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精彩3篇】

时间:2014-05-06 04:45: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篇一

题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困扰、自我认同问题等,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增强心理韧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多个维度进行研究;

2. 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3. 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4. 提出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对策,包括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等。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首先,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了解其心理压力来源。其次,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探索其心理问题的根源和具体表现。最后,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

预期结果是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先,通过综合研究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因素,全面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其次,通过实地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参考;最后,提出的对策将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实施性和可行性。

五、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实际意义。通过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研究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有充足的文献和实践案例可供参考;另一方面,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数据收集效率和准确性。

六、论文的组织结构

本论文将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为绪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其中,绪论部分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部分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方法部分将详细说明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研究结果与分析部分将展示研究数据并进行分析;结论与展望部分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总之,本研究将通过深入分析和探索,揭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研究,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其心理素质,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篇二

题目: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农村土地流转对于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农民权益保护、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因此,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于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土地权益保护、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2. 探讨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如农民收入差距和农村社会稳定等;

3. 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和制度问题,如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等;

4. 提出改进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农民权益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加强环境保护等。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首先,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报告,了解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其次,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农村土地流转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其中的问题和挑战。最后,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研究,得出结论。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

预期结果是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先,通过综合分析土地权益保护、土地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全面揭示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挑战;其次,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参考;最后,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将围绕农民权益保护、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具有一定的实施性和可行性。

五、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实际意义。通过研究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本研究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有充足的文献和实践案例可供参考;另一方面,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数据收集效率和准确性。

六、论文的组织结构

本论文将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为绪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其中,绪论部分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部分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方法部分将详细说明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研究结果与分析部分将展示研究数据并进行分析;结论与展望部分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总之,本研究将通过深入分析和探索,揭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旨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合理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农民增收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篇三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欢迎阅读查看。

  选题名称: 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外互借词看中西文化交流

  一.选题依据

  (一)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飞跃,逐渐摆脱了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攀升。但是,与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对于外国先进文化、先进技术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和我国的交往,因此,中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趋频繁。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算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的引入和数字通讯、互联网等先进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与外国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轻松、更方便,大量国外先进文明的流入和我国优秀文化的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借词这一语言现象出现的频率更高,使用范围更大了。

  从古至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融合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增强,各国家、各民族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各民族的语言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借词作为语言的一种元素,其发展的轨迹也是源自于社会的进步。我国唐代引进了大量有关宗教的外来词,例如:佛陀(Buddha)、菩萨(bodhisattva);明末清初引进了大量科技方面的词汇,如几何(geometry);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引进了西方大量自然与人文科学方面的词汇,如科学(science)等,这些词语的出现大力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正是由于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词汇才更多得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和使用,逐渐地融入到当时社会的语言文化之中,成为文化发展的一部分。从这些借词的被传入、被借用、被同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通过研究这些借词,我们能清晰地掌握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脉络,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总结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

  本文旨在通过对改革开放之后,中外互借词的类型、用法、语义的分析,找出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异同并加以分析,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外互借词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了解改革开放以后,中外文化相互交流时主要的文化汲取方向,指导对外汉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如何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外国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文化,将我国优秀的文化推向世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当今社会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间交流的程度越来越高,借词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借词是丰富和完善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因此,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国家间、民族间相互借词的现象渐渐加以重视,对于借词类型、用法、意义、产生原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1、 国外研究现状

