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推荐4篇】

时间:2017-08-06 08:43: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篇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首先,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对于教育来说,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教育信息化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教育信息化也能够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推进的阶段,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学校方面,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覆盖面,教育云平台的建设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也在不断推进,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然而,教育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虽然教育信息化已经被列为国家战略,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资金投入还不够,导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受到限制。其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和推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此外,教育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网络安全等问题,需要加强相关的防护和管理。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来。其次,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的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提高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确保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运行。

总之,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并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篇二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和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的成员,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情况。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一年来,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在硬件设施方面,我们购置了一批先进的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同时,我们还建设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云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网络资源。

在教学应用方面,我们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些网络教学活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我们积极推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我们建设了一套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方便教师和学生获取和分享教育资源。同时,我们还与其他学校和机构进行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教育管理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套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方便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进度,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管理。

虽然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不够强。一些老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其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还不够。由于资金有限,我们无法购置更多的设备和软件,限制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此外,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的防护和管理。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我们将组织更多的培训班和讲座,鼓励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学比赛,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其次,加大投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我们将积极申请相关的项目资助,争取更多的设备和软件。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与企业和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最后,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我们将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运行。

总之,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过去一年来,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我们将加强教师培训,加大投入,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谢谢大家!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篇三

  近年来,禅城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区基础教育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禅城区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强区”荣誉称号,2009年又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我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规划、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广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全区由普及、应用阶段上升到探索与创新阶段,有效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走出了一条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并朝着优质均衡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一、基础设施均衡化发展。

  建区以来我们先后投入2亿多元,完善了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我区在2008年投入2300万元实施了“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信息化工程”。2009年起又分四年投入约6300万元实施“教育新装备”工程,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校园网建设,解决师生电脑、电教平台数量不足及损坏淘汰等问题。目前全区已建成了宽带教育城域网,实现“校校通”。所有学校已建设校园网,部分学校已建设无线校园网,并接入无线教育城域网。中小学生机比达8:1,师机比达1:1,电脑室共有184个,课室电教平台覆盖率约为90%。

  二、注重软件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

  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区也十分注重教育管理软件的建设。近年来,我区先后搭建了一体化门户网站、教育管理系统、新课程教学资源库、IT及英语口语考试系统、计算机网上阅卷系统、数字图书馆以及考场监控系统等多套教育管理平台,建立了大型集中式中心数据库平台,改善了早期网站孤立建设、系统间缺少互联、数据共享程度低的情况,实现信息数据跨平台运行。

  (一)一体化门户网站。

  禅城教育信息网是禅城教育信息宣传窗口和交流平台,也是禅城区学校及广大市民的教育信息主要来源,日访问量超过5000人次。其管理平台是禅城区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共同开发的一体化门户网站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物理集中,应用分布”的集中式架构,改善了早期网站孤立建设、系统间缺少互联、数据共享程度低的情况,实现跨平台运行;另一方面,紧密跟踪新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和禅城区信息化实际需求,以整体设计来实现应用一体化,真正实现教育局、教育局科室、学校间的对外发布信息互联共享。

  (二)一体化教育管理系统。

  一体化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是结合了学籍管理系统、成绩分析系统、学生保健分析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招生报名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于一体的集中式中心数据库平台。该系统满足教育局、镇(街道)、学校三级管理需要,解决了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问题,避免“信息孤岛”,为教育行政日常管理、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等多种工作提供便利服务,提高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实现了电子政务,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达到了100%,保障了我区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发展整体推进、有序进行。

  (三)新课改资源库建设。

  新课程教学资源库是我区自行组织开发的一个大型集群式资源管理平台。2006年,禅城区结合新课程实施,启动“新课改资源库建设”工程,组建了由200多人组成的资源骨干教师队伍,以此为核心力量,广泛发动全区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资源建设。新课改资源库是以学科资源为核心,建设集资源共建共享、学科信息发布、交互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学科,多层次的学科网站群,是一个方便实用的学科资源互动式园地,给学生创

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教育信息和学习资源。目前新课改资源库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全区职教资源和普教资源已突破11万个,访问量超过71万人次,为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素材。

