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工作的调研报告(精彩3篇)

时间:2012-09-02 05:26: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新农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新农保工作的调研报告——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摘要:本报告旨在调研和分析当前新农保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存在着农民权益保障不足、保障标准不高、保障范围不全面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新农保工作的调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服务。

关键词:新农保工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民权益保障

一、引言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面临诸多问题,对农民的权益保障不足,保障标准不高,保障范围不全面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二、新农保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1. 农民权益保障不足

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农民权益保障不足的问题。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农民无法承担高额的社会保障费用,导致他们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 保障标准不高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标准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保障需求。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有限,很多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较低,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3. 保障范围不全面

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范围相对较窄,无法覆盖所有的农民。由于农村居民的流动性较大,很多农民在外打工,无法享受到本地区的社会保障待遇,导致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1. 保障农民权益

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能够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权益。通过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可以有效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2. 提高保障标准

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提高保障标准,满足农民多样化的保障需求。通过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可以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3. 扩大保障范围

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能够扩大保障范围,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覆盖更多的农民,保障他们的权益。

四、结论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能够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新农保工作的调研和分析,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三. (2018).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意义与措施[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3), 89-92.

2. 李四. (2019).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农村经济, 30(5), 76-81.

新农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新农保工作的调研报告——优化服务模式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发展

摘要:本报告旨在调研和分析当前新农保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优化服务模式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建议。通过对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存在着服务不便利、信息不对称、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新农保工作的调研和分析,优化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

关键词:新农保工作、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模式、服务质量

一、引言

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模式在满足农民需求、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不便利、信息不对称、服务质量不高等,亟待解决。因此,优化服务模式是当前新农保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新农保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1. 服务不便利

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服务存在不便利的问题。由于农村地区交通不便,服务机构分布不均衡,很多农民无法方便地享受到社会保障服务。

2. 信息不对称

农村社会保障服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于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不足,很多农民无法及时获得相关的社会保障信息,影响他们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

3. 服务质量不高

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的质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由于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设施落后等原因,很多农民对社会保障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三、优化服务模式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建议

1. 提供便捷的服务

优化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模式,提供便捷的服务。通过建立更多的服务机构,提升服务网络的覆盖范围,让农民更加便捷地享受到社会保障服务。

2. 加强信息传播

优化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模式,加强信息传播。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建立信息平台等方式,提高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让他们及时获得相关的社会保障信息。

3. 提高服务质量

优化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改善服务设施的条件等方式,提高农民对社会保障服务的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

四、结论

优化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模式是当前的紧迫任务,通过提供便捷的服务、加强信息传播、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可以促进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满足农民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新农保工作的调研和分析,优化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五. (2018). 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 农村经济与管理, 25(3), 56-60.

2. 赵六. (2019). 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18(5), 78-82.

新农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三

新农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新型社会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新农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我镇农村低保制度伴随着全县低保制度的形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我镇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一个时期难以脱贫的现实,影响着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目标的实现,与上级的要求尚还存在着差距。通过对全镇低保发放对象及其群众的深入调查,对全镇低保运行情况作初步的探索,供上级参考。

  一、基本情况

  招贤镇现有农业人口10276 人,农村低保对象 2420 人,占农业人口的23.6%。其中,农村低保a类242人占2.4%,b类1456人占14.2%,c类722人占7%。按贫困原因划分为:因残疾纳入低保360人占3.5%,因大病纳入低保1047人占10.2%,因突发性灾害纳入低保1013人占9.9%。按年龄结构划分为:60周岁以上558人占 5.5%,59岁至40岁816人占7.9%,39岁至20岁588人占5.7%,19岁以下458人占4.5%。基本达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二、当前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为改善困难群众特别是痴呆傻残病等困难群众的生活,起到了雪中送炭和救急应急的作用,使广大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但现实的保障规模和水平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必须重视和面对。实现应保尽保还有困难,会激发新的矛盾。一般来说农村低保a、b、c类比较好核定。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符合保障条件的对象还未纳入保障范围,任务还相当繁重。

  (一)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核准难。首先是收入难以货币化。农民收入中粮食等实物收入占相当比重,在价值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其次是收入具有不稳定性。除农作物收成的季节性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等因素外,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也难以核实。再次是家庭人口难确定。子女成家后另立门户,父母子女分户而居,将父母分在一边,因为赡养能力而把包袱甩给政府。纳入对象的“入口关”难以把握。

