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开题报告(实用3篇)

时间:2019-02-04 04:34: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探索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影响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与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其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我们认为美术教育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1. 引言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美术教育往往被忽视,甚至被削减,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研究其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影响。

2.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通过学习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同时,美术教育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3. 美术教育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影响

3.1 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艺术创作的实践,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3.2 表达能力的提升

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通过艺术创作,学生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通过作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

3.3 综合素养的提升

美术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艺术作品往往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如色彩、构图、材料运用等。通过学习艺术,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4. 结论

美术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应该加强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和重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学习机会。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与应用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与应用。通过文献综述与实证研究,我们发现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对美术教育的推广与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1. 引言

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与应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与应用。

2. 美术教育对观察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学习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对象的形状、色彩、纹理等特征,从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捕捉问题和发现机遇。

3. 美术教育对想象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艺术创作的实践,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和设计作品。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美术教育对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艺术创作的实践,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能够帮助学生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和创造性的产品。

5. 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我们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美术教育的推广与实施。学校可以增加美术课程的设置,提供更多的艺术学习机会。同时,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开展跨学科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6. 结论

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美术教育的推广与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学习机会。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 篇三

2015美术教育开题报告范文

  题 目: 小学美术教学中“游戏性”教学活动的探索

  一、本设计课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及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也正由原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转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前,“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已经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者的非议。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我们更多地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经过一年的新课标下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觉得美术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而学习时间短暂,美术教育教学注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根据美术教材内容中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杜威指出“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一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掌握”。席勒更是将游戏作为人之为人的标志,“只有当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人”(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第十五封信)。游戏因其自由的本性被视为人的存在方式。特别是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突出强调趣味性、游戏性、过程与参与。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系统,接受教学目标的调节。故此,“游戏性”教学活动在美术课程实践中的运用也必须围绕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教学总目标进行:“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而传统美术教育最大的弊端是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特别是儿童身心特征和心理需求。让学生强行接受,他们会觉得无味、无趣。 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寓教于乐,寓教于玩”是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特点。即把“教”与“玩乐”有利紧密结合,教者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学中游戏性、体验性的活动。为此,在笔者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包括手工折纸、美术绘画、美术创造、美术欣赏等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将以游戏为切入口进行课堂教学进而进行一定的探讨。通过实践,例如分小组竞赛,可以使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益智。笔者认为在应用游戏性教学方式时,既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又实现了教师“教”的义务。那么,在各式各样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以“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是必有理可循,有利可行。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说过:“孩子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美术教学是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最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多种方法中,游戏性教学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好方法。首先游戏性教学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导精神。“愉快教育”的实质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游戏性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形式使这一变式成立的。其次,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学到技能;巩固知识、熟练技能。

  长期以来,围绕着儿童游戏活动,人们研究游戏动机这一难题,对游戏内涵的不断开掘,对游戏研究的主要理论包括:1、游戏的剩余能量理论,席勒从人性自由解放的美育角度以古典思辨的方式研究游戏,认为游戏实质上是“释放多余的精力”,并把游戏理解为象征活动;通过游戏,参加者能转换和超越现实,并因而获得世界的新的象征表象。而斯宾塞则从生物和心理层面提出游戏的“剩余精力”说。2、游戏的放松和娱乐理论,其代表人物拉扎勒斯和帕特里克。3、格罗斯的游戏的训练或前练习理论,他认为游戏必须服务于“适应”的目的,提出了“生活预备说”,后又发展出“发散论”,认为游戏的功能是使本能活动实现,把附带的情绪发泄出来,因而把它的坏影响“发散”。4、源于霍尔和吉利克的游戏复演理论; 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游戏理论:他认为儿童的游戏遵循着唯乐的原则,游戏能满足儿童的各种愿望,并使一切欲望包括恶、本能、情绪情结,以合理的形式进行宣泄。6、皮亚杰的游戏同化说,皮亚杰从儿童认知发展出发,提出同化和顺应理论,其中同化是使现实的材料经过处理或改变,结合于儿童的认识结构之中;顺应是儿童改变内部认识图式以适应现实。他认为游戏是同化左右了顺应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一种同化作用大于顺应,为同化而同化,主体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而只是为了自我的需要与愿望去活动的行为。游戏受制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并与之同步,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产物。

  几乎每一种游戏理论中都包括对游戏定义的探讨,尽管在定义上缺乏统一的意见,但对于游戏的许多相互关联的意向因素上有很多一致意见,不同的游戏理论在不同程度上都承认游戏是人的天性行为。并且游戏本身的功能才是根本的、首要的,怎么把教育和游戏真正还给学生才是关键。

  二、本设计课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主要设计内容:

  一、

  (一)、小学美术“游戏性”教学探讨的理由和意义

  (二)、“游戏性”的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四)、本题目可行性分析

  二、

  (一)、第一章:游戏与美术教育 :

  (1)、所谓教育及小学美术教育的定位

  (2)、 关于游游戏

  (二)、第二章:小学美术教学中“戏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

  (1)、游戏性教学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2)小学美术课程中“游戏性”的教育价值

  (3)游戏性教学活动在小学美术的学科性质中的需要性

  (三)、第三章:游戏性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索:

  (1)“造型-表现”领域

  (2)“设计-应用”领域

  (3)“欣赏-评述”领域

  (4)“综合-探索”领域

  可行性分析:

