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就专递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篇一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民事诉讼案件中法院专递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一)》。该解释对于解决民事诉讼中专递邮寄送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针对此次司法解释,我们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采访中,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表示,此次司法解释的发布旨在进一步明确法院专递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操作程序,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表示,根据该解释,法院专递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适用于以下情形:一是当事人申请专递邮寄送达的;二是法院经审查认为适用专递邮寄送达的;三是按照法律规定需要专递邮寄送达的。同时,他还强调了法院专递邮寄送达的程序,包括了送达方式的选择、送达地址的确认、送达回执的签收等环节,以确保送达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针对记者的提问,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表示,此次司法解释的发布有利于推动审判工作的规范化和提高司法效率。他指出,传统的送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院专递邮寄送达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送达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他还表示,为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法院在专递邮寄送达过程中应当积极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及时解答当事人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还强调了法院专递邮寄送达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他表示,法院在进行专递邮寄送达时,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文书的安全送达,并保护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同时,他还表示,法院在进行专递邮寄送达时应当注意保密事项,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最后,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表示,司法解释的发布是法院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他表示,法院将进一步加强对专递邮寄送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送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司法服务。
法就专递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篇二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发布了《关于审理民事诉讼案件中法院专递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一)》。对于此次司法解释,我们采访了一位法律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采访中,法律专家表示,此次司法解释的发布对于解决民事诉讼中专递邮寄送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专递邮寄送达作为一种新兴的送达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送达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他也指出,专递邮寄送达方式能够解决传统送达方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送达地址不明确、送达时间延误等,提高了送达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针对记者的提问,法律专家表示,专递邮寄送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表示,专递邮寄送达方式可以提高送达的效率,减少了送达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司法服务。同时,他还指出,专递邮寄送达的方式可以有效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当事人及时了解诉讼进展和相关信息,有助于提升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满意度。
法律专家还强调了专递邮寄送达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他表示,专递邮寄送达过程中,法院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文书的安全送达,并保护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同时,他还指出,法院在进行专递邮寄送达过程中应当注意保密事项,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最后,法律专家表示,司法解释的发布是法院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他认为,法院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专递邮寄送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送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司法服务。同时,他也呼吁当事人积极配合法院的专递邮寄送达工作,提供准确的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法院能够及时送达民事诉讼文书。
法就专递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篇三
法就专递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司法解释答记者问人民法院28日出台《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新华社记者就这一司法解释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
问:为什么要出台这一司法解释?
答:当前,由于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够健全,部分诉讼当事人为恶意逃避法律责任,拒绝签收人民法院直接送达的诉讼文书,导致诉讼文书“送达难”。根据我们对某市法院系统的调查统计,在某市超审限的三千多件案件中,有27.3%的案件是因为送达问题而超审限的,占整个超审限案件数量的四分之一多。人民法院诉讼文书“送达难”的后果,不仅影响了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及时审结,打乱了人民法院正常的诉讼秩序,更重要的是妨碍了另一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及时行使和对实体权利的维护。
为了促使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我们在继续坚持人民法院直接送达的基础上,以“法院专递”的方式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现行的邮寄送达制度。我们认为,采用“法院专递”的邮寄送达方式,可以克服直接送达的某些不足,减轻某些当事人的对抗心理。同时,“法院专递”还可以发挥邮政机构的行业特点,使诉讼文书的送达更快捷、更专业、更便民,符合“司法为民”的要求,也有利于“送达难”问题的解决。
问:“法院专递”相比一般的邮寄送达具有哪些优点?
答:“法院专递”是在国家邮政机构已经开通的特快专递网络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更加安全、快捷的邮寄送达方式。“法院专递”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快捷。“法院专递”以现有的特快专递网络为基础,基本上能够在两至三日内完成送达,相比过去以平信或挂号信为主要形式的邮寄送达,“法院专递”可以大大提高送达的效率,使当事人依法享有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可以尽早实现。第二,专业。由于邮政机构的投递人员熟悉一定区域内的投递网络,掌握了一定的投递规律,更加熟悉受送达人的邮政编码和地址及住所,这就进一步提高了“法院专递”的质量与效率。此外,由于“法院专递”以现有的特快专递为基础,当事人和人民法院均可以通过11185电话号码及时查询和掌握送达的状态,体现了“法院专递”的专业性和及时性。第三,便民。“法院专递”可以大大降低直接送达的成本,特别是在跨地区的送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部分法院以异地送达为名向当事人收取“其他诉讼费用”,真正体现司法为民的要求。
同时,“法院专递”是由邮递人员具体完成的一种送达活动,它相比人民法院开着警车去直接送达具有更强的中立性和亲和力,有利于减少当事人的抵触情绪。因此,以法院专递方式开展的邮寄送达凭借其专业、准确、迅速、中立等四大优势,必将成为今后人民法院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一种主要形式。
问:“签收即为送达”的范围和条件有哪些具体变化?
答:在邮寄送达的实践中,受送达人的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指定代收人、法定代收人拒绝签收或者签收后反悔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邮寄送达的质量无法保证。司法解释总结了当前邮寄送达实践中好的经验,将送达的六种情形作了明确统一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邮寄送达制度。
首先,司法解释明确了法人或其他组织中办公室、收发室或值班室工作人员签收的制度。人民法院于1992年制定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1条规定:“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盖章,拒绝签收或者盖章的,适用留置送达。”经过长达十余年司法实践的检验,如何判断和掌握“负责收件的人”成为送达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由于企业内部到底由谁负责收件只能由企业自己说明,无法由送达人自行判定,导致许多企业事后否认签收人的现象屡有发生。司法解释总结了现行送达制度中的缺陷和不足,规定了法人或其他组织中办公室、收发室或值班室工作人员签收即为送达的制度,避免了因签收人资格和权利而引发新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司法解释明确了诉讼代理人签收的制度。签收诉讼文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事务,也是诉讼代理人最基本的义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律师强制代理制度,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尚待进一步完善,这就使个别代理律师以拖延诉讼或恶意诉讼为目的,拒绝签收诉讼文书,加剧了司法实践中的“送达难”。司法解释将诉讼代理人的签收即为送达完成的一种情形,符合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的基本法理。
最后,司法解释对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以及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的法律后果也作了明确规定,大大提高了邮寄送达的质量和效率。
问:受送达人没有过错的,是否承担送达不能的不利后果?
答:送达不能的法律后果是起草司法解释过程中争议的问题。多数意见认为,对于因当事人自己的过错导致送达不能的后果一定要由负有提供送达地址的当事人自己承担不利后果。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送达难”的问题。当前,隐藏在“送达难”背后的其实就是“恶意诉讼”。因此,对于那些严重违背诚信、意图逃废债务的当事人而言,由其承担送达不能的不利后果,既有利于及时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又符合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司法解释采纳了上述意见,即“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人民法院、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文书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在送达实践中,因投递过程中存在的失误而导致的送达不能时有发生,因此,如果受送达人能够证明自己在送达过程中没有过错的,将不承担送达不能的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