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一
第一篇内容
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之一,承载着亿万人民的希望与梦想。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黄河水资源的压力日益加大。为了解黄河水资源的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首先,我们调查了黄河的水量情况。根据我们的数据显示,黄河年均径流量为48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量为52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黄河的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和秋季是黄河水量最丰富的时期,而冬季和春季则相对较少。这说明黄河水资源的利用需要考虑到季节变化的因素。
其次,我们调查了黄河的水质情况。根据我们的测试结果显示,黄河水质整体上还是比较好的,符合国家的水质标准。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地区的水质受到了污染的影响,尤其是下游地区。这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黄河水质的监测和管理,以保护好黄河的水资源。
此外,我们还调查了黄河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根据我们的数据显示,黄河的水资源主要被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其中,农业灌溉是黄河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水量。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农业灌溉的效率较低,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农业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综上所述,黄河水资源的调查显示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建议。我们应当加大对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以确保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二
第二篇内容
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黄河水资源,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首先,我们调查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根据我们的数据显示,黄河水资源主要被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其中,农业灌溉是黄河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水量。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农业灌溉的效率较低,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农业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其次,我们还调查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存在着一些水资源保护不力的问题,比如水土流失、污染等。这些问题对黄河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土壤侵蚀和水体污染的发生,以保护好黄河的水资源。
此外,我们还调查了黄河的水量情况。根据我们的数据显示,黄河年均径流量为48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量为52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黄河的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和秋季是黄河水量最丰富的时期,而冬季和春季则相对较少。这说明黄河水资源的利用需要考虑到季节变化的因素。
综上所述,黄河水资源的调查显示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建议。我们应当加大对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以确保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的发生,以保护好黄河的水资源。
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三
2017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综述
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2002年1月《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2002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2.6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2002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
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3、调查组织形式
调查团由水文局局长牛玉国同志任团长,委财务局赵春理副局长、委三门峡枢纽局刘红宾副局长任副团长,调查团成员有委机关财务局、防汛办公室、三门峡枢纽局、黄河上游水文水资源局、三门水文水资源局、河南水文水资源局及水文局信息中心、测验处、科技处、办公室、计财处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自2002年9月12日开始至2002年9月25 日,历时13天。调查了上游水文水资源局、西宁勘测局、兰州、玛曲、大水、唐克、久治、吉迈、黄河沿、黄河、唐乃亥等水文站、黄河沿水电站、龙羊峡水利枢纽等水利工程、以及沿途自然、生态、经济状况。通过实地调查,耳闻目睹了河源地区的真实情况,收集了有关资料,得到了一些初步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黄河河源区的基本概况
黄河河源区是指唐乃亥以上地区,流域面积为121972km2,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可分为三段,即黄河源头区(黄河沿以上)、黄河沿至玛曲区间和玛曲至唐乃亥区间。
该区域内有高山、盆地、谷地和众多的湖泊、冰川及多年冻土地貌。由于外应力作用,特别是流域内的降水、蒸发、水流、冰川、持久强劲的风力等影响,不断对流域表层物质进行强烈的风化、侵蚀、沉积、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各种地貌景观。
唐乃亥站以上黄河干流河道弯曲、狭谷和川地相间,流域平均宽度约80km;水系河网发达,支流众多,其中集水面积大于1000km2的一级支流有23条之多,大部分支流未设水文站点。该区中部左岸自东向西横贯着山高坡陡、终年积雪的积石山山
脉,与南部岷山相抵,迫使黄河干流围绕积石山的南侧、东侧、北侧流过,形成著名的黄河第一弯。黄河河源区内降水量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东南部黑河、白河流域的700mm以上逐步递减到源头区扎陵湖与鄂陵湖一带的300mm以下。区间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达204亿m3,占黄河流域(不含内流区)水资源总量的28%,为黄河流域的重点产流区之一。该区内径流补给方式主要为降水,其次为冰川融水及地下水。由于该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差等原因,区内工农业耗水量只有2.0亿m3左右。位于青海省XX州XX县境内,1998年4月开工修建了小型径流电站一座,站坝址在鄂陵湖口下游17km处的黄河干流上。单台机组已于2001年12月运行供电,运转平稳,另一台机组也可望近期安装发电。
该电站为坝后式电站。建坝后形成与鄂陵湖相连的平原水库,水库总库容达25.07×108m3,调节库容14.6×108m3,总装机容量为2×1250kw,年平均发电量0.175×108kwh,正常库水位情况下库区面积达657.7km2,最大坝高18m,坝顶长1521.63m。坝区平均海拔4260m,总体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导流发电管、厂房、升压站及变电工程等部分组成。总投资达8195万元(含调整概算投资)。
黄河河源区主要有藏、汉、回等十几个民族。以藏族为主,藏族人口占90%以上。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历史原因,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只有2.3人。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结构单一。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位置,但畜牧业基础薄弱。
黄河源头玛多以上地区,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北邻柴达木盆地,南以巴颜喀拉山为界。黄河源头区流域面积2.1万km2,干流长270km,河道比降为1.2‰。该区属于高寒气候,地形相对低洼,排泄不畅,形成了大片的湖泊沼泽湿地。位于区内的扎陵湖和鄂陵湖面积达1136.8km2,扎陵湖平均水深9m,鄂陵湖平均水深17.6m,两湖水面海拔4260以上,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淡水外泄湖。这里气候寒冷,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无绝对无霜期,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4.6mm,蒸发量为1367.6mm,多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1℃,最低气温达零下53℃,大气含氧量为海平面的60%,冰期长达近7个月,全年为取暖期。由于黄河源头区的气候条件和下垫面条件等因素,决定了该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植被分布以大面积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原及沼泽类草原为主。牧草地占土地面积80%以上。本河段河谷较宽,地势平缓,草滩广阔,滩丘相间,无明显分界,相对高差小,对径流的调蓄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