  (四)网上阅卷及质量监控系统。

  我区2009年购买并启用网上阅卷系统,对本区各学校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期末教学质量问卷调查、高中期末考试、中考科研测试、高三文理综合科月考和高考模拟考试等进行系统管理。我局通过该系统在组织考试、统一改卷、成绩分析方面做到了规范管理,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成绩分析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方案,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的辅助作用。

  (五)数字图书馆及联合图书馆。

  为促进全市图书馆资源整合与联合发展,2007年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禅城区教育局签署了“联合图书馆建设”合作意向书,共同建设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建设的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评估体系建设、统一的CI(联合图书馆)体系建设六大方面。建设主要有三大体系:第一,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为主体,吸纳全区各中小学加盟,建设“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资源、统一管理、分散服务、统一编目、统一调配”的佛山市中小学联合图书馆技术体系。第二,建立各成员馆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服务、图书资源通借通还的佛山市中小学联合图书馆服务体系。第三,建设全区中小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高水准的、覆盖社区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以及科学合理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多级文献保障体系。

  禅城区第一批试点学校有10所,目前已完成8所学校的图书数据的录入工作,实现图书数据的互连互通。其中玫瑰小学和惠景中学已与市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张槎中心小学也作为禅城区图书馆的分馆向社区开放。

  三、加强师资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重点在于应用,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与提高。近年来禅城区对教师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梯度培训,逐步提高全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培育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且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截至2005年,全区50岁以下教师全部通过广东省计算机全员中级考核;2004—2008年间,全区累计98%中小学学科教师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2009年,禅城区以更高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制定了《禅城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方案》,率先组织1000名教师通过网络方式参加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高标准严要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不少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表现卓越,被推荐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助学导师甚至是督学导师。中级培训的方式和培训内容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此外我们多次邀请国内知名教育技术专家通过讲座或者实地听课、评课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辅导,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发展。去年我区还成功举办了粤港澳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大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应用。

  四、抓好应用研究,提升信息化教育水平。

  (一)以课题为引领,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层次应用,我们以科研促发展的思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探索,由不同的学校组成多个研究联盟团队,形成“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局面,并通过专家引领,多层次、全方位改革教学模式,为全区教育信息化往纵深方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我区共开展了30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通过课题引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创新应用模式,开展远程教学交流。

  近年来,我区在加强区域内教育合作交流的同时,还着力开展对外远程协作交流活动,并多次组织学校参与港、澳地区和中国西部地区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活动。通过与香港等发达地区开展视像中国合作项目和“学习村庄”网络专题学习,为广佛两地学生建立虚拟的互动交流网络平台。活动在促进两地师生共同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我区教育国际化水平。近期我区加入韩国的远程合作项目,在十个亚太国家的学校实验探索“跨学科、跨学校、跨文化”的远程合作学习。

  同时,我区还把握广佛肇一体化这一契机,积极推进与珠三角地区开展跨地域网络学习圈的构建,开展不同地区教师协同教育、教研活动,以提高各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教育教学共赢。我区的学校与广州、肇庆的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了“同课异构”等网络交流活动,通过活动拓宽了三地师生的视野,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观摩优质的课堂教学,实现了三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为推进广佛肇教育合作交流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

  (三)拓宽应用渠道,开展社区协同教育。

  为满足广大学生网上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国电信佛山分公司和禅城区教育局联合开发了综合型教育信息服务平台—“绿色教育城”。该平台围绕“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这一理念建设而成,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视频教育、课件下载、模拟课堂、在线题库、网上答疑等多项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以及多款轻松益智、寓教于乐的学习类游戏,是一个集学习、娱乐、交流于一体的平台。

  “绿色教育城”开设有教师专区、学生专区、家长专区及家校e通栏目。在家长专区中有心理教育、子女教育、亲子沟通、健康指南等内容。在学生专区中分小学、初中及高中专区,可为学生提供洪恩同步课堂、资源下载、在线学习、中高考专题、益智游戏等多项教育信息应用服务。为了让初三、高三考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把握最后的冲刺阶段,自2007年起每年中高考前夕,“绿色教育城”都推出“决胜中高考网络系列讲座”。讲座以中考和高考学科为单元,由禅城区的学科骨干教师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通过视频平台向学生介绍最后30天的备考要点及考试技巧。讲座的实况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绿色教育城”网络课堂,广大师生可利用网络实时收看讲座内容。实况录像还放在网上供学生下载学习。此举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为全区师生营造了跨校区的互动学习环境,使禅城区的名师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对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五、发展方向。

