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3篇)

时间:2016-08-03 03:20: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农业经济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贫困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贫困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深入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其次,结合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特点,提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验证了对策的有效性,为中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村贫困问题;对策;可持续发展

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农村贫困问题是指农村地区人口收入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贫困线的现象。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村经济结构落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导致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农村人口流失和农业就业机会不足,使得农民收入来源单一。

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三是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四是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对策的有效性验证与研究方法

为了验证对策的有效性,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比较不同对策实施后的效果,得出结论。同时,本文还将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了解农民对对策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结论:通过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贫困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本文得出了有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并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验证了对策的有效性。这为中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李丽娟.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对策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研究,2008,(8):16-20.

2. 张小平,刘宏伟.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贫困问题与对策[J]. 农业经济问题研究,2010,(5):42-47.

农业经济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和特点。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研究了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和管理措施,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对策

引言: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农民将土地的使用权或经营权转让给他人的行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土地流转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和特点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或经营权转让给他人的行为。其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土地流转范围广泛,涉及农村各个领域和层级;二是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包括出租、承包、出售等;三是土地流转主体多样,既有农民、农户,也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二、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二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的结构优化和升级;三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三、对策和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解决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制定和管理,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二是加强农民的土地流转意识和能力培养,提高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话语权和利益保障;三是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土地流转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结论: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得出了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这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新建,王丽丽.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研究,2015,(4):28-33.

2. 张宇,李明.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研究,2018,(6):42-47.

农业经济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农业经济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农业经济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有的 18 亿亩耕地中,坡耕地占 3.6 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20%。由于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土地的复种指数高,土地得不到休养,加上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坡耕地不仅产量低而且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耕地资源,而且威胁到国家生态与粮食安全。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个世纪末,全国坡耕地因水土流失而毁坏掉的耕地 5000 多万亩,平均每年 100 万亩。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当地群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大量开垦坡地,造成地表植被更大程度的破坏。坡耕地在造成山丘水土流失的同时,也导致了群众生活更加贫困。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淤积了江、湖、河、水库,直接威胁防洪安全,加剧了水土污染,造成对水资源的破坏。耕地中的化肥和农药也随着水土流失带进河流和水库,造成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在坡耕地治理基础上的特色产业的发展涉及社会、经济、产业、资源与环境等众多因素,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复杂系统,单一学科的专门化研究很难取得突破性的深入进展,需要借助各门类的学科知识系统研究。本文在坡耕地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的指导思想下,以国内外系统学、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依据,在坡耕地治理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陕北地区坡耕地的实际情况,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视角下,找出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水平的特色产业。实现坡耕地的有效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客观意义上的支持。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可拓学”是以蔡文教授为首的我国学者创立的新学科,它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处理矛盾问题。论文利用可拓理论中的基元理论和可拓集理论对区域特色产业系统进行整体描述,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基元的可拓性和变换方法以及与特色产业业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元模型。通过研究建立区域产业发展的可拓决策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

  2)现实意义

  我国现有的 18 亿亩耕地中,坡耕地占 3.6 亿亩,占耕地总量的 20%。坡耕地的合理利用,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坡耕地利用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有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土地的复种指数高,土地得不到休养,坡耕地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产量低,经济效益低,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却无法真正意义上的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加上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影响下,坡耕地的利用水平非常低下,基本上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下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这种情况下,合理进行坡耕地的利用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并进行合理布局和科学管理,本质上有利于提高坡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 有助于坡耕地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改善

  多数地区的生态问题与坡耕地的大量存在密切相关,坡耕地合理利用是大面积生态建设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坡耕地的改造,增加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数量,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经营观念,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生态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有助于改变农民的生产观念

  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观念的改善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当地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习惯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农四村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克服农民发展经济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

  三、研究现状

  1、坡耕地利用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坡耕地的'研究在当前阶段,国外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国内坡耕地利用研究进展我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研究同样起步较早,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实际上,我国在坡耕地的保护和开发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大量的专家学者投身于这一事业中来,为我国坡耕地的改良和完善提供了相对完善的理论支持。

  我国坡耕地的开发利用领域的研究,主要涵盖如下几个方面:

  1 )坡耕地利用与治理的技术措施研究坡耕地的利用和开发技术始终是对坡耕地开发利用相关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2) 坡耕地利用模式研究坡耕地利用模式的探究,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区域坡耕地利用研究林昌虎在研究过程中,重点收集和整理了贵州山区坡耕地的基本开发情况,提出了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坡耕地的开发必须重视林粮间作、坡地改梯田、坡耕地免耕技术的应用。

  2、特色农业的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特色农业的重要性,开始逐渐探索关于此领域的发展问题。

  (2)国内特色农业研究进展我国学者对特色产业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结合自身的区域优势,采取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地采取新的农业发展形式,提供具有发展力的产品,进而促进特色农产品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发展。

  我国关于该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特色农业基本概念和内涵。

  伍建平、谷树忠对特色农业的涵义进行了阐述:农户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收入,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形成具有规范农业形式,具备典型的区域性,并且在市场中能够有较强的生命力,形成的一种农业形式。

农业经济专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