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 篇一
公民道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公民道德状况,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对公民道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但在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在问卷调查中,有超过80%的学生表示了解并认同了公民道德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列举出一些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具体行为表现上,一些中学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一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缺乏诚信守约的问题。有近40%的学生承认在考试中存在作弊行为,近50%的学生曾经有过撒谎的经历。这些行为的存在不仅对个人的品德发展有着负面影响,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次,一些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缺乏尊重和关心他人的问题。有约30%的学生表示曾经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扮演过施暴者或者旁观者的角色,超过50%的学生承认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存在着争吵和冲突的情况。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中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程度较低。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性,但只有不到30%的学生表示曾经主动参与过这样的活动。这可能与学生的学业压力和缺乏相关机会有关,但也反映出中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还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中学生在公民道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诚信守约、缺乏尊重和关心他人、以及对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度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加强对中学生公民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为社会发展健康与可持续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 篇二
公民道德是中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他们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中学生的公民道德认知和实践状况,本次调研采用了深度访谈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对公民道德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挑战。在深度访谈中,学生们对公民道德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和参与公益活动等方面,他们认为这些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行为。然而,他们也表达了对如何实践这些道德要求的困惑和疑虑。
首先,一些中学生表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很难做到完全诚实守信。他们认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不太光明的手段。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中学生对道德准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其次,一些中学生表示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存在着尊重和关心他人的困难。他们认为,同学之间的竞争和比较使得他们很难真正尊重和关心他人,而老师的严厉和苛刻也增加了他们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这表明,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面临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意愿较低。尽管他们认识到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表示由于学业压力和时间限制等原因,无法主动参与这样的活动。这也反映出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公民道德认知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挑战,包括诚实守信的困难、尊重和关心他人的难题,以及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意愿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中学生公民道德的教育和引导,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 篇三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及其现状,有针对性地对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开展教育,努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学生以及合格的社会公民,我们课题组特在本校部分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活动。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与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2.分析当代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特点。
3.探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与访谈法。问卷设计包括家庭、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对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勤奋学习、勤劳俭仆的认识等8个方面共40道题。发出调研卷450份,收回438份。
二、调查结果统计
1.关于“遵守公德、遵纪守法”
(1)在车上为老人、小孩等人让座的占82%;装着没看见或眼睛朝窗外的占7%;认为别人不让座何必我要让的占11%。
(2)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破坏公共设施上前劝的有35.7%;找管理人来纠正的有35%;29.3%认为与我无关。
(3)在十字路口碰上红灯,而此时没有车辆通过,会等待绿灯亮时才过的占41%;选择“若有急速,就过,若无急事,等会过”的占48%;乱闯的11%。
(4)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懂得的'占22.7%;懂得一些的占68%,不懂的占9.3%。
(5)对考试作弊的态度认为别人作弊,我不作弊就吃亏的占11%;只要不被发现,作弊有好处的占18.6%;认为作弊是不诚实的行为,我绝不作弊的占70.4%。
(6)当某同学被个子高的同学无理揍打时,找几个好朋友去报复的占5.2%;向学校反映的占84.8%;因害怕报复而不敢说的占9.9%。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初步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判断标准,但对交通法规的了解与遵守缺乏系统性与自觉性。
2.“团结友爱”方面
(1)当看到同学打破窗户玻璃,老师询问时,认为说出真相是出卖同学的占5.8%;认为不只
是我知道,别人不说,我何必说的占26.9%;说出真相的占67.2%。(2)与同学发生冲突时,采取坚持不让步的占9.2%;视对方态度再作考虑的占46.9%;主动和解、搞好关系的占43.9%。
(3)当老师与你商量,将你调到学习较差同学旁边时:担心影响自己学习的占31%;认为自己有责任帮他的占61.7%。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能以正确的观点与积极的行为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3.“勤奋学习” 方面
(1)关于学习的目的,42.3%认为能使将来生活舒适;35.7%认为是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2)有32.6%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比知识更重要;67.4%的认为知识与思相品德一样重要;没有一份问卷显示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
(3)对目前的教育中最先需要加强的问题:47.7%认为是环保意识,27%认为是人生规划,25.3%认为是公民意识。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学习与完善,学生能站在社会的角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较好地体现他们的思想性。
4.家庭、学校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1)39.5%认为同学们的言行对自己的思想有正面影响,28.5%认为有负面影响,认为没什么影响的占32%。
(2)关于父母的言行对自己的思想品德的影响,71.2%认为正面影响多于负面影响,12.6%认为没有什么影响,16.2%认为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
(3)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能主动告诉家长的9.5%;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认为应听从父母意见的占10%;遇到困难首先会找父母或家庭成员的占19.6%,找班主任或老师的占10%;跟父母沟通,能讲心里话的占20.6%,与父母难以沟通,不说心里话的占16.3%。
“环境育人”,足见教育的全方面性,但是调查问卷显示,父母在学生心中的“亲近度”并不高。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与结果统计,传统道德对学生的影响仍有着较大的优势。文明、诚信、良性竞争等现代社会道德元素已逐渐被学生接受。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对自身有益,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遵纪守法意识淡薄,性格较为偏激,责任感不强,缺少奉献精神,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1.学校德育错位。重课堂知识的教育,轻学生思想引导;老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不够深入细致,学校“德育首位”的环境氛围不浓厚。
2.家庭教育缺失。有的父母对自己言行要求不严,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方法,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3.学生认识不够。由于个体认识差异性,以及个人年龄、经历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事物的判别有差异。
四、对策探讨
1.突出“育人为本”目标。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观点,明确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教学工作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新课改的重要位置。
2.完善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合理完善德育评价内容,探索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方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3.改变传统德育模式。传统的单一灌输已不适合当代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学校应当搭建各种活动平台,通过开展体验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过程建立在直接、动态、体验的基础上,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思考、领悟,从而提升自我,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4.多方合作,形成德育合力。家庭是青少年品德养成的摇篮,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引导。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