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调查报告「最新」 篇一
标题: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调查报告
摘要:
本报告基于对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目前小学生家庭作业的情况以及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收集了来自不同学校和年级的小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意见和反馈。结果显示,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较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报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减轻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引言
小学生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逐渐加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共收集了来自10所小学、1000名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和反馈。问卷内容包括小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家长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感受等方面。访谈主要关注教师对家庭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标准。
三、调查结果
1. 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较长: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每天花费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平均为2-3小时,超出了专家建议的合理范围。
2. 家长参与度较高:近80%的家长参与到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帮助他们完成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3. 学生对家庭作业的压力感较大:超过60%的学生表示每天做作业时感到压力,甚至有些学生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4. 教师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访谈结果显示,一些教师在评价学生家庭作业时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导致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投入度不高。
四、解决方案
1. 减少家庭作业量: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家庭作业的数量,避免过多的负担。
2. 提高家庭作业质量:教师应注重家庭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3. 家长合理参与: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对待家庭作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完成作业。
4.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综合考虑作业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五、结论
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减轻家庭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以及家长和教师的合理参与,可以有效改善小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最新」 篇二
标题:高中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
本报告基于对高中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高中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和习惯,以及网络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收集了来自不同学校和年级的高中生的意见和反馈。结果显示,高中生的网络使用时间较长,社交网络和游戏成为主要的上网活动。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引导高中生合理使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中生越来越依赖网络来获取信息、交流和娱乐。然而,过度使用网络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共收集了来自10所高中、1000名学生的意见和反馈。问卷内容包括高中生每天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以及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因素等方面。访谈主要关注学生对网络使用的态度和观点。
三、调查结果
1. 高中生的上网时间较长: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高中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其中有近4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
2. 社交网络和游戏成主要的上网活动:超过90%的学生表示他们主要在网络上使用社交网站和玩游戏,而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时间相对较少。
3. 上网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约60%的学生认为他们花在网络上的时间过多,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4. 学生对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意识较低:访谈结果显示,一些学生对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容易受到网络欺凌和不良信息的影响。
四、解决方案
1. 培养高中生的网络素养:学校应加强对高中生的网络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
2. 引导高中生合理使用网络:学校和家长应引导高中生正确使用网络,将学习和娱乐相结合,避免沉迷于社交网络和游戏。
3.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高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教授他们如何识别和应对网络欺凌和不良信息。
4. 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吸引高中生参与,减少他们过多上网的时间。
五、结论
高中生过度使用网络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加强网络教育、引导合理使用网络以及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高中生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最新」 篇三
2017年教育教学调查报告「最新」
2017年**月**日至**月**日,对**中学的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以初三级学生为例采用访谈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学校进行了分析与调查,现将有关现状、问题及相应的改善措施总结如下:
一、素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学是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从学生角度来调查来看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果,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作用。调查显示,初三级的学生99.5%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式各样课外活动,有体育、艺术、竞赛等,但是只有4.55%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22.7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而超过一半54.55%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18.1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兴趣不大,从中得不到提高。素质教育还包括全面提高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经过调查发现,45.45%的学生并不认为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质有提高,甚至有18.18%的学生认为与上一辈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有所降低。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初三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信仰。过去说为祖国学习、为人民服务,而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转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
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中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试制度。中考作为选拔初中学生能否到高中学习的一种比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试存在,应该就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考试能把学生真正的素质考出来,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这又是一个难题。
五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三、针对以上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可采取以下措施: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
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可以通过教学、共青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
第二,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
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
家务劳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学校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第三,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调整和规范教育行为。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对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中小学校的教育评估制度。切实通过评估,引导、调控和激励基础教育行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完善师生互评制度,赋予学生实在的评价权利。奖惩制度要面向全体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要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建设。
第四,突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设课程,坚决制止那些只重视开设应考学科,忽视甚至放弃那些不参加考试的课程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深化教学改革,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承认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落后山区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方面要体现出这种差异,使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选择弹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关心、尊重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必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