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优秀4篇)

时间:2013-08-01 08:50: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一

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的影响,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报告旨在对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持续发展。

一、市场调研分析

在市场调研分析中,我们对目标市场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竞争对手以及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市场规模庞大,但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企业竞争力评估

在企业竞争力评估中,我们对企业的资源、能力和战略进行了全面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和品牌形象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市场拓展和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三、发展策略建议

基于市场调研和竞争力评估的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发展策略建议:

1.加强市场营销能力:通过市场细分和精准营销,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2.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强产品竞争力。

3.推动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

5.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四、风险评估和对策

在风险评估和对策方面,我们对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其中,内部风险主要包括管理不善、技术落后和人才流失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竞争、政策变化和经济波动等方面。

针对这些风险,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加强内部管理、加大技术投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等,以降低风险的影响,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本报告通过市场调研和竞争力评估,对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风险对策。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二

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报告旨在对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企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持续发展。

一、市场调研分析

在市场调研分析中,我们对目标市场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竞争对手以及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市场规模庞大,但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对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二、企业竞争力评估

在企业竞争力评估中,我们对企业的资源、能力和战略进行了全面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三、发展策略建议

基于市场调研和竞争力评估的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发展策略建议:

1.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2.推动品牌建设和营销创新:加强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和渠道拓展,增加市场份额。

3.加强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优秀员工,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4.拓展国际市场和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海外市场,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四、风险评估和对策

在风险评估和对策方面,我们对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其中,内部风险主要包括管理不善、内部矛盾和人才流失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竞争、政策变化和经济波动等方面。

针对这些风险,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内部沟通和协调机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等,以降低风险的影响,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本报告通过市场调研和竞争力评估,对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风险对策。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企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三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去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帮助我区众多的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战胜危机,加快催生新兴企业,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2009年自治区政协党组工作要点安排,围绕十届自治区政协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议题“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6月—7月,以蒋济雄副主席为组长的自治区政协专题调研组,联合民建广西区委、自治区工商联等一行14人开展了专项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2次座谈会,听取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经委、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建设厅、商务厅、地方税务局、统计局、工商局、金融办等中直、区直有关部门对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介绍,并深入到南宁、柳州、桂林、来宾、梧州、百色、贺州、河池等8个市、5个县(市、区)、24家中小企业,现场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分别召开13次座谈会,听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还考察学习了黑龙江、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了解两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考察当地的中小企业;向我区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专家学者认真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借鉴全国政协的做法,邀请全区14个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协同调研,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我区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项目投资增势强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底,全区共有中小企业(含工商个体户)119.4万户,占广西企业总数的99%;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80亿元,同比增长21.1%;完成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5%。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5129户,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主营业务收入3921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工业增加值1511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全国排名第二,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80%,拉动增长18.1个百分点;创造税收185.95亿元,占全区企业税收的68.1%。2005年至2008年,全区中小企业出口85.3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89.35亿美元的45.1%。同时,中小企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提供了全区约86%的城镇就业岗位。截止2009年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从业人员95.5万人,同比新增5.6万人以上。

  今年以来,全区中小企业突出创新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全区应对经济危机,逆势而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727.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97.6亿元,利润25.6亿元,工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353.3亿元,出口交货值225.5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二季度实现的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比一季度增长了17.1%和33.5%,固定资产投资、利润、出口交货值比一季度分别增长了1.3倍、6.8倍和5.1倍。

  (二)发展情况

  从地域分布看,我区中小企业呈“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极点,主要交通干道为轴”的分布状态,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和桂林,这三个市的中小企业占全区中小企业总数48%左右;其次是玉林、百色、河池、梧州、贵港、贺州、来宾等;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东风,发展势头迅猛。工业中小企业相对集中分布在以南北走向为主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以及沿江沿海一带。部分农产品加工的中小企业分布于我区各县,成为县域经济的生力军。

  从行业分布看,我区工业中小企业行业涉及面广,行业门类较齐全,已初步形成糖业、铝业、电力、汽车和工程机械、林浆纸和林产林化、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医药、食品、缫丝、建材、烟花爆竹、连锁经营、零售、服务业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矿产业、建材业、机械加工业、建筑及房地产开发业、服务及信息产业等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从发展规模看,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特别是我区的糖产量占全国糖产量的一半以上,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建成较长的产业链,蔗渣造纸制板、糖蜜生产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酒精以及提取丙酮等有机化合物、滤泥生产复合肥等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矿产资源及电力、石油为主的.原材料加工业带动效应明显,在电力、石油以及铝材加工和锰、锌、铁等多种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带动下,形成一大批中小企业集群,已成为我区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支柱产业;以工业原材料和工业半成品为原料进行再加工的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为广西汽车工业和广西玉柴机器等配套而形成的中小企业产业链,已具备相当实力;以林业原材料为基础的加工业,如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与林浆纸、林板产业结合形成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其它行业,如电子信息、人造珠宝、烟花爆竹等行业和商业批发、连锁经营、零售、餐饮服务、信息咨询业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二、我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促进全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自治区先后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广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桂政办发〔2006〕6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

