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历书写范文 篇一
标题:一位患有冠心病的病人的病历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60岁
联系方式:123456789
住址:XX市XX区XX街XX号
主诉:
患者主诉胸闷、胸痛已达两个月,伴有呼吸困难,最近体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现病史:
患者两个月前开始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开始时间较短,仅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休息后症状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现在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会感到胸闷、胸痛,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患者还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现象,特别是在剧烈活动时更为明显。此外,患者还有轻度的心悸和乏力感。
既往史: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已有十年之久,平时有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此外,患者还患有糖尿病,已经控制得较好。没有其他重大疾病史。
家族史:
患者的父亲曾患有心脏病,去世时年仅62岁。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面色微黄,体表无明显皮肤病变。
心肺听诊:心率80次/分,心律规整,无明显杂音,肺呼吸音清晰。
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辅助检查:
心电图:ST-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
血液检查: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狭窄。
初步诊断: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治疗计划:
1. 住院观察,继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指标。
2. 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3. 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以缓解心绞痛症状。
4. 进一步调整降压药物剂量,以维持血压稳定。
5. 给予他汀类药物,以调节血脂水平。
6. 饮食控制,限制高脂、高盐食物摄入。
7.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增加活动量,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随访计划:
1. 定期复查心电图、血压、血脂等指标。
2. 根据病情发展,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3.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冠心病病历书写范文 篇二
标题:冠心病患者的病历报告
患者信息:
姓名:李四
性别:男
年龄:55岁
联系方式:987654321
住址:XX市XX区XX街XX号
主诉:
患者主诉胸痛已达一周,伴有气短和乏力感。
现病史:
患者一周前开始出现胸痛症状,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有时向左肩放射。疼痛发作时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此外,患者还出现了气短和乏力感,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既往史: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已有五年之久,平时有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此外,患者还患有糖尿病,已经控制得较好。没有其他重大疾病史。
家族史:
患者的父亲和哥哥均曾患有心脏病。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患者精神状态尚可,面色正常,体表无明显皮肤病变。
心肺听诊:心率85次/分,心律规整,无明显杂音,肺呼吸音清晰。
血压: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5mmHg。
辅助检查:
心电图:T波倒置,提示心肌缺血。
血液检查: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狭窄。
初步诊断: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治疗计划:
1. 住院观察,继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指标。
2. 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3. 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以缓解心绞痛症状。
4. 给予β受体阻滞剂,以控制心率和降低心肌耗氧量。
5. 给予他汀类药物,以调节血脂水平。
6. 饮食控制,限制高脂、高盐食物摄入。
7.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增加活动量,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随访计划:
1. 定期复查心电图、血压、血脂等指标。
2. 根据病情发展,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3.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冠心病病历书写范文 篇三
一、芳香温通
1.温通心阳《灵枢五味》曰:“心病者,宜食……薤”,这是最早用薤白治疗心病的文献记载。薤,即薤白,俗称小根蒜,味辛、苦性温,该品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为治胸痹之要药。《金匮要略》在此基础上创制多首以薤白为主药的方剂,如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均以温通散寒为立方主旨。张仲景以“阳微阴弦”高度概括了胸痹胸阳不振、痰浊瘀血乘其位导致阴乘阳虚、血运不畅、胸痹而痛的病因病机。《伤寒论》温通心阳之主方乃是桂枝甘草汤,经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方中桂枝用量大于炙甘草,取桂枝辛温通阳,甘草甘缓补虚,两药配伍,辛甘并用,振奋心阳,温通血脉,治疗胸痹心痛,有如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心阳得通,阴寒、瘀血、痰浊尽皆消除。
2.温经散寒在《素问调经论》中认为胸痹心痛的病机为“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归纳本段文字可知,本病疼痛的病机为寒、瘀痹阻心脉,不通则痛。此外,寒邪还可损伤阳气,兼有导致气虚的趋向。所以治疗方法当以散寒、活血兼顾,并同时配合补益之品为法。从此角度分析,则《伤寒论》中当归四逆汤最为适宜。当归四逆汤在《伤寒论》中治疗血虚寒厥证,其临床表现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虽未提及心痛的症状,但从症状上分析体现了血虚、寒凝血脉的病机。根据“异病同治”,病机相同则治法相同的原则,则本方可用于治疗血虚、寒凝心脉的胸痹。目前也有应用本方治疗冠心病的研究。如杨传印应用当归四逆汤原方,根据症状加减治疗42例寒凝心脉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疗效评价标准,则病情好转38例,有效率为%。
