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优选3篇)

时间:2017-01-06 06:38: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篇一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元素周期表分为主族和副族,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其化学性质。

二、化学键与化合物

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常见的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等。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常见的化学反应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四、溶液与溶解度

1.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五、酸碱与pH值

1. 酸碱: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酸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2. 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pH值越小表示溶液越酸,pH值越大表示溶液越碱,pH值为7表示中性溶液。

六、氧化还原反应

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还原剂能够提供电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失去和获得必须同时进行。

七、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表示。

2.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生成的速度。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是高一化学最新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化学时能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化学式与化学计量

1. 化学式: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符号组合。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形式。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指用化学式中的系数表示物质的质量比。化学计量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

二、离子反应方程式与离子反应式

1. 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指以离子为单位表示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明确显示了参与反应的离子。

2. 离子反应式:离子反应式是指以离子为单位表示反应过程的化学式。离子反应式只显示了反应中的离子,不显示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

三、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表示。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的指标,用K表示。平衡常数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关,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

四、酸碱中和反应与酸碱滴定

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一种准确测定酸碱浓度的方法。通过滴加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到待测溶液中,使其达到中和反应,从而测定溶液的酸碱浓度。

五、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剂还原剂

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2.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失去和获得必须同时进行。

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电解质可以导电。

2. 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产生离子的物质。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以上是高一化学最新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篇三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1

  一、重点聚焦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识网络

  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

  1.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2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

  (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随着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逐渐变化。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具有同样价电子构型的原子,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的原因。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还有一些根据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就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子亲和能就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轨道越“空”的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轨道越“满”的越容易得电子。周期表左边元素常表现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增大,从左至右一次减小。周期表右边元素常表现非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从左至右一次增大。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3

  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3)加热浓缩FeCl3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6)加热Mg(HCO3)2、MgCO3溶液最后得到Mg(OH)2固体。

  (7)净水剂的选择:如Al3+,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8)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9)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10)液可洗涤油污。

  (11)试剂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试剂。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4

  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5

  1、概念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化学平衡状态的转化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

  5、勒夏特列原理

  定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C、P或T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原理适用的范围:已达平衡的体系、所有的平衡状态(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和只限于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解释: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对这种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抵消这种改变,也就是说:外界因素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占主要方面。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6

  【氨气及铵盐知识点】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

  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7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8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

  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9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

  226He为1s外,其余为nsnp。He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轨道,还未出现p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①分区

  原子结构与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②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由此可知,该元素位于p区,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即能层为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但应注意过渡元素(副族与第Ⅷ族)的能层为其周期数,外围电子数应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镧系、锕系除外)。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10

  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

  原子结构与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

  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2s22p0、12Mg3s23p0、20Ca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2s22p3、15P3s23p3、24Cr3d54s1、25Mn3d54s2、33As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2s22p6、18Ar3s23p6、29Cu3d104s1、30Zn3d104s2、36Kr4s24p6。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11

  一、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

  到8电子饱和结构,因此Cl2突出表现的化学性质是得电子的性质,即表现强氧化性,如

  Cl2能氧化:

  ①金属(Na、Al、Fe、Cu等);

  ②非金属(H2、P等);

  ③某些化合物(Br—、I—、SO2、Fe2+、SO32—等)。

  (1)跟金属反应

  2Na+Cl2点然2NaCl(产生白烟);Cu+Cl2点然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2Fe+3Cl2点然2FeCl3(产生棕色的烟,溶于水呈黄色)

  (2)跟非金属反应

  H2+Cl2点燃或光照2HCl

  点燃:发出苍白火焰,瓶口有白雾;光照:会发生爆炸

  2P+3Cl2点燃2PCl3(雾,Cl2不足);2P+5Cl2点燃2PCl5(烟,Cl2充足)

  (3)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HClO是一种不稳定的弱酸,但具有强氧化性。)

  【说明】

  a、氯水通常密封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均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Cl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为白色。

  (4)与碱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的反应:

  Cl2+2KI=2KCl+I2(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Cl2)

  2FeCl2+Cl2=2FeCl3

  Cl2+Na2SO3+H2O=Na2SO4+2HCl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用强氧化性物质(如MnO2、KMnO4等)和浓盐酸反应。

