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书的法律性质 篇一
承诺书是一种常见的法律文书,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承诺书是指个人或组织在特定情况下作出的口头或书面承诺,承诺人在承诺书中表示自己将履行特定的义务或承担相应的责任。承诺书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其法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承诺书是一种主观行为的表达,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在承诺书中,承诺人明确表示自己将履行特定的义务或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表达是一种主观行为,也是一种法律行为。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个人和组织的承诺具有法律效力,一旦承诺人违反了承诺书中的约定,受益人可以依法主张自己的权益。
其次,承诺书是一种双方意思表示的合同。承诺书通常是承诺人与受益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协议,承诺人在承诺书中承诺履行特定的义务,而受益人则享有相应的权益。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对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承诺书作为一种双方意思表示的合同,具有合同法规定的成立和效力条件。
再次,承诺书具有一定的证据性。承诺书作为一种书面或口头的承诺表达,具有一定的证据性。在法律诉讼中,承诺书可以作为证据来证明当事人的承诺行为,在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时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事人可以通过承诺书来证明对方的违约行为,或者自己已经履行了承诺书中的义务,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承诺书具有强制执行的能力。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对承诺书中的义务履行不当,受益人可以依法主张自己的权益,并要求承诺人履行承诺。对于无法履行的承诺,法律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承诺书具有一定的强制执行的能力,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追究承诺人的责任。
总之,承诺书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书,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证据力。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承诺书,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签订承诺书时都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遵守承诺,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作为受益人也应该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确保承诺的履行。只有在双方共同遵守承诺书的约定下,承诺书才能充分发挥其法律性质的作用。
承诺书的法律性质 篇二
承诺书作为一种法律文书,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承诺书是个人或组织在特定情况下作出的口头或书面承诺,其法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力。在承诺书中,承诺人明确表示自己将履行特定的义务或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表达是一种主观行为,也是一种法律行为。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个人和组织的承诺具有法律效力,一旦承诺人违反了承诺书中的约定,受益人可以依法主张自己的权益。
其次,承诺书是一种双方意思表示的合同。承诺书通常是承诺人与受益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协议,承诺人在承诺书中承诺履行特定的义务,而受益人则享有相应的权益。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对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承诺书作为一种双方意思表示的合同,具有合同法规定的成立和效力条件。
再次,承诺书是一种证据。承诺书作为一种书面或口头的承诺表达,具有一定的证据性。在法律诉讼中,承诺书可以作为证据来证明当事人的承诺行为,在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时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事人可以通过承诺书来证明对方的违约行为,或者自己已经履行了承诺书中的义务,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承诺书具有强制执行的能力。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对承诺书中的义务履行不当,受益人可以依法主张自己的权益,并要求承诺人履行承诺。对于无法履行的承诺,法律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承诺书具有一定的强制执行的能力,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追究承诺人的责任。
综上所述,承诺书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书,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证据力。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遵守承诺书的约定,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作为受益人也应该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确保承诺的履行。只有在双方共同遵守承诺书的约定下,承诺书才能充分发挥其法律性质的作用。
承诺书的法律性质 篇三
在保密行政管理过程中,为承担保守国家秘密义务、保护国家秘密安全所签订的承诺书具有何种性质,存在诸多争议,影响着保密承诺书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保密承诺书的法律性质和效力进行研究,加以明确。
