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四群"教育调研报告【优质3篇】

时间:2018-02-08 03:28: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农村"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农村"四群"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农村"四群"教育是指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本文通过对农村"四群"教育的调研,分析了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调研结果表明,农村"四群"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了改善农村"四群"教育现状,应加强政策支持、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师素质等。

关键词:农村"四群"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一、引言

农村"四群"教育是农村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环境不利等原因,面临着较多的教育问题。为了了解农村"四群"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本文进行了调研。

二、农村"四群"教育现状

1. 教育资源不均衡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设施和教育设备相对较差。留守儿童和寄宿制学校学生由于离家较远,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地区的良好教育资源。贫困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往往无法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

2. 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教学经验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教师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有限,导致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这给农村"四群"学生的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3. 教育质量不高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留守儿童和寄宿制学校学生由于与家庭的长期分离,往往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导致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不佳。贫困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往往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和文化障碍,往往无法适应主流教育,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三、问题分析

1. 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教育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

2. 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

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待遇不公、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奖励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增加教师的归属感和稳定性。

3. 教育质量不高问题

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和家庭环境不利等原因。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同时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帮助。

四、对策建议

1.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加强对农村"四群"学生的资助和扶持,保障他们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2. 改善教育资源配置

政府应加强农村教育设施的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升教师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奖励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和激励,提高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质量。

五、结论

农村"四群"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了改善农村"四群"教育现状,应加强政策支持、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师素质等。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四群"学生的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

农村"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篇三

2015农村"四群"教育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县直机关工委挂钩联系xx乡xx村,按照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挂钩联系5户、一般干部职工每人挂钩联系3户的要求,县直机关工委3名干部职工共挂钩联系贫困群众13户。县直机关工委围绕“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的.“四群”教育工作目标,认真落实“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大任务,扎实开展“四群”教育活动。6月19日,县直机关工委干部职工一行3人再次进驻挂钩联系村开展“四群”教育干部联系群众活动,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入户恳谈、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村情民意进行深入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村情

  (一)自然

  辖区面积19.8平方公里,全村15个村民小组23个自然村,有农户583户2381人,劳动力1280人,外出务工1400余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31万元,粮食总产59.53万公斤,人均有粮250公斤,人均纯收入1483元。

  (二)地理

  位于乡政府所在地,最低海拔1600米,最高海拔2480米,4条乡村公路穿越全区。。

  (三)资源

  辖区属立体气候,适合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846亩,人均耕地1.2亩,80%为林地,林地2276亩,人均0.96亩。耕地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土壤多为红土,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主要种植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等,适宜核桃、板栗、花椒、梨、桃等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二、发展形势分析

  (一)立体气候明显。辖区海拔高低悬殊大,立体气候突出,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具有发展绿色农产品的良好气候条件。

  (二)自然环境洁净。辖区内无工业排放废气、废水等,空气、土壤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作物的理想之地。

  (三)交通条件便利。地处乡政府驻地,大部分村组已修通沙石路,交通便捷,产业运输条件具备。

  三、存在问题

  xx村旱地多、水田少、缺乏水资源,全村经济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道路硬化率低,部分偏远村组晴通雨阻;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部分农作物遇干旱季节无法进行灌溉;全村10个村民小组人蓄饮水极为困难。

  (二)灾害多发。部分村组为山坡地,多为砂石土壤,地质疏松,雨水稍多就会造成身体滑坡,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损失。

  (三)村民文化素质偏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

  (四)增收渠道不多。玉米、马铃薯种植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养猪为过年、饲牛为耕田、盘鸡为油盐、种田为肚圆”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多数农民家庭固守着传统的小农经济和耕作方式,没有形成上规模的特色产业,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四、下步工作打算

  新迎村基础设施较差,群众增收困难,下步工作中,机关工委将以深入开展“四群”教育为契机,切实在“四个一”上加强帮扶,推动新迎村农业农村工作稳步发展。

  (一)修通一条村组道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首先应在改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针对部分自然村村组道路不通实际,采取分段实施办法,争取在挂钩联系期间,引导群众主动筹资筹劳,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帮助完成段家对面3.5公里村组公路建设,

  (二)解决一批民生问题。按照“四问”、“三深入”要求,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重点开展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四问”工作,与群众结“亲戚”、交朋友,做到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针对农民生产生活困难诉求,制定帮扶措施,为基层组织和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力所能及的帮助联系户解决一批关乎民生的实际困难。

  (三)培植一个支柱产业。依托xx村立体气候和生态环境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租赁、入股、联营等形式流转土地,

以“反包倒租”的形式连片发展连片种植蔬菜,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鼓励群众积极发展猪、牛、羊等传统养殖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村富裕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

  (四)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积极协调县乡农业科技部门,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针对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特别对核桃、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向青壮年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及技术,为农户提出合理的作物抗旱技术建议。

农村"四群"教育调研报告【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