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篇一
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小学作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首先,小学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寻找素材,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欣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其次,小学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是思维的外化,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写作。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交流,让他们相互学习和借鉴,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小学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是一种艺术,需要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语法知识、提供写作技巧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实践,如写日记、写读后感、写作文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只有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趣味和成就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写作环境和机会,让他们从小就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篇二
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及策略分析
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教学的方法。示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模仿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选择一篇优秀的作文,对学生进行解读和分析,让他们了解作文的结构、语言和思路。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指导和提示,让他们在示范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通过示范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写作题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进行写作。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学习,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借鉴,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最后,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教学的方法。激励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和进步,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如优秀作文展示、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需要教师采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教学、分层教学和激励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指导和支持,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思维能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写作环境和机会,让他们从小就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篇三
作文最忌专说别人的话,最忌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作文教学要提倡在情境中作文,写现场、现实的可观可感的“眼前”事物,提倡真实表达,提倡“画人”而不是“画鬼”。小学生的创生作文重在训练这种“素描写真”的硬功夫。
在情境中光有体验了,光有心动了,光有了“愤悱”境界,这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要将感受变为文字,变为贴切达意的,形象生动的,活灵活现的文字。只有这种文字,才是有根的文字,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字,才是能够生长的文字,才是能够经风雨而不变的文字。
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少地进行关于写作知识的抽象说教,尽量在学生下笔前少讲关于习作的审题、选材、布局、生动、具体、详略等技法。要改变那种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反为听众看客,一堂课下来很少动笔,甚至未写一字一句的局面。
基于此,我们在实践中不妨进行这样的尝试,一堂作文课,学生现场练写的总时间约占一半。情境创设,教师讲解指导最多占1/4时间,习作评改占1/4。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篇四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怕写作文,学会作文?特别是让农村小学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这成了所有奋斗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我觉得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弊端:
一、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抑制学生思维
1.老师们重视遵循着教师讲解、读范文——学生列提纲——草稿——学生修改——抄写的双课时模式教学。
遇到一个作文题目,各位教师害怕学生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无从下笔。因此,总是教师讲在前、学生写在后,殊不知,这样一来就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定格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让学生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作文。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没有一点创新求异。我们的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教师总是习惯把批改作文放在课后来进行,没有及时的反馈,收效不大。全班几十篇作文,每篇都要精批细改。一字一句,一段一篇,都仔仔细细地给学生检查,错字、别字、重复的、不具体的、或换或改,或增或减……兢兢业业,乐此不疲。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为什么?作文本发下去,学生没仔细读,即使读了,也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老师与学生毕竟有一段年龄差距,生活阅历、思想、行为怎会与老师完全一致呢?
二、作文数量太少,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够
农村小学规定一周两节作文课,但许多教师为赶语文教学进度,一般两周才上一次作文,一学期共八次,加上单元测试卷上的作文,一学期也不过十多个作文。但这个中间还有些作文题是同类型的,学生作文也是“换汤不换药”,一个作文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思维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训练,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学生的思维也是一样,不经常训练,想要一下子提高是不可能的。
三、学生见识太少,又没良好的作文习惯,感到无话可说
我所在的学校属于典型的偏远山村小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又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有组织、有纪律地外出锻炼的机会几乎没有。教师又害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村小根本没有图书室。蜜蜂要酿出芳香的花蜜,必须采撷千万朵鲜花,没有足够的见闻,哪来广博的知识?再加上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怎能发现平凡中的伟大,写出好文章呢?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近年来我逐步采取了以下一些对策:
1.优化课堂结构,提高作文质量
(1)先写作,后讲评。教师出题之后,不作任何提示。学生自己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学习的思维就不会受到限制,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陆续交作文的时间内,教师迅速浏览学生作文,发现其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并选出典型的作文,以备40分钟后有针对性地讲评。
讲评时,让学生自己来念作文,念的时候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发表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善于发表意见。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意见予以纠正指导,但都应该本着表扬鼓励的原则来进行。
(2)修改。在进行典型的几例作文讲评之后,教师迅速地将作文本发下去,学生把自己手中拿到的同学作文浏览一遍,写上评语(自己不改自己的)。通过讲评和修改,学生在不自觉中找到了自己作文与别人的差距,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他们也在修改别人的作文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学生修改完后,教师还应快速地看看学生的评语,选几则写得较好的念给大家听,这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提高认识的过程。
