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 篇一
家乡的风俗是我一直引以为傲的地方。我家乡位于中国的一个小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却有着独特而丰富的风俗文化。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最具代表性的风俗。
我家乡最有名的风俗之一就是舞龙舞狮。每年农历新年期间,全城的人们都会聚集在市中心的广场上观看这一盛大的表演。舞龙舞狮是我家乡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它象征着吉祥和团圆。表演者身穿五彩斑斓的龙装或狮子装,伴随着锣鼓声音,灵活地舞动着。整个表演过程中,观众们欢声笑语,气氛非常热烈。舞龙舞狮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除了舞龙舞狮,我家乡还有一个独特的节日——水灯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聚集在河边,放置精美的水灯。水灯是由竹片和纸张制成的,形状各异,有花、鸟、鱼等各种图案,非常美丽。当晚,人们点燃水灯,将它们放入河中,让它们随着水流漂走。整个河面上灯光闪烁,美不胜收。水灯节象征着人们的希望和祈愿,也是我家乡人民的传统习俗之一。
此外,我家乡还有许多其他的风俗习惯,如赏月、祭祖、庙会等。这些风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我家乡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我非常自豪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家乡,每当我看到这些风俗表演,我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我相信,这些独特的风俗将会一直传承下去,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 篇二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最具代表性的风俗。
我家乡最有名的风俗之一就是花灯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全城的人们都会聚集在市中心的广场上观看这一盛大的节日活动。花灯节是我家乡的传统民间节日,也是人们迎接新年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各式各样的花灯,它们有的是花朵的形状,有的是动物的形象,还有的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整个广场都被五彩斑斓的灯光所照亮,气氛非常热闹。花灯节不仅是一种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让人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除了花灯节,我家乡还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祭祖。每年农历清明节,人们会前往祖坟,献上鲜花和美食,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思念之情。祭祖是我家乡人民传统的习俗之一,它代表着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在祭祖的过程中,人们会向祖先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的延续。
此外,我家乡还有许多其他的风俗习惯,如吃汤圆、看戏、赏花等。这些风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我家乡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我非常自豪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家乡,每当我参与这些风俗活动,我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我相信,这些独特的风俗将会一直传承下去,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 篇三
我的家乡在川北地区的南充市嘉陵区,那里不仅山美、水美、人情美,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更美。民俗文化中,我们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每年正月十四的“蛴蟆节”了。
相传在清朝年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袭击了我们老家,村民们苦不堪言。后来经高僧指点,知道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于是,在每年正月十四,乡亲们模仿蛴蟆圆鼓鼓的形状,用竹子制作蛴蟆灯,祭奠后,将蛴蟆灯扔进河里,以赶走“蛴蟆”,祈求来年身体健康,平安无事,从此,家家户户扎蛴蟆灯送“蛴蟆瘟”的风俗就延续了下来。
每年正月十四,午饭后,大人们无论多忙,总会放下手中的活,为孩子们精心制作蛴蟆灯。蛴蟆灯用嫩竹制作,先用细竹篾编成竹环,再砍一定长度的竹子,将最上方的竹节划破,向中间挤压,形成纺锤状,将竹篾编扎进去。接着,在竹节下方,填上一些湿泥巴,里面插一根蜡烛或者自制的煤油灯。最后,在竹灯的.表面糊上一层纸,并留一个小孔点灯使用。
蛴蟆灯可以做成了很多样式:如方形的、圆形的、鱼儿形状的、五角星形状的,应有尽有……看到各家门外摆放的蛴蟆灯,我们无不盼望夜晚早早到来。
