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参考 篇一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供应过剩与需求调整
摘要: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分析,重点关注供应过剩和需求调整两个方面。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和对专家的访谈,得出了以下结论: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供应过剩问题,而需求正在发生调整。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政府和开发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供应过剩问题:
1.1 市场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存在着供应过剩的问题。大量的楼盘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停工、停售等情况,导致供应超过需求。
1.2 过去几年,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规模和利润,纷纷投资大量的开发项目。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和政策调控的影响,许多项目无法按计划销售。
1.3 供应过剩问题严重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导致了房价下跌和销售困难。同时,还带来了土地资源浪费和财务风险。
二、需求调整:
2.1 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正在发生调整,主要原因是购房者的购房意愿和能力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购房者对房地产的需求不再像以前那样旺盛。
2.2 调查发现,许多购房者更加注重房产的实用性和舒适性,而不再盲目追求面积和位置。他们更倾向于购买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屋,而不是投资房地产。
2.3 需求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长期的,开发商和政府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开发策略,以满足购房者的实际需求。
三、建议:
3.1 针对供应过剩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审批和监管,避免过度投资和浪费资源。同时,鼓励开发商转型升级,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针对需求调整问题,开发商应该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实用性,推出适合不同购房者需求的产品。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购房补贴等措施,提高购房者的购房能力,促进市场需求的恢复。
3.3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避免过度投资和市场泡沫的形成。同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
结论:
中国房地产市场当前面临着供应过剩和需求调整的双重挑战。政府和开发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通过加强监管、调整开发策略和提高购房者购房能力,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供需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参考 篇二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城市化进程与楼市发展
摘要: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分析,重点关注城市化进程和楼市发展两个方面。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和对专家的访谈,得出了以下结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房地产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而楼市发展也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城市化进程:
1.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1.2 城市化进程对房地产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住房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1.3 城市化进程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筑、装修、家居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二、楼市发展:
2.1 楼市发展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楼市的繁荣,房地产行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2.2 楼市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房价上涨、投机炒房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稳定和金融风险带来了挑战。
2.3 楼市发展需要政府的合理调控和市场的自律,以保持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建议:
3.1 针对城市化进程,政府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供应管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同时,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宜居性,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3.2 针对楼市发展,政府应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避免过度投资和市场泡沫的形成。同时,应加强炒房行为的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3.3 此外,政府还应推动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房地产供给的结构优化,提高住房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结论: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房地产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而楼市发展也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政府和开发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加强调控和监管,以实现城市化进程和楼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参考 篇三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参考
关注民生,让百姓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政协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为了深入了解榆林房地产市场起伏较大的原因,促进榆林房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按照2009年榆林市政协总体工作安排,环资委就金融危机对我市房地产业的影响,向榆阳、神木、府谷等7个房地产市场较为完善的县区和市发改、房产、统计等8个相关
部门及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征集相关资料,并在榆林城区进行了实地视察。为了切实搞好这次视察活动,视察前组织部分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就视察路线、房产企业的确定、视察内容以及视察方法广泛征求意见。视察结束后,又召集榆林城区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现就有关榆林市房地产市场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住房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商品房为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辅“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基本解决了不同层次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得到完善。
2006年至2009年10月份,全市共建成商品房面积210.6万㎡,完成销售面积136.8万㎡,空置面积74.0万㎡,空置率为35.2%,其中2009年1-10月份全市建成商品房面积49.1万㎡,销售27.2万㎡。
2006年榆林市区商品房均价1646元/㎡,2007年涨至2300元/㎡,2008年更是涨至高层4000元/㎡、多层3000元/㎡,2009年1-10月份,高层3900-4100元/㎡、多层3000-3200元/㎡。尽管2008年下半年以来成交量下降明显,但房价仍未下降且略有上升,这主要是受建材价格、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09年特别是二、三季度以来,榆林城区楼市发生强势反弹,从低迷逐步走向火热,5-10月份刚性需求促成成交量大幅反弹,房价平稳上扬。
经济适用住房也是影响榆林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2006年--2008年全市累计完成经济适用房85.1万㎡,其中2006年完成22万㎡;2007年完成18.1万㎡,同比下降17.7%;2008年完成45万㎡,同比增加了148.6%,安置住房困难户8510户。目前在建经济适用住房23万㎡,小高层均价2300元/㎡,多层均价约1800元/㎡,在房产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廉租房建设起步较晚。在实物配租方面,榆、神、府等7个县区申报了建筑面积7.7万㎡(1540套),总投资1.17亿元,其中榆阳区等5个县区已开工4.25万㎡、850套。
