如能彻底解决灌溉问题,将使这片土地经济效益和开发价值大为提高,为村庄未来转型升级腾足空间。综合调研,最有效解决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向紧邻的胶河调水,铺设输水管道,开挖地头沟渠;另一个是扩挖村边自然沟渠,改造成连片平塘,汛期可以蓄水,淡季可以灌溉和养鱼。下一步将加大调研力度,综合利用上级支农惠农的有关政策,尤其是水利方面的有关扶持措施,结合来自社会的必要扶持,力争尽快解决该问题。
(二)拓展增收渠道。发展集体经济,引导群众共同致富是逄家沟村的当务之急。村庄已经贫穷了十几年,从思想观念和致富经验上都非常缺乏。必须经过一系列行之有效、循循善诱的实际路子加以教育引导。具体有以下设想:
1. 发展大樱桃种植,寻求高效种植业路径
——解决途径:村组织自行解决。
——可行性分析:大樱桃是山东半岛最有优势的产业之一,也是半岛地区当前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我国目前生产的大樱桃,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绝大部分中小城市很少见到或根本见不到大樱桃,更不用说全国的广大农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樱桃产量的不断增加,运销手段的不断改进,国内这个潜在的大市场也将逐步得到开发,因此,大樱桃种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据调查,在北方落叶果树中,大樱桃应该是效益最高的一个树种,大约是苹果的十倍。正常年份露地亩收入一般1-2万元,保护地栽培亩收入可达3-6万元。
经调查,村所处地带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半湿润性气候,年温适中,雨量中等,但既无大涝也无大旱,全年比较均衡;气候温和,无霜期长,终霜期早;从理论上分析,是大樱桃栽培的理想区域。
综合分析,如果把大樱桃种植作为逄家沟村的特色产业来抓,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政府补贴,鼓励农民在田间地头、房前院内、承包地、集体林地、坡地、尤其是沿河地带集中种植大樱桃,经过2-3年的精心管理,即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在几年后每年都有一笔稳定的集体收入,也会转变沿河景观结构,为沿河地带向景观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打下基础。(详细分析请见附件1《关于逄家沟村发展种植大樱桃的调研报告》)
2. 对“逄家沟生态土猪肉”进行品牌开发
——解决途径:村集体自行组织和上级管理、开发方面扶持
——可行性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健康问题愈加重视,特别是“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在国内猪肉消费市场,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猪肉的可贵性和重要性。目前在国内多个大型城市,生态土猪肉消费已逐渐兴起,市场份额逐年提高。胶州市铺集镇地处胶州市西南部,农业发达,历来就有养猪传统,是著名的“里岔黑猪肉”养殖基地。这都为“逄家沟生态土猪肉”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逄家沟村特产的逄家沟生态土猪,是土猪品种中难得精品。此猪外形特点是:眼大额广、鼻直口宽,一对垂耳相对较小,项脊丰满雄壮,肩宽肉厚,深胸圆肋与前肩构成三角形,肚下毛皮紧收,尾稍后卷,四肢结实雄壮,腹线修长,整体呈拱形圆润曲线。该品种抗逆性强,得病率很低,是利用当地草猪和瘦肉猪杂交,通过代代精心繁育得来,既保留了土草猪肉质细腻滑爽口感,又增加了瘦肉多的优点。
因此,我们设想通过已开展的“逄家沟生态土猪肉低价定购推广活动”(详情请阅附件2)为试点,在饲养管理、成本控制、配送运输、检验检疫、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摸一摸市场路子。对不足的地方查缺补漏,下一步,争取将“逄家沟生态土猪肉”进行品牌注册,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加以运作,比如在市区设立直营店,采取低价策略,建立“产→消”直联模式,即产品不经过经销商环节,直接从养殖户配送到用户手中。如此以来,既能实现养殖农户赢利,又给消费者带来真正实惠,最终摸索出一条村庄发展的新选择。
3. 发展胶州大白菜集中种植。
——解决途径:村集体自行组织和上级管理、开发方面扶持
——可行性分析:“胶州大白菜” 是青岛市十大名特优农产品品牌之首,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旅游特色商品”等荣誉称号,极具市场开发价值。经调查,逄家沟紧邻的胶河沿岸均为砂质土壤,非常适合胶州大白菜生长,完全具备发展胶州大白菜的地理基础。
目前初步的设想是,通过土地流转形式获取一部分集体土地,用集体名义投资种植一批逄家沟特产的“胶州大白菜”,然后争取派出单位单位支持,协调部分企业进行适度包销。这样可以在春节前夕回笼部分资金,有效缓解来年村集体的部分经济压力,也能为农村致富发展的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初步估算,以集体种植20亩,亩产10000斤,帮扶包销价每斤5毛计算,仅此一项,就可为村集体贡献毛收入达10万元。
4. 组织“我在逄家沟有片田”活动
——解决途径:村委组织和派出单位扶持
——可行性分析:
