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风俗特点作文(通用3篇)

时间:2011-03-07 08:12: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风俗特点作文 篇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月望”、“仲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同时也有一些独特的风俗特点。

首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传统风俗之一就是赏月。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会提前准备好一些水果、糕点、茶叶等,然后一家人或者亲朋好友一起前往户外,找一个宽阔的地方,摆放好食物,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明亮的月亮。这个时候,人们会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感受,共同赞美月亮的美丽。有时候,还会有一些诗人或者文人会在这个时候写诗吟诵,表达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其次,中秋节的另一个风俗特点就是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它的外皮酥脆,内馅丰富多样,有豆沙、莲蓉、五仁等口味。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会互相赠送月饼,作为表达祝福和感恩之情的礼物。同时,还有一种有趣的民间游戏叫作“猜灯谜”,也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会在月饼盒子里放入一些写有谜语的纸条,然后大家轮流猜谜语,猜对了就可以获得一个月饼作为奖品。

最后,中秋节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习惯,那就是赏菊花。中秋节正好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一起去花坛或者公园赏菊。菊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坚贞、高尚、纯洁的品质。在中秋节这天,人们赏花的同时也会聚在一起欣赏月亮,增加了节日的氛围和乐趣。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特点。赏月、吃月饼、赏菊花等传统习俗,使得中秋节成为了一个让人们欢聚一堂,感受亲情和友情的节日。这些独特的风俗特点,也成为了中秋节的魅力所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承。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风俗特点作文 篇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独特的风俗特点。下面我将介绍中秋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首先,中秋节的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之一就是赏月。在这一天的晚上,人们会提前准备好一些水果、糕点、茶叶等,然后一家人或者亲朋好友一起前往户外,找一个宽阔的地方,摆放好食物,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明亮的月亮。赏月的同时,人们还会讲述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人们表达对家人和亲友之情的方式之一。

其次,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之一,它的外皮酥脆,内馅丰富多样。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会互相赠送月饼,作为表达祝福和感恩之情的礼物。除了传统的口味,如豆沙、莲蓉、五仁等,现代的月饼也有了更多的创新,如冰皮月饼、巧克力月饼等。吃月饼不仅代表着团圆和美好的寓意,也是中秋节的一大乐事。

最后,中秋节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习惯,那就是赏菊花。中秋节正好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一起去花坛或者公园赏菊。菊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坚贞、高尚、纯洁的品质。在中秋节这天,人们赏花的同时也会聚在一起欣赏月亮,增加了节日的氛围和乐趣。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独特的风俗特点。赏月、吃月饼、赏菊花等传统习俗使得中秋节成为了一个让人们欢聚一堂,感受亲情和友情的节日。这些独特的风俗特点,也成为了中秋节的魅力所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承。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秋节的风俗习俗一直都是人们期待的重要内容,也是中秋节的重要元素之一。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风俗特点作文 篇三

【#中秋节# 导语】秋之洁爽,月之铅华,夜之思意,心有泥泞。睹洗尽繁华的冷月,寂寥怀春伤秋,中秋月之伤情,月难长明,情更难以久留,感叹嫦娥奔月的凄美,沉湎唐诗宋词的缠绵。读月中秋,洒行行青泪。下面是©整理发布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风俗特点作文》,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篇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二


  1、赏月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文人士大夫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3、燃灯

  中秋之夜,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广东张灯最热闹,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出各种形状,上糊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篇三


  称月饼为月光饼

  小时候,我们住在乐清一个叫泮垟的乡下地方。那些年我们家特别穷,经常米都吃不上,家里晒了一屋的大头菜当饭吃;我妈是城里嫁过来的,咽不下大头菜,就把盐炒起来,就着大头菜吃。实在没路走了,爷爷去打围塘,拉煤,我爸就去了湖北采石场做粗工。奶奶跟我说,到了八月十五,你爷爷和你爸都会回来。但往往到了那天,只有爷爷能回来。

  奶奶对中秋特别讲究。中秋前几天,奶奶就让我们去河塘里挖青滋泥,做成一对烛台形状的泥胚,在泥胚顶端各预埋一截香梗。到了八月十五,青滋泥阴干了,“烛台”也制成了。

  温州人称月饼为月光饼。我的邻居们早几天前就开始做月光饼了,有“麻月”、“三锦”、“空心饼”等等,做好后一个一个地摆开,晾在米筛里。“麻

月”很大,圆径有一尺左右,实心的,饼上撒满芝麻;“三锦”小一些,饼里面有饴糖、瓜子、核桃等馅,表皮酥脆,一碰就有饼皮散落下来。我十岁前只见过,没吃过这种饼;“空心饼”是中空的,外面稍裹些芝麻的白色小饼,个比荸荠稍大一点。这种饼,我至今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他们做好月光饼,晾一晾,就用一种厚厚的黄纸包起来,用红绒绳系起来,开始提着月光饼走亲访友。条件好一点的人家,还带上芋头、粉干,再好一点的,还会加上一刀猪肉。我们家只有在八月十五下午开始做月光饼,面粉是借来的,只够做一个“麻月”,饼上的芝麻清清楚楚,大约四到五颗。大人们告诫说,这时的“麻月”还不能吃,要到晚上拿到“月光佛”下面晒晒才能吃。

  对着月亮恭敬礼拜

  傍晚,圆月从东山顶升空,还带着点红晕,就像一个冒热气的月光饼。奶奶在小院子里摆出一张小桌子,桌子中间放上“麻月”,再放上几样现成的东西——舍外园子里摘下的柚子、灯笼果,河里摘的菱角之类的。

  奶奶在柚子上插上三炷香,然后喊我们把“泥烛台”拿出来,插上一对蜡烛。一大家子人站在桌子后面,小孩们站前排,大人站后面,对着月亮恭敬礼拜。奶奶神情特别严肃,有祭词:“月光佛,你先吃,吃了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我们根本无心关注祭词,目光爬上桌子上的“麻月”,再穿过闪烁摇曳的烛光和袅袅香烟,盯着天空中的月亮,心里想着:月光佛,你快点晒我们的月光饼,晒好了我们可以吃饼。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风俗特点作文(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