3.回阳救逆汗为心之液,血汗、津血异名同源。《伤寒论》指出大汗大下、火逆烧针等误治因素可损及心阳。轻可出现“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重则出现“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以及“厥逆汗出,脉微细,但欲寐,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等阴阳格拒或阴盛阳衰的危重证候。此时病情危笃,全身脏腑衰竭,虽同为少阴虚寒,但仍以心阳暴脱、君火亡竭为主要病理基础。肾阳虚损虽属必然,然不致如此凶险,故为其次。冠心病心绞痛四肢不温及四肢发凉的表现,其共同发病基础为血液循环障碍。其即中医的“四逆”,四逆是指四肢逆冷,由指端向心方向发冷。芳香温通心阳之方剂多以回阳救逆的干姜、附子为君药,多配合补气药,回阳救逆,阳气运行,则血脉通畅。《伤寒论》中有云:“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雷蕊娥等以本方加减治疗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排血量(cardiacoutput,CO)、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s,LVEF)、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期(PEP/LVET)方面优于对照组(32例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且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四逆汤治疗组无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P<)。
二、气血双补、健脾化浊
中医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脾胃运化失常有密切关系。“治病必求于本”。因此,重视脾胃,并通过调理脾胃防治冠心病才是治本之法。“心胃同治”法标本兼顾、通补兼施,既能补脾健胃启生化之源以固其本,又能助心血运行通其络以治其标,补而不助其阻塞,通而不损其正气,辨证合理,比单行活血化瘀或理气止痛之法疗效更佳。《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创了从脾胃论治胸痹心痛之先河,其论述:“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人参汤即理中汤,其次如橘枳姜汤等,都是从中焦论治。郭立恒等指出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脾虚气血乏源。在治法上应健脾益气,“标本同治”更有利于机体内有害物的清除(氧自由基),使血脂、血黏度降低,心肌供血状态改善,血栓形成的不利因素消除。曹洪欣等通过对150例胸痹心脾两虚证患者的36项指标进行逐步分析,指出益气养心、健脾化痰法是治疗心脾两虚型胸痹的基本治疗法则。王香存、赵国定、李浩等治以补中气、健脾胃,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中气虚弱甚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张映梅应用归脾汤加减,益气活血,气血双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气虚弱型56例,结果为显效28例,占50%;好转24例,占43%;无效4例,占7%;总的有效率为93%。于归脾汤中适当加入赤芍、川芎、丹参、三七等活血化瘀通脉之品,诸药合用,使心脉通畅、心气得补、脏腑功能恢复而获效。
三、活血化痰,宣痹通脉
“痰瘀互结”病机是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生痰生瘀,导致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失和。痰凝气滞,津运障碍,因痰致瘀;血运失调,痰阻络脉,瘀闭不通,继而痰浊与瘀血交结,而形成痰瘀互结的病理变化结果。沈绍功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有胸闷、胸痛、痞满、痰多黏稠、舌边有瘀斑、舌苔厚腻浊、脉弦滑等,辨证既属痰瘀互结,又有脾运化不及的症状,提出从痰瘀论治,予以痰瘀同治之方剂,药物组成为瓜萎、薤白、水蛭、石菖蒲、郁金等,诸药合用具有祛痰通络、活血止痛之功。邓铁涛认为冠心病早期以“痰”为治,祛痰兼以活血,治以邓氏温胆汤,药用:枳壳6g,竹茹10g,法半夏或胆南星10g,橘红6g,茯苓12g,丹参12g,党参15g,甘草6g。痰湿偏重加浙贝母、薏苡仁等;若口干,改党参为太子参30g,加桃仁、红花、田七等。到了疾病中后期,则以痰瘀互结甚至瘀血征象更为突出,此时可用失笑散、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等加强活血化瘀之力,配伍半夏、瓜萎、薤白、胆南星、浙贝母、橘络等兼以祛痰;痰瘀互结较甚者,可用温胆汤酌情配伍三棱、莪术、虫类药等活血散结之品。
四、调肝活血
冠心病血瘀证的共性已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所证实,而肝气郁结在血瘀证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瘀阻心脉乃为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肝气刚劲失柔,疏泄无度,郁滞不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滞心络,乃发心痛。明代彰潢云:“肝为凝血之本”。李东垣《医学发明》说:“血者,皆肝所主,恶血必归于肝”。《辨证录》曰:“夫肝气最喜条达,一遇忧郁之事,则涩滞而不可解”。唐容川《血证论》中说:“以肝属木,木气充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以上均为肝郁血瘀的最佳论述。国内外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院士在《冠心病论治》中也指出,老年人心绞痛的发作常与情志抑郁不畅有关,主张应用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王行宽等提倡“如人病心痛不可止治心痛,必须兼治肝”,其系列研究表明自拟的从肝治心组方(人参、郁金、柴胡、熊胆、白芥子、九香虫、鸡血藤等)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等。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疏肝行气活血治法可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性,抗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减轻主动脉及冠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和脂质沉积,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等作用。综上所述,肝郁血瘀不仅具有理论基础、临床疗效,也有一定的药理学佐证。王进自拟疏肝通瘀汤(柴胡、香附、枳壳、延胡索、丹参、红花、当归、白芍、川芎、郁金)治疗中医辨证为肝气郁滞、心脉瘀阻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3例,取得良好疗效,观察显示可以缓解心绞痛发作,明显改善症状。
五、结论
综观以上文献,通过总结胸痹心痛其病机治法,可以从中更加系统有条理地看到胸痹病从最初的雏形发展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在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方面形成了更为清晰的脉络,为辨治冠心病提供丰富而祥实的理论资料,也必将有助于开拓该病的诊疗思路和研究。中医学重视“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理论有诸多关于胸痹的防治原则,至今仍为后世医家所沿用。
冠心病病历书写范文 篇四