一、保密承诺书的概念和特征
本文所讲的保密承诺书是指保守国家秘密承诺书,即根据《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管理规定》等有关保密政策法律的规定,接触或者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在任职、上岗或者离岗之前,与机关单位签订的保证已了解各项保密制度、履行保密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书面合同。
具体来说保密承诺书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保密承诺书的一方必须是国家公权主体。
保护国家秘密是一种国家事权,任何合法掌握或使用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都可以成为国家公权主体,代表国家行使对国家秘密的管理权。因此,它可以作为行政主体要求相对人(包括内部相对人和外部相对人)承担具体的保密义务和责任。
(二)保密承诺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秘密安全。机关、单位与工作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其直接目的是为了使相对人了解自己的保密义务和责任,但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在保密承诺书中,无论是设定实体性权利义务,还是程序性权利义务,都是服务于实现保护国家秘密这个根本目的。
(三)保密承诺书中的权利、义务,是保密法上的权利、义务。
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是一种公法上的义务,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承担保密义务,因此,保密义务并不因承诺而产生,承诺内容只是保密义务具体化的一种形式。
保密法是一部行政法律,显然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的特征,即权利和义务具有同一性,权利与义务不能截然分开,权利中含有义务,义务中含有权利。所以,党政机关、涉密单位与工作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本身就是行使行政职权、保护国家秘密的一种手段。
承诺书的法律性质 篇四
从分类来看,承诺制度可以分为民事承诺和行政承诺,区分两者最重要的标准是订立合同的目的。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依法与相对人签订的,能够设立、变更和终止行政法律关系的协议,是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合同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必有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另一方是行政管理相对人,且行政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并享有一定的行政特权。二是签订目的是为了直接执行公务,履行公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合同内容只涉及私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则应视为民事合同。三是其内容为行政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行政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都无完全的自由处分权。而民事合同则不然,只要民事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就应合法有效。
根据调整行政关系范围的不同,行政合同又可以分为内部行政合同和外部行政合同。内部行政合同是调整内部行政关系的合同,通常在行政主体与其成员之间缔结;外部行政合同是调整外部行政关系的合同,通常在行政主体与外部相对人之间缔结。准确地说,行政承诺属于内部行政合同。
一般来讲,签订保密承诺书是签订人事、劳动聘用合同的一个条件,或者是补充协议,如,行政机关在录用、聘用、调用工作人员时,经常要求这些工作人员就某一事项向用人机关作出书面承诺。如果把保密承诺书与人事、劳动聘用合同结合在一起的话,保密承诺书是典型的内部行政合同,其主体、目的和内容等都具有行政性合同的性质,所以说,保密承诺书是一种行政法意义上的法律文书。
保密承诺书虽然与私法合同一样,取决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但当事人无权就违反保密义务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进行约定,保密承诺书的内容也不能超出行政主体的法定职权范围。
此外,虽然保密承诺书原则上应当以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为基础,但由于保密行政管理的特殊性,党和政府的政策也是我国保密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重要渊源,保密行政主体依据政策所赋予的权限所缔结的保密承诺书也合法有效,其他超出权限范围所缔结的承诺书则属于无效。因此,保密承诺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受私法支配,应当适用公法规则。
三、保密承诺书的作用和效力
从保密承诺书最直接的作用来看,它可以起到对内部行政相对人的保密警示作用。同时,保密承诺书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一种方式,对行政相对人具有强制执行力。因此,从行政合同的角度看,保密承诺书主要应当具有以下作用:
(一)具体化保密义务。保密承诺书的作用就是将保密法中具有法定性、抽象性、概括性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化、明确化,它将当事人所固有的保密法上的权利与义务,落实到具体相对人身上,并督促其切实履行。如有关政策、保密法律法规规定了6个月至3年的脱密期管理,但对如何具体执行并没有规定,需要保密行政主体根据具体岗位的涉密程度设定不同的保密期限。
人事部印制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中要求“在涉密岗位工作的,解除本合同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涉密人员管理规定”。
(二)界定法律责任。签订保密承诺书对于界定行政主体与承诺人的法律责任具有重要作用,在签订前,行政主体首先要尽到告知义务,即告知承诺人应承担的保密责任和义务,这是承诺人承诺的前提,如果行政主体未履行告知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对承诺人来讲,签订了保密承诺书,就意味着其已经知悉相应的保密责任和义务,如果违反承诺泄露国家秘密构成犯罪,进行责任认定时,就可能会被认定为故意,所以,签订保密承诺书是判定承诺人犯罪故意和过失的重要标准。