  4HCl(浓)+MnO2△MnCl2+2H2O+Cl2↑

  2、实验装置: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等实验步骤及常见仪器的性能,制备干燥、纯净的Cl2。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12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硫和氮的氧化物

  1.硫单质俗称硫黄,易溶于CS2,所以可用于洗去试管内壁上沾的单质硫。

  2.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方程式为SO2+H2O H2SO3,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亚硫酸溶液有酸性也有漂白性。

  3.鉴定SO2气体主要用品红溶液,现象是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4.SO2和CO2混合气必先通过品红溶液(褪色),再通过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变浅),最后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同时证明二者都存在。

  5.SO2具有氧化性的方程为:2H2S+SO2=3S↓+2H2O,与Cl2、H2O反应失去漂白性的方程为Cl2+SO2+2H2O=2HCl+H2SO4。

  6.SO3标况下为无色晶体,遇水放出大量热,生成硫酸。

  7、久置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含有分解生成的NO2;工业浓盐酸显黄色是因为含有Fe3+。保存浓硝酸方法是在棕色瓶中,放在冷暗处;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浓硝酸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滴入稀硝酸现象是溶液只变红。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N2+O2放电===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2.氨的工业制法:N2+3H22NH3

  3.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装置:与制O2相同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检验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

  5.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碳酸氢铵受热分NH4HCO3NH3↑+H2O+CO2↑

  7.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氯化铵受热分NH4ClNH3↑+HCl↑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n≤4为气体、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13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固定: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14

  1、氯气(Cl2):

  (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成液氯,易溶于水。(氯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饱和食盐水;液氯为纯净物)

  (2)化学性质: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得到电子,作强氧化剂,能与金属、非金属、水以及碱反应。

  ①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正价)

  Na+Cl2===点燃2NaCl

  Cu+Cl2===点燃CuCl2

  2Fe+3Cl2===点燃2FeCl3(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只生成FeCl3,而不生成FeCl2。)

  (思考:怎样制备FeCl2?Fe+2HCl=FeCl2+H2↑,铁跟盐酸反应生成FeCl2,而铁跟氯气反应生成FeCl3,这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盐酸,是强氧化剂。)

  ②与非金属反应

  Cl2+H2===点燃2H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将H2和Cl2混合后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燃烧:所有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叫做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③Cl2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

  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多种微粒,其中有H2O、Cl2、HClO、Cl-、H+、OH-(极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的)。

  氯水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的微粒:

  (1)强氧化性: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用氯水代替氯气,如氯水中的氯气能与KI,KBr、FeCl2、SO2、Na2SO3等物质反应。

  (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2和HClO均有强氧化性,一般在应用其漂白和消毒时,应考虑HClO,HClO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不可逆。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故可被NaOH中和,盐酸还可与NaHCO3,CaCO3等反应。

  (4)不稳定性:HClO不稳定光照易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浅黄绿色)会变成稀盐酸(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应: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自来水也用氯水杀菌消毒,所以用自来水配制以下溶液如KI、KBr、FeCl2、Na2SO3、Na2CO3、NaHCO3、AgNO3、NaOH等溶液会变质。

  ④Cl2与碱液反应:

  与NaOH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Cl2+2OH-=Cl-+ClO-+H2O)

  与Ca(OH)2溶液反应: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此反应用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为Ca(ClO)2。

  漂白粉之所以具有漂白性,原因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同样,氯水也具有漂白性,因为氯水含HClO;NaClO同样具有漂白性,发生反应2NaClO+CO2+H2O==Na2CO3+2HClO;

  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纸褪色,因为不能生成HClO,湿的氯气能使红纸褪色,因为氯气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

  漂白粉久置空气会失效(涉及两个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白粉变质会有CaCO3存在,外观上会结块,久置空气中的漂白粉加入浓盐酸会有CO2气体生成,含CO2和HCl杂质气体。

  ⑤氯气的用途:制漂白粉、自来水杀菌消毒、农药和某些有机物的原料等。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 15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

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高一化学最新知识点总结(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