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解读(优秀3篇)

时间:2017-04-09 03:33: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解读 篇一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地理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理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加深对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的理解。通过实践,可以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变得具体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观察力。

其次,要注重图表的分析和解读。地理学习中,图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地理,要善于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分析和解读。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多看地图,多分析图表,从中找出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同时,要学会绘制地图和制作图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再次,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

最后,要注重积累和总结。地理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和总结。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地理知识和地理经验,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编写学习笔记、做题总结和参加地理竞赛等方式,巩固和拓展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学习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图表的分析和解读、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积累和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解读 篇二

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地理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重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地理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要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可以通过多读地理教材、地理科普书籍和地理杂志,多查阅地理资料和参观地理实践基地等方式,拓宽视野,提高对地理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地理学习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学习地理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和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对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的理解。

再次,要注重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地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使学生能够关注地理问题、关心地理环境,提高对地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要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地理学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阅读、思考、实践、讨论和合作等方式进行地理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和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等,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学习需要注重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的培养以及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解读 篇三

  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解读地理信息,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1、研究高考试题,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地理文字信息。这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地图和表格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②地理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图像提供的信息。地图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③地理表格信息。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地理数据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为了真正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引导获取能力的学习,给中学地理教学一定的正面导向作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提供新的信息,设置新的情景。试题往往将教材之外的新信息和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设置新的情景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加试题的新颖性、趣味性,而且能真正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能力,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如果所给地理信息涉及到考生没有学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试题会对该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给出相应的解释,避免考生产生解题障碍。②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地理图表相对于文字表述而言,提供的地理信息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有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以图表的形式提供地理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地图阅读、分析能力,体现地理学科能力的特色。③地理信息的不完整性和渐进性。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考生因阅读而产生的影响,达到考查的目的,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着一些信息,从而使许多地理信息表现为不完整的特点,对解题无用或无关、可能会给考生解题带来障碍或干扰的信息已经很少出现了,但对于考生解题又是完整的。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所给地理信息还表现为渐进性的特点,即逐步给出地理信息。这样就有利于考生充分利用其他隐含的信息,有理有序的、一步一步的利用有效的地理信息解答对应的试题。当然这也是为了体现中学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④提供组合信息。为了特定的综合(学科内综合或学科间综合)能力考查目的,地理试题可能通过文字、地图、表格等不同形式相互组合提供解题所需的地理信息。考生只有将各种不同信息提取出来后才能正确解答试题。

  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主要是为正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提供帮助。只有对试题所给信息的形式和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分析这些信息的空间、属性和时间等特征,明确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试题考查的内容和意图。

  2、树立目标意识,明确能力的考核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指考生通过试题提供的文字、图像、数据等资料,利用储备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等,获取解决问题的条件,思考问题的线索,解答问题的提示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形成准确而综合的信息系统的思维过程。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包括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要求:(1)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2)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3)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这三个要求层层深入,一层比一层高。只有达到前一层次的目标和要求,才有可能达到后面两个层次水平;也只有达到最后一层次要求,才可能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完整论述和科学探讨问题。

  因此,明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目标的“要求”,分清能力目标的“三个层次”,在平时教学和训练时提高针对性,抓住问题的关键,提高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注重总结归纳,掌握获取途径和解读方法。

  做任何事都是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取地理信息也不例外。只有掌握了途径和方法,解题时才能做到轻车熟路、水到渠成,节省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题干文字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图形的表述语言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统计图表的文字和数字中,还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问题设计中、各种地理图形的主图和附图中、各种地理图形的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因此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

和解读地理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⑥从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对于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解读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即解读文字材料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对解题起提示性作用的词语最好能做上记号。解读图表信息时要遵循各种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解读图表信息时可以按照:明确图名??关注图边??分析图中的步骤。

  4、重视主干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具备了牢固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审题时才能明确试题中的地理信息哪些是有用的?可以用于哪些方面?和哪些知识有联系等。因此在平时复习时一定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储备丰富的地理基础知识。全面、准确、牢固地把握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中突出主干知识,培养和形成地理基本能力,为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作好知识准备。