  按照区委区政府创建“四化融合 智慧佛山”示范区的战略部署,我局抓紧机遇启动了“智能教育”工程,实施“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同时报请佛山市教育局批准为佛山市“智能教育”示范区,以创建具有“智慧课堂、智慧教师、智慧学生、智慧校园文化和智能管理”的校园品牌和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加速我区教育信息化进入3e时代。主要内容是建设 “1个”平台、“6大”系统。具体包括:

  “1个”平台: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的区域性公共教育资源平台,是整个智慧校园的数据中心、信息中心和教学资源中心,它为“6大”系统提供底层数据存储、数据管理、信息传递及资源支撑。

  “6大”系统:智能管理系统、智能教学系统、移动学习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智慧文化系统和家校通系统。

  (一)智能管理系统。

  智能管理系统是在以RFID传感网为基础的感知层的基础上,实现智慧校园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并与各校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家校通系统集成。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统一身份管理、智慧设备管理、活动管理、智慧教务管理、校园办公管理以及各类统计、查询功能和辅助决策功能,并提供与各校现有信息化系统、家校通系统集成的接口。

  (二)智能教学系统。

  智能教学系统是智慧校园的应用核心,它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全面数字化、多媒体化、师生互动化、学习自主化、体验化、协同化、评价过程化和智能化。该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备课系统、互动课堂系统、辅导答疑系统、电子作业系统和综合评价系统。其中,互动课堂系统摒弃了以往教学平台的教与学分离的弊端,将教师电脑、学生电子书包、互动白板以及教育资源库等模块连接为一个整体,并能将课堂实况自动录制存入教学资源平台,供其它班级师生分享或学生课后复习。

  (三)移动学习系统。

  移动学习系统是利用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技术,以移动学习终端(如电子书包)为载体,基于统一的教育资源平台的支持,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个性化学习。其核心功能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习内容的自主点播和订阅;二是学习信息的传达和师生的双向互动;三是辅助学习管理。移动学习系统与智能教学系统及家校通系统,共同形成全方位的立体教学环境。

  (四)数字化实验系统。

  数字化实验系统是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等过程智能化的现代实验教学系统。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能力、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理科教学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平台。数字化实验系统由学生实验子系统、教师实验教学系统和局域网(有线或无线)构成。其中,学生实验子系统由传感器(连接到传统的实验装置中)、数据采集器、应用软件和学生实验电脑组成。

  (五)智慧文化系统。

  智慧文化系统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示学校形象与文化特色。智慧文化系统包括虚拟校园智能导览、校园文化数字化展示、学校门户网站、智慧讲坛、智慧宝库、创意乐园、智慧活动等。智慧文化是智慧校园的灵魂与形象品牌。智慧文化为智慧课堂的建设和智慧学生、智慧教师的成长营造智慧的环境与氛围,提供智慧的营养。

  (六)家校通系统。

  家校通系统是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联系的校园信息化服务管理系统,它融合了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集成、综合服务等IT技术的新一代家校联系工具,它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家校沟通方式,面向中小学生家长提供家校互动的专门服务,从而使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同步,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校通系统包括平安短信、学校通知、教师评语、考试安排、家庭作业、家长反馈和回复、入学指南查询、规章制度查询、课程表查询、校园动态查询、学校伙食餐饮信息查询等。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篇四

  肥城市龙山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始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5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00平方米。现有53个教学班。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优秀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等省市级以上荣誉20多项。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乘着争创泰教发[2010]56号《泰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强劲东风,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近几年,我校倾力建设校园网,精心打造数字校园,着力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的发展。

  一年来,我们围绕学校“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总体思路,本着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家校沟通服务”的宗旨,开展了五种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备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齐全的设备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一年来,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调配下,学校又自筹资金共计一百万元用于信息化设备的添置。现在学校基础设备齐全,有一间网络主控室,主干宽带100兆,每口教室和办公室都由一个信息节点,覆盖整个校园;同时还在两栋教师办公楼建设无线局域网,方便教师实用笔记本上网浏览信息和下载资源,所有的教室都安装班班通设备,实现了日常教学多媒体化;教职员工人手一台手提电脑,构建校园局域网,实现了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

