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一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在我们的中学生物课程中,必修二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下面是我对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总结:
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它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边界,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有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2. 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运输和排泄等过程。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和运输蛋白来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细胞内的溶酶体负责消化细胞内的废物和有害物质;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和运输蛋白来运输物质;细胞通过排泄物质的方式来排出废物和有害物质。
3.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生物种群的遗传信息在个体繁殖中的传递。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它位于染色体上。遗传的规律有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分离定律。进化是物种在长时间中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进化的证据有化石、生物地理分布、胚胎发育和生物分子等。
4. 生态环境与保护
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生态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生态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系列措施。
5. 免疫与疾病
免疫是机体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一种防御机制。免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过程包括感染、识别、攻击和记忆等。疾病是机体在生理或心理方面发生异常的状态。常见的疾病有传染病、遗传病和环境病等。
以上是我对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理解遗传和进化的规律,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掌握免疫和疾病的基本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生命的奥秘。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二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必修二是我们中学生物课程的重点。下面是我对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总结:
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边界,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有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2. 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运输和排泄等过程。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和运输蛋白来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细胞内的溶酶体负责消化细胞内的废物和有害物质;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和运输蛋白来运输物质;细胞通过排泄物质的方式来排出废物和有害物质。
3.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生物种群的遗传信息在个体繁殖中的传递。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它位于染色体上。遗传的规律有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分离定律。进化是物种在长时间中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进化的证据有化石、生物地理分布、胚胎发育和生物分子等。
4. 生态环境与保护
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生态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生态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系列措施。
5. 免疫与疾病
免疫是机体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一种防御机制。免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过程包括感染、识别、攻击和记忆等。疾病是机体在生理或心理方面发生异常的状态。常见的疾病有传染病、遗传病和环境病等。
以上是我对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的总结。生物是一门广阔而深奥的学科,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理解遗传和进化的规律,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掌握免疫和疾病的基本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生命的奥秘。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三
1、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四
减数丝
同点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次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只次
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出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等现象2.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联会
3.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或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退化)3.一个体细胞形成2个体细胞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
相同点1.细胞程中均出现纺锤丝
2、染色体在细胞程中都只复制一次
3.都出现有同源染色体
5.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1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变形作用形成4个精子由于细胞质不均等1个卵原细胞只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逐渐退化消失;无变形作用
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间期;在减数第一次,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束时,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五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种群有哪些特征?
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什么是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哪些?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⑵、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
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4、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如:1983年,我国年平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
⑵、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决定作用。
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5、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⑴、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⑵、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次要决定作用。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6、什么是年龄组成?
⑴、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年老个体数目较少的种群。
②、稳定型:各年量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的种群。
③、衰退型:幼年个体数目较少,年老个体数目较多的种群。
⑵、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7、什么是性别比例?
⑴、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比例。
⑵、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二、应会知识点
1、种群密度调查有什么必要性?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草原载畜量的确定等都依赖种群密度的数据。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注意事项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重捕时间的确定要注意:间隔不可过长,以免因种群内部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引起误差。
⑵、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弱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多少、大小的确定:要有代表性,不可偏重过密集或稀疏。
⑶、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六
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吞噬细胞等
2)免疫细胞 T细胞淋巴细胞 B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3、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免疫过程
③结果: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②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免疫失调疾病
(1)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
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 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坏免疫系统。
易错警示与免疫细胞有关的4点提示
(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
(4)有关免疫细胞的“3个”: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不能产生;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5、下图是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记忆细胞的特点:快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3)由图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的产生特点是既快又多。
易错警示与免疫过程有关的4点提示
(1)只考虑到胸腺产生T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忽视了T细胞也可参与部分体液免疫,是解答相关试题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2)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说,初次免疫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3)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在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