等待着,等待着,夜幕终于降临了,
先是村里一两个蛴蟆灯亮了,沿着田坎向前移动,红红的蛴蟆灯,倒影在水田里,岸上、水里相映成趣。接着,村子里左边、右边,提着蛴蟆灯的人都纷纷走出了家门,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世界。
我按捺不住了,拿起靠在磨盘上的蛴蟆灯,掀开纸糊的门,把蜡烛点上,蛴蟆灯立即映红了大家的脸,爸爸在一旁再三嘱咐,“拿端正,拿端正,火不要烧着纸了”送蛴蟆的人越来越多,一路上,大伙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大家朝场镇上涌来,顿时,街道上变成了“火”的海洋,一股股“红流”不约而同地向西溪河涌去。
蛴蟆灯中,最扯人眼球的是几个大人一同抬的蛴蟆彩灯了,上面还写着“爱我中华”几个醒目的大字,多么浓厚的爱国情谊呀!街头的男女老少,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齐高呼着:“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送下河里去吃肉,保佑娃娃不咳嗽。”这声音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不光送蛴蟆的人群欢呼着,连路边栖息的夜鸟,也忍不住探出头来,和我们分享这无穷的快乐。
来到西溪河边,孩子们高举着蛴蟆灯不肯离去,在家长们的再三催促下,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将蛴蟆灯甩进河里。
送走蛴蟆后,下一个“节目”便是摇嫩竹了,竹林里,竹子被摇得“莎莎”作响,我跟大家一样,选了一根长势正盛的嫩竹,一边摇晃一边唱着:“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跟嫩竹一样高,嫩竹长,我也长,我跟嫩竹一同长。”
听爸爸妈妈讲,很多成都人甚至广安、遂宁周边的人,都不知道我们老家的“十四夜送蛴蟆”风俗。现在,这样的民俗只在西充话地区以及附近地区,比如嘉陵、顺庆、西充、南部一些乡镇比较盛行。而且随着外出打工潮,这样的民俗濒临灭绝,不过政府开始重视了,现在,家乡开始举办“蛴蟆”节这样的活动了。
小朋友,我们家乡的“蛴蟆节”也吸引了你吧?欢迎正月十四到我家乡来作客,相信你一定会被这一独特的民俗吸引的。
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 篇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的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我们一家加上姑姑和我表弟一起去扫墓。
到了扫墓的地方,我们拿出了食物,你们想知道我们这边要带什么食物吗?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我们这边要带的食物有:豆腐干、青团、馒头、米饭、清明果和酒。
接着我们站在去世的亲人面前,给她送上食物,然后爸爸点燃了香,平均分给了我们,让我们去拜。我们给逝去的亲人背了古诗和国学。
等扫完了墓,姑姑说:"我来教你们制作青团吧!""好!"我叫了一声。"首先把艾草放锅里煮,等煮好了就把它拿出来拧干,然后和面粉合为一体之后,并分成一个个小小的团子,接着在里面放进八八喜欢的东西并封住口,最后放锅里蒸,就大功告成了!"姑姑说。
我按照姑姑的说法我果然完成了。
清明节这一天,我既懂得了我老家的习俗,又学会了青团的制作。
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 篇五
同学们,你们知道“破五”吗?“破五”是指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态了。
旧时,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不能动针线,不允许搞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将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初五这天,我们全家要早早起床,进行大扫除。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要仔细清扫,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楼道里,家家户户从屋里扫到屋外,从楼上扫到楼下,把所有清扫出的垃圾杂物堆在一个角落里。人们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二踢脚)插在垃圾上,把它点燃,轰一声炸开,寓意着将所有晦气、穷气全部赶跑。
“破五”这天,家家都要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都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在家乡,人们把一切不顺心的事都归结到“小人”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在剁馅儿,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人们一改前几天过年的慵懒松散,开始劳动。
从初一就关门的商铺大都选在这天开张,放鞭炮送穷神,打开门迎财神。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已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商铺都争先恐后地早早开门,预示着新的一年必将财源滚滚。
初五送年齐扫尘,破除禁忌敬财神。响鞭崩去不吉事,饺子吃出好运来。开门纳福晨曦照,喜鹊登枝鸣早春。“破五”送走了年,人们又用劳动去迎接新一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