  (二)低保户定性有一定的难度。农村低保一般是以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基准。但在现实中,有一部分年轻人身强力壮,由于懒惰导致家庭贫困;有一部分人由于超生导致人均纯收入减少,这也属于低保对象,种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懒散风气和坏习惯。

  (三)农村低保工作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少,大多由村一级上报,一部分村的低保对象确定仍存在一些违规情况。

  (四)存在“错保”的现象,由于个别村组为了便于操作将年长者作为低保的硬性条件,严重歪曲了保障原则而产生的“年龄保”;个别村组在评审时违反规定而造成的“拆户保”、“联户保”、“人情保”,并且把低保政策作为发展主导产业的普惠扶持政策和缓解社会矛盾的手段。

  三、推进农村低保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农村低保是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是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具体实践中,对于我镇存在的现实矛盾问题,我们结合实际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索。但由于标准、制度和规模条件限制,制约了农村低保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如何协调好保障与需求的关系,使农村低保效能最大化?怎样处理好政策要求与现实的矛盾?我认为还是要坚持正确的原则,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努力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把握应保尽保与适度扩面的关系。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群众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起着最后兜底的作用。这项制度一旦建立,必须做到“应保尽保”。然而,目前受政府资金投入和指标限制,在我镇尚不能实现应保尽保,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通过逐步扩面,分阶段、分步骤的实现应保尽保。为此,在紧扣应保尽保的前提下,要量力而行,适度扩面,有序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瞄准总目标,在政策宣传、操作程序和规范管理上积极而又稳妥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要把握按标施保和“民主选穷”的关系。

  农村低保作为一项救助制度,终极目标是按标施保。然而在尚未实现应保尽保的条件下,目前的保障标准只是参照标准,而不是象城市低保一样,以计算家庭收入作为补差水平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政策宣传,让农村困难群众能够充分理解。在参照农村低保标准的同时,通过“民主选穷”的方式,优先将最困难的家庭保起来。按标施保是目的,“民主选穷”是手段,所有纳入保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民主选穷”这个环节来确定。随着以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再逐步取消民主选穷的方式,过渡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三)是要把握村级评定与镇级审核的关系。

  由于农村低保工作面大量广,现阶段工作都是以村级评定为中心,由村级评议评选和核查。而作为民政办,由于人少力量薄弱,下乡检查力度有限,导致工作处于被动审核的局面。一是要加强村级低保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力度,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让他们能公正、公开的做好低保工作。二是从业务规范方面继续把好“四道关”:以入户调查为重点,坚持“谁入户调查、谁签字负责”;在低保对象审定过程中,坚持农村低保对象民主评议制度;实行三榜公示制度,将审批结果公布于众;通过设举报箱、举报电话、镇级抽查等形式,增强低保审批透明度。以此制约不良现象的发生。三是强化镇级审核工作力度,实行不定期检查制度,严肃处理违纪违规操作现象,从而形成上下一致、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审核审批网络。四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及时出台相应法规性文件,强化制度建设,做好分类管理、动态管理工作,让“低保”阳光透明。五是要把握农村低保救助与其它救助的关系。随着农村低保制度的稳步推进,它的兜底作用正逐步呈现出来。要使这项兜底保障的效益最大化,必须与农村五保、救灾救济、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等衔接起来,相互补充。一是建立健全农村救助体系运作机制。做到整合资金,理顺关系,统一管理,避免救助遗漏、不到位,防止重复救助。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低保渐退制。积极配合财政、劳动保障、工商、税务、教育、卫生等部门,在保障和改善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同时通过政策、科技、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发展生产,促进其自食其力,有效地提高保障对象自助、自救的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四、 解决低保对象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系民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届的参与和支持。要注意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制定宣传计划,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印发工作简报、宣传册和宣传栏等形式,全方位、深层次宣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政策,让广大农村群众全面准确了解有关政策、规定及程序,增强农村低保工作的透明度。

  (二)加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教育。在镇村形成关爱老人赡养老人的良好风气,把有子女且有赡养老人能力的.低保对象退出低障范围,让子女担负起赡养义务。

  (三)加大因病致贫人员的医疗救助。特别是对当前已保人员、拟保人员及低保边缘人员要加大医疗救助力度,让这一部分人从医疗救助上得到实惠,从医疗救助方面能解决的困难就不要拿到低保上来解决问题。

  (四)合理区别对待低保对象和救灾救济对象

  低保对象是常年生活贫困需要政府给予救助的贫困群体,受灾户包括部分突发灾难造成的贫困户,应该是一个时期的贫困而不是长期贫困,所以要区别对待,因灾致贫家庭应例入救灾救济范畴更为合理。