干意见》(桂政发〔2007〕1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桂政办发〔2009〕37号)等文件,提出了加快担保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系列措施,为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市、区)也对中小企业的扶优扶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鼓励投资兴办企业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各市、县(市、区)还通过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增加技改投资,促进中小企业生产技术升级。

  (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努力缓解融资难题

  一是各市、县(市、区)通过推动设立担保机构,加大政府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注入和风险补偿,加强了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二是推动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截止2009年6月,我区已成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13家获准筹建,15家正在申请审核。三是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加强中小企业和银行的沟通、合作。南宁市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区分行合作,以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贷款方,以“统贷统还”的方式,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再统一发放到企业手中;梧州市成立了财企信用再担保公司,为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和分担风险。四是各银行不断改进服务,成立专营机构和业务部门,创新金融产品,制定中小企业贷款增长目标,扩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范围。2009年一季度,我区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不含票据融资)分别为1077.6亿元、541.4亿元,两者占全区企业贷款的44.1%;其中,中小企业新增贷款291.5亿元,占新增企业贷款的52.6%。

  (三)采取有力措施,减轻企业负担

  贯彻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有关财税政策,并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地方优惠政策。中小企业除了享受企业所得税务法、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国家优惠政策外,还享受覆盖面较广的地方税收系列优惠政策。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我区出台了“五缓四降三补”政策措施:一是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二是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三是为用工企业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鼓励企业稳定和扩大用工。同时,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继续落实养老保险费补缴政策,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未参保或已参保但中途断保人员纳入养老保险范畴;通过给予50%财政补贴,个人缴费困难可分年、季、月补缴的方式,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

  (四)加强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水平

  一是成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南宁、柳州、贺州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柳州市每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来宾市采取积极的帮扶措施,促进了一批中小企业达产达标。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部署,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截止2009年4月,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已为我区4万多户未与银行发生过贷款关系的中小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通过档案库,1428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融资金额累计129.2亿元。三是建立金融机构推荐诚信中小企业制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向金融机构按季推荐诚信中小企业工作,免费帮助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四是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了中国中小企业广西信息网,各市的中小企业网站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五是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人才培训。通过组织实施“银河培训工程”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为全区中小企业培训了大批人才。

  (五)大力开拓市场,努力扩大商品流通和出口

  近年来,我区利用双百市场工程专项资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各项资金,不断加大市场建设力度,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商品流通和出口。2005年至2008年,广西市场开拓资金达8710万元,批准项目3519个,实施完成项目3106个。此外,我区还通过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日中小企业博览会、广州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多种商务活动,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了中小企业市场开拓和商品流通。

  三、我区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区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并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企业生产已出现企稳回升,但中小企业的发展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当前我区中小企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融资难题没有根本突破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区出台了多项措施,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总量仍然偏小,融资难的局面仍没有较大改观。银行更倾向于将贷款投放至企业集团、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的门槛和条件较高,中小企业不动产抵押品的折扣率很低。虽然我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在逐步发展,但目前担保行业仍处于推动阶段,数量少,规模小,而且资本金不足,风险补偿能力弱,在实践中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需要。全区现拥有各类担保机构80多家,但真正开展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机构不足30家,并且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和北海,不少担保公司因资金不到位、缺乏风险控制经验和专业人才,业务呈收缩状态。另外,担保和贷款手续复杂,融资成本高,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

  (二)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够到位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后,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同时很多扶持政策缺乏配套细化措施,使得许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部门对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扶持企业发展的资金,过于偏向大企业、大集团。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也不尽合理,导致一些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者更倾向于分散经营、个体经营,不愿意发展壮大。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对中小企业的准入门槛有待进一步降低,投资经营领域有待进一步放宽,行政审批程序和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简化和提高。一些地方存在不法分子进入企业盗窃、敲诈、强收“保护费”、拦路抢劫等现象。少数群众为谋私利,阻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者缺乏安全感,影响了投资积极性。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发展不足,企业急需的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经营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四)企业发展用地和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各市普遍存在建设用地储量少,农保地和建设用地置换难,中小企业项目引进后落地难的情况,影响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些地方过去没有充分利用好建设用地,导致土地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现阶段用地。部分市、县(市、区)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路、水、电供应跟不上,影响了企业进驻和及时开工生产。此外,物流服务的滞后,也影响了企业产品外销。

