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诚信的事例 篇一
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讲诚信的事例,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关于一位老师的。这位老师是我高中时的班主任,他对于诚信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并以身作则地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在我高中时,我们班级要进行一项重要的考试,而这次考试的成绩将决定我们是否能够顺利升入大学。老师提前告诉我们,这次考试将会很难,而我们需要准备得非常充分才能有机会取得好成绩。他还特别强调,我们绝对不能作弊或者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好成绩。
然而,在考试当天,一位同学却被发现在作弊,他将一些答案藏在了课桌下面。老师当场发现了他的行为,并立即停止考试。面对同学们震惊的目光,老师没有发火或者责备他,而是沉默了一会儿。最后,他决定给这位同学一个机会,让他重新考试。他说:“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就是最重要的。我希望你能够认真对待这次机会,重新证明自己。”
这位同学感受到了老师的宽容和理解,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下定决心要诚实地面对考试。最终,在重新考试的机会中,他取得了一份优秀的成绩。而这个经历也让他深刻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并在之后的生活中一直遵守着这个原则。
这位老师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他没有选择严厉地惩罚这位同学,而是给予他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诚信不仅仅是遵守规则,更重要的是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并改正自己的行为。通过这个事例,我明白了诚信的真正含义,也受到了这位老师的教诲。
讲诚信的事例 篇二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这个活动是为了帮助一所贫困山区的小学进行图书捐赠,我们需要将大家捐赠的书籍整理好,并运送到小学。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其中一本书的封面上写着“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里面空无一字。这本书只是一个空壳,外表上看起来像是一本有用的书,但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内容。我感到非常愤怒和失望,因为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对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的不尊重。
我立即将这本书拿给了活动负责人,她也非常震惊。她决定找出这本书是谁捐赠的,并且给予相应的处理。最终,经过一番调查,我们发现了这本书是一个无心之举,捐赠者并没有恶意。然而,活动负责人还是决定将这本书退回给捐赠者,并向他解释我们的原则是只接受有用的书籍。
这个事例让我深思,诚信并不仅仅是说话算数,更重要的是要真诚地对待自己的行为。这位捐赠者可能没有恶意,但他的行为却对我们的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通过这个事例,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也学会了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承诺和行动。
总结起来,讲诚信的事例无处不在,它们都教会了我们诚信的重要性。无论是老师的宽容和理解,还是对捐赠者的真诚对待,这些事例都让我们明白了诚信的真正含义。我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诚信,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讲诚信的事例 篇三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我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十分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适宜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讲诚信的事例 篇四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生命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之后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正因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因此,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讲诚信的事例 篇五
中国古代诚信故事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
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刻。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父亲,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但是,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样能成大事?”
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但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但是我自我不能放纵自我,就应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我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咱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之后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向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讲诚信的事例 篇六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生命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之后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正因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因此,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之后,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兄弟姐妹不仅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兄弟姐妹,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我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因此,失信于兄弟姐妹,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