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幼儿情绪管理与行为表现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情绪管理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幼儿情绪管理和行为表现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法,我们将收集幼儿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表现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幼儿情绪管理和行为表现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幼儿心理、情绪管理、行为表现、因素分析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幼儿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表现对其后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于幼儿情绪管理和行为表现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其关系的研究还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幼儿情绪管理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研究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2.1 幼儿情绪管理的特点及其与行为表现的关系
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法,我们将收集幼儿的情绪管理数据,并与其行为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将关注幼儿情绪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并分析其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2.2 影响幼儿情绪管理和行为表现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法,我们将收集幼儿的相关背景信息,并进行因素分析。我们将考虑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幼儿情绪管理和行为表现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对重要性。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3.1 问卷调查
通过向幼儿家长发放问卷,收集幼儿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表现数据。问卷将包括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情绪表达方式、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3.2 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学校环境中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表现,收集幼儿的实际行为数据。观察将主要关注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4. 预期结果与意义
我们预期本研究能够发现幼儿情绪管理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幼儿情绪管理和行为表现的特点,并分析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因素。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情绪管理能力和积极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Denham, S. A. (2006). Social-emotional competence as support for school readiness: What is it and how do we assess it?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17(1), 57-89.
[2] Eisenberg, N., Cumberland, A., & Spinrad, T. L. (1998). Parental socialization of emotion. Psychological Inquiry, 9(4), 241-273.
幼儿心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性别差异,并分析性别因素对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方法,我们将收集幼儿的自我概念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性别差异,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幼儿心理、自我概念、性别差异、影响因素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我概念是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体认识自我的基础。幼儿期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性别因素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可能存在影响。然而,目前对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性别差异,以及性别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研究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2.1 幼儿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方法,我们将收集幼儿的自我概念数据,并进行性别差异分析。我们将关注幼儿对自我的认知、评价和描述等方面,并分析性别因素对这些方面的影响。
2.2 影响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方法,我们将收集幼儿的相关背景信息,并进行因素分析。我们将考虑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对重要性。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3.1 问卷调查
通过向幼儿家长发放问卷,收集幼儿的自我概念数据。问卷将包括幼儿对自我的认知、评价和描述等方面的问题。
3.2 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方法,我们将观察幼儿在不同情境下对自我的认知和表现。实验将主要关注幼儿对自我概念的理解和表达。
4. 预期结果与意义
我们预期本研究能够发现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性别差异,进一步了解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并分析性别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我,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Harter, S. (2012).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lf: Developmental and sociocultural foundations. Guilford Press.
[2] Serbin, L. A., Poulin-Dubois, D., Colburne, K. A., Sen, M. G., & Eichstedt, J. A. (2001). Gender stereotyping in infancy: Visual preferences for and knowledge of gender-stereotyped toys in the second ye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5(1), 7-15.
幼儿心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三
幼儿心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引导语: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方式。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幼儿心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一、研究课题
一个华德福幼儿的家庭生活
二、研究概述
华德福教育被誉为世界四大教育理念之一。事实上,自 2002 年起,华德福教育开始被国人在杂志期刊上介绍,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华德福教育,其在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教育模式,其也愈来愈受到教育界特别是学前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内很多关于华德福教育的探讨应运而生。
幼儿在园学习效果的维持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家庭环境,家园合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华德福幼儿园,这一点尤其突出。比起主流学校,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