  (五)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围绕我区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的配套产业没有做大做强,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品优势不明显,市场占有率不高。全区中小企业目前没有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拥有广西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也非常少。许多中小企业仍是家族式经营,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缺乏高素质人才,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当前,我区大多数中小企业仍是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和传统工艺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

  四、进一步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化认识,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小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主体,是扩大就业的主力,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级党委、政府应从战略上加强对发展中小企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的认识,推动各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1.召开全区中小企业工作会。自治区党委、政府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区中小企业工作会议,研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措施,部署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工作,表彰一批优秀中小企业家,使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激发中小企业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热情,提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

  2.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宣传优秀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报道中小企业家优秀事迹。通过广泛引导和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注企业家、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宽容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为中小企业成长和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3.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进行梳理整合,汇总成册,下发到有关部门和所有中小企业。集中一段时间和力量进行大力宣传,使有关部门强化认识,认真对照检查落实;使所有中小企业熟知政策,吃透政策,了解自身权益。针对一些比较宏观的扶持政策,出台操作细则,并将责任落实到各具体承办单位。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操作流程,提高扶持政策的效益。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考评奖惩机制,由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成立专项督查组,加强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扶持政策真正惠及企业。

  (二)进一步完善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1.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确保中小企业在资产评估、准入门槛、投资经营领域、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等各方面享受“国民待遇”,并尽可能以更优惠的政策,更有力的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2.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收费和罚款秩序,对各项涉企收费加强监督检查,杜绝另立名目违规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加强社会治安治理,加强市场监管、维权监察,坚决打击各种侵害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设立中小企业投诉专线电话和专用信箱,限时办理中小企业投诉案件,对损害投资环境、干扰中小企业正常经营、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加大查处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3.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对中小企业的行政审批做到及时快速有效,“能办就办”。进一步开展政风行风整顿,加强追查和惩治力度,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杜绝“吃拿卡要”现象,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和政府服务水平。

  4.积极鼓励全民创业。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建立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创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各种条件,大力宣传鼓励,引导社会、家庭、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发挥“工青妇”等部门的工作优势,在全区开展“百名青年创业行动”、“百名巾帼创业行动”、“回乡创业优秀典型评选”等活动,掀起全民创业热潮。

  5.加快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大力促进现有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为契机,加快催生更多的新兴企业。加大工业园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物流、商业、娱乐等配套服务行业。围绕新农村建设,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围绕糖业、铝业、电力、汽车和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发展与其协作的配套型中小企业;围绕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外向型中小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第三产业,发展城镇社区服务型、商贸物流型、旅游服务型和现代服务型中小企业;围绕循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型、环保型中小企业。

  6.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成立功能明确、规范运行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按照社会化运作方式,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细化服务分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信息、人才、技术、市场等多方面服务。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沟通协调、搭建服务平台、行业集群优势、维护企业利益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提高行业协会、商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为政府和企业做好“双向服务”。

  (三)加强金融支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1.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加强政府对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引导,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建立跨集群、跨部门的区域性企业信用信息收集、使用和共享的网络化平台,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综合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信用文化,为企业融资营造有利环境。

  2.完善中小企业产权登记制度。对符合办理产权证条件的中小企业,采取降低办证费用、减免部分税收等措施鼓励业主尽快取得合法权证;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办证困难的中小企业,在确认资产实际归属的情况下,采取补办手续、减少办证环节等措施给予补办合法权证,为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创造条件。

  3.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全区各级财政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投入,自治区财政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并要求市、县(市、区)财政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套投入,加大对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加强与担保机构的沟通和协调,简化中小企业担保手续,合理降低担保费用。鼓励担保机构参与信用评级,逐步建立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与互助性担保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发展再担保机构。

  4.加强中小企业金融创新。推动成立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提供扶持资金和开展贷款业务。创新银保合作模式,协调金融机构适当扩大担保基金杠杆系数,充分发挥担保基金放大作用。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担模式,增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弹性,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完善审贷模式。健全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科学独立考核机制,形成与中小企业风险相对应的差别化风险拨备制度。