二、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1、房价起伏较大,楼市回暖较快。榆林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撤地改市特别是2002年以后逐步发展壮大,多以本土企业为主,一些经营思路、开发模式、营销策略、管理经验、广告宣传、市场定位、经济实力等方面较好的企业脱颖而出,消费者对撤地改市后房价涨幅的心理预期,加之中国宏观经济利好的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在“买涨不买跌”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在某些大楼盘开盘时甚至出现了排队买房的现象,各种因素导致榆林特别是榆林市区的房价起伏较大(见图2),充分暴露了房地产市场的不健全和不完善。金融危机以来,榆林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2008年全市共建商品住房空置面积按主体竣工口径计算约47.5万㎡,空置率约为63%,交易量大幅下降,开发量明显下滑。2008年全市房地产上市交易面积67.6万㎡,交易额17.9亿元,交易面积较上年下降近40%,开发量下降10%,到2009年第一季度,更是跌到了低谷,下降了63.1%。7县区2009年第一季度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61%,到了第二、三季度强势反弹,7县区分别比上季度增长了54.8%、56.3%,促成今年二、三季度榆林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主要源自两大动力:一是去年一度低迷的楼市积压了的购房需求在今年上半年集中释放;二是jiu市政策效果显现。上半年为防范通货紧缩,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增强了消费者的购房积极性。同时,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明显促进了房地产商的开发热情,进而引燃了2009年三季度楼市的大爆发。同时,银行信贷支持也是助推房价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已达1092亿元,居全省第二,较年初增加206亿元,较年初增加137亿元,增长29.35%,同比多增76亿元,增量已相当于2009年全年的181.7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93个和1.35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67亿元,较年初新增4亿元,其中,6月当月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新增4.15亿元。金融机构为积极配合国家启动和鼓励消费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增加了对居民消费的信贷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榆林房地产市场较快回暖。
2、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由于我市经济南北差异较大,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房产业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市仅有榆、神、府、定、靖、横等北部6县区有规模较大的房产市场,绥、米、子等南部
6县区房产市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同时,房价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神木县2006年-2008年全县共建成商品房面积60万㎡,房价高峰时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房价达到5400元以上,南部县区的房价则普遍较低,基本和我市的人均收入水平相一致。
3、投资型购房减少,消费者趋于理性。2006年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房价的过快增长,导致很大一部分购房者把购房作为一个投资项目,助推了房价的强势上涨。但从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持续低迷,投资型购房客户明显减少,一些潜在的购房者也在持币观望。一部分经济基础好且在榆林房产投资中受益的人则到西安、北京等周边的一线、二线城市购房。消费者购房逐步趋于理性,房地产市场更是一种刚性需求在推动,泡沫成份在逐步减少,榆林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4、土地价格大幅上升,土地开发成本提高。土地供应和土地储备是房地产企业进行房产开发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榆林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工作从2001年起实施,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严格化及供地方式的规范化,土地使用权供应方式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土地使用权供应也将由经营性用地招标挂逐步完善到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价格随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水涨船高。房地产企业对土地需求比较旺盛,其土地价格逐步抬高,开发成本大幅上升(见表4):
2005年以前,榆林城区土地价格亩均价为57.43万元,而2006—2008每亩均价为207.4万元,2009年亩均价94.1万元,基本与2005年以前持平,土地价格的变化正与榆林城区的房价基本吻合。据调查,2009年上半年榆林城区房地产企业未参与土地竞拍活动,现在建和销售的商品房,是以前的储备土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企业均未冒然购地,他们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持续时间、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房价走势等不确定因素难以作出准确科学判断,土地购买热情不高,对土地价格的心理预期不是很乐观,导致土地需求锐减,土地价格明显回落。同时土地购置费用上涨,土地开发成本大幅提高。榆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购置费用,从2006到2008年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从高速增长到大幅回落。2006年至2007年,榆林市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土地购置费用快速增长,增速达到1.7倍;之后受市场影响,房地产投资热情减弱,使得2007年至2008年土地购置费用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41%。依据榆林市商品房屋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出来的平均销售价格(现价),从2006年的2050元/㎡上升到2008年的2394元/㎡,上涨了344元/㎡,涨幅达17%。从宏观政策调控的层面上来看,土地严控、银根紧缩、所得税预征都对开发商造成一定的压力。总体来讲当前支撑房价上涨有三大因素:一是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居民住房以旧换新、以小换大,住房的更新换代成为时尚。与此同时,2008年股市持续低迷,存款利率较低,房地产市场恰恰成为投资者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经济发展与消费增长是支撑房价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从房地产企业的角度上看,随着近几年以来的土地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的实施,增加了土地出让的透明度,增大了土地获取价格,从而直接推动了房地产成本的上涨。三是受拆迁成本加大、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和工人工资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房地产投资成本。消费需求的改变使商品房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也增加了商品房建设成本,促涨了房价。土地开发投资是房地产开发的前期准备,是将“生地”变为“熟地”资金的投入,进行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的过程。从2006年—2008年,每平方米土地开发成本由263元上升到794元,增加了531元。
5、房地产资金来源借贷比重增加,自筹资金比重减少。2006年榆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本年度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占到17%,到2008年上升到33%;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的比重分别由51%、32%下降到2008年的42%和25%。在省内其他地区房地产公司贷款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我市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稳中有升,也是我市支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政策的具体体现。2009年国内贷款达到48%,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分别占到27%、25%
企业自筹资金和以定金及预收款为主的其他资金来源下降,反映了房地产投资者和大
多购房者处于观望状态,人心的稳定及市场信心的重建都需要时间,目前房屋销售仍处于调整期。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实施政府干预,在有效地遏制了工业经济持续下滑的势头,加之中省宏观政策的相继出台和“保稳定、保民生、保发展”目标的实施,榆林的房产企业逐步走出低谷,从第二季度开始,榆林的房地产受国家调控政策的推动,投资者信心显著增强,销售额明显增加,房地产业可以说率先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对榆林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市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
1、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98年废除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市房地产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从1998年到2008年,房地产行业年均增长24%,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8年到2008年,扣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从不到1%上升到2.5%。由房地产开发投资到引致的相关产业经济增加值,可视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1998年到2008年榆林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间接贡献率从3%上升到10%。
2、房地产对投资增长的贡献。对经济增长贡献40%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贡献比重很大:
3、房地产业对消费增长的贡献。2006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额4年平均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1%,是占消费份额最大的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经济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扩大房地产的投资和住宅销售是扩大内需不可替代的重要选择(见表7):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2015最新的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研报告
2.2015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3.2015关于我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调研报告
4.最新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5.2015年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2)
6.2015年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7.建材市场调查报告
8.水泥市场调研报告
9.关于物业小区的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