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件大全【精彩3篇】

时间:2015-01-09 01:24: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 篇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学好数学不仅对于高考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课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因为它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中数学课件的分类和使用。

首先,根据数学内容的不同,高中数学课件可以分为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多个类别。代数课件主要包括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图像、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内容。几何课件则涵盖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向量与坐标等知识点。概率与统计课件则介绍了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在使用这些课件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课件进行展示和讲解。

其次,高中数学课件的使用方法也有很多种。首先是使用课件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图表和公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其次是使用课件进行例题的演示。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性。比如,在课件中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者是解答题,让学生通过点击屏幕或者键入答案的方式进行回答,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最后,高中数学课件的制作也需要注意一些技巧。首先是要注意课件的简洁性和明了性。课件中的文字和图表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太多的文字和复杂的图表,以免让学生感到困惑和疲劳。其次是要注意课件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课件中的每个知识点和例题都应该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和衔接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另外,还要注意课件的美观性和吸引力。适当的设计和配色可以提高学生对课件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它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使用课件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课件进行展示和讲解,同时要注意课件的简洁性、逻辑性和美观性。相信通过合理使用高中数学课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 篇二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很高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既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教授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高中数学课件的设计和使用变得尤为重要。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高中数学课件的设计原则和使用技巧。

首先,高中数学课件的设计应该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课件中的文字和图表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太多的文字和复杂的图表,以免让学生感到困惑和疲劳。可以使用清晰的图表、简洁的文字和适当的动画效果来展示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还可以使用颜色、字体和版式等元素来增加课件的美观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对课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其次,高中数学课件的设计应该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课件中的每个知识点和例题都应该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和衔接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可以通过设置导航按钮、目录页和链接等方式来实现课件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和跳转。此外,还可以使用动画效果来展示解题的思路和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最后,高中数学课件的使用需要注意一些技巧。首先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课件进行展示和讲解。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和学生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课件进行展示。其次是要注意课件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可以在课件中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者是解答题,让学生通过点击屏幕或者键入答案的方式进行回答,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者竞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件的设计和使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设计课件时,要遵循简洁明了、逻辑连贯的原则,同时注意美观性和吸引力。在使用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课件进行展示和讲解,并注意课件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相信通过合理设计和使用高中数学课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 篇三

【#课件# 导语】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课件。下面是©整理分享的高中数学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高中数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五、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练习1、2(1)(2)

  课本P8习题1.1第2、3、4题

  六、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七、布置作业

  

2.高中数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教学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或“∠α”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3.高中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流程图的选择结构这种基本逻辑结构

  2.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3.能运用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设计流程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

  1.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求解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流程图的感知

  2.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图的画法和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某铁路客运部门规定甲、乙两地之间旅客托运行李的费用为

  其中(单位:xx)为行李的重量.

  2.试给出计算费用(单位:xx元)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二、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三、建构数学

  1.选择结构的概念:

  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

  虚线框内是一个选择结构,它包含一个判断框,当条件成立(或称条件为“真”)时执行,否则执行

  2.说明:

  (1)有些问题需要按给定的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并按判断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操作,这类问题的实现就要用到选择结构的设计;

  (2)选择结构也称为分支结构或选取结构,它要先根据指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再由判断的结果决定执行两条分支路径中的某一条;

  (3)在上图的选择结构中,只能执行和之一,不可能既执行,又执行,但或两个框中可以有一个是空的,即不执行任何操作;

  (4)流程图图框的形状要规范,判断框必须画成菱形,它有一个进入点和两个退出点。

  3.思考:教材第7页图所示的算法中,哪一步进行了判断?

  

4.高中数学课件

  教学目的: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有关运用

  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探究标准方程

  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

  ⒈说出下列圆的方程

  ⑴圆心(3,-2)半径为5⑵圆心(0,3)半径为3

  ⒉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

  ⑴(x-2)2+(y+3)2=3

  ⑵x2+y2=2

  ⑶x2+y2-6x+4y+12=0

  ⒊

判断3x-4y-10=0和x2+y2=4的位置关系

  ⒋圆心为(1,3),并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讲解例题

  例1、圆心在y=-2x上,过p(2,-1)且与x-y=1相切求圆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

  1、某圆过(-2,1)、(2,3),圆心在x轴上,求其方程。

  2、某圆过A(-10,0)、B(10,0)、C(0,4),求圆的方程。

  例2:某圆拱桥的跨度为20米,拱高为4米,在建造时每隔4米加一个支柱支撑,求A2P2的长度。

  例3、点M(x0,y0)在x2+y2=r2上,求过M的圆的切线方程(一题多解,训练思维)

  四、小结练习P771,2,3,4

  五、作业P811,2,3,4

  

5.高中数学课件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二.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来辅助教学。

  四.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

  (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校、现在的班级。

  (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活动:

  (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

  (2)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7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7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b是(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设计意图: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从而突破难点。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

  (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A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新知,体会三种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对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回顾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种表示方式。

  作业: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组第4题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

高中数学课件大全【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