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相关部门:
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我局决定从即日起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提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二、完善评价标准
针对当前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复杂性,我们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标准和指南。确保评价工作能够科学、全面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存在问题的评价工作,要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同时,要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增加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推动信息共享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的共享和公开,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信息的公开透明,能够更好地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环境问题,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五、加强专业技术支持
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评价工作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六、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评价工作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深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七、强化法律法规
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评价工作。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确保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以上是对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请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要求积极配合,确保通知落地生效。希望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能够加强组织,加强协调,努力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改善环境质量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相关部门:
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我局决定从即日起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提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二、完善评价标准
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复杂性,我们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标准和指南。要确保评价工作能够科学、全面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监督检查
为了确保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评价工作,要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同时,要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增加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推动信息共享
为了促进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的共享和公开,要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信息的公开透明,能够更好地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环境问题,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五、加强专业技术支持
为了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评价工作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六、加强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对评价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要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深化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七、强化法律法规
为了确保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要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形成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约束。
以上是对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请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要求积极配合,确保通知落地生效。希望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能够加强组织,加强协调,努力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改善环境质量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篇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适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要求,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约束,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以下简称“三挂钩”机制),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加快推进改善环境质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三线一单”约束作用
(一)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相关规划环评应将生态空间管控作为重要内容,规划区域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在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中应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要求,提出相应对策措施。除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铁路、公路、航道、防洪、管道、干渠、通讯、输变电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外,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依法不予审批新建工业项目和矿产开发项目的环评文件。
(二)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有关规划环评应落实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要求,提出区域或者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建议以及优化区域或行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对策措施。项目环评应对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深入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三)资源是环境的载体,资源利用上线是各地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相关规划环评应依据有关资源利用上线,对规划实施以及规划内项目的资源开发利用,区分不同行业,从能源资源开发等量或减量替代、开采方式和规模控制、利用效率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为规划编制和审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四)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以清单方式列出的.禁止、限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和要求。要在规划环评清单式管理试点的基础上,从布局选址、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入手,制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充分发挥负面清单对产业发展和项目准入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二、建立“三挂钩”机制
(五)加强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规划环评要探索清单式管理,在结论和审查意见中明确“三线一单”相关管控要求,并推动将管控要求纳入规划。规划环评要作为规划所包含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对于不符合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项目环评,依法不予审批。规划所包含项目的环评内容,应当根据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予以简化。
(六)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现有项目环境管理联动机制。对于现有同类型项目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严重、环境违法违规现象多发,致使环境容量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在现有问题整改到位前,依法暂停审批该地区同类行业的项目环评文件。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对现有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进行全面梳理;如现有工程已经造成明显环境问题,应提出有效的整改方案和“以新带老”措施。
(七)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对环境质量现状超标的地区,项目拟采取的措施不能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管理要求的,依法不予审批其环评文件。对未达到环境质量目标考核要求的地区,除民生项目与节能减排项目外,依法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增排放相应重点污染物的项目环评文件。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项目。
三、多措并举清理和查处环保违法违规项目
(八)各省级环保部门要落实“三个一批”(淘汰关闭一批、整顿规范一批、完善备案一批)的要求,加大“未批先建”项目清理工作的力度。要定期开展督查检查,确保2016年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清理工作。从2017年1月1日起,对“未批先建”项目,要严格依法予以处罚。对“久拖不验”的项目,要研究制定措施予以解决,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项目,要依法予以查处;对拒不执行的要依法实施“按日计罚”。
四、“三管齐下”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九)严格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强对在建和已建重点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严格依法查处和纠正建设项目违法违规行为,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信息和处罚信息要及时公开,强化对环保严重失信企业的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建设单位环保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
(十)深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推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公开相关规划和项目选址等信息,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督促建设单位认真履行信息公开主体责任,完整客观地公开建设项目环评和验收信息,依法开展公众参与,建立公众意见收集、采纳和反馈机制。对建设单位在项目环评中未依法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或者对意见采纳情况未依法予以说明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改正。
(十一)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科普宣传。推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设单位创新宣传方式,让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鼓励建设单位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成功范例,增进了解和信任。对本地区出现的建设项目相关环境敏感突发事件,要协同有关部门主动发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评管理,是深化环评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环评领域的重点任务。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能力建设,抓好落实,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把环评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环境保护部
2016年10月26日
抄送: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机关各部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6年10月2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