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题目: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句法分析与语义研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现代汉语动词短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句法结构,在句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句法分析和语义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本文拟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揭示其句法结构和语义特点,为语言学和汉语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句法分析和语义研究,探讨其句法结构和语义特点,并对其功能和用法进行系统分类和总结。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句法结构和组成成分;2)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语义特点和用法;3)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功能和分类。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采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其次,通过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语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探讨其句法结构和语义特点。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整理和总结,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功能和用法进行分类和归纳。
四、预期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本文的预期研究成果包括:1)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2)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功能和用法进行系统分类和总结;3)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句法分析和语义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为语言学和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五、研究的可行性和限制
本文的研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1)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点是可以通过语料分析和归纳得出的;2)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已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然而,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主要包括:1)语料的选择和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2)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六、研究的进展计划
本文的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2)通过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语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探讨其句法结构和语义特点;3)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的功能和用法进行分类和归纳;4)撰写论文并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
中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题目: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研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语气词是语言中起到表示说话者情感、态度和语气的词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交际功能。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对于理解和研究汉语口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本文拟对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揭示其语音、语义和语用特点,为语言学和汉语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研究,探讨其语音、语义和语用特点,并对其功能和用法进行系统分类和总结。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语音特点和变异规律;2)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语义特点和用法;3)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语用功能和交际策略。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采用实证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了解和掌握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其次,通过对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语料进行实证和分析,探讨其语音、语义和语用特点。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整理和总结,对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功能和用法进行分类和归纳。
四、预期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本文的预期研究成果包括:1)对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语音、语义和语用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2)对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功能和用法进行系统分类和总结;3)对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语音、语义和语用特点,为语言学和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五、研究的可行性和限制
本文的研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1)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是可以通过实证和分析得出的;2)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已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然而,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主要包括:1)语料的选择和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2)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六、研究的进展计划
本文的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了解和掌握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2)通过对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语料进行实证和分析,探讨其语音、语义和语用特点;3)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对汉语口语中的语气词的功能和用法进行分类和归纳;4)撰写论文并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