  5、重组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地理迁移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考查的是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平时储备的知识要能及时、有效地迁移到新的情景中,进行知识与情景的转移。因此平时复习时要加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重组知识网络,构建知识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串联、比较、发散、迁移、升华,深入理解、拓展思维,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有“热点”意识,强化知识的具体应用,加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能力的专项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平时的专项训练和强化训练。因此在平时教、学和练中要有针对性的精选试题,严格按照“获取和解读信息”的三个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专项、强化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解读地理信息,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高中地理常用公式大盘点

  自然地理时区&区时

  1.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 高中物理,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8.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9.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0.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11.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

  [1]

  高一地理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过关检测题(有答案)

  第3节 常见天气系统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0本溪模拟)图中线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线d、e为等温线,线f为等高线。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 B.若e=0 ℃,则河流出现凌汛

  C.d>e D.图中湖泊为咸水湖

  2.A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读甲、乙两图,回答3~4题。

  3.甲图所示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乙图的哪种天气系统造成(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该天气系统强盛时,广州最有可能出现以下哪种天气( )

  读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回答5~6题。

  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

  5.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 )

  A.阴雨连绵 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 D.暴风骤雨

  6.据图分析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主要是( )

  A.暖气团势力强 B.冷气团势力强

  C.地形影响 D.海陆位置影响

  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读右图,完成下列 7~8题。

  7.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 )

  A.南半球,气旋

  B.南半球,反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北半球,气旋

  8.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2010广州模拟)下图是夏秋之交杭州三天气压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7~9日天气受( )

  A.气旋影响 B.反气旋影响

  C.冷锋影响 D.准静止锋影响

  10.8日前后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狂风暴雨 B.阴雨连绵

  C.伏旱 D.风高物燥

  右图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 高二,正确的是( )

  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丙地晴朗,丁地阴雨

  C.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D.丙、丁两地周围大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读“2010年9月10日10时,我国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①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 )

  A.1 005、1 010 B.1 015、1 010

  C.1 010、1 015 D.1 015、1 020

  14.图中我国的气压形势及天气状况可以描述为( )

  A.大部分地区在高压系统控制下,天气晴好

  B.大部分地区在低压系统控制下,以阴雨天气为主

  C.小部分地区在高压系统控制下,天气晴好

  D.华北地区在低压系统控制下,以阴雨天气为主

  15.此时,受E天气系统影响,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东部海面( )

  A.受偏北风控制,多晴朗天气

  B.受偏南风控制,多晴朗天气

  C.受偏北风控制,多阴雨天气

  D.受偏南风控制,多阴雨天气

  二、综合题(共40分)

  16.如图中P1、P2、P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A处的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此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

  (2)此系统属于________(高压或低压),从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为________(气旋或反气旋)。

  (3)如果图中的冷、暖锋面随空气大漩涡的运动而移动,那么A地将经历______天气过程,B地将经历_____天气过程(冷锋或暖锋)。

  (4)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现象,那么目前雨区是图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

  17.(2010北京东城检测)读图甲、图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图甲 某年4月5日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

  图乙 某年9月份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

  (1)说出甲地的风向。比较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2)说出图甲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

  (3)在图乙中画出875、900、925、950百帕四条等压线,并判断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

  (4)图甲中的A和图乙中的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成为自然灾害,根据所学完成下表。

  图甲中的A天气系统 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自然灾

  害名称

  对农业

  的影响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 第1题,根据A地风向,可确定a>b>c;且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河流发育在山谷中,其流向与f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即大致自西北流向东南,不会出现凌汛;北半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d<e;该河流注入湖泊为咸水湖。第2题,A地未来几天将有冷锋过境,出现阴雨、大风、降温等天气。

  【答案】 1.D 2.C

  3-4【解析】 第3题,4日晴天,5日、6日阴雨,7、8、9日晴天,通过气温的变化,可以看出气温的下降,因此为冷锋过境天气。冷锋过境 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符合③。第4题,图A为大雪,广州的纬度位置较低,少有大雪的天气,A选项错误。图B为沙尘暴,多出现在我国北方的春季,B选项错误。图C为灰霾天气多出现在春季,图D为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当冷锋天气强盛时,为冬春季,该季节广州的天气最可能是灰霾天气。

