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一
在高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必修一是我们的基础课程,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必修一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如词类和句法。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我们学习了古代诗词的欣赏和鉴赏。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在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欣赏和鉴赏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我们学习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现代文学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当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在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些修辞方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了一些写作训练,如写景、描写人物等。通过这些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必修一中的知识点涉及了文言文、古代诗词、现代文学作品以及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等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希望我们在高一的语文学习中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二
在高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必修一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必修一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首先,我们学习了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在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其次,我们学习了一些现代散文的欣赏和鉴赏。现代散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学习现代散文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当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在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品,如《记忆的味道》、《我的母亲》等。通过欣赏和鉴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写作技巧是我们进行写作时需要掌握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这些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如写景、描写人物、比喻、夸张等。通过这些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我们学习了一些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目标,通过学习这些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在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如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等。通过这些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必修一中的知识点涉及了古代文学、现代散文、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等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希望我们在高一的语文学习中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三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2.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4.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沁园春·长沙》
对比手法的运用。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态的对比,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与被诗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是明比,“万类”的自由与民生的压抑是暗比。
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万”言山之多,“遍”写红之广,“击”描画雄鹰矫健的身姿,“翔”描绘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
《我的四季》
清晰的写作思路——四季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张洁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写了播种的春,耕耘的夏,收获的秋,还有在回顾的冬,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我的五样》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衬
托、对比、比喻等。用空气、水、阳光对生命的宝贵衬托鲜花的可贵,生命固然重要,但没有鲜花存在的生命会失去多少的光彩。用空气、水、阳光、鲜花来衬托笔,前四样东西固然可贵,可它们和写作的笔一比,都不是最宝贵的。用同学们写的父母、孩子、爱人与自己想写的笔作对比,在诸多的忍痛割爱后,还是强调了自己对笔钟爱的理由。比喻运用也很妥帖,如“万物好似压缩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摆在那里等待你的挑选。货筐是那样小,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5.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影响的著作之一。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影响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亦占有重要地位。
(二)指出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燕王拜送于庭
5.秦王还柱而走
6.卒起不意
7.日以尽矣
8.图穷而匕首见
(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8.北蛮夷之鄙人
9.图穷而匕首见
10.秦王还柱而走
11.诸郎中执兵
12.左右既前
(四)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
1.进兵北略地
2.秦兵旦暮渡易水
3.丹不忍以己之私
4.樊龄期乃前曰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其人居远未来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8.皆白衣冠以送之
9.发尽上冠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2.(秦王)乃朝服
1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14.群臣怪之
15.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16.非有诏不得上
17.箕踞以骂曰
18.乃欲以生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