  借词的出现是从语言的接触开始的,语言学家汤姆森和库夫曼将语言接触定义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两种语言发生语言学意义上的系统变化,而语言借用则有可能发生在任何语言学层级。语言接触不一定需要操不同语言者面对面地交流才可发生。语言接触是词汇借用的前提和关键因素。爱丁堡大学的语言学家坎贝尔也在他的著作中指出,语言接触会有可能导致四种结果:语言同化、语言借用、语言融合和双语现象, 而在语言接触中最常见的语言变化就是借用, 一种发生在语言之间的同化或异化现象。一般来说,一种语言可以有多种借源,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会向同一或不同源语借用,德国语言学家霍克曾说,借用会涉及到语音、词汇及语法, 其结果因语言接触的时间长短及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也与接触渠道相关。现今社会,随着国家间交往的程度越来越频繁,语言的接触和越来越多,借词出现的频率也不不断增加。加兰德*卡农在其1988年的研究中表明,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数量达到1189 个之多,并且从目前来看,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叶斯帕森也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 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由此可见,在现今社会当中,借词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成为各个国家丰富语言文化的主要部分。语言学家霍凯特高度评价了在语言演变中借用的作用,借用跟种系变化的其他成因有所区别: 任何成因都能导致创新。但是,创新得以留存下来并传播给别人, 则全是借用的功劳。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其著作语言论中将外来词的借用途径分为两种:亲密借用和文化借用。其中,亲密借用指的是两种语言在在同一地区有在同一政体里使用时语言之间的相互借用;文化借用指的是各民族通过文化交流等方式接触, 吸收一些本民族语言中没有的, 表示新概念, 新事物的词语。关于借用的动机,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早就指出:一切语言都有一种内在的趋势, 力求表达上的精简。即要求信息传播迅速、快捷、有效,能用尽量少的语言符号表达完整的语义信息。而霍凯特则认为借用的动机有两种: 声望和填补空白的需要。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借词历史出现的相对较早,但是由于历史客观因素以及语言价值观的不同,我国的借词数量相对较少,同时,我国对于借词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里才逐渐开始系统的进行研究。现阶段我国学者对于借词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借词的定义和借词的类型上,对于借词定义的认定,现在国内学者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借词只能是音译词,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学家王力先生就曾经指出,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都接受过来的,叫借词,又叫音译词;利用汉语原来的构词方式把别的语言中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介绍到汉语来的,叫译词,也就是意译词。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类似,认为意译词不是借词,而是将意译词作为一种特殊的中介词,例如著名学者胡裕树在其著作中写到,至于用纯粹意译方法来仿造别种语言的新词,虽然代表着新的概念,但仍用汉语的构词成分和构词方法造成的,因此不是真正的外来词。另一位学者吴传飞也持相同的观点,认为意译词是:一类既含有外来词的某一特征(词义层面来源于外语原词) 又含有本族语词的某一特征(汉语的结构层面) 的'中介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意译词和音译词都应当算做借词的一种,葛本仪认为,所谓外来词是指源于外语影响而产生的词,决不是外语中原来的词。因为任何一种语言在接受外语影响时,都要在原来外语词的基础上再经过改造和创制的过程。在借词汉化的研究领域,许多学者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史有为指出, 外来词在这一语言文化中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保留了外来语言文化的某些特点,一方面又具有本民族语的特点,后者主要在语音上,表现为音位、音节的汉语化,语音长度(音节数) 的汉语化。郭鸿杰也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些词是纯粹的音译英语词语,不含任何意义,但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音译词中的某个音译字逐渐取得了独立性, 不表意的成分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或者单独使用或者用于组成新词,成为一个音义结合的汉语语素。另外,在借词的类型上我国学者也有不同观点,胡行之认为汉语外来词分为5种:1全译音;2全译义;3全输入;4半音半义;5音义兼顾。还有学者将借词的类型扩大,细化为7种:1.音译,2.半音半意,3.音译附加汉语语素,4.音意兼顾,5.借译,6.英文字母附加汉字,7.英文字母缩写形式或单词。

  二.选题材料收集

  主要阅读书目:

  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史有为.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王 力.汉语词汇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刘正琰 高名凯 麦永乾 史有为.汉外外来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韩哲.新英语外来词典[Z].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 张惠 郝素珍.由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论跨文化交际的趋同性[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65):77-79.2005

  [2] 黄焰结.从silk(888)到taikonaut(2003)——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2(4):16-21.2005

  [3] 王增文.从文化历史视角看英汉语言中的吸收借用现象[J].语文学刊.9:132-134.2007

  [4] 马文丽.翻译与英汉语言借用对比研究[J].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8:97-99.2008

  [5] 胡开宝.汉外语言接触研究近百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5(206):53-57.2006

  [6] 崔梦楼 徐军. 汉语世界观对汉语借词的影响和制约[J].石家庄学院学报.9(4):49-54.2007

  [7] 马晓敏.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及其文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9(7):97-98.2009

  [8] 金其斌.几个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新用法及分析[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67-51.2004

  [9] 陈其光.语言积淀层[M].纪念王力先生九十诞辰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10] 王宏远 杨瑛.近30年来英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6(115):41-44.2006

  [11] 郑安文.略论英汉词汇借用的阶段性特点[J].牡丹江大学学报.16(6):59-61.2007

  [12] 魏伟.浅析借词在英语发展中的作用[J].文数论坛.9:75-76.2007

  [13] 黄兴运.全景式解析英语外来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版).4(4):149-151.2007

