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日习俗作文【最新5篇】

时间:2013-01-05 09:22: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冬至节日习俗作文 篇一

冬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是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节有许多有趣的习俗,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

冬至节日习俗之一是吃饺子。在中国,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吃。这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北方的冬天里的暖阳,象征着团圆和温暖。而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亲手包制饺子,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和情感交流。吃饺子的时候,还有一个习俗是吃饺子时一定要吃到一个带有钱币的饺子,相信这样能够带来好运和财富。

冬至节日习俗之二是吃汤圆。在南方,人们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汤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外面是柔软的糯米皮,里面是甜甜的馅料。吃汤圆也有着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团圆和和谐。在冬至这一天,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起享用汤圆,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幸福。

冬至节日习俗之三是晒太阳。冬至这一天,太阳离地球最远,阳光最弱。所以人们会利用这一天的阳光去晒太阳,以增加身体的阳气。一些地方还有冬至日去洗澡的习俗,认为这样能够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冬至节日习俗之四是祭祖。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去祭祖。他们会将祖先的牌位摆在家中,烧香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祭祖也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冬至节日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要珍惜家人团聚的时刻,共同度过一个温暖而快乐的冬至节。

冬至节日习俗作文 篇二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冬至节有许多有趣的习俗,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

冬至节日习俗之一是吃饺子。在中国北方,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吃。饺子是一种传统的食物,有着丰富的寓意。饺子的形状像北方的冬天里的暖阳,象征着团圆和温暖。而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亲手包制饺子,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和情感交流。吃饺子的时候,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是吃饺子时一定要吃到一个带有钱币的饺子,相信这样能够带来好运和财富。

冬至节日习俗之二是吃汤圆。在中国南方,人们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汤圆。汤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外面是柔软的糯米皮,里面是甜甜的馅料。吃汤圆也有着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团圆和和谐。在冬至这一天,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起享用汤圆,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幸福。

冬至节日习俗之三是吃鸡蛋。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吃鸡蛋。鸡蛋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物,它是生命的象征。在冬至这一天,人们相信吃鸡蛋可以带来好运和健康。有些人还会在鸡蛋上写上吉祥的字或图案,然后把鸡蛋放在家里供奉一段时间,以祈求平安和幸福。

冬至节日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要珍惜家人团聚的时刻,共同度过一个温暖而快乐的冬至节。

冬至节日习俗作文 篇三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

  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

  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

  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冬至节日习俗作文 篇四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

  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

  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

  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老苏州”们回到家,桌上摆好的“圆夜饭”不仅丰盛更是有“意思”,无论是冷盆热炒还是鱼肉牲禽,都换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宝”(蛋饺)、“团圆”(肉圆)、“鸡”(扑扑腾),“金链条”(粉条)、“如意菜”(黄豆芽)、“吃有余”(鱼)等,形色相似,处处渗透着姑苏传统节庆的喜气和寓意。

  自古太湖地区盛产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

  圆圆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据说在苏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馅团子,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团,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桂花猪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点心,新一年又来临。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

  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

  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冬至进补,春天打虎”,是广泛流传于吴地的民间俗语。

  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启动大进补,也形成了秋后食羊肉的最高峰。

  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店的羊肉生意更是一下子兴旺了不少。

  一家小型藏书羊肉店的老板透露,冬至里他的羊肉店可卖出八只羊,对食者而言,无论是烧、焖、炖、煮,都是既享口福又补身体,实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冬至节日习俗作文 篇五

  “冬至大如年”。

  按通常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豆腐、吃饺子、喝老母鸡汤,迎接就要到来的数九寒天。

  小时候的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差,生活艰苦,吃上一顿饺子可是件欢喜事,也是件难事。

  寒风凌冽,家里的老人早早起来去菜市场,捏着肉票排队买肉。

  即便低声下气,营业员也是将头抬到天上,随便赏一块。

  那一块肉基本见不到瘦肉,白花花的,得用力抓住才不至于滑落。

  顺便买些蔬菜,回家后择好洗净沥干切碎,和那已经剁好的肉泥混合在一起,再加上葱、姜、油、糖、盐、酱油等,搅拌均匀。

  馅料准备好了,大人们又开始和面,一遍一遍地揉,一拳一拳地揣,直到面不软不硬方才满意。

  一切准备就绪,一家人便在桌面上清理出一块位置开始包饺子。

  根据年龄和能力,家里人各有分工:母亲搓面切面头,我擀皮,外婆包饺子,年幼的弟弟将包好的饺子整理到竹匾中,高龄的曾外祖父负责下饺子。

  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当时,看着外婆拿过一张饺子皮,放入适量的馅儿,转眼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呈现在面前,感觉像变魔法一般。

  饺子包到一定数量

时,便烧开水下饺子了。

  那一只只白胖的饺子在沸水中上下翻滚,煞是可爱。

  水开三遍之后,饺子熟了。

  揭开锅,香气扑鼻,馋得人直咽口水。

  盛出两大盘,一盘送给没空包饺子的左邻右舍,一盘自家老老小小共同分享。

  吃着,说着,笑着,继续包着。

  那饺子里包入了温馨、幸福,吃饺子更多的是享受浓浓的亲情。

  岁月流转,两位老人已仙去,而现在的我们又忙于工作和家务,很少再有时间和母亲围在桌边包饺子。

  即使调配的馅儿再好,只要是用那买来的饺皮包裹,总少了那一份饺子香,却又多了一份思念、一份渴盼。

冬至节日习俗作文【最新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