按照市委印发的《党政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广大机关干部要经常性的深入基层开展帮扶活动。但是根据目前村庄实际,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如果没有合适的平台或事由,这种走基层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组织开展“我在逄家沟有片田”活动,可以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既对机关干部来说,是一种新鲜体验,少量的付出,即能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充实;又对农村集体来说,是一份“溢价”的租赁投资。
初步设想,待村庄土地流转结束之后,在河边沿岸拿出20亩土地作为试点,以体验乡风民俗、品味生态自然、享受劳动乐趣为宗旨,探索启动“我在逄家沟有片田”活动,充分发挥逄家沟村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针对市民向往绿色、回归自然的身心需求,采取低价提供田地、干部自主认种、农民辅助管理等方式,倡导机关干部和企业职工周末到现场体验播种、灌溉、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的全过程,努力搭建一年四季休闲身心、体验农家乐趣、享受收获喜悦的平台。
主要特色:
*自愿报名的干部或企业人员,可以低价租赁一块土地。
*一包三年,长期种植,土地所有收入归租赁者拥有。
*由村委免费提供必要的农具、肥料、种子等。
*平常期间,由村委统一派人管理农作物生长,包括浇水、施肥等劳动。
*参加活动人员可免费在村郊大河进行垂钓活动。
*可到村中农户家中体验富有当地民俗特色的农家宴活动,提供绿色安全的蔬菜,土猪肉、土鸡、土鸡蛋、河鱼等。
效益分析:
以租赁费一分地每年500元,出租20亩地测算,集体每年能收取承包费10万元,可有效缓解村集体收入不足问题。
(三)发展乡村文化。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强大作用。在今后推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乡村文化的重要作用,引导健康的民风、民俗建设,提升农民的生活素质,都会有效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注重文化宣传的重要性,加大对村庄历史文化、村庄文明的宣传,努力吸引更多社会关爱力量和帮扶力量焦距逄家沟村。重点开展以下三项工作:
1.启动“逄家沟锄地”历史民谣的保护开发工作。
——解决途径:寻求文化部门支持。
“逄家沟锄地──上午超应下午累”这条谚语,在胶州市可谓是家喻户晓,这其中的“逄家沟”所指就是逄家沟村。这条谚语,来历悠久,自然流传,隔世不衰,既蕴含了丰富的哲学道理,又包含了大量民风遗俗,蓄积着较强的文化生命力。
因此,有必要按照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要求,对“逄家沟锄地”故事进行系统整理,启动胶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此举,既是对村庄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也是下步围绕“逄家沟”农产品品牌系统开发的重要基础。将“虚”的文化范畴与“实”的村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地方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另外,为保护地方品牌,有必要对“逄家沟”作为品牌进行工商注册,为以后发展品牌农业奠定基础。
2.重点组织“评选十佳老人”和“十佳致富能手”评比活动。
——解决途径:村委自行组织。
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是村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活动,会向群众传递一种信息——“新两委班子开始实事了,党组织开始发挥作用了”,可以有效调动群众的村庄工作的参与意识,激发群众争先创优的行动意识。结合逄家沟老人多,村庄经济落后等主要特点,主要开展以下两次活动:“逄家沟村十佳老人”评比活动。拟在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前夕,组织一次“逄家沟村十佳老人”评比活动,对获奖老人进行公开奖励,包括证书奖励和物质奖励。主要目的是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促进村庄和谐和精神文明建设。“逄家沟村十佳致富能手”评比活动。拟在春节前夕组织,在春节期间通报表彰,目的是引导村民你追我赶共同致富的良好氛围。
3.以建立逄家沟网站为主要载体,加大文化宣传。
——解决途径:村委自行组织。
信息时代,如果村情民需不能及时迅速的传递到外界,即使有再好的资源也难以被社会发掘,进而导致农村工作出现短板。网络是现代沟通交流的基本平台,通过建立网站、开通微博等方式加大村庄宣传,不仅能加强村庄管理,拓展发展空间,又能加强村庄与外界的沟通,提升农村工作质量,另外重要的是,还可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争取社会关爱资源,形成多方互动共同帮扶的良好氛围。
目前进展是:村庄网站已基本搭建完毕,一级域名已经开通并投入使用。村庄微博、博客正在努力构建当中,预计6月份也可正式开通。
六、远景村庄发展
(一)成立合作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订单农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型经济组织,在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逄家沟的未来发展转型,必须依靠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大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来抓,村委要争取上级财政、农业、税收、工商、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保障,确保相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也要抓好群众培训,加强引导,力争尽早打造形成自己的品牌。