  5.推动企业债券融资。大力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券等,扩大中小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以中小企业贷款为标的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动产质押、第三方保证等方式构筑多层次的风险共担体系,满足多元化的中小企业信贷需求。

  6.扶持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研究出台支持私募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具体措施。鼓励行业商会、协会建立互助基金,扩展我区各种融资方式,创造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四)实施中小企业上市成长计划,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加大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力度,注重推进科技型、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实施中小企业上市成长计划,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运行机制,推动中小企业在国内外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上市。

  1.设立机构,明确职责。设立自治区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领导机构,统一研究部署,制定可行的上市工作目标,制订、完善全区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各种问题。

  2.加强引导与培训。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备案登记制度,已备案登记但尚未进入改制辅导阶段的企业,定期组织专家服务团,按照“一企一策”的个性化培育方式,推动其加快进入改制辅导阶段;已备案登记并进入改制辅导阶段的企业,开展上市前景评估。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队伍,建立完善全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库,定期对后备资源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中小企业在不同层次资本市场、按“培训、改制、辅导、报审、上市”梯形方阵排列的后备资源队伍。编制实施全区年度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后备资源重点培育服务计划,对列入计划的企业,着重解决其改制上市中的困难和问题。

  3.安排资金给予鼓励和扶持。由自治区设立创业投资引导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全区处于创业期企业的股权投资力度,加快其成长步伐。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技改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的比例,对全区中小企业在改制、辅导、上市不同阶段,给予资金资助。

  (五)加强对企业的人才服务,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1.鼓励各类人才服务中小企业。出台相关政策,对进入我区中小企业工作的高级人才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为其配偶、子女在就业和上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推动中小企业与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交流机制,通过企业与院校定单培训、设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网上招聘、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到中小企业短期工作、长期就业。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制度,增强中小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2.加大企业人才培训力度。政府通过编制中小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基金,以政府出资一定比例,企业配套一定比例的方式,与职业培训机构及社会中介合作,推进中小企业管理培训工作。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家队伍,以及掌握先进技术的生产一线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

  3.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金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为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咨询诊断、市场开拓、设计、加工、检测等服务。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研究,促进产品升级。

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四

  一、节后用工总体情况

  为了解我区工业企业节后复工用工情况,我们采取电话访问、走访的形式进行了调研,范围覆盖了汽摩、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企业,调查内容涉及企业用工情况、企业目前开工情况等。调查发现,节后部分企业存在短期性、临时性缺工现象,但许多企业采用外包员工的方式进行调配,短期临时性缺工对生产经营影响不大,企业对招工用工情况持乐观态度。

  (一)总体形势乐观。

  受宏观经济形势不佳影响,工业企业开工生产计划大多与上年度持平,新的用工需求不强,加之节后部分求职人员持观望态度,因此年初招工用工呈现出动态平衡的特点。电话回访结果显示,截至2月6日,我区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均在85%以上。

  (二)普工存在一定缺口。

  我区传统工业企业较多,这类企业内部管理成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才储备、管理和激励制度,对于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多采取长期合同方式,相对于替代性较强的普工而言,流动性较低。调查发现,节后有一定数量的普工在企业之间流动,存在一定缺口,但影响不大。

  (三)薪酬不再是影响招工的唯一因素。

  由于部分企业转型升级,引入新的生产线,部分岗位要求较高导致传统产业工人难以胜任新的岗位,工作环境不佳、区位优势不强、厂区周边配套设施不齐全也会导致新生代工人拒绝某些岗位。

  二、部分重点企业用工具体案例

  【转型升级吸纳就业】重庆建设车用空调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为国有独资公司,主要生产世界第三代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为目前国内先进技术,为我区产业工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一是新技术平台产品投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加就业岗位。该公司自主研发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应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投入600余万元利用原有厂房改造、投资新的电动压缩机生产线,建设新能源事业部,目前开始正式运营,大力发展电动压缩机,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计划年产值上千万,将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二是现有旋叶式平台产品扩能投资促进企业发展,吸纳就业。2012年投资近1亿元,实施扩能技改,新增总装配线1条,5大关键零部件加工线5条,形成5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新增就业岗位50余个;2015年又投资上亿元,实施扩能技改,并在在线检测技术上进行提升,形成第2个完整的5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新增就业岗位60余个;2017年公司拟新增投资4000余万元,投资“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50万套零部件扩能技改”,主要填平补齐5大关重件的机械加工能力,充分释放总装产能,保证2017年产销超230万台的目标,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就业 20余个。