中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中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课题名称: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互动中的心灵复活——《复活》人物的一种分析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现状:《复活》向来是人们所喜爱的文学作品,近些年对它的研究也从未间断。这其中有对其复活主题的研究,对男女主人公心灵复活过程复杂性及复活原因的探究。有对作品中人物心理描写的具体研究,对作品中表现的托尔斯泰主义的解剖。有对作品背景及作者所处时代的研究,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秘等等。
课题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对《复活》的研究涉及作品的各个方面,然而对男女主人公的心灵复活过程的研究并没有很强的系统性,不能就男女主人公不同的心灵复活道路给予其联系和比对,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理论提供支持和研究,另一方面是太过聚焦于作品中人物的具体行为和心理表现,不能联系到相关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无法抽象出有价值的.成果和结论。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托尔斯泰的《复活》向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巨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而文本中主要人物的精神复活更是值得反复研究的
主题。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心灵复活道路的对比,试通过群体及个人意识的理论构架,对其中人物心灵复活的具体过程进行剖析,形成该理论认知下的另一角度的解读,将复活的主题放置于群体于个人意识的相互关系下加以理解,帮助我们对社会群体环境下个人意识复活的形式与本质有深入的探索。由此对小说《复活》和作者人道主义思想提供别种形式的理论支持,对主体在实际中处理社群及个体关系给予一定启发。参考文献:
[1] [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2] (法)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3] 谭绍凯.《复活》的思想与艺术——《复活》札记四则.[J].贵阳师院学报.1982.(4);
[4] 白晓朗.如何理解《复活》中的“复活”.[J].外国文学研究 .1983.(12);
[6] 刘定淑.试论《复活》中男女主人公复活的复杂性.[J].外国文学研究.1985.(7);
[7] 蒋正初.浅析《复活》的心理描写.[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6.(3)
[8] 胡敏中.论个体认识的发生.[J].汉江论坛.1990.(7);
[9] 维之.论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南京社会科学1996.(1);
[10] 耿正忠.由《复活》所想到的.[J].自贡师专学报.1998.(1);
[11] 宋虎堂.浅析玛斯洛娃的精神复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10);
[12] 耿长彦.一副精心绘制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J].唐山学院学报.2007.(9);
[13] 卢秋菊.从《复活》看玛斯洛娃的复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 ;
[14] 张建玉.人的主体性研究及其困境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11.(6);
[15] 高玉秋.《复活》中的基督教婚姻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2011.(9)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1.研究内容: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结合文本探寻《复活》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表现。首先探寻小说中当时病态社会的群体意识,其次探究男女主人公在各自人生道路伊始坚持的个人意识。引入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互动的理论加以概括阐述。
第二部分尝试阐述群体意识压力下个人意识的妥协,就文本内容展现两人被群体意识同化的过程,以表现群体意识的无形力量。男女主人公在从纯洁走向堕落的过程中,群体意识的作用不容忽视。总结起来看,两者的堕落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意识压力下个人意识的妥协,是个人的悲哀和不幸。
第三,论述群体意识作用下个人意识的复苏与觉醒,表现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积极影响和正面作用。男女主人公的心灵复活道路是截然不同的。涅赫柳朵夫的心灵复活是个人式的主动的觉醒。然而玛斯洛娃的复活则要复杂得多,更多是依靠所处群体的感召才最终完成精神上的全然复活。相比个人主动的觉醒,群体感召的形式使其略显被动,但其作用进一步说明了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深层次影响。
第四,论述群体意识中不朽个人意识的存在与表现。涅赫柳朵夫的个人式觉醒,独立于其所处的腐化堕落阶级中的心灵独白和忏悔;玛斯洛娃堕落后的潜存的献身精神重生。这些都是在群体意识作用下未曾妥协的生命自觉和人性光芒,或者说是个人意识在群体意识感召作用发生之前就固有的意识存在,同样是男女主人公个人意识复活的重要因素。
第五,从作家原因分析托尔斯泰对文本的影响。托尔斯泰贵族阶级立场的转变和农民立场的坚持,使其个人意识在当时时代群体意识中的卓尔不凡。作品中所展露的托尔斯泰主义也是其个人意识对其文学创作的指引。
2.预计解决的难题:
1.系统探寻《复活》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表现,从理论角度加以论述。
2.结合作品论证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积极作用,及其相对个人主动式觉醒的深层次影响。
3.理解托尔斯泰贵族立场的转变以及其个人意识在作品中相当程度的表现。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大量相关文献,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例证法: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恰当引入来源于文本的人物作为分析的例证。
3.理论分析法:结合马克思哲学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等理论进行阐释。
技术路线:
1. 围绕选题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图书馆资源下载相关图书、期刊;
2. 仔细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3. 进行个别访谈、搜集整理工作中的反馈信息,进行现状分析,深入思考,整理归纳,概括观点;
4. 拟定写作提纲;
5. 熟悉并把握学术论文的行文规范,开始本论文的写作。
四、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
1、已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修完了规定学分;
2、参加了有关课程实习、调研等活动,通过撰写专业课程论文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初步的人文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3、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并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将撰写的论文内容作了认真思考,对选题研究领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有了一定了解;
4、具备了阅读相关中外文文献的能力。
五、进度计划
20xx.12.31 下达任务书,指定参考文献
20xx.1.10 开题。布置实习任务。查阅参考文献、确定立题、明确论文任务、撰写文献综述初稿、开题报告
20xx.1.11-1.17 调研阶段(毕业实习与实习报告)
20xx.1.17-1.20 参考文献查阅、文献综述初稿、拟定论文大纲
20xx.1.21.-2.20 完善论文大纲、论文第一稿、翻译外文资料
20xx.2.21-5.20 论文第二稿、文献综述定稿
20xx.5.21-5.29 论文第三稿(定稿)、检查、文成全部毕业论文材料
20xx.5.30-6.5 提交全套毕业论文材料、答辩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