挑战,学校对其家长有很多建议,比如不能给孩子看电视、玩电脑,不能穿有卡通形象的衣物等等,这与我国主流思想下的家庭教育现状背道而驰。目前国内关于华德福教育的研究和文章并不多,关注华德福家庭的几乎没有。然而,对于华德福幼儿家庭生活的探讨不论是对于入读华德福的家庭还是非华德福家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旨在通过叙事研究描述一个主流社会的家庭在入华德福后产生的一系列碰撞、冲突的过程。家庭生活具体是怎样进行的?是否与华德福理念一致?为什么一致或不一致?即,通过对比华德福理念下家庭生活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来探讨华德福教育理念。在细枝末节的家庭“琐事”中呈现幼儿及其家长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并对此进行探讨,试图对其他接受主流学校教育的幼儿家长提供一些思考和参考。本文把家庭生活基本上分为外在有形部分和内在无形部分两类,共十四项。通过连续多日的观察及访谈,从外在有形部分来讲,该幼儿的饮食以有机食品为主;幼儿承担固定的家务;玩耍的范围从客厅到自己的卧室;家居简洁素雅;光线明亮;穿衣以纯色无卡通为主;玩具以塑料的乐高玩具为主;有少量卡通玩具和电动玩具,会用电脑打游戏、画画;书籍有百余本,从绘本到百科全书;客厅有电视机但并不看;一般晚上八点半睡觉,睡前自己洗漱,家长讲故事;短期旅游主要是在家附近的公园及周边,也有跨省跨国游,家长多选择环境优美的地方,并会邀请幼儿同伴同往。
可以看到,该家庭在玩耍空间、颜色、光线、睡觉四个维度非常符合华理念,而前三个维度其实并不是与华德福有关,是家长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得到了华德福理念的支持;在衣服、食物方面有较高的认同度;在书籍、电子产品方面不太明朗或者持有自己的看法;在爱的氛围营造上父母做的较好,但是父亲有时候会不耐烦;在原则、规则上妈妈一般比较坚持、有耐心,爸爸有时候会妥协;在节奏上,该家庭基本上能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节假日外出有时难以保证。总之,该家庭某些做法符合华德福理念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受接触华德福影响而认同,而是之前就有了,不符合华德福的做法的原因一是受外界影响较大;二是对某部分理念不是很清晰;三是保留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当然,家长不一定要认同华德福的理念,但是在认同基础上的家园合作对幼儿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这就需要家长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慎重选择。
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华德福, 建议主流教育的家长们在做决定之前,先去模仿着做一些事情,观察幼儿的变化,这比起盲目的接受或排斥都是更为实际、有用。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幼儿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地方。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也深刻地挑明了母亲延伸至家长、抚养着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 brenner)创建的生态系统理论 (Bioecological Thoory) 也论证了家庭系统是儿童早期学习的最接近的系统,也指出建立良好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在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1起着不了估量的作用,孩子的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研究早已表明,4岁时幼儿智力的发展已经达到其成人的 50%。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被作为一种学科来研究,也只是近年来的事情。
时至今日,无论是父母,还是教育界专家,都无法轻视家庭教育对幼儿乃至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性。本人在求学过程中接触到不少孩子及其家长,常常惊诧的发现孩子的某些行为和问题与其父母存在一致性,并对于父母的担忧,孩子的不快乐感到无奈,其实很多问题并不难解决。这让我常常陷入深思,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需要的?如果这些父母能像那些个父母那样多好啊。。。
学术界从探讨学校教育模式扩大到分析家庭教育来探索和研究教育,家庭教育甚至于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儿阶段。有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的前六年,其智商已达到其成人后的 90%左右。而在幼儿阶段,家庭不可替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着作为广大的读者所认可,成为畅销书籍。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多,如家庭教养方式但目前绝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家庭的某一方面研究对孩子某一方面的影响,如父母气质类型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仅与其父母的气质类型有关,还与其父母与幼儿相处的方方面面有关。从这点来讲,把幼儿置入一个整体的家庭环境来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家庭生活值得分析。但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遇到华德福。我有了更多的体会。
四、选题意义
在社会化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频发的拷问下,探究华德福的家庭生活理念有其积极的意义。
五、研究方法
叙事研究:什么是叙事研究?叙事,叙:记叙,事:事情、故事,简单来讲叙事就是讲事情、讲故事。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关注人们生活中的事情、事件,体现出对人们生活世界和人类内心的体验的关注。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对人们的生活世界进行描述,并根据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对事件、事件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叙事研究最早应用于文学作品中,由于其摒弃了纯思辨的科学化研究方式,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关注到社会弱势群体获得了广泛的采用。20世纪50年代已从社会学中独立出来。20世纪8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最初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90年代末引起了我国教育者的关注。
选取缘由:本研究旨在了解一个普通家庭在孩子入读华德福之后经历的一系列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碰撞、转变过程。华德福教育是一种非主流的教育,选择入读华德福的家庭必将经历一些“特别、或者另类”的`东西,为什么选择华德福?在实践华德福理念过程中遭遇哪些碰撞、困惑?怎么解决的?这些疑惑都不能以纯思辨的客观推论得出而是必须回到该家庭的主观经验中去获得,去理解他们选择以及实践华德福理念的过程。而过程中的碰撞、纠结到最终的解决的过程都是本文意欲获取的。对于事件的理解则涉及到叙述者所处的场域、叙说事件有关的人、过去所发生的相关事件的起因、开端、结束、影响等。而叙事研究就是这样一种可以达成本文目标的方法。
获取资料的方式:陈向明(2001)非常强调质的研究的“主体间性的理解角度”,即研究角度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理解后者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取向,重视研究者与每一位研究对象的互动,研究者主要讲述的是自己参与了的故事,既是现场参与又要客观地描述发生的事件,并对其行为进行分析、解释。本文以观察记录、描述为主,辅助以访谈、文献资料的方式来获取资料。
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研究者是现场文本的一部分,参与了部分故事,但是研究者又要抽离出研究者的角色,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看待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并对其进行快速地编码、整理。既要参与,又不能过多参与,影响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情况。在相对自然的状态下观察家庭生活里的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就要求研究者以参与现场的身份去客观地还原记录并分析、解释各行为。
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Fontana & Frey(1994)在关于质的研究的伦理问题时指出“不论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到被研究者,然后才是我们自己的研究,最后才是我们自己:被研究者第一,研究第二,研究者第三”。尊重和保护被研究者是该研究得以进行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研究参与者的权利,以下提出本研究的相关伦理议题和处理方法。
六、总结与建议
分别对该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符合和不符合华德福理念的部分以及不符合的原因,并给出建议。另外,就华德福与非华德福家庭的不同做以简单探讨。本部分文字呈现的内在思路是华德福理念的应然状态——该家庭在此方面的实际操作状态——归因分析——建议。
七、论文提纲
1 绪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及其文献综述
1.3.1 华德福学校及其文献综述
1.3.2 家庭生活及其文献综述
2 研究方法及过程
2.1 研究方法
2.1.1 方法介绍
2.1.2 研究对象
2.2 研究过程
3 故事文本及文本汇总
3.1 该幼儿家庭一日生活扫描及文本汇总
3.1.1 该幼儿家庭一日生活扫描
3.1.2 该幼儿家庭一日生活事例文本汇总
3.2 该幼儿家庭生活关键事例扫描及文本汇总
3.2.1 该幼儿家庭生活关键事例扫描
3.2.2 该幼儿家庭生活关键事例文本汇总
4 分析、总结及建议
4.1 分析
4.1.1 该家庭的一日常规分析
4.1.2 该家庭的家庭生活分析
4.2 总结与建议
4.2.1 家庭生活分类各项总结与建议
5 反思
5.1 对研究对象的反思
5.2 对研究方法的反思
5.3 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5.4 对研究结果的反思
结束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