  【答案】 3.C 4.C

  5-6【解析】 冬季时,南下的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及附近山地的阻挡与南部的暖湿空气相持而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受其影响在贵阳附近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答案】 5.A 6.C

  7-8【解析】 第7题,根据图示气流逆时针方向运动并向中心辐合判断为北半球气旋。第8题,该气旋东部吹东南风。

  【答案】 7.D 8.C

  9-10【解析】 第9题,夏秋之交,位于沿海省区浙江省的杭州市可能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气压较低,尤其是气旋中心移至时,这一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由此可知,此时的天气是受气旋的影响,即选项A正确。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8日前后,低压中心移至杭州,此时杭州与周围地区的气压梯度力大,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急剧辐合,在垂直方向强烈上升,从而形成狂风暴雨天气。故本题A项正确。

  【答案】 9.A 10.A

  11-12【解析】 以丙为中心的气压场中有两条锋线,说明该气压场为低压中心,从风向标可看出以丁为中心的气压场也是低压系统,风向向右偏,为北半球。由丙、丁均为低压系统可知图中乙东侧的等压线数值最大,乙最接近该等压线,故乙气压最高。丙丁都处在北半球低压中心附近,周围大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且多阴雨天气。甲乙纬度相当,但甲处在锋线附近、降水多且受冷气团控制,因而气温稍低于晴朗天气处的乙地。乙地等压线最稠密,故风力最大。

  【答案】 11.B 12.D

  13-15【解析】 第13题,①线的南侧等压线数值是1 005、北侧有1 010、1 015两条等压线,其等压线数值可能为1 010。②线的南侧等压数线值是1 015,东西两侧等压线数值都是1 010,其北侧等压数值是1 020,因此其等压线数值可能为1 015。第14题,读图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第15题,E天气系统是低压系统(气旋),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东部海面吹偏南风、多阴雨天气。

  【答案】 13.C 14.A 15.D

  16【解析】 据图可知,气流为逆时针辐合,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气旋。在气旋的低压槽中,西侧为冷锋,东侧为暖锋,由逆时针辐合,可推知二者的前进方向。暖锋的降水在锋前,而冷锋的降水主要在锋后。

  【答案】 (1)北 (2)低压 气旋 (3)冷锋 暖锋 (4)甲、丁

  17【解析】 第(1)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风,画图即可得出风向是西北风,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所以甲地的风力比乙地大。第(2)题,天气系统A是冬季的冷锋,此天气系统过境能带来大风、降温,可能有阴雨或沙尘天气。第(3)题,描点连线,层层进行,可从外向内,也可从内向外,连线时不要交叉,不要漏点;连好可见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低气压(或气旋)天气系统。第(4)

  题,冷锋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形成寒潮(或沙尘暴),对农业生产可造成冻害;低压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形成热带风暴乃至台风,造成强降水形成涝灾,但缓解了旱情。

  【答案】 (1)西北风 甲地比乙地风力更大 原因:甲地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2)大风、降温,可能有阴雨或沙尘天气。

  (3)画图略;低气压或气旋。

  (4)

  图甲中的A天气系统 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自然灾

  害名称 寒潮(或沙尘暴) 台风

  对农业

  的影响 不利:冻害等

  有利:减轻虫害等(沙尘暴引起土壤侵蚀、农业减产等) 不利:淹没农田等;

  有利:缓解旱情等

  高三地理解题能力提升秘诀

  解题的提高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担负着巩固、深化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双重任务。那么在一轮已进行大半的时候,如何提高解题呢?