(三)有利于保密行政主体行使保密监督管理权。由于保密行政主体与保密承诺人之间大都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保密承诺书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并不完全对等,行政主体在保密承诺书中享有一定特权,这些特权可以在缔约时以强制性条款的形式存在,相对人要签订承诺书就必须接受这些特权,保密承诺人可以针对这些特权提出缔约的异议,但无权单方面拒绝缔约。具体讲,保密行政主体可以行使下列权力:
1.缔结保密承诺书的提出权。保密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秘密的管理者,为了实现其保护国家秘密的目的,可以要求接触和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对保守国家秘密作出承诺。
2.监督检查权。保密行政主体有权对保密承诺书的履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督促相对人切实履行保密义务。
3.强制执行权。保密行政主体对那些不履行义务的保密承诺人,可以采取措施强制执行,有时甚至无需请求法院判决而依据职权直接行使强制执行权,比如,当发现涉密人员不履行保密承诺,可以将其调离涉密岗位,不允许接触和知悉国家秘密。
4.制裁权。在保密承诺书有效期中,保密行政主体如果认为保密承诺人未履行设定的义务,为保证承诺书的执行,保密行政主体可以对相对人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或行政处分。对需要进行人身自由等方面的限制时,还可以提请有关司法机关进行制裁。如,离岗离职后当事人如果违反对涉及出境、就业等方面的承诺时,保密行政主体可以把保密承诺书作为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文书提请有关机关执行。
夫妻之间婚内承诺书的法律效力【二】
离婚诉讼中,法官经常会遇到一方当事人出具的另一方立下的一封封“痛改前非”的保证书,要求人民法院判令“保证人”履行保证书的约定,而达到其诉讼请求的目的。
如何认定夫妻之间婚内保证书的效力?这不仅是诉讼双方当事人争论的焦点问题,更是法官查明案件事实,依法作出裁判的先决条件。
夫妻之间婚内保证书,通常是在夫妻生活期间,一方存在过错行为,比如婚外情、吸毒、赌博、家庭暴力等,因为行为暴露或亲友规劝,为挽回婚姻而承认错误并作出“如若再犯,自愿离婚”、“财产归对方所有”、“放弃孩子的抚养权”、“给予对方经济赔偿”等各种书面承诺。对于该类保证书,因其内容不同,法院认定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可做如下归纳:
一、关于再犯就离婚的保证
我国《婚姻法》第二条第1款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对公民该项权利进行限制。为了离婚而设置附带条件在起诉离婚时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当然,保证书中所记载的过错方的过错行为,仍可作为法院认定过错方是否存在过错行为的事实以及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证据之一。离婚具不具备法定条件,还得依靠当事人对证据得收集,简单的一纸保证书恐怕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
二、关于离婚时财产处分的保证
对于“财产归对方所有”等因为过错行为导致离婚时,单方对财产怎样分割的保证。在能证实保证书是保证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存在欺诈、胁迫等违法行为,也不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符合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前提下,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
三、关于离婚时子女抚养权归属的保证
我们经常说约定自由,即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当事人双方可以在契约中约定任何内容。考虑到婚姻的特殊性,我国法律明确将婚姻、收养等人身关系排除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对于子女抚养权的协商不能违反我国《婚姻法》的规定。
因此当婚姻问题需要对子女抚养予以明确而双方争执不下时,一方对于子女抚养权承诺的效力就显得十分脆弱,对法庭的判决往往起不到什么作用。法官会根据子女的年龄、父母的收入等情况综合考虑,从有利子女身心健康出发,再来确定抚养权的归属问题。
四、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保证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 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这是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也是法律对无过错方权益的最基本的保障。
而《婚姻法》并没有对离婚损害赔偿的约定作出限制性的规定。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于保证人作出的只要再发生对家庭不负责的行为,包括赌博、吸毒、婚外情、家庭暴力等,愿意支付对方赔偿金的承诺,实际上是对离婚中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一种约定。该约定属于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即产生法律约束力。庭审中对伴侣的不信任态度和对婚姻本身缺乏信心。
婚姻的牢固源于相互理解和信任,夫妻间签订这样的协议已经暗含着彼此的不信任,为婚姻的破裂埋下了伏笔。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婚姻就变
成了业余侦探追查背叛者的游戏,最终走向解体是理所当然的事。
被背叛的一方虽然获得了经济补偿,却失去了婚姻,这说明“忠诚协议”并不能保护婚姻,其意义是可疑的。能够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过错方存在过错,法院就应当予以支持,当事人必须遵照履行。
其实立夫妻之间婚内承诺书,这个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夫妻彼此的不信任和对婚姻缺乏信心。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保证书非但没有起到保险的作用反而为夫妻的感情破裂埋下了伏笔。在婚姻生活中,犯错了改过来还有机会,如果一错再错,再多保证书也换不来从前的美好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