成立合作社,主要致力于两个方向:
一是发展订单农业。充分依托上级政府对发展大棚蔬菜的扶持政策,和有关单位的扶持力度,帮助农户与市场客户签订订单,既能适应市场需要,又能充分消除农户顾虑,避免了盲目生产,实现帮扶工作的双赢。
二是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指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农业生产体系,包括符合国际、国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产品、水产品等。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有机产品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有机产品生产消费迅速增长。目前,我国有机产品的生产已初具规模,并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据预测,在未来10年,中国有机产品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将达到30%—50%,中国将成为第二大有机产品生产国和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国。 “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检查与认证以及相配套的监管和有机标签制度,极大地减少了市场中欺诈、假冒等行为,净化了市场秩序。
因此,逄家沟要着力把握这一市场机遇,按照生产有机农产品的有关要求,积极争取有关政策,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实施种植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打造沿河休闲农家生态旅游活动。胶河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在逄家沟周边不远处,有薛家河原始生态森林、良乡蔬菜基地,铺集的澄月湖水上公园、皇姑庵文化遗址等多处景点。据了解,胶州市有关部门,正着手计划将胶河两岸进行综合开发,逄家沟下步要抓紧这一机遇,使村庄发展与周边区域的开发有效互动起来,加紧向有关部门汇报,力争将沿河难得的自然优势充分利用,使之纳入沿河流域开发的总体规划当中,并重点支持。
(三)以“逄家沟”为品牌招商,建立沿河农家宴酒店。
逄家沟地处铺集、里岔、诸城中心,周边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主很多,对饮食要求较大,但是周边富有特色、装修考究的饭店却不是很多。初步设想是,在沿河地带拿出一块合适地方,吸引战略投资,以“逄家沟菜馆”为名,开设一家沿河农家宴酒店,既提供质量安全,高档次的酒菜服务,又能免费到河边赏景钓鱼,体验民俗。另外,如果“逄家沟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顺利的话,可以依托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以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的形式扩大规模,严格按照绿色蔬菜肉禽直供模式,在胶州和青岛增设“逄家沟菜馆”,进一步扩大村集体增收外延。
附件1:逄家沟村幼儿园问题简介
附件2:《关于逄家沟村发展种植大樱桃的调研报告》
附件3:《“逄家沟生态土猪肉”简介及低价推广活动方案》
附件1:逄家沟村幼儿园问题简介
孩子问题,情牵三代,事关社会。目前,逄家沟村幼儿园当需之急,是对房屋屋顶、门窗进行必要修缮维修。雨季即将到来,解决教室漏雨问题迫在眉睫,几乎每间房子都漏雨,其中西边几间已是屋顶露天,不能使用。下面是5月份实景拍摄的部分照片。(略)
附件2:
关于逄家沟村发展种植大樱桃的调研报告
大樱桃,又名大樱珠。它颜色艳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大樱桃.享有“春果第一枝”、 "百果第一枝"的美誉。经调研,大樱桃是山东半岛最有优势的产业之一,也是半岛地区当前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大樱桃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中继中国樱桃之后果实成熟最早的果树树种。在调节鲜果淡季,均衡周年供应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大樱桃果实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大樱桃管理用工少,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因此,积极发展大樱桃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
一、营养价值
大樱桃之所以被誉为“水果之冠”。每100克大樱桃可食部分中含碳酸化合物12.3-17.5克,其中糖分11.9-17.1克、蛋白质11-16克、有机酸10克;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的含量比苹果、桔子、葡萄高4至5倍,维生素C的含量超过苹果和柑橘;胡萝卜素的含量为苹果的27倍;含较多的钙、磷、铁,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磷、铁、钙、酒石酸等物质。具有调中益气、健脾和胃、祛风湿之功效,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风湿身痛等均有益处。