  一、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

  复习时重解题轻审题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在做题时匆匆浏览题目后便立即下笔解答,结果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审题不清而导致失分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做题时应留出更多的时间审清题目,明确要求和考查意图。

  审题就是要看懂题意,找出题中尤其是图中的隐含条件,理解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图名和地理背景等,分析题目内容与课本的关系、分值与答案要点的关系。要达到此要求,下列几个审题习惯需要注意培养:

  1.审清题干的习惯

  ① 逐字逐句读题,不能扫读。②找中心词、关键词、限定语,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如选择题备选项中,有“都”“全”等词多为错项。③严防题目中的概念被自己偷换,如:华北与华北平原、气候区与气候、分布规律与分布地区、水能与水电等,这些相似词语的地理含义是不同的。④对长句作一定的分析,准确断句。⑤可在上用铅笔作标记:画点、画线、画圈等。

  2.抓住信息的习惯

  ① 分项检索信息,如:示意图要先读图例,坐标图要先弄清各坐标轴所代表的地理事物,表格要先读表头,再读其他内容。②对某一地理事物不同年代的变化图、多项因素统计表,要细心地比较信息的变化。③对图、文、表三者中相关信息要进行有机整合。④对图、文、表中的信息进行转换。⑤正确运用信息(尤其是数据信息)来回答问题。

  3.展开联想的习惯

  从图、表、文中不能直接获得答案的,要进行联想。联想要尽量回归课本,回归地理原理和规律;要挖掘题中的隐含信息,但不能改变题目的条件或添加条件。

  4.前后互推的习惯

  对选择题题组、简答题的各个小题,解题时要前后照应,互相推理,从中启发,寻求答案。但要注意,选择题题组的总题干的材料,才是各小题的可靠条件和依据,不能改变题目的条件或添加条件。前后互推一般是在感觉题干信息不足以解答问题时,扩充有效信息来帮助正确解答问题。这种迂回战术在碰到难啃的“硬骨头”时十分有效。

  二、清晰的思路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核心

  由于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本辑《试题调研》中提供的思维模板、万能模板值得同学们借鉴),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

  进入高三后,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和总结,对每次练习、模拟获得的解题思路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要认真总结,最好记录在学习笔记上,经常翻阅。下表是一位地理成绩优秀的学生整理的有关河流问题的解题思路。

  注:上述分析思路是多角度的,答题时不需要面面俱到,抓住主要的方面即可。

  地理问题解题思路

  水系特征的分析水系形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流程、河道的宽窄、曲直

  水文特征的分析①水位高低;②流量大小;③含沙量大小;④结冰期;⑤汛期;⑥水能、航运;⑦水源补给类型——雨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凌汛的形成条件一是有结冰期;二是流向高纬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高三;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落差(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

  水库坝址的で位选择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三、规范准确答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对客观题,在对试题进行仔细准确的审题和逻辑分析后,要根据解题思路,做出正确选择。不能先入为主,要因题的条件而异,速度适当,不快不慢,重视第一感觉,不要轻易修改选项。

  对主观题,可针对高考评卷“流水作业,采点给分”特点,进行“采点答题”,把握好答案的方向性、全面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具体要求有:

  1.答案的方向性

  根据问题判断得分点的基本方向。一定要仔细分析问题,明确问的是什么,以免错答或答非所问。特别要注意关键词,如分析区位因素,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评价影响,则既要考虑有利影响,也要考虑不利影响;要求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则不能回答社会经济因素等。

  调用知识储备判断可能的得分点。明确了作答的基本方向,就可根据自己掌握的解题思路确定具体有哪些得分点。如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劳动力、交通和市场,则这七个方面就是具体的得分点。

  2.答案的全面性

  每个主观题往往都包含着若干个得分点,答题漏点是许多考生得不到高分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点答题,就是要明确试题的得分点有几个,先看分值,根据分值可以基本确定得分点应该有几个。如果分值是3分,大多是3个得分点;如果分值是6分,则有可能是3个得分点,每点2分,也可能是6个得分点,每点1分。

  答题时,为保证尽可能得高分,作答点不能少于得分点,因此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确保答案全面,避免失分。如回答形成原因、区位因素、条件、产生的后果、地理意义等问题,要尽量多答几个方面。因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告诉我们,任何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发展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注意答案全面性的同时,要避免重复采点。高考阅卷时,对多答或者错答(只要前后不矛盾)的点一般不扣分,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多补充作答点。但常有考生在同一个得分点上反复阐述,结果浪费了考试的宝贵时间。如分析某地的区位因素时,有的考生回答:陆地上铁路网稠密,公路四通八达,沿海海运便利。其实这三个方面都是从“交通”这一得分点上作答的。

  3.答案的逻辑性

  答案一定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让阅卷一眼就看出从几个方面作答,让得分点一目了然。