  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1)以推进小组为核心

  为了确保我校信息化工作的稳步开展,我们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由各学科分管领导、网管和信息科技教师担任。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推进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信息化推进工作,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推进方案,以期达到“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数字校园”的规划目标。正是有了推进小组的正确决策和指导,我校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得以贯彻落实。

  (2)以管理制度为保障

  完善的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我校从实际出发,健全了教育信息化各项管理制度,修订了《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微机室管理使用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学生上机规则》等共十多项。各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都做到了制度上墙。

  学校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每学期初,学校都会对所有信息化设备进行一次检查,一方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增强保管人的责任意识。目前所有机器均性能良好,使用正常。各类设备都落实保管责任人。计算机室、多媒体室、综合电教室等设备都有专人负责。教师用计算机管理规范,每人都与学校签定了相关责任书;普通教室计算机管理也是管理规范,每位任课老师使用计算机都要有记录,计算机保管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对班级学生信息管理员的培训与指导。

  (3)以管理软件为依托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教育资源库”建设,先后通过电教教材购买了资源库、目前正在着手准备建设集资源共建共享、在线教学设计、在线课件开发、学科信息发布、交互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各学科、多层次的学科资源网站,目的`是构建一个“学教并重”、“建用并举”的交互式资源建设和应用环境,积极建设有特色的教育资源,为教学设计、学科教学提供优质资源支持。

  眼下来,我们在财务、人事、图书、学籍等工作上逐步推行使用软件来进行管理。学校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数据库,以最终实现学校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化。

  (4)以学校网站为平台

  我们学校的网站也在今年进行了全新的改版,不仅设计更富有朝气,栏目也更完整,涵盖了学校的各个方面。目前学校网站已有新闻时空、学校概况、菁菁校园、党建园地、教工之家、园丁礼赞、学生风采和校园文化等十几个栏目,这些栏目内容很充实,信息更新快,已成为我们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场所、学校行政管理的操作平台、校务公开的窗口、学校对外宣传的主阵地、学校、家庭、社会密切联系的纽带。

  学校网站建设及维护由专人负责,并成立领导小组,对网站信息发布进行全方位指导、监督和督促,使该网站面向社会提供了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信息发布服务,网站信息更新及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宣传效果。

  三、夯实教师发展建设

  (1) 加强培训,提高素养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自2002年以来至今,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多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如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培训;办公自动化软件培训,演示文稿制作,动画制作、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等。通过培训,老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绝大部分老师都能熟练运用多种软件,有90%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通过上网下载和自己制作一些PPT,来配合这些课件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另外学校非常重视对专职教师的培养,一有机会就会派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网管人员考核合格方能持证上岗。

  (2)开展活动,进行研究

  学校定期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应用研究,充分利用泰安市网络教研平台尝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

  学校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公开课、观摩课、教学研讨会等教研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老师们的学科整合意识增强了,教学水平也有了提高。武猛老师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陈丰老师获山东省优质课二等奖。

  四、服务学生个性发展

  (1) 落实课程,开拓校本

  学校重视对学生信息科技素养的培养,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规范》要求,在三个年级定期定量开足开好信息技术教育课。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开拓校本课程,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所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制作班级网页,并积极参加中小学电子作品竞赛,开展学校电子小报制作比赛,机器人制作比赛等,并把它作为学生评优的条件之一。

  (2) 开展活动,提高能力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并能在团队活动中、班级网站建设中、主题教育的资料收集中,运用学过的技能来开展活动。例如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提倡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PPT幻灯演示展示,取得良好效果;在“读书节”、“英语小品表演节”等活动中,电子小报、电子背景等因素的运用,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浏览文学天地的精粹,提高了信息科技的含量;在“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法制教育”等主题活动中,上网、电脑小报、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学校立足了信息科技的课程建设,把信息科技与各种学生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的信息科技能力有了不断地提高。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校已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依托教育信息化,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引向深入,我们会继续深入学习,大胆实践,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质量和水平,为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推荐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