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采访实录作文(经典5篇)

时间:2016-08-07 08:39: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习俗采访实录作文 篇一

习俗采访实录作文

我最近进行了一次有关习俗的采访,采访对象是一位年长的村民,他向我分享了一些他所知道的习俗和传统。以下是采访的实录:

我:您好,请问您能为我介绍一下您所在村庄的一些习俗吗?

村民:当然可以。我们村庄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其中一个习俗是我们在每年农历新年期间举办的祭祖活动。我们会在祖先的墓地前烧香、献花和敬拜,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我:那听起来很有意义。还有其他习俗吗?

村民:是的,我们还有一个叫做“开门红”的习俗。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我们会在家门口贴上红纸,写上吉祥的寄语,以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习俗象征着好运和繁荣。

我:非常有趣。还有其他习俗吗?

村民:还有一个叫做“闹婚”的习俗。当一个村民结婚时,我们会组织一场盛大的婚礼,邀请所有村民参加。这场婚礼通常会持续数天,期间有音乐、舞蹈和美食。这个习俗象征着团结和喜庆。

我:非常有趣,谢谢您的分享。

通过这次采访,我了解到了一些有关乡村习俗的信息。这些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人们对于祖先的敬意和对于生活的热爱的表达。这些习俗让人们感受到了家庭、社区和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传承了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习俗采访实录作文 篇二

习俗采访实录作文

我最近进行了一次关于习俗的采访,这次的采访对象是一位年轻的学生。他向我分享了一些他所了解的习俗和传统。以下是采访的实录:

我:您好,请问您能为我介绍一下您所了解的一些习俗吗?

学生:当然可以。我来自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我们有很多丰富多彩的习俗。其中一个习俗是我们在每年农历七月举办的盂兰节。这是一个纪念祖先和亡灵的节日。我们会举行盂兰盆会,烧香、献花和祭拜祖先,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尊敬之情。

我:那听起来很有意义。还有其他习俗吗?

学生:是的,我们还有一个叫做“水灯节”的习俗。在农历正月十五,我们会在河边或湖边放飞孔明灯,这些灯象征着希望和祝福。同时,我们也会在水中放入一种特殊的荷花灯,以祈求来年的幸福和顺利。

我:非常有趣。还有其他习俗吗?

学生:还有一个习俗是我们在婚礼上举办的“抢亲”活动。在新娘入洞房之前,新郎的朋友会通过一系列游戏和谜题来“抢”新娘。这个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婚礼的趣味性,更是象征着新娘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我:非常有趣,谢谢您的分享。

通过这次采访,我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多民族习俗的信息。这些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和融合的象征。这些习俗让人们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互相理解的重要性,同时也传承了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习俗采访实录作文 篇三

  今天,我和姐姐走上了街头,用眼睛看到了,用耳朵听到了,了解了许多关于中国春节“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传统习俗。

  我:姐姐,今天是除夕夜,家家户户怎么都挂上了红灯笼,在门上贴上了新春联,就连窗户上都贴上了窗花,而且晚上还要放爆竹,这是为什么呢?

  姐姐:说来话长呀!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夜就会出来吞食牲畜伤害性命,人们只好在这一天逃往深山。有一年,一位白发老人说他能将“年”兽驱赶走,大家不必再躲入深山。众人不信,但老人坚持让大家留下。就这样,当“年”兽来时,

老人突然点燃爆竹,“年”兽被炸得心惊胆战,仓皇而逃。原来“年”兽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年大家都贴对联、窗花,放爆竹,防止“年”兽。明白了吗?

  我:那为什么门上的“福”字要倒贴呀?

  姐姐: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就有人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到”。

  啊!原来我们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含有这么多意义呀!

习俗采访实录作文 篇四

  我:妈妈,什么是春节?

  妈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

  我:那我们在节日期间都要做些什么呢?