  同时还要主次分明。影响地理事物、现象形成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总有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我们在回答问题时,应尽量把主导因素放在最前面。

  对因果联系密切的事物进行分析时,一定要讲究条理,或由因索果,或由果溯因,层层深入,切莫乱序。

  4.答案准确性

  要用精练的地理语言回答问题,不说废话,少使用或不使用方言、口语。如不能将“经济发展水平高”答成“有钱”“钱多”。

  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非选择题中的简答题不能写成小,要考虑阅卷者连续阅卷可能产生疲劳,要让阅卷者“一秒钟改完”“爽快给分”。

  量体裁衣,酌情用笔。有时可依据题目的分值、答题卷所留空白的大小,大致确定书写量。

  答卷规范,卷面整洁。字体工整清晰,不连笔,大小均匀,尽量少涂改。

  不要在规定的答题区外答题,更不能用箭头指向某“地”,或写上“见反面”等。

  以经纬网为背景的空间定位和地理计算详解

  空间定位是的拐杖,是命题的切入点。树立空间意识、准确进行定位是读图解题的关键。经纬度坐标将事物定格在地球表面,以经纬网为背景的空间定位是建立在足够储备基础上的相对判断,是由已知推导未知的逻辑推理与假设。

  虽然06年高考对地理空间定位的考查有些淡化,但这不等于是高考命题的趋向。纵观连续五年高考,命题始终关注空间定位。以经纬网为背景的地理计算是高考命题的另一钟情点,关键是运用公式转化条件,选择合理估算。

  (05年全国文综卷I)下图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1~3题。

  1.两国的临海分别是(C)

  A.红海、亚丁湾B.安达曼海、泰国湾

  C.地中海、波斯湾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D)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3.根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C)

  A.300千米B.550千米C.1300千米D.1550千米

  一、以经纬网为背景的空间定位

  利用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是地理学习的难点,要想很好地掌握,一要熟悉经纬度的空间分布和经纬网图中地理方位的判读规律;二要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加强对经纬线的研究以建立足够的知识储备;三要积累答题经验,熟练调动头脑中的地图,利用“控制点”进行相对位置的判断。

  对经纬线的探究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画整体图:①选准要研究的某一经纬线,如60°E经线,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到;②按照一定的方向,如从北极点向南移动,看它经过了哪些国家,并用纬度加以界定其范围;③用线段法加描述,画出整体图;④最后以此经线为中心条带,向四周辐射观察与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观察,为相对定位打下基础。

  第二步:探微观图:按照从自然地理要素(位置、气候、地形、植被、河流)到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的顺序对地理事物进行描述和整理,分别画出简图,将地理事物从各自的地图中提取出来后整合在一幅图上,形成综合图 高考。在探微观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地理事物的典型性,以及区域的整体性。

  第三步:解考查图:查阅辅导或做过的模拟题,搜集与所研究的经纬线相关的题目进行整理归类,从考查问题入手,思考空间定位的命题思路以及解决的各自对策。通过研究和做题,在头脑中形成特定经纬线的定位方法

  经纬网定位的经验一方面来自平时对地图的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靠做题不断积累。例如在考查河流定位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关于30°N纬线的河流识别,总结河流分布我们可得下面的整体图。A、B、C、D四条河流分别是埃及尼罗河河口(30°N、30°E)、西亚两河河口(30°N、50°E)、中国钱塘江河口(30°N、120°E)、美国密西西比河河口(30°N、90°W)。。

  2005年客观题很好地体现了对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下面以此题为例,谈一下经纬线定位的方法。

  1.养成标图习惯,确定具体经纬度

  经纬线常作为区域试题的背景,信息呈现是经纬网(不标东西经、南北纬)或十字经纬线(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不给经纬度)。相比之下,经纬网较十字经纬线容易判读,但都要先确定东西经、南北纬。本题所给两幅题图代表上面两种类型。故在高考考场上,先选择图②进行定位,然后从答案入手,不仅会提高准确率,还会相应节省解题时间。