  [14] 宋扬.外来词的范围及定义之我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84-85.2006

  [15] 赵永刚.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3):147-150.2009

  [16] 张莉.从词的借用看文化心理与语言发展[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14(1):52-55.2004

  [17] 马晓敏.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及其文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9(7):97-98.2009

  [18] 唐祥金.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语言文化因素[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8(3):86-89.2000

  [19] 刘小艳.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词汇特征的影响[J].零陵学院学报.23(4):95-96.2002

  [20] 王玉涛.近十年来英语借词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研究综述[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2:92-95.209

  [21] 张婕.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类别及借用方式[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4):53-55.2008

  [22] 陶岳炼 顾明华.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渊源及其语法、语用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11(152):9-11.152

  [23] 吴越民.英汉词语的不等值现象与跨文化差异[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5(111):36-40.2001

  [24] 张 琴.20 世纪英汉新词流行成因及对译比较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5(1):64-67.2003

  [25] 廉洁 周日安.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借词的社会语言学透视[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6(1):72-76.1998

  [26] 赵 悦.同化与融合——从汉外对比看汉语借词翻译的民族性[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8(3):97-99.2000

  [27] 黄育才.借词与语言文化的发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2(3):137-140.2000

  说明:包括参考文献。本页如容量不够,可以另附页。

  三.研究写作设想

  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外相互间借词的现象的阐释,以及对中外互借词类型、用法、意义、结构等方面的分析,从而得出借词是推动和促进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语言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使民族语言文化保持青春活力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突出借词在促进社会进步、语言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其次,通过对借词在促进中外文化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和影响,找出现阶段我国对外,以及外国对我国在文化交流中主要的文化汲取方向,指出我国在文化汲取方向上的弊端以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导我国对外汉语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当中应当针对这些不足进行何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宣传我国先进的文化,将我国优秀的文化推向世界

  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一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说明中外借词的历史由来已久,简单介绍中外互借词的渊源和现状,并举例说明。其次对中外国家、民族、地区间文化交流的状况作出说明。

  第二部分:首先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之后,中外互借词的现状,对中外互借词分别作出说明和介绍,对所举例的词汇进行类型、语意、用法、结构的分析,并且与本国原有同类词汇进行类比,进一步突出借词的特征。

  第三部分:分别分析中外互借词对我国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以及外国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对借词在促进社会发展、文化进步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进行分析说明。

  第四部分:对比中外互借词的类型和用法的不同,以及中外互借词对于我国和外国文化的发展所起到作用的的不同方面,找出中外文化借词的主要类型和中外文化交流中主要的文化汲取方向分别在什么地方,并指出我国在文化汲取方向上的弊端以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五部分:通过这些弊端,找出当下我国社会当中存在的文化缺陷,指出这些文化缺陷可能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说明对外汉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如何进行针对教学,如何将我国优秀的文化推向世界。

  预期成果:

  1、 了解改革开放以后中外互借词的现状;

  2、 了解改革开放以后中外互借词的类型、用法、意义、结构,以及中外互借词对各国家社会和文化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3、 分析中

外互借词在促进中外社会发展、文化进步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找出各自的文化汲取方向,并说明我国现阶段文化汲取方向的弊端;

  4、 对我国现阶段文化汲取方向的弊端加以分析、讨论,以此指导我国对外汉语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

  说明:包括主要内容、预期成果等。

  四.本选题创新之处

  说明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预期成果中有哪些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

  1、通过搜索引擎或者词典搜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外的借词

  2、大量阅读与中外互借词相关的书籍与杂志,了解中外互借词的现状;

  3、在网上查询与“中外互借词”以及文化发展探究相关的信息,了解与之相关的信息与知识;

  4、到图书馆阅读相关期刊、论文,了解有关学者、专家对该有关问题的看法、意见、研究成果;

  5、仔细阅读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专业书籍,增强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

  6、将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与上述研究方法获得的相关知识相结合,最终完成论文。

  创新之处:

  1、将中外互借词分别于本国原有的同类词汇进行横向类比,找出其在构词结构、用法、意义、类型上与本国原有词汇的不同;

  2、通过对中外互借词不同类型的分析找出现阶段中外文化的主要汲取方向并指出我国现阶段在文化汲取上存在的不足;

  3、以中外互借词作为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依据。

  五.研究写作进度安排

  理论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推导,数值计算,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

  应用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实验设计,仪器设备的研制和调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撰写论文等。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