  妈妈:现在城市里过春节比较简单,没有很多事情要做,妈妈小时候是在家乡沂蒙山区的农村里生活,那时候的过年才有意思呢!

  我:真的,妈妈那您能给我讲讲你们那时候是怎么过年的吗?

  妈妈:当然可以,妈妈真的很怀念那时候的过年呢,过了腊八就是年说的一点也不夸张,一入腊月就开始有了年味,我们那里每隔五天逢一个集—就是露天集市,所有的东西都到那里去采购,从腊月的第一次逢集你的外公外婆就开始陆陆续续采购过年所需要的物品,刚开始大多是置办年画,对联,过门钱,衣服,香,纸钱........然后是大量的采购肉类,蔬菜等,腊月二十三那天是小年,外婆会包水饺,在晚饭的时候有一个送灶王爷升天的仪式,灶台边上贴上灶王爷的`画,画前面摆上桌子,桌子上摆上山果,水饺,上香,好让灶王爷吃饱喝足后启程去天庭多说些好话,年三十回来的时候多带些粮食。腊月二十四一般都安排扫舍,所有家具都搬到院子里去,连卧室墙上糊着的旧报纸都撕掉,清扫完后再重新贴上新的报纸,家具再搬回屋里,那才是真正的大扫除,腊月二十五或二十六家家户户都做豆腐,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蒸馒头、包子、做很多很多,冷掉后存放进翁里,正月里可以用来招待客人,年三十白天贴对联,过门钱,做各种油炸的丸子,鸡块,豆腐......,晚餐跟平时一样吃饭,饭后开始包水饺,那天晚上还要请灶王爷回家,十二点一到就开始放鞭炮,煮水饺,拜菩萨,仪式结束后大家才去睡觉,睡前妈妈一定会嘱咐外婆早上一定要早点叫我们起床,因为可以穿洗衣服,早上外婆会煮上一大锅水饺,全家人早早的吃好后便跟着外婆出门去拜年了,初一只给同姓亲属拜年,像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叔叔婶子等,初二去外婆家,初三开始便挨着给七大姑八大姨拜年了,大概需要十来天的时间才能拜完,正月十五元宵节,外婆会用面粉做成油灯送给先人。

  我:妈妈你们过年真有趣,什么时候带我去外婆家过年啊?

  妈妈:外婆不让我们去呢,按照沂蒙山的传统习俗,出了嫁的女儿是不能去娘家过年的,只能初二或以后才能去呢!

习俗采访实录作文 篇五

  除夕这天,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吃着年夜饭。于是我趁着这个机会访谈了外婆小时候是怎么过春节的。

  我问:外婆,您小时候是怎样过年的呢?外婆答:我们小时候过年是很可怜的。过年就盼着穿新衣服,吃点好的,能拿上压岁钱就更好了。我们的新衣服没有补丁就是好的了,那时人们常说改了又缝,缝了又补,缝缝补补过三年,这样好点的衣服就穿三天,算是过年了。那时候,一年只有春节吃顿饺子,肉少菜多,煮饺子时还要煮点方块和榛子,这样就能吃饱,家里孩子多一人也就是几个饺子。那是的压岁才能存到一毛钱就是多的了。哪像你们现在,一给压岁钱就是几百,吃什么都不香。”

  我问:“除夕晚上你们干什么?”

  外婆说:“

  1、吃年夜饭,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2、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我问:“为什么要拜年?”

  外婆::“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我问:“拜年分早晚吗?”

  外婆:“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年的传统正确时间应该是除夕零点以后,这个时候新的一年真正开始大家互相祝贺,而早于零点就属于拜早年,而这个时候新年并未到来拜年显得有点敷衍。

  如果晚于正月初十就属于晚年了,这个时候新年的喜庆气息已经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懂了吗?”

  我说:“外婆懂得可真多。”

  外婆说:“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就应该要多懂一些。”

  我:“祝外婆新年快乐,年年有余。”

习俗采访实录作文(经典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