  2.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验证

  按照多数同学的思路先对图①进行定位,发现图①只给出了海陆的相对位置和横向、纵向经纬线,有度数但不明确。因此所给的34°纬线和36°经线就可演绎为四种情况:(34°N,36°E)(34°S,36°E)(34°N,36°W)(34°S,36°W)。接下来就是在假设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海陆分布对每一种情况进行验证,最终确定甲地坐标。

  3.学会知识迁移,利用控制点进行定位

  如果甲地为36°W,南半球定位海洋(不是陆地),北半球陆地只是格陵兰岛,纬度要高得多(60°N以北),故西经情况排除;如果甲地为36°E,根据开普敦(35°N,20°E)可推断34°S的地方应该为海洋。通过排除最终确定图①坐标为(34°N,36°E)。

  接下来是对该坐标具体定位,一般采用控制点平移的方法。所谓控制点是指我们最熟悉的地理事物的坐标,选取的原则是与要判断的地理事物在位置上最接近。控制点平移就是将已知地理事物的坐标在经纬网图中平移,来确认不熟悉的事物以实现具体定位。

  甲地坐标为(34°N,36°E),我们选择北非埃及首都开罗(30°N,30°E)作为控制点,然后以开罗作为起点向东北方向平移,即可确定该位置为土耳其南部的叙利亚位置。西部所濒临的海洋为地中海。根据试题提供的答案信息,可直接选出C。通过对图②的定位进行验证。标注图②各经纬线坐标,据控制点30°N、50°E)为两河流域的河口,即可判断B地濒临的海洋为波斯湾。

  空间定位仅是解题的突破口,围绕区域实现综合考查,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现地理方法和地理能力考查是高考命题的鲜明特点。其应对策略:一般先根据位置特征联想自然地理特征,再由自然地理特征联想人文地理特征,并注意题图所呈现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如第2题,由定位知乙地位于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因而出现沙漠广布、炎热干燥的自然特征。

  二、以经纬网为背景的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是将中的简单计算学科化,用地理信息作为数据源,以揭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与不同的是,地理计算更强调学科计算方法的使用和地理估算能力的考查,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经纬网是人类附加在区域上的空间反映,根据经线、纬线的长度特点可求地球表面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涉及长度、距离问题的计算,一般要落在求经纬线长度上。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为111千米×纬度差,同一纬线上两点间距离为111千米×经度差×纬度的余弦值。题目中的第3题要求根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但不同的是两地分别处于不同的经纬度,其处理办法是利用数学上的等效法,将所夹的经纬线长与两点连线等效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公式分别求出两直角边的长度,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进行估算求值。

  以经纬网为背景的地理计算,由于问题背景不同,命题形式灵活多变,但解题都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其突破口都要从利用公式计算长度开始,注意条件信息的转化和合理进行估算

  高考地理评价类问答题模板

  设问形式

  评价类设问词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

  答题模板

  评价类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

  (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此类设问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例如评价南水北调的影响,就要先从对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对有利和不利影响加以阐述;评价东北商品粮基地区位或发展条件,就要先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有利和不利条件进行阐述。

  (2)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这类设问分析思路同第一种,但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 高中语文,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例如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相比,评价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首先要分析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利与弊,然后找出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优于西昌的条件,包括同一条件比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更优越和克服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不利条件等。 “从××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时限定了条件,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

  什么是黑土和黑钙土

  黑土

  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平原上。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 高三。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漫长的冬季,微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与东北黑土地有所不同,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坡地较少,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这两个地区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经过40年的治理,已见成效。

  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黑钙土

  黑钙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甸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剖面由腐殖质层、腐殖质舌状淋溶层和钙积层组成。腐殖质层深厚,钙积层较深,一般出现在 50-90cm。黑钙土土类划分7个亚类,本区分布有5个亚类。黑钙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淋溶黑钙土亚类分布区雨量较大,1-1.5米深不含石灰,因而上层土壤近中性,心底土微碱性;石灰性黑钙土亚类破酸钙淋溶较弱,全剖面有石灰反应;淡黑钙土亚类分布区偏干旱,加上成土母质质地较轻,因而腐殖质层发育较弱,全剖面有石灰反应;草甸黑钙土亚类分布地形部位较低,剖面下部可见潴育特征。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解读(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