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通用3篇】

时间:2012-07-03 03:45: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的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篇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平台。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和网民权益的侵害。为了了解和评估中国网民的真实情况以及网络权益的保护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网民普遍面临着信息泄露、网络欺诈、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据统计,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个人信息曾经在网络上泄露过,其中包括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的泄露不仅可能导致经济损失,还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此外,调查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网民曾经遭遇过网络欺诈,如虚假购物、网络诈骗等,这些问题给网民的信任和安全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调查还显示,中国的网民在网络言论自由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尽管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网络言论的管理,但是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网络上言论受到了限制。这表明在网络言论自由方面,中国还有一定的改善空间。网民对于网络言论自由的追求是合理的,因为它是公民表达意见、参与社会讨论的基本权利。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调查也发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和措施。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网络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网络安全和保护网民的权益。例如,国家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此外,政府还加强了网络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打击,保护了网民的合法权益。

为了进一步推进网民权益保护,我们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网络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侵权的打击力度。最后,加强网络监管,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网民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网络安全、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够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中国的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中国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平台。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问题和网民权益的侵害。为了了解和评估中国网民的真实情况以及网络权益的保护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网民在网络权益保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网络欺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网民曾经遭遇过虚假购物、网络诈骗等欺诈行为,这给网民的信任和安全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信息泄露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个人信息曾经在网络上泄露过,这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此外,在网络言论自由方面,中国还存在一定的限制。虽然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网络言论的管理,但是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网络上言论受到了限制。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调查也发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和措施。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网络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网络安全和保护网民的权益。例如,国家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此外,政府还加强了网络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打击,保护了网民的合法权益。

为了进一步推进网民权益保护,我们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网络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侵权的打击力度。最后,加强网络监管,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网民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网络安全、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才能够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中国的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篇三

中国的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

  近期,中国互联网协会对外公布了《中国的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的网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报告显示,近一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原因,导致网民总体损失约805亿元。

  报告主要观点:

  1. 在对网民权益认知情况的调查中,网民对隐私权的认可度最高。其次是选择权、知情权和安宁权。

  2. 在有关安宁权的调查中,恶意软件是网民最反感的骚扰来源,其次是骚扰电话和网络弹窗。相比前三者,网民对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的反感程度较低。

  3. 七成左右的网民认为“诱导用户点击”、“无法关闭广告信息”、“手机、电脑中的软件不知道怎么来的”、“预装软件无法卸载”是侵犯网民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主要问题。

  4. 网络诈骗侵犯了网民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本次调查中罗列了五类诈骗现象,其中最严重的是“冒充银行、互联网公司、电视台等进行中奖诈骗的网站”,占比达 76.3%;其次是“冒充 10086、95533 等伪基站短信”,占比为 55.3%;收到“冒充公安机关、卫生局、社保局等公众机构进行电话诈骗”的也超过半数,占 50.8%。

  5. 近一年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和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导致遭受的经济损失人均124 元,总体损失约 805 亿元(我国网民数量 6.49 亿 x 网民平均经济损失 124 元=804.76亿元)。

  6. 高达 7%的网民(估算约 4500 万)近一年由于各类权益侵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 1000 元以上。

  7. 网民最关心的个人信息依次是:网络账号和密码(85.8%)、身份证号(79.0%)、银行卡号(70.8%)和手机号(61.6%)。而对网购记录、通话记录、网站注册记录、网站浏览痕迹、软件使用痕迹这类网上活动记录的关注度较低,占比仅为 33.8%、33.4%、26.7%、24.8%和 13.6%。此类信息的隐蔽性较强,往往不被认识到其重要性,对它的认知和保护还需要加强。

  8. 网上活动记录作为网民重要的个人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其泄露情况非常严重,应引起重视。七成左右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和个人网上活动信息均遭到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被泄露;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 地址、软件使用痕迹及地理位置等)被泄露。近半数的网民个人通讯信息(即时通讯记录、手机短信等)被泄露。

  9. 82.3%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了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几乎半数(49.7%)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或非常严重。

  10. 网民使用搜索引擎时遭遇的`最严重侵权现象是“搜到假冒网站/诈骗网站”(62.6%)和“搜索结果不是我想要的”(61.7%)。网民认为搜索引擎企业所做的保护措施最为有效的是“网站标识”(例如:加“V”、“网站”等认证),占 31.2%。其次是“提供个人信息保护服务,应网友请求可对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占 22.3%,“提示风险网站”占15.7%。

  11. “网络水军/虚假评价”是网民在网购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侵权现象,达 72.7%。由于网络水军刷销量、刷好评等现象向网民展示了虚假的信息,侵害了网民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有 80.6%的网民认为“不明来源的购物 APP”是网购中风险最大的购物渠道。

  12. 网民防范恶意 APP 的主要措施包括:“开发者第三方认证”(30.6%);35.6%的网民认为应该通过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来防范;22.1%的用户表示“举报、联动处置机制”能够有效防范恶意 APP。

  13. 网民在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过程中遇到的侵权现象排名前三的是:“广告信息多”(70.8%);“交友对象信息虚假”(49.2%)和“打色情擦边球”的现象严重(47.4%)。网民认为网络社交工具在保护网民权益方面做的最有效措施是“实名认证”,占 41.6%;其次是“建立对网站上传信息的审查机制”,占比 23.0%;认为“不良信用记录共享”比较有效的占 19.8%;认为“投诉举报机制”有效的占 13.3%。

中国的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