  教育与游戏都是对人心灵的启迪,对自由和解放的一种强调。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活,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应是教育的重要依据。亚里士多德称:“生活本身才是真正的教育者。”这样教育就必然与学生的整个生活相统一。游戏因其是人的潜能的一种天性表达,因其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并最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可以成为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他就会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对待。这样,游戏与教育二者就通过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他在游戏中生活,他也在游戏中接受着教育。在游戏中,学生完成了成人世界赋予的教育任务,同时又没有被教育本身所累。对于他们,教育不再是外力所强加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教育着也就是游戏着,游戏着也就是教育着。教学作为教师在教育情景下的重要存在方式,理应具有游戏性因素。乍一看,游戏与教学是矛盾的,这种矛盾似乎是不可克服的。因为一方面,教学作为人类在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的背景下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传承文化的社会活动,是工具性的;而另一方面,游戏是学生自由自发的活动,是超功利的。然而这种矛盾是表面的,关键看人们如何理解教学和游戏。把教学视为发展学生的工具和手段,是从社会本位来看待教学。但是教学首先应被视为学生的生活,是他的存在方式,是其生命活动的展现,具有当下性、全息性甚至一次性,故教学不仅要为知识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全部生活负责。知识是生活的手段,但教学却要上升到生活自身来看待。作为手段的教学可以被异化为由外部控制,因为它所指向的目标外在于人的生活,不具有自成目的性,但作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的教学都必须关注人的存在方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就游戏而言,它既可作为一种实体性活动,也可理解为指向自由的游戏精神,教育教学作为一种指向自由和强调人的内心体验的精神活动,它更有可能体现游戏精神。这里我们要强调,当我们努力使游戏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时,我们更要重视到教育教学本身也需要与学生完整的生活相联系。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设计方法:针对设计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调研,收集并研究性地学习有关的教材、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应用所学的理论及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在调研、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先后进行论文设计,经导师指导和反复修改,较好地完成论文的写作。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游戏教学观论要》,《教育理论与实践》等资料文献,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美术课堂现状的调查统计,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3、教育实验法:通过收集资料与实践美术教学活动,探讨教学中的游戏性因素,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与收集。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美术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美术课堂“游戏性”教学活动进展的突破口。

  四、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

  本课题涉及游戏的实体性活动深入到游戏的内在精神,探索游戏与小学美术教学结合。试图超越“游戏的教育功能”这一领域,游戏与教学的结合不是将教学变成狭义的实体性游戏活动,不是单纯把游戏活动当作教学的工具手段,而是回归教育和游戏的本真,从而使教学因充盈游戏精神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游戏。首先分别从教育的角度审视游戏和从游戏的角度关注教育,从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生活主体的教育价值观出发,挖掘游戏的教育内涵。从游戏活动的特性中概括出游戏性这一精神内核:积极主动的主体精神,放松而专注并沉醉于活动本身的游戏状态。进而挖掘小学美术教学的游戏性因素:自由性、趣味性性、活动性、生成开放性、审美体验性。其次从游戏的教育价值和美术学科特性两个层面论述小学美术游戏性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寻找小学教学与美术游戏的结合点——生活,在与愉快教育的比较下从游戏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内在统一的角度讨论游戏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论意义和双重价值。最后从美术课堂的实践教学中对游戏性教学活动的探索。

  五、论文的总体安排及进度

  2015年2月14日——2月28日 资料收集、课题调研;

  2015年2月29日——3月 9日 开题报告提交与审定;

  2015年3月10日——3月26日 收集资料,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2015年3月27日——4月18日 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

  2015年4月19日——4月24日 结题

  2015年4月25日——4月30日 指导老师审阅,设计文件修改,准备答辩。

  2015年5月1日——5月31日 毕业答辩;

  2015年6月1日——6月6日 毕业设计整改、资料整理归档。

  六、论文的写作题纲

  一.摘要

  二.前言: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二)、论题的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四)、本题目可行性分析

  三.正文:

  (一)、第一章:游戏与美术教育 :

  (1)、所谓教育及小学美术教育的定位

  (2)、 关于游游戏

  (二)、第二章:小学美术教学中“戏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

  (1)、游戏性教学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2)小学美术课程中“游戏性”的教育价值

  (3)游戏性教学活动在小学美术的学科性质中的需要性

  (三)、第三章:游戏性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索:

  (1)“造型-表现”领域

  (2)“设计-应用”领域

  (3)“欣赏-评述”领域

  (4)“综合-探索”领域

  四、后记:

  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少儿美术》 2002.11

  3、《中国美术教育》 2003.3 2003.4

  4、《美术教育学》

  5、【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荷兰】胡伊青加著,成穷译,《人:游戏者》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7、【美鲁】宾法因等,《早期游戏理论及对游戏的界说》转引自瞿葆奎主编、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L

  8、【美】鲁宾法因等,《20世纪的游戏理论》转引自瞿葆奎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9、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上海:三联书店,1991.

  10、【美】杜威著,王承绪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1、【瑞士】皮亚杰著,卢睿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12、刘焱,《罅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13、高小康,《游戏与崇高》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

  14、曹中平,《儿童游戏论一一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维视野》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15、聂振彬滕守尧等著《艺术化生存》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1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南京:江象教育出版社,1998.

  17、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打印稿

  18、吴航,《游戏与教育一一兼论教育的游戏性》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打印 稿

  19、陈益,《游戏:放松的智慧》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打印稿

  20、刘次林,《幸福教育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打印稿

  21、王银玲,《游戏的秘密与美好的教育一一泛游戏理论及其教育意义》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打印稿

  22、王丽琴,《中小学生的游戏性刍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57-5

  23、杨宁,《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学前教育研究》,1994,(1),12,14.

  24、倪谷音主编,《愉快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5郭晓明,《论教学的游戏品格》,《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2),41

  26、石中英,《重塑教育知识中的“人的形象”》,《教育研究》,2002,(6),12.18.

  27、周建平,《游戏教学观论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56—59.

  28、闰守轩,《游戏:本质、意义及其教学论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53—55.

  29、何梦焱刘炎。《面向21世纪培养儿童的游戏性》,《学前教育研究》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