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扶贫开发调研报告(精简3篇)

时间:2019-08-08 01:13: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贫困县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贫困县扶贫开发调研报告: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摘要:

本报告对某贫困县的扶贫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了该县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该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引言

1.1 背景

贫困县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状况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某贫困县的扶贫开发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调研结果

2.1 教育问题

2.1.1 教育资源不足

2.1.2 师资力量不够

2.2 就业问题

2.2.1 就业机会缺乏

2.2.2 技能培训不足

2.3 医疗问题

2.3.1 卫生设施不完善

2.3.2 医疗资源不足

3. 解决方案

3.1 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3.1.1 增加教育投入

3.1.2 加强师资培养

3.2 就业问题解决方案

3.2.1 拓宽就业渠道

3.2.2 加强职业培训

3.3 医疗问题解决方案

3.3.1 建设卫生设施

3.3.2 增加医疗资源

4. 结论

本报告提出了针对某贫困县的教育、就业和医疗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师资培养、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职业培训、建设卫生设施和增加医疗资源等措施,可为该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改善当地贫困居民的生活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贫困县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贫困县扶贫开发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

摘要:

本报告对某贫困县的扶贫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了该县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加缓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该县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引言

1.1 背景

农业是贫困县扶贫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发展农业产业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某贫困县的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调研结果

2.1 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

2.1.1 主导产业单一

2.1.2 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

2.2 农民收入增加缓慢

2.2.1 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2.2.2 农民就业机会有限

3. 解决方案

3.1 农业产业发展解决方案

3.1.1 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

3.1.2 加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建设

3.2 农民收入增加解决方案

3.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2.2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4. 结论

本报告提出了针对某贫困县的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和农民收入增加缓慢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加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等措施,可为该县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

贫困县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篇三

贫困县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对贫困县扶贫开发存在什么问题呢,在此进行调研研究,下面由yjbys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贫困县扶贫开发调研报告详情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抢抓扶贫开发覆盖全国范围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为全面实施好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所以要脱贫致富,必需要正视矛盾,确立扶贫开发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定位,突出重点,对症下药,方才抓出新成效。

  一、当前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确立脱贫目标,明确责任,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把握为民富民这个根本目的,突出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任务,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交通道路大大改善。农村路难行,农村交通环境差,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各级党委政府制订实施方案,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农村村道硬底化工程,农村交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二是教学条件日益改善。经过各级单位的帮助扶贫投入,贫困镇村的中小学教学条件日益改善,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提高,缩短城乡距离。三是农村的饮水安全和安居工程大为改善。政府高度关注

饮水安全和安居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力度,逐步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和安居工程问题,农村群众安全饮水和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四是五保的政策得到落实。主要为加强农村五保老人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积极配套相关措施,逐年提高供养标准,基本实现了农村五保老人的应保尽保,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五是种养项目全面推进。采取引、推、促、帮、带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强化科技服务、狠抓基地建设,念好产业扶贫“富民经”,建设一批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增强辐射能力。六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大增加。利用山林、矿产、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等资源优势,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联合开发,拓展收入来源,增加集体收入。

  二、当前扶贫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绩,但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1、资金给付不及时、数额不足,扶贫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的扶贫帮扶资金虽然在大幅度增加,但随着物价水平和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扶贫资金投入和脱贫致富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改造方面,扶持资金少体现得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扶贫资金难以及时到位、“远水不解近渴”的问题同样影响着扶贫开发效果。教育、医疗费用过高,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低保、医保额度低、规模小,解决贫困农民实际困难的效果还不够明显。

  2、农民增收后劲乏力。近几年,虽然大多贫困村都扶持建设了一定规模的扶贫产业园区,但园区建设者多为具备资金实力的'外来大户,这部分人成了扶贫资金的最大受益者,贫困村农民主要靠在园区务工谋取收入,产业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扶强不扶弱”的机制弊端,贫困农民增收因此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民一旦遇上自然灾害、或者因病因学返贫现象严重。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一时难以改变。绝大多数扶贫开发重点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相对不足,这些条件都成为制约农村扶贫攻坚战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瓶颈;而仅仅依靠扶贫开发专项资金,难以解决全部问题。

