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 篇一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作为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士,其职业道德的建立和坚守则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这种职业道德的基础则是法律信仰。
首先,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因为它赋予了法律从业者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法律信仰是对法律的执着追求和坚守,是对法律权威和公正的认同和尊重。法律信仰使法律从业者在工作中能够坚守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遵守职业操守,不受外界诱惑和利益的干扰,始终保持正确的职业心态和行为准则。
其次,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因为它培养了法律从业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法律信仰使法律从业者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明白自己的行为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法律从业者应该始终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来处理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法律信仰使法律从业者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此外,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因为它促使法律从业者保持专业的学习和进修态度。法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法律从业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法律信仰使法律从业者保持对法律的追求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进修,法律从业者才能保持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
综上所述,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法律从业者应该始终坚守法律信仰,以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只有通过坚守法律信仰,法律从业者才能保持正确的职业心态和行为准则,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同时,法律信仰也促使法律从业者保持学习和进修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进修,法律从业者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因此,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
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 篇三
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
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法律职业者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法律职业者为各种利益或其他不当目的而背弃法律职业道德的现象,直接导致人们对法律职业本身产生各种误解,进而对法律的权威产生质疑,甚至部分人对相关社会制度信心产生动摇。
我国法律职业者中因各种功利而弃道德甚至法律于不顾的根源在于缺乏对法律的精神信仰,建立法律职业者对法律的精神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法律职业道德;精神信仰;法律信仰
一、我国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发展状况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称。
从法律职业的主体构成我们可以看出,法律职业者是法律的直接实施者,其与社会生活关系的紧密程度不仅说明了法律职业者的作为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充当着在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法治思想的传播者角色。
鉴于法律职业者在建设法治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对法律职业道德建设非常重视。
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对法律职业者的道德和行为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已经成为了我国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等对检察官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违反这些规范的纪律责任作了具体规定。
而《律师法》、《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律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也进行了规范。
以上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给我国的法律职业的道德行为进行了有效约束,在促进我国法律职业更加秩序化、正规化的同时也表明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司法案件不时呈现,冤假错案也时有发生,律师行业之中的各种“潜规则”现象更是层出不穷,甚至有人将之称为一种“行规”,说律师不是打赢官司,而是打通关系。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表明了我国在完善相关法律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法律职业道德本身却难以深入人心。
对于很多法律职业者来说,法律职业道德只是相关强制性规定在法律职业者心中形成的威慑、约束作用表现,而不能成为法律职业者所具有的个人思想,他们大多是“怕而不做,而不是自己不能做”。
这种法律职业道德是十分脆弱的,因为它没有信仰支撑,形同虚设,可有可无。
二、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道德的基础(一)西方法律信仰起源概述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法律信仰的概念就已出现,其在后来西方历史各种法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初步成型,如十二世纪中叶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以及后来的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派和启蒙思想家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罗马法基本精神的运动。
在这些运动中,法学家和思想家们提出“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对和废除封建等级和特权”等观念,这些都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法治观念奠定了基础。
在后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发起的以“信仰得救”信条的宗教改革运动中,马克斯韦伯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伦理精神高扬了“信仰”的权威和价值。
这一信仰理念,使广大教徒从等级森严的教会制度中解脱出来,并自愿在当时已成为社会权威的象征―法律的支配下,投身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中,这促成了西方国家法律信仰理念的形成,进一步为近现代的资本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纵观西方法律精神信仰的形成历史,可以看出西方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与宗教息息相关。
西方唯心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分为现实世界和真理世界,人则是二者的结合体,人就是为了追求精神的高度发展而回归真理世界。
西方的宗教信仰乃至法律信仰大都以此为基。
“人不是物质的创造者,却是思想的创造者。”笔者认为唯心主义断不可取,但是客观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人类,人类的特别之处就是具有智慧,那么,人的这种智慧意识的存在意义及追求人的.精神智慧的升华应该就是人类的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
物质文明的发展当然需要,但是人类自身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十分必要,这早已被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所证明。
一个国家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没有社会大众对法律的信仰,法治是难以实现的。
(二)我国的法律信仰建设浅谈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建国几十年来的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被证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然而,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中的唯物主义理论有重大误解,说唯物就是物质利益至上,这当然是不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早已提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兼顾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部分法律职业者在错误的价值观引导下,无法抗拒在社会工作中面对的种种诱惑,背弃法律职业道德的现象多有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对他们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笔者认为,建立法律职业者乃至整个社会对法律的精神信仰,解决我国的法律信仰危机,为法律职业道德找到支撑基础,要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入手。
首先,法律信仰属于精神文化的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和国家领导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治国方略、树立法律权威和宪法至上等思想无不是先进的精神文明成果。
让整个社会接受这种思想,必须建立相应的宣传、教育制度,最好由各地方司法机关和基层群众组织等定期进行民众化的普法活动,这不仅能让普通民众了解法律的作用、价值,而且会让法律成为人人皆备的救济手段,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将逐渐呈现出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局面。
其次,建立法律信仰必须靠制度建设。
这种制度建设不仅是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建设,还包括整个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就对整个社会的法制发展提出了要求。
要加强对法律职业者的惩处立法,不论是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还是私人性质的律师,只要违反相关职业道德规范,一定要从严、从重惩处,因为法律职业者不仅是知法犯法,还是执法者犯法。
同时,要更加全面和认真地审查立法工作,兴良法,禁恶法,树立法律权威。
这些措施一方面会使法律职业者不敢随便践踏法律和违背道德,另一方面,通过对法律职业者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可以更好地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属性,使整个社会更加信服法律。
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建立对法律的精神信仰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崇高的社会理想追求相一致。
建立更加强盛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本身就是对人类精神和真理的最高追求表现。
实现这样的目标,基本要求是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提高。
而法律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文明成果之一,信仰并遵守法律及伴随法律产生的法律文化和人性精神(当然包括法律职业道德)不仅是对人类最高理想的追求,更是对人之为人的完善。
法律职业者在违反法律职业道德或法律、法规的时候不仅仅是对法律权威的亵渎,也说明了法律职业者本身“人性精神”的丧失!这种法律精神的丧失是与人类社会及自身思想的发展趋势相背离的。
当然,对于思想层次的改造向来是循序渐进的,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潜移默化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信仰必将逐渐成型。
参考文献:
[1]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2]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M].,高鸿钧,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3]谢晶晶.法律信仰浅析[J].重庆科学院学报,2011.09.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