: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目前公认的中心环节是内皮细胞的损伤,只要血管内皮完整就不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能导致内皮损伤的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高半胱胺酸血症,高儿茶酚胺血症,高肾素血症,高内皮素血症等。
而以上这些因素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因素,如焦虑的情绪,不安全感,盲目攀比,价值观的扭曲,爱心的缺乏,欲望膨胀,忘记初心等有很大关系,另外就是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不良情绪的蔓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很大关系,心理学因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也就是对冠心病的预防,对脑血管病的预防,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根本做起,不能本末倒置。就是说,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要从各方面入手,要提高全面健康素质。
一些国民不接受健康教育,拒绝健康实践,我们只能放任自流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尤其是在这一点上特别有感受,在临床实践中遇到很多放过支架或者搭过桥的冠心病病人还在继续吸烟,酗酒,熬夜,还在过度地为名利奔波。慢性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有三亿多人,每年有60万人猝死于冠心病,还有很多人得了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还有的患了出血性脑病或者缺血性脑病,这就是脑出血,或者脑梗塞。
打造健康中国从我们河医人做起,我们要养成较好的健康习惯,注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另外,我们医护人员都有过劳的情况,一定要劳逸结合,注意放松心情。
最后祝广大河医人及河医人家属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倡议人:
时间:X年XX月XX日
冠心病病历书写范文 篇五
【关键词】
冠心病/中医病机;血液流变学/病理学;胰岛素抵抗/病理学;辨证分型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属中医胸痹、心痛、厥心痛等范畴。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即开展了chd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结合现代医学的客观化指标和量化手段,在中医辨证分型和证型客观化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使chd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更加规范化和客观化,也提高了中医诊治chd的临床疗效。
1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冠心病患者在血液流变学方面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近年研究显示,血液流变学可以作为冠心病心血瘀阻的客观指标之一。陈炳旺等[1]研究发现,冠心病中医实证患者血液呈高度浓、粘、聚状态,心血瘀阻证血液流变学变化明显大于痰浊壅塞证和阴寒凝滞证。周中山等[2]发现,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均呈高凝血状态,且以心血瘀阻型最重,气阴两虚证次之,心肾阴虚证较轻,从而为活血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依据。
2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脂指标的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病机为心脉痹阻,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标实为痰浊,此外还有寒凝及血瘀等。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是半液体状脂质混合物,多属祖国医学所称“痰浊”。蔡师敏等[3]研究显示,痰浊内阻型冠心病患者较其他实证、虚证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瞔)显著升高(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瞔)明显降低(p<),提示血脂变化可作为痰浊型冠心病的辨证依据。毛威等[4]人对chd患者血脂的中医辨证研究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hdl瞔)水平,chd组低
于健康对照组(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瞔)及bmi均有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趋势。chd不同中医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痰浊壅塞型bmi显著高于其余各型(p<),hdl瞔水平3种不同中医证型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而心血瘀阻型患者的tg、tc则较其余2型增高(p<)。何剑平等[5]比较了90例冠心病患者各证型间的血脂情况,tg的含量除血瘀证外其他各证型均高于对照组,tc含量唯独痰瘀证高于正常,hdl瞔含量各证型均显著低于正常,ldl瞔含量气虚证、阳虚证及痰浊证显著高于正常。
3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以胰岛素抵抗(ir)为中心环节的代谢异常使冠心病危险因素叠加出现。毛威等[4]对50例chd患者及20名健康者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浓度和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ab)及相关的血脂指标检测,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发现:chd组fbg、ins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isi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iaa阳性率(40%)较健康对照组(5%)升高(p<);心血瘀阻和痰浊壅塞两型的isi较健康对照组和气阴两虚型降低(均p<),iaa阳性率(50%,)则较健康对照组(5%)和气阴两虚型()增高(p<,p<),而ins浓度仅有心血瘀阻型增高(p<)。于顾然等[6]将103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6种证型,观察到实证中均有isi升高(p<),并且发生明显的代谢异常,红细胞膜atp酶数量降低和红细胞内na+、ca2+升高,其中痰浊壅塞和心血瘀阻证最为严重(p<或p<);在虚证中,阳气虚衰证有高胰岛素血症,而心肾阴虚证有空腹血糖增高,都存在ir,但气阴两虚证者ir不明显。
