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影评(通用3篇)

时间:2017-03-04 04:39: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海上钢琴师》影评 篇一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电影,改编自亚历山大·巴雷拉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在2006年上映后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国际认可。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爱情和命运的故事,让观众们陷入了一个浪漫而又神秘的世界。

影片以一名年轻的钢琴师,阿米尔·贾瓦迪(阿德里安·布洛迪饰)的回忆为线索展开。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贾瓦迪在法国的一个酒吧中偶然遇到了一位老人,他自称是一名海上钢琴师。通过老人的讲述,观众们得以了解到贾瓦迪和钢琴师之间的特殊关系。

整个故事被分为两个时间段,一部分发生在二战期间,另一部分则发生在1990年代的上海。二战期间,贾瓦迪与钢琴师在一艘豪华客轮上相遇。钢琴师在船上表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钢琴演奏,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所有的乘客,尤其是贾瓦迪。二战期间的场景通过精美的画面和音乐来展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而在1990年代的上海,贾瓦迪开始了他的寻找之旅。他希望能找到那位神秘的钢琴师,以了解更多关于他的故事。贾瓦迪的寻找之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他去到了一个神秘的岛屿,邂逅了一个神秘女子。这位女子帮助他找到了钢琴师,并且向贾瓦迪讲述了真相。两个时间段中的故事渐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又令人着迷的故事情节。

《海上钢琴师》以其独特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电影中的音乐也是其一大亮点,钢琴师的演奏技巧和激情四溢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电影中的画面也十分出色,通过精心的摄影和良好的布景,再加上细腻的光影处理,为观众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世界。

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融入了音乐、爱情和命运等多个元素,给观众们带来了一次奇妙的视听盛宴。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电影。它通过一个钢琴师的故事,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音乐中感受到的力量和情感,使得观众们在电影结束后依然沉浸在这个美妙的世界中。

《海上钢琴师》影评 篇二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画面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本文将从故事、演员表演和电影手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这部电影的魅力。

首先,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引人入胜。通过两个时间段的交替叙述,影片展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观众们跟随着主人公贾瓦迪的视角,一边回忆起他与海上钢琴师的相识,一边追寻着钢琴师的下落。这种叙事方式给观众们带来了一种既紧张又充满悬念的观影体验。而故事中关于音乐、爱情和命运的主题也使得观众们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影片中的演员表演也非常出色。阿德里安·布洛迪在片中饰演了主人公贾瓦迪,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完美地展现出来。他的表演让观众们能够感同身受,与角色产生共鸣。而钢琴师这个神秘角色由蒂姆·罗斯扮演,他的演技使得这个角色更加神秘而又引人注目。两位主演的精湛演技为整个电影增添了不少亮点。

最后,影片的电影手法也值得称道。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运用了许多精心设计的镜头和画面,通过细腻的光影处理和别致的摄影技巧,为观众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世界。尤其是在钢琴演奏的场景中,导演通过巧妙的剪辑和音乐的配合,使得观众们仿佛置身于钢琴的海洋之中,感受到了音乐的魔力。

综上所述,《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电影。影片通过精心的故事情节、出色的演员表演和独特的电影手法,给观众们带来了一次奇妙的观影体验。它让观众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情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艺术品,它能够引导观众们思考和感悟,成为心灵的滋养。

《海上钢琴师》影评 篇三

《海上钢琴师》影评

  这段话一定要写在最前面: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有些情节设计得不够好,电影虽然展现了一名钢琴家对于音乐的一部分可贵的精神,但是导演设计的主角的一些做法让这些精神发扬得过于偏激以至于使他丧失了音乐家应该具有的另一种气质和义务(让自己的音乐流传),而同时,主角又有一些做法与他对音乐的虔诚相矛盾,这令我感到非常难以理解。如果导演改掉电影中某几个细节比如那场斗琴表演,那么“1900”的形象会得到更多的崇敬和同情。“1900”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强烈的生命的寄托,那就是他的钢琴,他的音乐。