  截至2016年底,该公司整体用工人数为877人,其中合同制员工507人,生产一线岗位外包370人。其中工程技术类人员136人占比为15%,管理人员80人占比为9%;全员平均年龄35岁,其中35岁以下479人,占员工总数54.6%;大专及以上学历397人,占比45.3%。由于近年来汽车行业迅猛发展,且该公司内部管控不断改善,坚持用工效率控制,以外包方式来调剂生产波峰波谷用工紧缺,因此该公司产业工人队伍较为稳定。截至2017年2月6日,复工率100%。

  【制度设计储备人才】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我区龙头企业,近年来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型建筑装饰、消费品等行业用铝材料,不断强化交通用铝轻量化研发力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制定十三五规划人力资源目标。一是实施人才战略,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该企业计划除常规招收本科生、复转军人外,逐步招收部分高职生,加大研究生引进力度,探索博士生引进机制,改善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年龄结构,完善人才储备制度,把西南铝建设成人才高地。二是创新激励模式,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和创造动力。该企业致力于将过去事后激励的单一方式改变为事中与事后相结合的多元方式,确保承担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主要研发人员收入处于企业的上游水平,体现出激励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优化员工培训工作体系,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养。该企业坚持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出发,建立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重点培训优秀员工和技术骨干,突破比例、工龄、资历和身份界限,使员工在不同岗位的实践中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截至2016年底,西南铝员工总数为5160人(不含其他外包人员1364人)。其中,管理人员690人占比13%,工程技术类人员429人占比8%,操作人员3745人占比73%,服务人员296人占比6%。该企业内部管理有效,用工队伍较为稳定。截至2017年2月6日,复工率为100%。

  【自主创新稳定就业】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区装备制造行业重点企业,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人员的稳定和人才的培养,近几年人员规模较为稳定。一是积极拓展新项目吸纳高素质人才。该企业成立无人机服务项目组,招录无人机飞控手等相关人员约15余人;重视应届毕业生的人才引进工作,2017年预计招录应届毕业生120人,现已招录80余人。二是采取各种留住人才的措施。如不断调整薪资结构、允许员工持股等方式提高员工薪酬福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满意度等。

  2016年整体用工人数5500人,30-45岁人员占比46%,平均年龄36.8岁;技术人员占比约25%,管理人员占比约9%。2017年用工需求缺口主要是技术研发岗位、生产线工人,节后复工率97%。

  【项目建设招揽员工】重庆哈迪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是一家专业从事移动通讯终端产品方案设计、PCB贴片,生产及智能终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进出口贸易的高科技企业。该项目投产之初设计劳动定员800人,所需行政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除由公司现有人员中统筹安排外,均从社会公开招聘解决,同等条件优先考虑下岗职工,大大缓解了我区产业工人就业压力;新员工正式入职前,该公司统一开展技术、技能等各项培训,一般人员上岗前要通过安全教育、产品质量要求、操作规程和事故处理等各项考试,技术人员应掌握和熟悉生产环节中的关键技能,再到有关的生产岗位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各项要求合格后方能独立上岗操作;与此同时,该公司定期举行集体活动,增加员工之间的向心力及凝聚力,设置相应的储备干部选拔、培养及晋升机制,不断稳定职工队伍。

  2016年,该公司实际用工人数855人,用人队伍趋于年轻化,年龄介于18-40岁之间,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比例为1:10。2017年春节后复工率87%,用工缺口主要是普工,有一定流失率,但总体平稳。

  三、企业招工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企业厂区周边配套设施方面

  工业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制定生产班制,如重庆哈迪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实行三班三运转,管理干部、技术管理人员、后勤、维修、安全消防等部门实行白班制,保卫和生产相关部门设夜间值班。而现有公众交通频次以及厂区周边的住房供给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建议有关部门协调加大公交车频次、延长收车时间或者考虑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定向提供公租房等,为企业员工提供便利。

  (二)社保政策方面

  部分工业企业涉及有毒有害工种,对员工健康影响较大,且不利于用人队伍的稳定,如重庆建设车用空调器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大陆仅有的一家生产旋叶式压缩机的正规企业,涉及部分高危岗位,建议将该岗位设定为有毒有害岗位纳入保护,依法享受有关政策。

  (三)产业政策方面

  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工业企业特别是西南铝等传统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职工薪酬待遇不具备竞争力,招收高素质人才难度较高,存在一定的就业缺口。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提高员工工资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招工用工难的问题。

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优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