  4、资金投入不足,缺口大。 国家财政虽然每年投入上千万扶贫资金,但与当地县市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缺口,导致一些项目无法启动,影响到贫困村农民脱贫步伐。

  5、贫困村发展水平不够均衡。省、市单位包扶的村,由于资金投入较多,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发展较快;县个别单位扶持的贫困村工作力度还不够大,资金投入不足,扶贫效果不够理想,导致村与村之间的发展水平失衡。

  6、贫困群众参与的内在积极性不够高。虽然这几年政府积极开展扶贫,但实际工作中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政府行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有限,普遍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由于长期生产发展不起来,贫困户也缺乏创业的信心,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贫困人口的参与只是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决策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扶贫的效果。

  7、产业支撑脱贫力度不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小,深度开发的科技含量不高。脱贫基础不牢,导致农民收入波动较大,返贫比重较高。表现为农民自有的生产管理方式依赖于传统模式,导致农产品效益低;龙头企业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加工设备档次低,加工能力弱,缺乏科技支撑和创新。

  8、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多数镇村干部的责任心都较强,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干出显著成绩。但也有少数地方和部门干部对扶贫开发工作不重视,工作滞后,这也是影响扶贫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强扶贫开发的建议意见

  农村扶贫开发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尤其是对省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扶贫开发条例的宣传力度要加强,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利用各种有效形式进行学习和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一是各乡镇及市级部门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要加强扶贫条例和有关扶贫政策法规的学习,熟悉条例及有关农村扶贫政策内容,明确自身职能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二是加大对贫困农户致富典型的宣传教育,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致富思想。三是让全市企业树立共同富裕才算富的思想,主动回报社会,感恩社会,使企业积极参与农村扶贫事业。在宣传形式上有针对性,采用农户看得见、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发挥宣传效果;在宣传内容上采取多部门联合印制宣传手册,把党和政府对农村、农民的惠农政策予以全面贯彻,把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医疗、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全面宣传。

  2、加强管理,保障实效。进一步转化扶贫开发思路,强化扶贫开发理念,主攻招商引资;把每年的扶贫开发任务和项目建设任务层层分解,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底进行严格考核,确保了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同时,对一些由扶贫引进建成的项目,要做好巩固或者移交工作,探索一套好的管理模式,如由贫困户成立股份公司,参股经营,合作分红的模式,使之得到长期健康发展,不断发挥作用,使贫困地区的群众能够稳步持续增收,有效带动贫困户致富。

  3、落实资金,确保投入。职能部门要继续做好扶贫开发跟踪落实工作,主动积极地向上级汇报好扶贫工作,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扶贫项目及资金的投入,同时,继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的扶贫开发力度,根据县市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而增加,根据上级扶贫项目资金给予一定的配套。

  4、强化监管,专款专用。对扶贫项目资金,要公开,实行项目直达,减少中间环节,做到专款、专项、专用,坚决杜绝扶贫项目资金的非建设性投入;在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扶贫部门积极配合审计把关,监察等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对严重违纪的,要依法从严、从快查处,绝对不能姑息养奸。

  5、加强执法,确保落实。坚决将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贯彻实施好,为扶贫开发打好了法律基础,政府要继续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执法和执法监督,保证扶贫法律法规的切实执行,并加强对法律法规、政策执行不到位的行为进行督促落实;对违法违纪问题严格查处,限期纠正,全面提高依法治理的水平,保证扶贫工作全面发展。

  6、完善设施,改善条件。要始终把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夯实发展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措施来抓。要紧紧抓住实施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好贫困村及基础设施较差村社的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已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管理,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农村供电质量不高、农村电力配送不正常和信息通讯不畅等问题,从根本上实现群众稳定发展的目标,打破了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使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提高。

  7、扶贫扶智,增强意识。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群众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从而激活贫困农户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脱贫致富的意识和积极性。从“要我脱贫”转化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激发了群众的创造力。通过做好技能技术培训培训,达到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积极推进扶贫开发整体水平。

  8、配强队伍,提高素质。为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需要。要切实抓好基层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重点抓好镇村两级班子建设,使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注意选派一批年富力强,有志于扶贫事业、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到镇村担任领导职务,优化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让干部在服务中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在提高思想素质和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的要求。

贫困县扶贫开发调研报告(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