  他对音乐有一分虔诚,有炽热的感情,还有一种依赖。但是作为音乐家不该逃避世界的。音乐本身似乎就渴望着向世界每一个角落诉说,而作为音乐家又怎能这样躲避世界?音乐从来不会让人厌弃这个世界,如果音乐真的融入了他的灵魂,他一定会走出船舱的,无论是忧郁的音乐,绝望的音乐,还是诙谐的音乐,雄壮的音乐。事实上,“1900”这个形象本身就是矛盾的,从整部影片看来他对音乐是虔诚的,但是有时候又看出这个人不那么虔诚,比如他每天参加的舞会伴奏,他参与的斗琴炫技。好吧或许是这个人物本身常人不能理解吧,我认为他在灵魂深处对音乐是有着那种火热的激情的。

  《海上钢琴师》刻画了一位令人感动、敬佩的艺术家形象,但我不得不说,作为一名艺术家,尤其是音乐家,不应该成为 “1900”那样的隐士。当然“1900”本人或许根本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他只愿意生活在小小的船上让自己的心随着自己的音乐飞翔,但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一位自然的将自己的感情流露在音乐中的作曲家,如果他还有一份理智的话是不能逃避世界的。“1900”具有很多作为一名音乐家的可贵品质,这些也正是许多现在所谓的音乐家们缺少的,可是他做得太过头了。

  在现实中,我只见过画家,雕塑家,诗人有这样的形象存在,可是音乐家怎么会这样做呢?音乐家会痛苦,忧郁,然后将他们的情感流露在音乐中,比如柴科夫斯基写的“悲怆”;音乐家们也会呼喊,比如那首“贝九”,可是一个共同的特征是,音乐需要听众!音乐和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非常不同,一幅画一旦完成,那么它永远都不会改变,观众可以从画中体会各种各样的感情,但是那张画布在任何人面前是一样的。但是音乐,即使莫扎特把他的'总谱细致地标注记号,再写上他所表达的感情,然后发表,只要让不同的乐团和指挥来演奏这同样的乐谱,效果会大不一样。有人说,演奏音乐是一种再创作,对极,鲁宾斯坦弹的肖邦别人永远无法模仿,小泽征尔排练德沃夏克的作品时曾推敲一种悲伤是思乡的悲伤,还是失恋的悲伤,抑或是目睹苦难的悲伤。

  一千个人演奏莫扎特就有一千种风格,索诺维茨说自己今天和明天演奏同样的曲目就会有不同的风格……最后,同样的一次录音得到的唱片被不同的人欣赏又会产生不同的共鸣……现在我们应该知道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伟大不同了吧!所以无论是作曲家,演奏家,他们都应当努力让自己的音乐被人类感受,那种对音乐的虔诚,不应只停留在自己吐露心声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让音乐回响在世界,也许“1900”自己愿当一名隐士,可是音乐的生命确是不应当被他残忍地扼杀在船舱里的,他录唱片时说“我的音乐与我同时存在”,应当是音乐载着他的灵魂,就像我们即使听一首从未听过的交响乐都能准确的报出作曲家名字甚至知道是他的哪个时期的作品一样,音乐是带着作曲家的灵魂的,“1900”对自己的音乐做的,一方面让我看见了他与音乐令人敬佩的感情,另一方面却存在一些错误。就算是仅仅为了自己的音乐,他也应当踏上陆地去演奏,即使不愿如此,也应当让自己的音乐刻在唱片中或是留在乐谱中传向世界,让音乐载着自己的感情向每一个人诉说,这才是一名音乐家所应该做的。

  是的,柏辽兹也毁过自己的许许多多总谱,但他让那首《幻想交响乐》留在了世界,每分每秒世界都为之感动!我不知道“1900”这样做,甚至在天国都希望有一架钢琴,算不算一种自私。真得不该这样,他应当看看卡拉扬是怎样花费与研究音乐同样多的时间去研究录音技术然后将最完美的演奏最完美地永远留传,他应当看看鲁宾斯坦的钢琴艺术是怎样被刻录在唱片上,至少他应当像舒伯特那样用乐谱记录下自己的音乐哪怕仅仅锁在抽屉里……总之,我想说,作为一名音乐家,这种躲避是不应该的。(有些朋友会反对我用的“躲避”一词,但我想不出更恰当的词语了,姑且大家了解我的意思就行了吧)也有可能,就是他克服不了那种“没有尽头”的恐惧。他对于“没有尽头”的恐慌究竟出自什么原因呢?他还说