尤其樱桃含铁量每百克高达6至8毫克,在水果中居首位,比苹果、梨、柑橘高20多倍。铁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原料,在人体免疫、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与大脑及神经功能、衰老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多吃樱桃有助于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既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又可增强体质,健脑益智。
二、效益分析
据调查,在北方落叶果树中,大樱桃应该是效益最高的一个树种,大约是苹果的十倍。正常年份露地亩收入一般1-2万元,保护地栽培亩收入3-6万元。
三、市场前景
从市场潜力来看,我国目前生产的大樱桃,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绝大部分中小城市很少见到或根本见不到大樱桃,更不用说全国的广大农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樱桃产量的不断增加,运销手段的不断改进,国内这个潜在的大市场也将逐步得到开发。只要有市场,再加上有好的品种和质量,大樱桃发展前景就会一片光明。
四、种植要求
樱桃属于蔷薇科樱桃属,是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最早的树种,其主根不发达,须根和水平根较多,集中分布于5~35厘米的土层中,以20~40厘米土层根量最多,可达80%,砂壤土可深达70厘米,适宜在土层深厚、透气性好、保水能力强的沙壤土和砾质壤土中栽培,适宜土壤的PH值为6.0~7.5,最好为6.5~7.0。
樱桃喜温而不耐寒,适应温暖潮湿的气候,耐寒力较弱,故长江流域及北方小气候比较温暖地区栽培较多.甜樱桃和酸樱桃原产于西亚和欧洲等地,适应比较凉爽干燥的气候,在我国华北、西北及东北南部栽培较宜.但夏季高温干燥对甜樱桃生长不利.冬季最低温度不能低于-20,过低的温度会引起大枝纵裂和流胶。
樱桃对水分状况很敏感,既不抗旱,也不耐涝.中国樱桃的栽培区,除南方省份雨水充沛外,北方多选择山坡沟谷小气候较湿润的地区栽培.我国甜樱桃的主要栽培区目前多分布在渤海湾的山东烟台、辽宁大连等地,这两地靠近海,年降雨量为600~900毫米,空气也比较湿润.但这并不能限制降雨量少的地区栽培甜樱桃,像美国甜樱桃生产区华盛顿州的雅基玛和韦纳契,年降雨量不超过250毫米,生长季降雨量不超过150毫米.樱桃和其他核果类一样,根系要求较高的氧气,如果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将影响根系的正常呼吸,树体不能正常地生长和发育,引起烂根、流胶,严重将导致树体死亡.
五、发展设想
从地理气候条件分析,逄家沟村比较适合种植大樱桃。经调查,村所处地带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半湿润性气候,年温适中,雨量中等,但既无大涝也无大旱,全年比较均衡;气候温和,无霜期长,终霜期早;从理论上分析,是大樱桃栽培的理想区域。
从转变本村种植结构角度出发,适宜作为突破参考项目。当前,逄家沟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由于人均土地少,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极其低下,群众收入微薄。转变种植结构,应是当前不二选择,必须选择部分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作为突破口,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从村集体带头引导角度考虑,适合作为集体种植项目。村庄要发展,村集体引导支持是关键。大樱桃投资回报期至少2年,投资回报期较晚,一般当年投资见不到效益,农户大多不愿种植尝试。发展此类项目,需要政府和村集体的必要引导。种植大樱桃,适宜作为村集体带动逄家沟发展转型的突破路径。
从管理成本上来看,大樱桃管理简单,生产成本低。逄家沟在家务农人员多以中老年和妇女劳力为主,适宜选用劳动强度低的农业项目。大樱桃种植不需套袋,修剪量很少,喷药次数一般只有苹果、梨的1/3-1/2。一个人一年管理5亩苹果比较累,但管理10亩大樱桃不会太忙。生产成本一般只有苹果、梨的一半。
从地理人文角度考虑,该村地理条件优越,紧靠胶河,土地肥沃,水常绿,天恒蓝,碧水蓝天,风景如画,生态环境良好;另外该村土地达 2260 亩,连片平整,毗邻两条省道,位于四市中心,地理优越,交通发达,综合分析适合远期旅游开发。在此背景下,适宜胶河沿岸的约100亩土地发展大樱桃种植,可为实现远景梦想埋下重要伏笔。
综合分析,如果把逄家沟村发展大樱桃种植作为特色产业来抓,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政府补贴,鼓励农民在田间地头、房前院内、承包地里种植大樱桃。也可在集体林地、坡地、尤其是沿河地带大量种植,经过2-3年的精心管理,即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在远期每年都有一笔稳定的集体收入,也能转变沿河景观结构,为沿河地带向景观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打下基础。
六、需要政府扶持的几个方面
1.加大政策补贴。
2.加大宣传引导。要引领部分积极种植户去外地考察,学习种植技术,了解市场前景,增添种植致富信心。
3.发挥规模效应。以逄家沟为中心,对胶河沿岸地带进行综合规划,统一扶持引导。
4.加大技术支持。在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农科院聘请相关专家教授,通过举办学习班、现场会、印发学习资料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附件3:“逄家沟生态土猪肉”简介及低价推广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