(3)小结。利用几分钟对本堂作文课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小结,归纳一下这类题目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这是一个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学生掌握了理论,才能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才有利于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因而,课堂小结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一定要重视。
2.增加作文次数,活跃学生思维
(1)激发写作兴趣,增加作文次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写好作文,只有他们对作文本身感兴趣了,才会努力去写好它。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新的作文教学方式能在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课后还给了学生玩的空间,学生当然乐意接受。因此一周一次作文,学生是可以完成的。
(2)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开始,可以让学生种一株植物,写观察日记,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细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后,让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在平凡之中觉察出不平凡的东西来记在日记本上。到写作文时就可以拿出来用,写作时自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童心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们许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其实蕴含着智慧的光华。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他们寻找出生活中的童趣,那么作文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篇五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总是觉得无话可说,只能说些假话、大话、空话敷衍了事,使得作文空洞无物,令人读起来味同嚼蜡。虽然有学生年龄小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心中没有生活,没有可写的素材储备,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素材、积累素材,谈真话,抒真情。
关键词:捕捉 素材积累 材料扩充 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受传统的教学影响,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把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了虚假的、机械的应付练习。从而导致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真话真情。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使学生能够做到言之有物,不再假大空,笔者认为,作文应该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出发。
一、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初中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写日记、读后感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个人收集的材料、写的感受进行交流,以扩充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了生活气息浓厚、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习作来。这时教师需要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激发学生对留心观察的深层的兴趣,促进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
二、积累素材
学习《故乡》等课文后,就要训练学生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
三、扩充素材
初中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
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是说多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欣赏好作文。可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读法。写景的文章可读得山清水秀、心旷神怡,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记事的文章,可读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写人的文章,可读出欢蹦乱跳、活灵活现。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段,并和自己一起去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用好素材
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篇六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初中作文教学注入活力呢?从生活中寻找契合点,运用生活这把钥匙打开向往之门,我想,热爱生活的学生们定然兴味盎然。“学习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有趣——乐趣——志趣。”①如何才能使学生对作文教学感到有趣,从而产生乐趣,进而形成志趣?
首先,要使学生对作文的题目感兴趣,即命题。
联系生活,这也是语文训练的策略,是使其生动活泼的手段。“生活是源,语文是流。”③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发展表达能力的基础,要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就要使它同学生的基本生活联系起来,同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联系起来。特别是作文,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其诀窍就在于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命题,也就是说,题目要来源于生活。
叶圣陶说了:“一个中学生,自己要作的题目实在很多。上学听功课,随时有新的意想、新的发现,是题目;下了课,去运动,去游戏,谁的技术怎样,什么事情的兴趣怎样,是题目;读名人传记,受了感动,看有味小说,起了想象,是题目;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如种树,如养鸡,如窥显微镜,如测侯风、雨、寒、温,都是非常有趣的题目;校内的集会,如学生会、运动会、演说会,校外的考察,如风俗、人情、工商状况、交通组织,也都是大可写作的题目。”②这段话说明了学生可写的题目是很多的,概括起来不外三个方面: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出题目时只要细心地观察和深入地了解就能够命出受学生欢迎的题目。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引起他们的兴趣。
其次,要使作文教学的指导过程有趣,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传统作文的指导过程是在给出题目后,展示要求,然后给学生读篇范文,紧接着就是学生按要求写作的时间。这种方式在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仍在大量使用,造成了学生在作文时的被动局面,收效甚微。赖正清老师的“一堂生活作文课”《在集市上》可给我们巨大的启示。
就在大家听说是作文提不起兴致时,赖老师却微笑着告诉大家不是作文课,紧接着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市上的情况谈起,如话家常,学生渐渐进入角色,并让他们表演买卖的场景,引导他们思考生活。这可以说是一堂不是作文课的作文课,没有作文字眼,但学生又实实在在经历了作文这一过程,完全是作文过程的生活化。从这可以看到,只要教师能够跳出窠臼,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学生乐在其中,何“苦”之有,何“惧”之有?作文课上的唉声叹气定会减少,代之以充满活力的笑声。最后,开辟作文教学第二渠道,走进生活调动写作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③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抓住课堂这个环节,还要抓住课堂的外延——生活,即学生的课外活动,如文体、团队、科技、社会实践甚至旅游等,还可以开展课外作文比赛、写观察日记、开展向报刊投稿竞赛、出黑板报、办刊物、专题纪念活动、开展演讲、辩论比赛等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还可以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激情,调动他们自主写作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有计划地活动,去做、去说、去写,把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既解决了学习任务紧张、无“米”下锅的问题,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了生活的情趣。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让生活教学生审美,让他们的心因生活中的美而产生激情,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把单一的作文课拓展为实践后写作、交流后写作、争辩后写作、汇报展评等课程,使写作逐步成为张扬个性、表现自己需求、洞悉社会的渠道,让学生有事要叙、有理要说,达到“我要写”的心理渴求。
运用生活的原理指导初中作文教学,正是作文教学在“大语文教学观”上的反映。所谓大语文教学观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学习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大语文教学思路是语文知识和整个文化背景、整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渗透在一切需要思维、需要语言文字的地方,它是以自己的方式阐述、塑造、发展和凝聚着人们的精神境界。②写作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毫无疑问具备这样的特点,只要运用好这个原理,不难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作文园地生机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