:“琴键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恐怕他只有在自己的音乐中能够自由,他对于音乐太过于依赖,以至于在其他任何方面,他都成为了一位脆弱的病人。

  “1900”有一种对钢琴和音乐不顾一切的热爱,其中也流露出他的一些虔诚,这些真的是令人感动的精神。我经常拿傅聪和朗朗做对比,傅聪说过“心甘情愿做音乐的奴隶”,朗朗则说过“我从小就立志要当著名钢琴家”,两种完全不同的对音乐的态度。当然,想当钢琴家并不是坏事,但对音乐本身的爱就不见了。傅聪真是令我尊敬的钢琴演奏家,不光是他对待作品的严谨,处理作品的细致,更重要的是那种对音乐的虔诚的热爱,我想这一点,电影中“1900”也做到了,真的是他的每一丝情感都迫不及待地流露在他的音乐中,当然这需要很多的音乐天赋才有可能做到,这里,那种生命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感动了每一个人。

  其实我挺恨这部电影的配乐作曲者的,还有情节的安排,我觉得这样的钢琴家就不应该给那种令人厌恶的舞会伴奏。20世纪的普遍的浮华在这种场合显示得丑陋毕出,让我们来听听莫扎特的嬉戏曲,还有许多伟大作曲家的圆舞曲……他应当在音乐厅演奏严肃音乐的,台下的听众应当具有同样的对音乐的虔诚才可以。好吧,既然他愿意迎合这样一批爱好娱乐的听众,他又为什么拒绝下船呢?这种矛盾恐怕只有用他不合常理的思考方式去解释了吧。电影音乐写的大多是不好的,怎么有那么多接近爵士风格的片断啊!我一点都不喜欢爵士乐,也不喜欢风格与之接近的作品,太无端吵闹了,有旋律的部分也是糖开水一样,那永无休止的跳音,那令人厌烦的渐强,我受够了……也许“1900”也只不过是无奈地为了生计迎合大众吧。那段钢琴家献给姑娘演奏的,也就是被录音的曲目感觉旋律还不错,可还是不够出色,我觉得比肖邦的夜曲差远了。另外还有一些写得不错的片断,比如Max最后离开“1900”时的弦乐,真有点巴伯《弦乐柔板》的味道啊!

  再来说说斗琴那一段。参加这种活动真是音乐家的奇耻大辱,即使是为了“尊严”。我一直很讨厌炫技的音乐,柴科夫斯基也说过“我可不愿意自己笔下出现一些不表现任何内容而无畏地耍弄和弦、节奏和转调的交响乐作品”,技术确实重要,但是空洞的技术是令人厌恶的。技巧运用恰当了可以从容表达复杂的情感,然而用来炫技的作品永远是糟糕的。而这里更夸张了,钢琴竟被用来当作“较量”的工具!还记得那点燃香烟的一幕,简直就是瞎扯!真实性也有问题啊,这么滚烫的琴弦,琴键的锤子都要被烧掉了……个人觉得导演安排这种场面有损钢琴家的形象。音乐家相互比试技巧炫耀技巧真是对音乐的不敬啊。不过说实话,最后“1900”弹的应该可以算是超凡练习曲了!音乐会练习曲级别。

  事实上对于音乐的演奏或是创作,光靠感觉是不够的,理性的分析也非常重要。比如一名优秀的指挥就需要对乐谱作非常深的研究。电影里的“1900”真是具备了超过了莫扎特的天才啊!他竟能坐在钢琴面前即兴演奏如此复杂的作品,就像莫扎特那样,音乐学院教的技巧在他们面前就像是自然而然的一样!这真是令人惊叹!我们恐怕永远也做不到那样了。

  对了,“1900”说过钢琴的音是有限的,其实不是这样啊!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当我们在钢琴上无声地按下c键,再短促地弹下C键,我们能听到c的声音响起!同样的实验对于无声键g,c1,……也是一样。事实上当我们弹奏C时听到的不仅是C,还有频率是65。4的倍数的所有音,那里有无穷多个泛音呢,正是它们组成了音乐中绚丽的和声。

《海上钢琴师》影评(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