4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属中医学痰、瘀之范畴。因此,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应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马晓昌等[7]对73例经cag证实为chd的患者分析发现,所有病例均存在血瘀证,兼痰浊者39例(),气滞者16例(21%),寒凝者7例();具有明显本虚征象者63例(),其中气虚者57例(),阳虚者18例(),阴虚者28例(),阳脱者5例()。气滞和阴虚患者的病变支数较少,寒凝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最多;气滞和阴虚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阳脱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刘永明等[8]对259例ch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cag检查,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认为痰是ch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5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研究提示,炎性细胞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臧力学等[9]对120例chd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研究发现:按其含量、按证型依次为阴虚型、气阴两虚、痰浊型、气虚挟痰型。黄惠勇等[10]对90例不同证型chd患者血浆心钠素(anp)、β材诜入(β瞖p)、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ng瞚i)等调节肽指标研究发现:chd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明显增高(p<,p<)。舒血管作用的anp、β瞖p检测结果呈现:心气虚证组>心脉瘀阻证组>正常人组>阴虚证组>实验观察组。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而缩血管作用的et、ang并⒓觳饨峁呈现:心阴虚证组>心脉瘀阻证组>正常人组>心气虚证组>实验观察组。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张继东等[11]研究显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肾虚血瘀型血清hcy水平依次升高,3证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心气虚弱型血清hcy水平较实证、虚实夹杂证为低(p<或p<)。严卉等[12]观察冠脉造影阳性患者发现,心血瘀阻型血浆hcy水平高于痰浊壅塞型、气阴两虚型(p<),而后两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孔丽君[13]比较冠脉造影异常者不同证型与正常对照组hcy水平的差异发现,仅痰瘀互阻型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气滞血瘀及心虚血瘀型hcy水平升高不明显。
6 讨论
冠心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标准化研究工作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同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尚存在较多问题,如临床辨证分型仍未完全统一,观察指标缺乏特异性,临床辨证缺乏客观化等。故在科研活动和临床实践中应当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对冠心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科学客观的描述,从而规范冠心病辨证标准,建立统一的或基本的证型体系。第二,深入开展冠心病证型的基础研究,科学合理地设计证型模型,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全面阐述其病理生理机制,寻找其中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辨证依据。第三,在确诊冠心病的基础上,在诊疗实践中,开展客观化指标的临床验证,有机地组合各种有效指标,提高科研效率,实现中医证型病机变化和现代医学病理生理机制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陈炳旺,蔺德明.冠心病中医实证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1):1.
[2]周中山.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7):360.
[3]蔡师敏,黄发盛.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关系分析[j].福建中医药,1999,30(6):12.
[4]毛 威,叶 武,刘 强,等.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9):657-659.
[5]何剑平,李小敏,等.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脂脂蛋白关系的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1):505-506.
[6]于顾然,贺燕勤,郭云庚,等.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脂质及红细胞膜atp酶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4,41(2):111-112.
[7]马晓昌,尹太英,陈可冀,等.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相关性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9):654-656.
[8]刘永明,蒋梅先.25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j].北京中医,2005,24(3):131-133.
[9]臧力学,唐 丽,张 琳,等.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天津中医,1996,13(1):11.
[10]黄惠勇,朱文锋,李冰星,等.调节肽与心绞痛患者中医辨证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6(8):474.
[11]张继东,崔红燕,傅善基.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3):207-208.
[12]严 卉,胡晓晟,陈君柱,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1):813-815.
[13]孔丽君.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1):7-8.
冠心病病历书写范文 篇六
也认识到要重视医疗质量,我作为住院医师结合自己情况现总结如:
(1)要做到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自己要加强对病历书写的学习。改正不足。字写的不好,要练字。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12)严格按诊疗常规操作,不违背卫生法规。以后要加强对卫生法的学习。
(13)加强医患沟通。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回顾过去所发生的大小医疗事故,哪一起不是因为麻痹大意或不按诊疗常规操作才发生的呢?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医疗的发生。其实,要医疗安全并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责任心。只要每个人多留点心,只要对工作多一点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岗必尽职,尽职必尽责,无论身居何处,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就一定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