  (五)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农村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农村低保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要做到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金额公开;申请、审核、审批结果公开;家庭成员关系搞准确、家庭收入核实准确、当年开支算准确、贫困原因查准确,保证低保工作的质量,使其成为阳光工

程。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实实在在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重大惠农民生工程,德佰斯镇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项民生工程的,按照上级部门要求,镇、村统一思想,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制度,重点抓管,落实政策,新农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际工作中针对我镇情况得出的一点心得。

  一、德伯斯镇基本情况

  德伯斯镇位于科右前旗德伯斯镇北部,总面积1471平方公里,辖24个嘎查,一个社区,67个自然屯,6779户,2.76万人口,其中农牧业人口2.4 万人。其中16岁(不含在校学生)以上60岁以下19148人,参保人数11500人参保率达85%以上,60岁以上享受新农保金人数1534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农保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去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数据核实仍然不够准确。存在漏登、错登、死亡、出嫁、上学、服兵役等未销等情况,需要嘎查上报情况与派出所户籍管理处进行进一步核实。

  二是部分农民参保意识有待增强。一些中青年农民认为养老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对参保关心程度低,存在观望心理。

  三是部分群众对老农保的政策心存顾虑。由于历史原因,民政部门推出老农保未能顺利实施,这给部分群众对新农保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一定的质疑,新农保政策能否长久实施下去,参保资金是否安全,以后政策会不会改变,万一试点失败我们群众的钱能否返还等等问题,困扰新农保的顺利开展。

  四是部分群众缺少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身份证件收集难度大。一些外地结婚嫁入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户口不能及时迁入,无法参保等等。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学习政策方案。只有村干部把政策学会吃透,才能做好宣传和指导工作。组织嘎查干部进行基本知识培训,做到人人懂政策、人人会解答,从包点干部到嘎查委员都能独立完成为有相关需求的群众解释指导的任务。

  二、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鼓励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通过召开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深入宣传解释新农保,利用身边的真实事例教育农民,转变他们靠儿女防老的传统观念。要使全嘎查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

  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有力地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保工作,让广大群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更多的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促进农村和谐。

  在新农保工作全面覆盖之时主要抓住以下两点取得了突破。

  一是抓最薄弱和最困难的环节。新农保工作中有参保意识最薄弱的人群、外出务工人员等最困难的人群是16—30周岁左右的年轻族群,这部分人对于将来从事的职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而参保意愿不强。是指,这部分人有的全家长年在外,或是在外地另有住处,甚至连本村村民也无人知晓其具体情况,平时只有他们用电话给家中报平安,而家人并不知其联系方式(家里的老人记不住电话号码),给联系人员参保带来一定困难。对于这两部分人群,德伯斯镇采取“责任分解,人人过关”的方式做好动员参保工作,即由包点干部按人头包干,一一入户核对,千方百计联系参保人,动员他们及时参保。

  二是抓最容易被忽视和最容易反复的人群。在新农保一线工作的嘎查村干部和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攸关整项新农保工作的成败,当人们把注意力都放到参保群众、参保率时,往往忽视了这个人群。“打铁还须自身硬”,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积极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嘎查都有一些对新农保工作或是反应冷淡、漠不关心,或是思想反复、举棋不定,或是一味抵制甚至是唱反调的人。尤其是后者起的反作用力很大。对这些人,镇包点领导组织“下访”,直接沟通做疏导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力求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四、 几点建议

  一是核实基础数据。要结合公安、计生等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对镇农业人口再调查再摸底,真正核实16周岁以下人口、16周岁以上在校学生、有户无人和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底数,挤干水份,核准应参保缴费人数。及时做好基础养老金补发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成漏登户籍人员补登工作,及时补发基础养老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继续引导农民参保登记缴费。进一步增加镇、嘎查的业务经办力量,对新农保试点工作进行再宣传、再发动、再培训,做到宣传氛围不减,激发群众参保热情。

  三是镇区范围内企业、超市、商店、饭店应为农民工买新农村养老保险。镇区小企业运营成本高,为农民工新农村养老保险一方面企业能够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有更多的人能够享受新农村养老保险,提高参保率,也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能够更安心的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四是年满60周岁享受新农村养老保险的,其子女户口在同是的必须参加新农村养老保险,政府应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对其进行规范化。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新农保制度的各项规定、补贴标准,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到新农保的好处,做到人人参保。

新农保工作的调研报告(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